闢謠外傳:綠原酸(一)

闢謠外傳:綠原酸(一)

來自專欄咖啡志

有關:「綠原酸,溶解速率」,的內容。

首先:讓我們看一個反面案例

提問:為什麼萃取不足的咖啡是酸的?

解答:這是由於太多綠原酸沒有被分解,是烘焙沒有烘透導致。咖啡豆裡面有一些烘焙中綠原酸分解出來物質,和焦糖化反應分解出來的一些物質(比如風味中描述的類似巧克力、焦糖、香草。)還有生物鹼-咖啡因。

綠原酸分解的物質是屬於小分子,而焦糖化反應產生的分子是屬於中分子,咖啡因也就是生物鹼,是屬於大分子的物質。

所以在萃取時,先溶解出來的是綠原酸分解的物質,所以萃取不足時綠原酸的比例會更高,當然喝出來的咖啡酸味更足。

讓我們看第一句「由於太多綠原酸沒有被分解,是烘焙沒有烘透導致。

首先,你需要知道什麼是綠原酸。

綠原酸是由咖啡酸(Caffeic acid)與奎尼酸(Quinic)生成的縮酚酸

意思是,綠原酸是個大類的總稱,而根據咖啡醯奎尼酸上的結合部位和數目不同,從理論上講,單咖啡醯奎尼酸和二咖啡醯奎尼酸所組成的綠原酸異構體共有10種

不同於以往的觀念,綠原酸的確是酸的(之前一直被人說是苦的),而它在110℃時,就會開始脫水縮合,生成的產物主要是兩類——

綠原酸內酯

奎寧酸內酯

這兩類也是熟咖啡中,主要的綠原酸下游衍生物。

綠原酸是酸味的,但內酯類物質多半難溶水,而對於無法溶水的物質,我們的味蕾是無法感知到的。

也就是說,就綠原酸來說,烘焙程度越重,其酸味的確會降低。

但....你是不是忘了什麼?

咖啡中的酸,就只有綠原酸嗎?

或者說,烘焙程度低的咖啡,只有綠原酸的量超標嗎

檸檬酸,蘋果酸,磷酸,你都不管了?

(單位:g/kg)

這個是生咖啡豆中,主要酸類物質的含量。

奎寧酸(綠原酸的代表)的平均含量,跟蘋果酸近似,卻遠低於檸檬酸。

(單位:mg/kg)

再看熟豆,綠原酸這可憐的個位數和兩位數,放到檸檬酸和蘋果酸里,只能當零頭。

於是乎你會發現,綠原酸的含量,從始至終就從沒上過檯面,生前比不過,死後更慘,你讓綠原酸背鍋,有點過分了吧。

接下來第二句:

咖啡豆里有一些烘焙中綠原酸分解出來的物質,和焦糖化反應分解出來的一些物質(比如風味中描寫的類似巧克力,焦糖,香草。)還有生物鹼—咖啡因。

這句問題不大,只是不太嚴謹,我不是喜歡鑽牛角尖的人....

首先:烘焙是個加熱的過程,物質接收能量後,並不總是簡單的分解。同樣,也不是給點能量就能分解。

不然,這一天到晚大太陽曬著,也沒見你男朋友憑空蒸發啊?

焦糖化的確是從糖類(尤其是單糖)的熱裂解開始,但最終的產物(焦糖),卻是裂解後的產物縮合而成的。

其次,這個括弧里的比如「巧克力,焦糖,香草風味物質」,幾乎都不能算是焦糖化的產物。

4-羥基-2,5-二甲基-3(2H)-呋喃酮

俗稱:草莓酮,具有強烈的焙烤焦糖香味,特徵香氣為果香、焦香、焦糖和菠蘿樣香氣,以及巧克力味道

(1967年,由Arctander發現)

這也是咖啡中主要的巧克力味來源。

「梅拉德反應」產物。

3-甲氧基-4-羥基苯甲醛

俗稱:香蘭素,具有有濃烈奶香氣息,是咖啡中,香草味的主要來源

香蘭素在咖啡中的生成途徑主要有3種:

1、 3,4-二羥基苯甲醛甲基化形成的糖苷 (縮合反應)

2、 阿魏酸加熱分解,產生香蘭素 (熱分解反應)

3、 4-乙烯基-2-甲氧基苯酚氧化形成 (氧化反應)

也就是說,上面那個「例如」里,舉得三個例子,除了焦糖,都不是焦糖化反應的產物,而焦糖味,也並不全來源於焦糖化反應,許多梅拉德反應產物,都會帶有焦糖味。

下期主講:

1、綠原酸、咖啡因分子;

2、命題邏輯

作者:王卓 Seven

歡迎關注「咖啡志」

台灣知名咖啡大咖韓懷宗老師主編的《咖啡志》

綜合行業大咖撰寫咖啡行業各個領域的心得


推薦閱讀:

咖啡大師教你世界26款花式咖啡做法
餘澤民| 咖啡在日本(13.7.3)
喝咖啡別用吸管,更別提什麼易拉罐...請去魔都這幾家好好喝一杯!
王品集團第11個餐飲品牌:曼咖啡 Famonn
北京,不得不去的咖啡館

TAG:咖啡 | 精品咖啡 | 咖啡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