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避免孩子被欺負,我做了這些事

小舒說:

之前發了一篇關於如何教育孩子不要打人的文章(到底什麼樣的父母會養出愛打人的孩子?),評論里絕大多數媽媽們都對「打人的孩子」有些怨氣。很多朋友說,小舒,還是寫一下如何避免被打吧?

我其實是覺得,從教育的角度,被打和打人,兩種情況的孩子都是需要幫助的。打人的孩子能夠被教育好,那些「被打的孩子」也能得到保護。但教育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花很多功夫呢。如果我們都只逞一時之快,動不動就「收拾」或者要求對方家長「收拾」打人孩子,我們自己的小孩並不能得到真正的、長久的保護。

的確也有一些父母抱著「以後去幼兒園不會被欺負」的心態,放任行為不當的孩子。這種想法真的特別特別短視!我身邊就有因為行為暴力,被小夥伴拒絕,眼神里滿滿失落;也因為暴力行為,在幼兒園受到老師冷處理的孩子。唉,父母如果以孩子「強大」而驕傲,很容易忽略了孩子內心真正的需求,讓他受到無形的傷害。所以,在寫怎麼幫助孩子不受欺負之前,啰嗦幾句——無論孩子是受欺負的,還是欺負人的,我們都各自負起責任來,教育好我們的小孩吧。

妞妞是個特別溫柔的孩子,非常黏媽媽,對於外部世界的探索是極為謹慎的。在社交方面,邁的步子很小,很膽怯。關於怎麼應對她被別的小朋友欺負,其實斷斷續續寫過不少小短文,

但是這個問題真正讓我憂心,是從我準備送孩子去幼兒園開始的。

我想,比起分離焦慮,絕大多數父母更深層次的擔心是,我的寶貝在幼兒園被欺負怎麼辦。

如果你的孩子是弱弱的、膽怯的、在玩耍中容易被欺負的,你可能和一樣,早在送幼兒園之前就注意到了。這篇文章非常長,寫了這兩年來,我是如何一步一步幫助妞妞改變「被欺負」的局面的。

 

她是這樣一個孩子……

在我家二寶小酒出生後,我才真正確定我家老大妞妞是一個高需求(高反應)寶寶,癥狀如下:

  • 她對環境極度敏感,在陌生環境非常緊張;

  • 她對食物很挑剔,不喜歡帶一點刺激性的食物,不願意嘗試任何新食物,拒絕某些顏色和口感的食物。謹慎又敏感;

  • 她還是新生兒時就很會哭,不接受父母的安排,稍有不舒服就拉警報式的、用盡全身力氣地哭,整個社區都能聽到她的哭聲。搞得我時刻都很警覺,被她的哭聲控制。

  • 因為各種敏感,嬰兒時期夜裡頻繁醒來,不明原因,一直到3歲還會夜醒,偶爾哭鬧;

  • 不是很好「商量」的寶寶,在兩歲前,夜裡醒來一定要豎著抱,一定要媽媽抱,一定要媽媽站著豎著抱。不能坐下,不能倚靠,寶寶身上有雷達,一坐下就拉警報……

  • 半夜要夜奶,寶寶說要就要,能長時間嚎哭,把周圍鄰里都吵醒;

  • 對媽媽極度依戀,賴在身上不下地,不接受別人抱;

她因為我退後兩步給她拍照,就大哭起來。

  • 在「陌生人焦慮」期,見到陌生人很緊張,會躲到媽媽懷裡不出來(像個小袋鼠),不打招呼,別人給她打招呼,她就轉過臉躲起來;

小姐姐喜歡她,擁抱她,

她就一臉不願意的尷尬樣子。

  • 在遊樂園不敢和別的小朋友玩,看到有別的小朋友就跟看見怪獸一樣,嚇得屁滾尿流,哭著跑向媽媽,「媽媽,有人!」;

  • 在遊樂園或者別人家裡玩得很開心,一眼沒有看到媽媽就拉警報大哭;

  • 終於到了有交友需求的年紀,表現出想和別的孩子玩了,但又非常緊張,需要媽媽帶領著才能玩。

  • 去幼兒園分離焦慮嚴重,因為嚴重哭鬧,且決絕任何老師的任何安撫,拒絕擁抱,推、踢、哭著撕喊,被幼兒園退貨多次……幼兒園園長為了讓她適應,請了一個會講中英雙語的老師,後來又計劃請一個兼職老師來照顧別的孩子,好讓班裡一個老師專門陪她(園長也是沒辦法了……)

  • 耗時10個月,終於可以在早上到幼兒園時,笑著跟媽媽揮手說拜拜了。放了3周假,一切重頭再來,哭得像上墳,慘絕人寰。

……

回想起來,陪伴一個高需求寶寶還真的挺不容易的。

到了她入園前後,因為是班裡

唯一的亞裔,英文說不利索,膽小害羞

,我真的非常非常擔心她在幼兒園會沒有朋友,也非常擔憂她日後在學校里會被人欺負。

你們能理解嗎?我想所有的父母在一開始把孩子推向校園這個小「社會」的時候都會擔心孩子被欺負吧。

可是作為一個少數族裔、敏感、害羞的高需求寶寶的媽媽,我的擔憂比起大多數人來說,只多不少。

記得孩子在剛開始去幼兒園的時候(適應期,要哭很久,但之後能停止哭泣,玩起來)。有一天我和隊友去接妞回家,遠遠地看見她和另外一個小男孩在幼兒園的沙地里玩沙。她對著男孩說話,似乎想要「糾正」男孩,說這個玩具應該這樣玩。

小男孩什麼也沒說,揮起沙鏟,揚了小妞一臉沙。

妞妞一邊揮手,一邊連說:「no no no……」

小男孩又對著她揚沙子。

小妞很委屈,還是弱弱地不停揮手,說 「no no no no....」

她的聲音非常小,雖然委屈,但沒有哭,老師完全不會注意到這裡發生了什麼。

眼看她自己解決不了,我們才叫她的名字,讓她看到我們。妞妞一見到爸爸媽媽,小嘴一癟,立馬就委屈地哭了,朝我們走過來。看著她受委屈的樣子,真是心疼壞了。但我知道我不能表現出來,不能讓她覺得這是一件「大事」。

還有一次,在國內的一個室內遊樂園的充氣城堡里。妞被一個比她還小的妹妹連推幾把,她先是愣住,直到她被推倒,才哭起來。我趕緊爬上城堡,把她抱下來。

我的女兒,她並沒有打回去、推回去的「本能」,她永遠只會弱弱地說no, 說不可以,哭……

那個時候的我女兒,完全就是一副「我很弱,很好欺負」的樣子。

光是擔憂她也沒有任何意義,我該怎麼做讓她自信起來呢?教她打回去嗎?帶她學跆拳道?給老師送禮,讓老師給她特殊關照嗎?

真是很憂愁,但我認為這些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想想以前我們在學校里的時候,班裡最受歡迎的孩子是因為最強壯嗎?容易受欺負的孩子並不是力量最小的,成年人也不可能永遠在左右保護她。

我仔細回想,容易受欺負的孩子最大的特徵可能是

沒朋友&

不自信

他們能讓人一眼就看出來膽小怯弱,不敢反抗。給人這種感覺,本質上並不是因為他們不還手,他們即使還手,你也會覺得他就是一個小弱弱,根本不是的對手,才能肆無忌憚地利用他的弱點來欺負他。

我相信,自信的人會發光,是那種讓人喜悅、想要接近的光芒,是那種讓邪惡也會被震懾到不敢近身的光芒。

我做了以下這些事,讓妞妞逐漸變得陽光自信,招人喜歡,並且有了很多小夥伴。

幼兒需要的主要是父母的陪伴,但父母需要社交。我們多與人交流,可以幫助孩子緩解陌生人焦慮,進而鼓勵他們與人「交流」

一歲前,妞總是黏著我,似乎外面的世界和她無關。一歲後,隨著孩子睡眠越來越好,我便開始帶她參加更多社交活動,走出家門,和家人以外的人一起玩。我心想,多出門見見人,至少讓她可以

觀察、學習怎麼與人交往,減輕對陌生人、陌生環境的恐懼吧。

大概一歲半後,我帶孩子嘗試了一些早教課程,然後選了她最喜歡的音樂課去上。

我的體會是,在帶孩子出門「見人」,「見世面」時,選擇什麼樣的活動很重要。

最好是選孩子感興趣的,讓她可以放鬆,可以體會到和陌生人在一起是好玩的,可以從中獲得樂趣、成就感,而不是一次又一次加劇緊張、害怕的情緒。

一開始我們也是廣泛試,看孩子對什麼感興趣,玩什麼最開心。剛開始去過一些運動方面的項目,孩子還太小,玩不好,人太多,擁堵起來,反而限制她去嘗試,讓她非常受挫。即使玩,她也只和我玩——和在家裡沒什麼區別。但我帶她去唱歌、跳舞的活動,她從嬰兒時期就特別喜歡,能夠完全投入,享受樂趣。

去「寶寶健身房」,

不論有多少人在周圍,她只和我玩。

一歲半時,當時妞的分離焦慮還非常嚴重,我帶她去參加music together,第一次去,她就能夠離開我的懷抱,自己又唱又跳。在大家唱歌時,她跑到人群中間去轉圈。

在音樂課上,她便可以自在地玩,

可以和他人互動。

後來我們去過幾個舞蹈班,她也都非常喜歡。喜歡到完全可以放開了玩,很自在,跟著老師一直跑。

這種可以父母參與進去,

很多人一起圍坐的遊戲比較容易讓孩子放鬆。

參加社區的音樂活動

帶小妞去她喜歡的一個音樂節目的現場,

她開心地簡直進入忘我狀態,根本不會緊張。

不要急著把害羞的孩子推到人前,慢慢來,跟隨孩子的節奏

我始終覺得,個性沒有好壞,謹慎害羞不是缺點。我們作為父母,應該鼓勵孩子做她自己,幫助她做好自己,做最自在的自己。

在很多早教班裡,我也經常看到有特別膽怯的小朋友,一直不願意加入大家,窩在爸爸媽媽懷裡。這其實也很OK。這些爸爸媽媽就抱著他們的孩子,一直陪著孩子玩。他們也給我作出了榜樣,千萬彆強迫孩子。哪怕有時候有人來說,你家閨女怎麼這樣啊,太認生了!一定要堅定地支持孩子,彆強迫他去打招呼,去回答,去表演。把特別膽小害羞的孩子推到人前,只會讓她更加緊張和恐懼。

在一個舞蹈班上,一個小女孩每一次都和媽媽一起遠遠地坐著,看大家玩,從來不加入。媽媽和老師也不強迫她,但幾周後,雖然仍然不加入大家一起跳舞、轉圈,小姑娘也開始笑著和老師對話了,她明顯放鬆了很多。

有的孩子喜歡先慢慢觀察,學習,很慢融入到環境中,有的孩子熱情活潑,這可能只是他們天生的氣質類型不同,讓孩子做自己就好。

△妞妞看著別的孩子玩,寂寞的小背影。

她拿著小沙桶,很想加入這群哥哥姐姐,但是不知道如何加入,也沒人理她……我看著有些心疼,可是我想邁出那一步的終究需要是她自己。

一開始我總是陪著她一起玩,有時候甚至全程抱著她跳舞。

後來我可以在教室外面看她跳了,她變得一點也不怯場。

在我有了老二後,擔心敏感的妞妞會「吃醋」,變得更黏媽媽,我從出院後,就盡量抽時間給她一些獨享媽媽的時間。我會單獨帶她去附近的公園、遊樂園玩,專心陪她,也照舊給她洗澡、陪她睡著。

有了老二後,我喂好奶,大概能夠1、2小時的時間可以帶妞在家附近的公園玩,或者去社區圖書館。我盡量抽時間單獨陪她。每天都努力保持她原有的習慣,仍然給她一些專享媽媽的時間。

出院後一周就開始帶妞去家附近的公園遛遛,

去吃外面吃早餐。

產後3周,帶妞去社區圖書館玩

給姐姐講故事,同時可以看著弟弟,讓弟弟聽我們說話、練習趴、側身躺等。

有天早上我帶她去麥當勞吃早餐,想這裡有孩子玩的遊樂園,她可以去玩一下。妞在這種封閉式的遊樂園總是特別緊張,不敢去和別的孩子玩,我怎麼鼓勵也沒用。

我就說,

那你想要在這裡看他們玩嗎?

我指指遠處的一個空位,我說,

媽媽就在那邊喝咖啡,好嗎?

她說,

好的

我遠遠地看著她,她就背靠著欄杆,想玩又不敢進去。我看著還挺心疼的...(因為她剛剛幼兒園升班,又不適應)。她看了好一會兒還是不敢進入,我又過去鼓勵她。她估計是看了半天,放鬆下來了,這時她終於鼓起勇氣參與進去。很快她就玩high了,一直跟著兩個小哥哥一起跑。 

感嘆孩子的個性真的很謹慎,對食物也是這樣,很多很多次給她,她總是這樣特別小心的。耐心一些對她,可能一個月、兩個月、可能一年、兩年,沒關係,孩子你有很多很多時間,媽媽都陪著你呢。一旦她感到安全了,邁出去第一步,後面就越來越好了。

孩子越小,在交朋友這件事上,大人就越能幫忙。有熟悉的、固定的玩伴可以很好地幫孩子練習社交技巧。

在孩子兩歲前我真的很少帶她和同齡的孩子「社交」。我常帶她去圖書館唱兒歌,去參加music together等早教活動,但都沒能讓她有固定的玩伴。偶爾約朋友溜娃,因為大人和孩子間的作息差異,常約不上。

在她一歲半後,我開始主動和周圍的同齡孩子的媽媽交往,

給妞妞找固定的玩伴,

先找同樣身份和文化背景的華人小朋友一起玩。關於這一點,我有諸多考慮,包括中文學習。後來我幾個比較聊得來的媽媽建了一個溜小娃群,每次群里有什麼活動,我都盡量積极參与,哪怕只能抽出1、2小時,我也會帶妞去玩一會兒。

和別的媽媽一起溜娃

小朋友們一起玩水

我的一個朋友說,妞妞的變化讓她特別吃驚,因為一開始去她家玩的時候,妞妞本來玩得很開心,結果一眼看不到我就大哭起來。大概半年後,妞妞可以完全跟著她老公和孩子去玩(我和朋友逛街去),完全忘記媽媽的存在……

組織野餐

慢慢和別的孩子、別的孩子家長融入,交朋友。

前不久帶她去滑冰,剛開始妞妞還要我扶著,後面玩high了一直說,「媽媽我不要你,我長大了我不要你了!Cooper Cooper Cooper!」自己滑著去追小夥伴去了 。我突然有種「女大不中留」的淡淡憂傷……

上幼兒園了,幫孩子在班裡交到朋友。周末約幼兒園的小夥伴一起玩。

幫孩子在班裡交到朋友對孩子適應幼兒園,避免別欺負有很大幫助呢。一方面,和老師配合,引導孩子交朋友。另一方面,在上幼兒園的時間外,約班裡的小朋友一起玩。

妞妞適應幼兒園真的適應得非常痛苦,這對我真的是一場考驗。很重要的一個轉折點是,妞妞在班裡交到了朋友。

自從妞妞有了好朋友,每天早上一送去,老師就帶著哭泣的小妞去找她的小閨蜜去了,很快,所有煩惱煙消雲散。早上,原本大哭大鬧不去幼兒園的妞妞,在聽說了「她不去,Hannah會傷心」後,就一抹眼淚,還是背起書包上車了……

後來妞妞升班,她的小夥伴年齡小一點,還沒有升班,那時候老師就總是帶妞妞去另外的班找Hannah玩,或者帶Hannah來找妞妞。

周末約妞妞的小閨蜜一起去遊樂園、吃茶點。

約幼兒園的好朋友一起去「寶寶農場」。

△回國後,約妞妞班裡的新朋友周末一起玩

多練習,幫助孩子發展各種大運動技能,先學會如何玩,他們才更有信心地去和別的小朋友玩

剛開始去遊樂園,因為孩子不會玩,玩不好,就非常膽怯。

如果人多,就很容易被大孩子衝撞,推倒,因為她人小,不熟悉,動作慢,一旦感受到周圍人的壓力,就更加怯弱了。

有一段時間,妞一到遊樂園看到別的小朋友來了,就像看到怪物一樣嚇得急忙跑,躲回到我們身邊。因為外婆對她說不怕不怕,她被推倒痛哭的時候就一邊哭一邊對自己說,「不怕不怕,不哭不哭」。

父母陪著玩,能玩好了,才能自信地融入別的孩子去玩。

有一次,一歲半的妞妞在遊樂園想要爬一個繩索的管道,走繩索道對她來說難度有點大,但我看周圍一個小朋友都沒有,就鼓勵她一步一步去試著過去,而我在下面保護她。她很小心翼翼,動作非常慢。突然跑來了一群孩子,年齡都比她大,全都往裡鑽。他們動作很快了,轉眼就都被妞妞堵在了裡面……妞妞著急起來,更挪不動腳了。後面的孩子開始喊快點快點。妞突然雙腳踏空,掛在那裡哭起來。我繞一大圈從另外一頭爬進去,趕緊把她帶出來。

所以我就盡量找人少的遊樂園,或者讓她和年齡相近、能力差不多的孩子玩,免得孩子有壓力。有段時間她在上滑梯的樓梯時,只要後面有人出現,哪怕是個才會爬的嬰兒,她都感到壓力,要立馬退下來……

後來就經常帶她去玩,讓她多練習如何攀爬,如何走小橋,滑滑梯等。她慢慢會玩了,才開始自信地跟別的孩子一起玩。她也逐漸

學會了和別的孩子相處時,如何等待,如何避讓,如何減少衝突。

帶孩子出門,去和同齡的孩子玩

密切監管幼小的孩子,時刻準備著解決紛爭,用一致的規則來保護孩子的物權意識。

妞妞兩歲上托班後,最先學會的詞就是,「(mine!)我的!」。

孩子爭搶玩具,幾乎是不可避免的。在妞妞比較的時候,我從來不會讓她分享,原因很簡單,懂不起。小寶寶時出現搶玩具,我一定是立即去「救火」,趕緊一人給一個,或者轉移注意力。

 

到了兩三歲,協作能力還是非常有限,在一起玩,仍然會有爭搶。爭搶本身沒有對錯,但在處理的問題時候,我們堅持一致的原則,比如

先來後到,尊重東西所有者的意願

。比如在別人家,玩具都是另外一個小朋友的,可能妞妞拿起任何一玩具都可能引發物權紛爭,這個時候我就教孩子徵詢對方統一,或者轉移她的注意力,去玩別的。

 

在孩子還不能很好地協作玩耍時,爸爸媽媽應該是時時刻刻盯著孩子的動向,像一個監控攝像頭一樣,一直在,及時對孩子情緒有回應,並幫助孩子給出解決方案。如果此時媽媽總是在玩手機,或者在聊天,忽略了孩子的情緒,如果他用暴力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玩具,或者被別人的暴力征服,不得已放棄了自己手裡的玩具,那麼他的心裡可能會漸漸生出思維定勢:事情就是這樣的,以後也要照這個方式繼續下去,叢林意識啟蒙,霸凌和被霸凌,就此發芽。

有很多朋友問,孩子的玩具被搶了,要鼓勵她搶回來嗎,應該怎麼做呢?

我覺得規則應該是一致的,無論是孩子搶他人的玩具還是別人搶了孩子的玩具,處理事情的原則應該是一致的。一致的規則會幫助孩子分清是非,讓孩子更有安全感。

如果別的孩子搶了妞妞的玩具,我會去幫她要回來。如果是別的孩子搶她的玩具,她用力保護,這是值得鼓勵的。我絕對會在背後堅定地支持她保護自己的「財產」,但我也會問她願不願意分享、交換、輪流。絕大多數時候,當我提出一個關於分享的方案去和她商量的時候,她都願意接受。這其實也教了她,當她想要玩別人的玩具時,應該怎麼做。

一開始我教她怎麼玩比較多,逐漸當她能和別的孩子一起玩了,只要沒有人哭,基本上我都不介入孩子間的衝突了。讓他們自己去解決。

特別小的時候,孩子與孩子玩時,衝突太多了,隨時都可以被一巴掌拍臉上,或者一把抓住頭髮,或者摔倒、把別的孩子撲倒……小時候陪著幾個孩子玩,真的是需要很多注意力啊。也就是在這些時候,無意識地教給孩子許多社交規則。比如,

如果有小朋友咬、用力踢、推、搶玩具,都會馬上嚴肅地制止;誰先拿到就歸誰玩;分享或者交換需要經過對方同意……

這些時候

的態度讓小朋友明白了對錯,學會了一些遊戲規則。

妞妞和別的孩子玩的時候,會拚命捍衛自己手裡的玩具,或者有時候同時看中某個玩具,她也會去和別的孩子搶。

這種「爭搶」本身是很正常的,

但動手推人、打人是絕對不允許的!玩耍時,如果沒有人覺得委屈、受傷,我就不介入干預。

我想,孩子如果不去經歷,不去體驗,就不可能掌握好各種社交分寸。有時候和她一起玩的小朋友,兩人無論搶贏搶輸,最後都還愉快地一起玩,看著莫名覺得很這種友誼單純又可愛。

慢慢地,她學會如何與小朋友玩耍,學會了很多「遊戲規則」, 最重要的規則是

分享,合作,輪流

。她開始大膽地去跟別的陌生的孩子搭訕,

在隨便一個遊樂區都能和別的孩子一起玩起來。

先有了固定的朋友,

慢慢也可以和陌生孩子一起玩了。

有時候需要花很多時間在等待上,但也盡量抑制住自己想要代勞的衝動。讓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培養生活自理能力,也能樹立信心。

培養自信其實也是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幫助他們自己逐漸把事情做好。一些利索能力的生活上的時,一些簡單的家務都可以教給孩子去做。從最簡單的做起,自己吃飯、自己穿鞋、自己穿衣服、自己系安全帶、自己剝香蕉、自己打開蓋子、擰緊蓋子、自己爬上椅子……這些都是可以帶來成就感的事。幫忙媽媽晒衣服,打碎雞蛋到碗里,攪拌食物……多給孩子機會咯。

自己穿鞋

幫我和麵粉

教孩子用語言表達情緒,不要動手。

有一天我去幼兒園接孩子的時候,老師告訴我,今天有個小朋友朝妞妞扔東西打她,她大聲地說:NO! STOP IT! 老師聞聲過來,看出是怎麼回事,大大地表揚了她。老師說,你做得很對,你知道大聲叫出來,讓我們知道發生了什麼。I"M VERY PROUD OF YOU. 

我真的很感激幼兒園老師給妞妞的這種正面的鼓勵,教她大膽自信地對不良行為說NO。這和之前怯生生、委屈地說nonono, 完全不同了。後來我也注意到了她的變化,當她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別人不小心弄疼她的時候,她會嚴肅地說:NO! Naughty! 不過轉眼又笑眯眯地一起玩。她完全能夠分清楚「對事不對人」。

有一天她做在床上,爸爸跟她開玩笑,推她一下,她也會笑著說:That"s not very nice!

她還學會說:I don"t like that!

....

我覺得語言表達是個分水嶺,當她可以這麼自信地表達自己的不高興、不願意,我已經不擔心她會被欺負了。

最後,其實還是靜待花開。別想著改變他們什麼,讓孩子長成他們自己的樣子就好。

寫了這麼多,其實未必都是我有意識地去做的。當時並沒有刻意要做什麼去改變她,完全隨著她成長而自然而然做的。

因為看到她喜歡唱歌跳舞,我們就去了更多的唱歌跳舞的活動;因為她在遊樂園不敢和別的孩子玩,我們就在人少的時候,我陪著她玩,直到她有信心跟別人玩;因為她開始喜歡和小夥伴玩,我們有了越來越多的play date;因為她有想要表達「不可以」的願望,我們教她了各種表達方式……

或許不是因為我

做了什麼

,只是因為我

沒有做什麼

阻礙她長成自己應該長成的樣子吧。

希望我們都能守護著孩子成長,找到他們喜歡的,發掘他們擅長的,讓他們擁有發自內心的快樂的源泉,讓他們可以自己的光芒。

無論孩子是內向還是外向的花,都會因為充分的愛的滋養而生機勃勃。

祝每一個小朋友都能被溫柔對待,快樂地成長。

如果喜歡,請轉發分享:)

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

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到其他公眾號,

請在評論留言獲取內容授權。

關注「夏天的陳小舒」,

回復以下關鍵字,就可以看到對應的推送啦

回復【懷孕】備孕知識、孕期疼痛、孕期營養、孕期美容 等;

回復【哺乳】開奶、母乳不足怎麼辦、母乳成分、哺乳期用藥 等;

回復【奶粉】配方奶知識及奶瓶餵養;

回復【乳腺炎】漲奶、母乳過多怎麼辦以及如何擠奶餵養;

回復【濕疹】了解嬰兒濕疹;

回復【生病】關於感冒、打鼾、發燒、咳嗽、便秘等幼兒常見病;

回復【睡覺】嬰兒睡眠知識綜述、新生兒睡眠安全等;

回復【頭型】如何塑造寶寶的漂亮頭型;

回復【食譜】輔食食材與食譜目錄;

回復【兒歌】兒歌精選與推薦;

回復【繪本】 繪本推薦、書單、親子共讀等;

回復【雙語】 雙語、英語學習;

回復【刷牙】 兒童牙刷的選擇,刷牙方法,牙膏用量等;

回復【語言】 語言學習、語言發育遲緩;

回復【蒙特梭利】 蒙特梭利遊戲;

回復【生長曲線】 正確解讀生長曲線,判斷孩子的發育狀況;

回復【不吃飯】 孩子不吃飯怎麼辦;

回復【輔食】 了解關於孩子輔食添加的一切;


推薦閱讀:

身家十億足足捧了她三年, 並豪言: 誰要欺負麗穎, 就是跟我過不去
被欺負就打回去?那要家長有什麼用?
楊絳:我只怕人不如書好對付,他們會看不起你,欺負你
兒子被欺負後爸爸教他打回去,卻反被人家告老師,該怎麼辦?
爺爺一天五次埋伏幼兒園觀察孫子是否受欺負

TAG:孩子 | 避免 | 欺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