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書香停業!創始人的反面教材
茶香書香是上海一家很有特色的連鎖餐飲店,號稱用中式茶飲媲美星巴克的體驗,曾經創造了驕人的業績,短短三年時間就從一家門店擴張到10家門店。然而今年其門店陸續關門,千家門店的夢想與現實的殘酷令人唏噓。創業的失敗,創始人肯定是首責,我們以此為教訓,來看看創始人應該避免犯類似的錯。
要股權還是錢?是個問題!
股權融資就像毒癮,一旦嘗到甜頭就會欲罷不能。試想只需要出讓股權比例的一些數字,就能換來大筆的資金,這無異於天上掉餡餅,很難不讓創始人們動心。再往後,有更多投資者願意出更高的價換股權,創始人才發現股權原來很值錢,之前賤賣了。但是為了獲得更多的資金,創始人咬咬牙繼續出讓股權,直到有一天發現自己不再是大股東,才發現股權原來就是控制權,這個世界上錢很重要,控制權也很重要。
白手起家的創始人都不會大手大腳地花錢,因為錢是一分一分賺來的,依靠外部融資的創始人則不會有這種感受和心態。作為創始人,要很清楚企業究竟需要多少錢,要為了發展業務而融資,不要為了花錢而融資。
創始人還要有股權保護的意識,注意,不是知識產權保護,是股權保護!須知,股權比例再高,也經不住一再的稀釋。投資人出了錢,同時也拿走了相應的控制權,表面上看是等價交換,但創始人終有一天會發現,這其實是「喪權」協議。
一邊是錢,一邊是控制權,股權變多控制權變多,股權變少錢就變多,這個天平應該如何平衡呢?創始人要考慮三件事:
- 確定自己所持有股權的下限;
- 儘可能推遲股權融資的時間,因為融資時企業估值越高越好;
- 綜合上述兩點,將企業融資規劃成幾個階段,並確定每個階段的融資金額和股權下限。
如此,這道選擇題就不再無解了。
錢是投資人的,企業是自己的
茶香書香創始人自己是學者出身,對企業經營並不擅長,遇到了「很懂」的投資人,他們會「熱心」地提很多建議,創始人視為金玉良言,久而久之則會無所適從,結果把自己折騰成了「四不像」。後來這位創始人在股權比例上失去了控制權,並且興趣不在企業經營,也為了避免再起衝突,竟然退出經營長達兩年之久,但事與願違,企業狀況更差,等到其再次回歸,為時已晚。
投資人有錢,所以底氣很足;創始人缺錢,所以拿人手短。很多創始人在面對投資人時很容易妥協,投資人也往往越界干預企業的運作。出現這種情況,在於各方定位不清。常看到投資人大談特談行業走勢、發展之道,聽者往往驚為天人。然而絕大多數投資人並沒有親自操盤過企業,並沒有深耕過一個行業,說出來的很多東西都是道聽途說、想當然,加上創始人很多東西也沒想清楚,於是外行對外行,大家湊個熱鬧,這樣也能成功的話,就算有也是小概率事件。
投資人有很多種,有隻出錢的,也有既出錢又出力的,前者定位很清晰,就是財務投資,後者則很容易定位不清,最容易在合作中出現問題。創始人一定要明白:企業永遠是自己的!團隊不完善,就自己招人完善團隊,不要指望投資人深度參與後的「八國聯軍」。對投資人的定位越單純,雙方的合作也會更順暢。
不向客戶作無謂的承諾
從最早的虹口龍之夢店,到新淮海坊的標準店,再到500平米的凌空店,茶香書香一直在做各種調整,從飲品的調製、包裝,到座位的擺放,再到讀書區域,希望給顧客方方面面的「超值」體驗。然而事實呢?核心產品未培育出足夠大市場,客流量、翻台率、外賣量都上不去,門店面積卻越做越大,顧客坐著挺舒服,但門店不賺錢,這就違背了商業的規律。
我們謙啟在發展初期也做過這樣的事,為了有業務可做,以很低的價格接了諮詢項目,實際運作中幫客戶做了很多額外的工作,因為內容較多,增加了項目結案的難度,客戶還未必「領情」。這種投入和產出失衡,從企業自身積累來看是有收穫的,但只能作為權宜之計,從長遠發展來看需要及時修正。
管理好客戶的需求期望,才能管理好企業的盈利期望。
創業是不歸路,要完成身份轉變
茶香書香的創始人在創立企業後,坦言沒想到要做連鎖,更沒想到經營企業這麼難,仍然陶醉於茶文化的研究,遊離於企業經營之外。在這種情況下,投資人願意承擔更多工作,儘管同時拿走了更多的股權,這位創始人也會當成救命稻草。
我們謙啟有個客戶的創始人是位科學家,在引入風投後,接受投資人的安排聘請了一位職業經理人負責日常管理,然後在長達一年時間裡夫妻倆就去享受生活,發現業務一塌糊塗後,仍沒有覺得自己有問題,反而怪罪投資人用人不當。
很多創始人是技術出身,喜歡暗示自己「不擅長做企業」,恨不得自己只做精神領袖,所有事靠職業經理人團隊來做。以我總結客戶的教訓,以及自己做企業的經驗,我認為既然選擇創業,就必須親力親為,全身心地沉下去,了解企業經營的方方面面,才能不斷調整企業發展的方向和策略,和企業共同成長。
無論創始人之前有多麼成功,但在獨立操盤企業上都是小學生,需要經過歷練完成身份轉變。只有創始人實現了蛻變,才能帶領企業走得更遠。創業不在於風光,而是腳踏實地地將企業做好、做大、做長遠。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不是因為出風頭遭人嫉妒,而是根基太淺!
總結:曾經的明星企業的快速消亡,固然令人唏噓,但細分析之下其實是必然。企業經營遠不只是表面上看到的精美的茶品、光鮮的門店、風光的企業家,而是背後推動這些持續、健康運作的體系,包括控制權、決策機制、發展規劃、日常管理體系等,以及最重要的環節:創始人本人的成長!創業不易,能在創業中學有所成,更不易!
本文寫於2017年2月20日
推薦閱讀:
※Taklimakan Network項目創始人採訪
※巴黎高定——Givenchy創意總監Clare Waight Keller致敬品牌創始人Givenchy先生
※六一狂撒糖果 | 光速鏈GSC創始人Evan Yip為你解讀光速節點競選問答紀要
※在前程似錦的早上醒來,你自己才是你人生的C位 創始人王陽
※谷歌聯合創始人表態區塊鏈,是什麼造就了它的火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