標籤:

王博:商業需要商業哲學

導讀:

商業不是一個孤立的活動,是整個人類文化和世界整體的一部分,而且關係到世界的整體。哲學作為對於整體的追問,商業可以藉助它來思考自身,思考其在世界中的角色。本文為北大副校長王博在中國商業哲學論壇上的致辭。

非常高興能夠參加今天世界哲學大會商業哲學這樣一個圓桌論壇,我想說兩個部分的內容:第一部分我想從世界哲學大會說起,特別是本屆;第二部分我想提個問題,為什麼商業需要哲學。

我們現在正在主辦的第24屆世界哲學大會,引起了政府、學界、社會,乃至在座的諸位企業家的關注,我認為這本身就是最成功的事情。我剛剛跟陳春花老師在聊天的時候說,我認為世界哲學大會最重要的一個意義就是重新喚起整個社會,不僅限於哲學家這個群體,對於哲學的熱情。但光有熱情是不夠的,這種熱情一定要沉澱為一種思考,這個思考要歸結為那個簡單的問題,同時也是最根本的問題:哲學是什麼?對這個世界到底有什麼意義?

我自己陰差陽錯進入了哲學這樣的一個領域,不是我自己選擇的,是我的父親給我填報志願的時候替我選擇的。我認為我很幸運,一直也在這個領域沒有走出去。有的朋友是棄暗投明了,他們選擇了商業。不過我總覺得

選擇了哲學,就意味著你選擇了世界。

1912年北京大學哲學系成立,2012年的時候我們舉辦了百年系慶。在百年系慶上,我面對著台下兩千多位系友,說過這樣一段話,很多人經常問,學習哲學有什麼用,看看我們在座的兩千位系友,我們可以給出一個清楚的答案,學習哲學我們什麼都可以做。我們當然可以做商業,當然可以進入到公共服務,包括政治的領域,當然也可以固守在我們的知識,或者說學術的領域,我們也可以選擇去賣豬肉,沒有任何的問題。

哲學本身提供的不是某種知識或者技能,

哲學提供的是對世界的整體性思考。這種思考如果落實在生命中就表現為一個人的德性和智慧

,這是一種基礎性的東西。

換句話說,本次哲學大會的主題「學以成人」。我們知道學以成人和學以成為某個具體的,比如說學以成材,是有根本的不同的。學以成材,是說我給你某個具體的技術,在某一個專業領域進行服務,又有具體知識的,一個非常優秀的工作者,比如說成為一個非常好的軟體工程師。但這仍然解決不了本次大會提出的問題,也就是成為一個「人」。

我也聽到了不少對於本次大會主題的質疑,有的當然比較深刻,當然也有簡單的,沒有經過思考的。比如有的人說我們生下來就是人,怎麼還要成為人。我覺得人和動物之間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動物生下來就完成了,很多動物生下來幾分鐘之後就可以走路,就可以跑,但是人不行。我總是會好奇,人的成長為什麼這麼慢?我們養育一個孩子是多麼不容易的事情。為什麼到了二十歲還不成熟,為什麼像我一樣到了五十多歲還是不成熟。

人是在文化和實踐中成熟起來的,人是在思考中完成自己的。

從這個角度來說,人不是從生下來就完成了自己,而是在整個生命中來完成自己的。這是這次大會的主題帶給我們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思考。

對於人來說,永遠沒有完成時。

無論是對個體,還是對人類整體而言。

在去年的啟動儀式上,我曾經引用周易六十四卦中最後的兩卦,一個是既濟,一個是未濟。既濟是第六十三卦,看起來似乎是完成了,但是未濟是第六十四卦,一切都沒有完成。其實有一天當我們走到人生終點的時候會知道,其實留下不會是一個完美的句號,更有可能的是一個無奈的省略號。有的人可能情感豐富一點,會留下一個嘆號。但如果是我的話,可能不會留下任何符號。對人類也是如此,我們現在面臨太多挑戰,這足以促使我們來重新思考人在這個世界的位置。

圍繞著這個主題,這次大會分了五個大的方向:自我、社群、自然、精神、傳統。我們就是要呈現人在完成的過程中所呈現的豐富性和寬闊性。

為什麼商業需要哲學?其實我們可以向其它領域來提出相同的問題。

比如為什麼政治需要哲學?政治哲學是歷次哲學大會中最受關注的知識和學術領域,我們收集到的學術論文中數量最多,從這點我們可以看到這個領域中對問題的興趣。為什麼科學需要哲學?科學哲學在世界哲學當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領域。我們當然也可以問為什麼藝術需要哲學?我不是做商業哲學的,沒有資格給出一個具體的答案,但是我有一種直覺。作為人類活動當中最重要的一個領域——商業,必須在整體關於人類和社會的思考中間理解自身。換句話說,

商業不是一個孤立的活動,是整個人類文化和世界整體的一部分,而且關係到世界的整體。哲學作為對於整體的追問,商業可以藉助它來思考自身,思考其在世界中的角色。

如果我們看一些成功的企業家,也包括一些思考者,他們在提到商業哲學的時候都會提到商業哲學本身對於這些最根本的原則的關注,包括對價值,對商業的終極目的等等。當然我們也可以從技術上來講商業哲學,在我看來,哲學有幾點對於商業,或者說商業可以藉助哲學來進行的一些思考。

第一點,我覺得哲學有兩個特質,一個是相信,一個是懷疑。

有的人強調某一個方面,比如有的人強調哲學家最根本的特質是懷疑。其實我們很多的思考都是從懷疑開始的,從對那些常識的懷疑,對相信的某些東西的懷疑,才會給我們提供一種最持久的動力,幫我們一步步向最根本追問。但是哲學並不僅僅是懷疑,我們知道歷史上很多很多的哲學體系最後都會停留在某個相信的東西上面。比如儒家就會停留在仁和義,這樣一種價值的觀念,禮和樂,這樣一種秩序形態的相信上面。再比如陽明對於良知的一種確認和相信。

相信讓我們在這個不確定的世界當中獲得一種確定的東西,讓一個人獲得一種作為人的根基。這也是我們從事商業活動中非常穩定的價值。

我看到過很多成功的企業家講商業哲學,他們講的都不一樣,但是有一點是很重要的,他們都認為我們應該有一個確定的價值觀,這種確定的價值觀必須體現在商業領袖的身上,並通過商業領袖傳遞給每一個人,尤其是企業中的每一個員工。我認為相信可以有一種大而化之的力量。我們之所以講相信和懷疑,是因為我們有這樣一種認知,這個世界永遠處於變和不變之中,正因為不變,我們需要有確定的東西,正因為有變所以需要質疑,變和不變同時存在,糾纏在一起。

第二點,哲學有兩個關注,一個是真理,一個是價值。

對於真理的追求,一直以來是從古至今的所有哲學家一個永恆的夢想,有的人可能會粉碎這個東西,認為真理是沒有的,但是不管怎麼說價值是存在的。我甚至認為,如果有一天哲學還能剩下些什麼東西,那麼價值可能會成為哲學最後的立身之地。我們究竟應該遵循著什麼樣的原則來生活,應該如何理解他人、理解世界、理解自我。

第三點,哲學有兩個向度,一個是歷史,一個是未來。

現在很流行一句話,「過去未去,未來已來」。我們在當代總是面臨這兩個東西,但是否意識到了這兩個向度是很重要的。我們能意識到歷史的向度,比較容易去談論孔孟、老莊、朱熹、王陽明,這很重要,因為這讓我們去思考自己從哪裡來。而且我從來不認為歷史就僅僅屬於歷史,歷史上的東西有的時候會通過某個人物揭示出來永恆的價值。另外我認為我們更需要關注於未來的向度,人和動物的區別還有一點在於,

我們不僅是由歷史創造的,還是由未來創造的。我們志於什麼,我們就會成為什麼,這就是未來向度對於我們的創造。

第四點,哲學有兩個觸角,一個是科學,一個是人文。

這是哲學本身一個非常獨特的優勢。我很喜歡和科學家對話,我喜歡他們的直白簡練,喜歡他們有時候對人的那種我非常不同意的理解。比如說我跟生命科學家對話,我問人是什麼?他回答人就是被基因決定的存在。我從中看不到希望,只能看到命運。我不甘心由基因決定的命運,所以我們要保留哲學本身的一個意義。另一個方向就是人文,我們知道尤其是在科技,比如現在AI很熱門,基因工程大家也都很關注,並已經成為了商業領域的投資熱點。因為這是可能改變人類生活方式的領域,所以哲學家必須要進行關注。最近我們成立了一個機構,就叫哲學與人類未來研究所,我們就是要提供一個對話的平台,在這個平台上一起去進行思考,思考商業,思考人類。謝謝大家!(本文完)

文章轉自:春暖花開


推薦閱讀:

形之勢
高華平:略論禪宗哲學思想的幾個源頭
三毛的幾句話,點盡人生哲學,道盡人間真諦

TAG:商業 | 哲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