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慈欣: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劉慈欣: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來自專欄情緒收割者和情緒消費者1 人贊了文章

題目:《劉慈欣: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作者:曲潤璉

時間:20180826

繼續閱讀計劃。看了大劉4部小說(附寫作時間):

纖維 2001年 ;命運 2001年 ;全頻帶阻塞干擾 2001年 ;中國太陽 2001年 。

一、纖維 2001年 :講的平行宇宙的故事。文筆略顯生澀。科幻設定有幾處硬傷。如果平行世界真像小說中那樣存在和演化,後果將不是僅生成三五十或三五萬個宇宙,而會生成海量甚至無數個宇宙。不同宇宙中語言居然互通,國家名字及主要人物名字居然類似,這顯然不可能,須知早期差之毫厘,晚期謬以千里,蝴蝶效應之必然。主人公一分為二,其分身到了另一個星球,那麼,另一個星期豈不是有兩個一模一樣的主人公了?歷史怎能不因之混亂?最後,地球和雲朵的顏色,是基本物理現象之一,即使在平行宇宙中,基本物理原理也不應隨意變幻吧,特別是人類的模樣都沒發生巨變的情況下。

二、命運 2001年 :情節設定方面,存在問題。如果時空蟲洞真的存在,如果其密度達到飛船經常穿越的程度,則,其他隕石、光線之類,有更大概率穿越之,從而必然頻繁導致影響後世的嚴重後果。人類之所以成為人類,是環境綜合因素的結果,如果恐龍一直占統治地位,則地球不具備讓猿類進化成人類的條件,事實上,連猿類也不可能進化出來。最大的漏洞是,小說中設定的時空蟲洞,是現代人天文活動的產物,那麼,既然歷史已被改變,為何特定的時空蟲洞(主人公穿越回現代的那個蟲洞),仍然存在?既然地球人類已完全不同了,主人公們為何未受影響,難道他們的身體不該突然消失?

三、全頻帶阻塞干擾 2001年 :戰爭向來是慘烈的,環環相扣的。大劉描寫的未來戰爭,讓人身臨其境。場面宏大,科學可信。科學哲學思索與軍事戰爭民生相環相繞,穿插了軍人天職和感天動地的軍人精神的描寫,親情、愛情、愛國之情的描寫,讀之動容。筆里行間,能夠感受到大劉那20世紀60年代生人對祖國深深的愛,對國際關係的冷靜思索,以及生活態度方面的嚴謹、保守、擔當、舍小我成就大我的犧牲精神。科學和哲學沒有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所以最終,十號首長之子,出色的物理學家莊宇,勇往直前撞向太陽。大劉的作品中,不管未來有多遠,未來的主人公們,都帶有20世紀60年代生人的那種氣質。每位主人公,其實都是大劉本人的分身。有句歌詞,「世上還有千萬個我」,在大劉的作品中,有千千萬萬個不同環境中的劉慈欣。

四、中國太陽 2001年 :設定一個貧窮、只上過三年學的農村孩子水娃,一步一個腳印,不斷成長,24年後成為人類宇航探索前沿人士,這故事很接地氣。大概與大劉接觸到的「窮人當家作主」及「貧下中農教育」之類的現象有關。有些小瑕疵,比如未描寫本應在人間處處存在的醜惡現象,未描寫學術界、科技集團和國家決策機構必然存在的各種觀點或勢力的博弈,而這些,在農村娃的成長過程中,必然發揮巨大作用。另外,僅24年時間,人類冬眠技術,是不可能出現飛躍的,事實上,人類冬眠技術很可能永遠是個夢,與孵化鵝卵石得到嬰兒的概率,差不多一樣大。但是,小說描寫的維度,從底層農村人為柴米油鹽的掙扎,到底層工業(煤礦)工人的生存景象,一步一步擴展到小城市、大城市、人工太陽、整個宇宙,水娃的視野不斷拓展,心胸不斷開闊,攜著生命頑強而紮實的力量,向著宇宙宏大奇巧之美,不斷前進,前進,前進。星空對智者哲者的吸引力,是極其巨大的;這種吸引,近乎於終極吸引,人類只要不斷進化進步,最終必然把目光投向宇宙深處。小說結尾,水娃永別地球時,只描述他跟父母告別,不見其跟妻兒告別,這是為什麼呢?是情節構思失誤,還是故意為之?或許,水娃心中,只有父母,因為只有父母是真實存在的;水娃隨時會醒來,整個故事,不過是24年前,水娃想離開農村時,做的一場夢。有夢比沒夢強,不是嗎。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或許,大劉一些小說的情節設定,在創作時,也算新穎,其後近20年來,類似的文學和影視素材實在太多太濫了,所以現在讀到《纖維》《命運》之類的作品,新鮮不再,徒見硬傷。優秀的作者,也很難讓自己的每部作品,都超越時代局限。

如果一位母親,養育了10個孩子,其中7個考入清華北大,3個只升入普通大學,我們應該因為3個孩子沒上清北,就鄙夷甚至譴責這位偉大的母親嗎?作品質量參差不齊,本來就是自然規律,作為這些作品的母親,作者,不欠我們什麼。何況,看得出來,大劉其實在為他自己而寫作。我們討論這種蜂蜜風味好、那種蜂蜜不夠甜,但蜜蜂真的是為了給我們釀蜜,才出現在這個世界上的嗎?

推薦閱讀:

TAG:劉慈欣作家 | 科幻小說 | 三體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