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假翡翠加工過程
假翡翠其實也是翡翠,只是翡翠的成色不好,做不成好物件兒,成色不好的翡翠原石價格是很低廉的。所以奸商們就會把他們所有的只會集中起來放到這上面來,硬是把垃圾堆里拾來的東西給你做成A貨翡翠。都說玉能養人,那這些經過各種加工的翡翠,看起來是好看了,可是它們能養人么?
製作過程中斷裂的假翡翠
翡翠的等級區分
1、佩戴翡翠A貨對身體好
我們知道,翡翠一般分為A、B、C三種貨,A貨是指原石原色的玉,是不經化學處理的玉器,價格較高。因A貨是天然玉石,其構成元素較為固定,一般對人體無害。
2、佩戴普通B貨對身體危害不大
翡翠B貨是經化學漂白再充填樹脂的玉器,價格較便宜。B貨中的樹脂不遇外力作用,一般也不會有太大的危害。雖然說,佩戴翡翠B貨對身體的危害不大,但我們還是建議不要佩戴。
3、佩戴翡翠C貨危害身體
所謂的翡翠C貨本色較差,加溫至110攝氏度時放在鉻鹽溶液中浸泡一二天,使鉻鹽滲透進玉料裂縫中達到染色效果,初看時晶瑩剔透,一二年後就會褪色,此玉雖「價廉物美」,但沒有收藏價值,反而會危害健康。
4、佩戴B+C貨等於慢性自殺
現在市場上多見的是B+C貨,以B貨和C貨同步結合加工而成。有些黑心商人可能用氫氟酸、硝酸、硫酸、鹽酸等強酸來仿冒玉的古舊沁色,然後在假古玉的表面塗上一層地板漆、漆或環氧樹脂等。佩戴B+C貨容易患接觸性皮炎,出現紅腫、刺痛、瘙癢和脫皮等病徵,化學物質還可能通過皮膚進入身體,簡直相當於慢性自殺。
染色的假翡翠
假翡翠的製作過程
一、B貨翡翠的表面處理
翡翠經過注膠處理後再進行拋光等後續處理,使表面平滑,光澤增加,網狀龜裂紋不易出現,光彩奪目。
B貨的危害就不用說了!製作工序都看到了,帶在身上估計不會有什麼好結果!
目測翡翠,一般應該有兩點要注意,一看翡翠有沒有翠性(當然冰種、玻璃之類的除外),另外再看翡翠有無色根!
二、酸處理
將待處理翡翠原料放入濃硝酸和氫氟酸混合液中加熱。溫度範圍為90攝氏度—100攝氏度之間,如果溫度大於100度,酸液沸騰,極易揮發,短時間內酸液即失去作用。而在90度左右溫度下既可以加快反應速度發揮酸液與翡翠中亞鐵離子和鐵離子的作用去除黃色和臟底,又可以減少揮發延長酸液的使用期限。反應一段時間以後從酸液中取出翡翠原料放入清水中,提高溫度,沸騰後取出,重新換上清水,再加熱至沸騰。如此重複3—4次,目的是清洗掉滲入翡翠中的酸液,由於翡翠晶粒之間或裂隙中的著色物質被酸溶解帶走,從而使翡翠底色發白。發乾,不透明,這時翡翠結構已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壞。
三、鹼處理
酸處理後經過清水洗滌的翡翠原料放入燒鹼溶液中加熱至90度左右,既中和了酸液,同時由於強鹼作用,加速裂隙的擴大從而進一步松化了翡翠結構,上述酸處理和鹼處理的過程重複進行多次,可根據原料顆粒度的大小或結構的緻密程度進行調整,一般為數十天不等。由於翡翠的礦構組成不盡相同,酸處理時,翡翠樣品酸蝕速度和處理效率有很大的不同。有些翡翠甚至在酸處理後也不適合充填。一般來說雜質越多酸蝕速度越快。所需處理時間越短。同時,翡翠結構的松化和被破壞程度與原來翡翠的結構緻密程度有關也與強酸強鹼的濃度和處理時間的長短有關。如果原來晶粒較細而緻密的翡翠原料浸泡的時間越短。其結構受到破壞程度就越輕;如果原來的結構較粗而鬆散,加上處理的時間又較長,其結構受到的破壞就較強。處理過程中由於酸鹼溶液在反應溫度下易揮發,換液次數多,酸鹼溶掖濃度高,成本就提高了。但處理時間可相應縮短;反之換液次數少成本相應降低。酸鹼溶液因揮發而濃度降低導致處理時間延長。因此為了達到凈化松化翡翠原料的目的,必須根據待處理原料選擇經濟合理的酸鹼濃度、換液次數、處理溫度及處理時間。
經過反覆酸鹼處理後的翡翠結構非常疏鬆,輕觸即有顆粒脫落,因此鋼絲固扎有效地減少了鐲料的破碎率。
四、注膠充填處理
酸鹼處理翡翠的過程呈沿著顆粒間隙進行的因而導致其結構疏鬆,充填樹脂不僅為了膠結已成為鬆散狀的結構提高其強度也為了這到增加透明度的目的。酸鹼處理後的翡翠經中和清洗後放入烘箱中烘乾再移入高壓釜中,密封后抽真空,然後將環氧樹脂和固化劑二乙醇胺以一定比例混合,加熱降低其粘度然後加入高壓釜中。此時繼續保持抽真空狀態一段時間,然後關閉真空泵,恢復常壓再在高壓釜內加入一定壓力。其目納是為了使樹脂能完全進入翡翠松化的結構中,取出翡翠原料。加熱至其表面固化即完成B處理過程。處理後的材料可進行拋磨成型、雕刻等後期工序。注色充填、拋光後的最終樣品,左為染色注膠充填後的樣品。右為只經過注膠充填的樣品。
五、著色處理
注膠充填處理前,可根據客戶需要進行染色處理,在原料表面點染顏料。顏料分為油溶和水溶兩種,分別稱為油性染料和水性染料;可點染也可浸染;可染同種顏色,也可以同時染多種顏色。染色後再進行注膠充填處理,更顯得自然柔和,且穩定不易褪色。
六、翡罩原料的選擇和前期處理
進行B處理的翡翠一般選擇中低檔、中粗粒結構和裂隙多的翡翠。如豆種、花青、白底青等原料,而纖維狀細粒結構和裂隙很少的翡翠一般不做此處理。對於進行處理的手鐲原料,需用耐酸耐鹼的不鏽鋼絲捆紮固定,其目的是防止鐲料在處理過程中相互碰撞,特別是處理後鐲料結構松化,易造成破碎。
消費者在購買翡翠的時候一定要擦亮雙眼,買到好看的翡翠固然是件幸事,但是一定要注意不要買到假翡翠,不然您心愛的物件兒不僅不能給您養生,還影響您的身體健康,這就得不償失了。
翡翠A貨:未經任何人工化學處理的天然翡翠,它的玉質、顏色、結構是本身就有的,只通過機器加工打磨出形狀。
翡翠B貨:本質上是低質翡翠,人工強酸浸泡後可溶解雜質雜色,用膠或還氧樹脂膠等填補經酸液浸蝕損失的空間,本身玉的結構遭遇改變,長期佩戴可以看見其品質、色相變糟糕。
翡翠C貨:一樣是低質翡翠,為了造假更真實,在溫度高氣壓高情況下,把化學藥物和色素染料加入浸泡,使其更有翡翠的綠色,佩戴久了掉色是自然現象。
那麼這些B貨、C貨的翡翠是怎麼製造出來的呢?
翡翠B貨造假流程
1、找料:選擇水種差、構造不嚴謹、顆粒不細膩的毛料。
2、出形狀:確定要製作的樣式,機械切出大概形狀,用鐵線加固。
3、酸洗:調製出化學強酸,跟翡翠一起浸泡15-20天,過程中會將翡翠原有小縫隙中的礦物顆粒和雜質溶解掉,這時候這些縫隙便留出空間,之後工人將其沖刷乾淨,但還是有一定殘留物,會影響佩戴者的健康。
4、注膠:把翡翠小縫隙中的空氣排除,並把環氧樹脂膠體填充進去,迅速用錫紙包裹起來後,經過加熱使其定型,多餘的膠狀物體會排除。
5、打磨:定型後的翡翠表面上會留有幹了的膠體,通過機械的打磨後使翡翠變得光滑圓潤,這就是B貨的製作流程。
如何分別呢?個人幾點看法:
一.擺正心態,便宜莫貪如第一個懷古,好種好色,如果在一堆A貨里混著,開個三幾千的,估計中招的人會有的。這樣種水色的東西,行情沒六位,是不用想的,因此"合理之外的事,就要三思了"。二.學好常識,遇疑莫入有條件的,可以搞些小標本,細心觀察其特徵,善於總結分辨的方法。造假技術越來越詭異,死板的一些理論是跟不上變化的了,什麼B貨沒有玻璃光澤等等,做得好的B貨,光得很的。我曾看一支B鐲,就在有色部分輕輕地B了一下,其餘部份都是沒動過手腳的.老闆見我露疑惑的表情,就直說了。總之,多用排除法,遇多有疑惑的,一律閃人。三.相信科學,切勿迷信肉眼肉眼總有疲勞時,犯暈眼花時的。人常河邊行,豈能不濕腳?常識要學,起碼不讓太明顯的BC貨蒙到就行了。其餘的交給國家認證的檢測機構就得了。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