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跑造就年輕骨骼!
??現在年輕人,工作時間長,壓力大,很少抽時間運動。總是會出現「脖子酸」,「腰腿疼」這樣的情況。在我們出生後,骨量會不斷增長,大約在35歲就到達最高值,稱為「峰值骨量」,之後逐漸減少,峰值骨量越高,骨量丟失速度越慢。為了保持骨骼年輕,越來越多的白領選擇了跑步健身,不需要什麼設備,簡單方便。你知道長期慢跑的好處嗎?
奔跑造就了人類
為了在較大範圍內狩獵和找尋食物,200萬年前的類人猿開始學會奔跑。在發展適合奔跑的身體特徵過程中,人類漸漸喪失了那些有利於爬樹的特質。美國科學家認為,犧牲生活在樹上的傳統能力,換來適合奔跑的一些特質,推動了現代人體體形的塑造過程。
和猿類相比,人類腿更長、手臂更短,臀部也更大,而這些特徵恰恰使得人類善於奔跑。腿長,步幅可以跨得很大;手臂短,有助於在跑動過程中保持身體平衡;大骨盤,可以更好地緩解奔跑過程中產生的震蕩。科學家甚至認為,如果自然選擇不利於人類奔跑,我們現在看上去可能還會很像猿類。那些跑不了幾百米就氣喘吁吁的人,是不是辜負了人類與生俱來的奔跑能力?
?
常慢跑「年輕」骨骼
跑步能鍛煉心肺功能,增強肌肉力量,持續有效的慢跑還能起到消耗能量、減少脂肪的作用。日本千葉大學醫學院專家研究發現,慢跑還能使骨骼「年輕」。
研究人員對兩組研究對象的骨骼變化作了對比檢查,他們分別是千葉縣41名年齡30歲至80歲經常慢跑的會員,以及平時不太愛運動的86名男女。最後發現,慢跑者的椎骨、股關節、腿骨和臂關節等部位的骨骼密度,均比不運動者高40%左右,這種骨骼密度接近二十幾歲的骨骼狀態。就男性而言,在一周內慢跑距離越長,其骨骼密度越高。至於女性,骨骼密度的高低與慢跑的歷史長短有直接關係。只有對慢跑持之以恆者,才可能取得與年輕人骨骼密度相當的效果。
?
跑姿不正確傷身
跑步雖動作簡單,但如果姿勢不正確,不僅達不到理想的健身效果,還有可能給身體帶來損害。
跑步時,腿部動作應該放鬆。一條腿後蹬時,另一條腿屈膝前擺,小腿自然放鬆,依靠大腿的前擺動作,帶動髖部向前上方擺出。以腳跟先著地,然後迅速過渡到全腳掌著地。不能全腳掌著地的方式跑步,長此以往易引發脛骨骨膜炎。
此外,跑步時自然擺臂很重要。正確的擺臂姿勢可以起到維持身體平衡、協調步頻的作用。擺臂時肩部要放鬆,兩臂各彎曲約成90度,兩手半握拳,自然擺動,前擺時稍向內,後擺時稍向外。
?
?
心臟不好傍晚跑
體育生理學家提出,清晨慢跑會對心臟造成不少的壓力,因為清早心臟通常未能適應完全的運動。慢跑會激發人體內分泌大量激素,使心跳速度加快。
清晨慢跑時,人的腎上腺素的分泌量比在午後或傍晚時的分泌量高出2至4倍之多。專家認為,早晨慢跑可能會引起血液凝塊並且促進心力衰竭,而晚上慢跑可能減少血液凝塊的趨勢,並且阻止心力衰竭。
推薦閱讀:
※它是腹部贅肉、下半身肥胖的罪魁禍首
※堅持跑步140天,你猜發生了什麼?
※如何用阻力帶鍛煉腿部肌群,避免跑步受傷?
※HIIT減脂效果比跑步更明顯,每天只需20分鐘!
※今日精選段子:千萬不要穿著緊身褲去跑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