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殺魚弟」服藥自殺:比貧窮更可怕的,是父母心窮

網紅「殺魚弟」服藥自殺:比貧窮更可怕的,是父母心窮

來自專欄有書221 人贊了文章

最近一個17歲男孩服農藥自殺的事件備受關注,因為這個男孩就是當年網路爆紅的「殺魚弟」。

服藥自殺後小孟被送往醫院搶救

8年前,小孟在自家魚攤上手持菜刀,將一條條魚開膛破肚。技巧熟練,眼神犀利,被網友戲稱為「殺魚弟」。

小孟家裡兄弟姐們六個,他排行老大,在網上走紅之後,小孟還上了電視節目《加油老爸》。

之後「殺魚弟」的名氣越來越大,來買魚的人越來越多,父親順勢將店名改為「殺魚弟水產」。

在好心人的幫助下,輟學的小孟重回課堂。

本來「殺魚弟」的命運將就此改寫,但誰也沒想到8年後,這個男孩服藥自殺了。

「殺魚弟」小孟到底為什麼會自殺?

據媒體報道,事發當天,小孟在菜場和買魚的人吵架,被父親母親和周圍的鄰居說了幾句,一氣之下喝了農藥。

但據鄰居爆料,小孟的自殺行為並非「一氣之下」,小孟父親平時經常打罵孩子,最嚴重的那一次,打得小孟差點摘除眼球。

而據小孟的妹妹反映,她一個月前就發現小孟買了農藥,但是小孟的父母對此卻毫不知情。

更慘的是,在家庭生活中得不到關愛的小孟,也不能在學校生活得到慰藉。

因為幾年前小孟就因跟不上學校的節奏,又輟學了,再次被父親拉回到魚攤上。

小孟媽媽說:「有時候他三天兩頭去(學校),有時候早上去了下午就回來了。他父親說讀書有什麼用?只有幹活掙錢。孩子自己也不想讀,說實話他根本讀不進去。」

昨天「殺魚弟」的父母接受了媒體的採訪,說了三件事:

  • 第一, 小孟的眼睛不是被打壞的,是他玩鞭炮不小心炸到了。
  • 第二, 小孟自殺是他處於青春期的叛逆期,脾氣急;另外家裡負擔重,他壓力大,脾氣更急,說了幾句就一時衝動了。
  • 第三, 小孟輟學是他自己讀不進去。

父母的回應一出,又引發了新一輪的討論。

平靜的話語里沒有絲毫的悔意和反思,不禁讓人覺得心寒。

也有少數網友認為這是貧窮惹得禍,但是再貧窮的父母也不至於經常打罵孩子,不關心愛護孩子,有機會卻不讓孩子上學。

比貧窮更可怕的是,父母的心窮。

小孟的自殺無論如何都和父母的教育脫不了關係。

如果說愛你,卻還打你,那一定是說謊

最近熱播的電影《小偷家族》里有兩句經典台詞:

  • 如果說愛你,卻還打你,那一定是說謊。
  • 如果愛你,就會像我這樣緊緊抱住你。

小孟的父親雖然回應說沒有打壞小孟的眼睛,但是旁人的反應是不會騙人的。

小孟妹妹說:「我哥一直挺好的,性格挺開朗的。我爸也比以前好多了。」

小孟媽媽說:「孩子大了以後,早已不太打他了。」

也就是說以前小孟的父親的確打過小孟。

小孟家多個鄰居都曾向電視台反應,小孟的父親曾經用鐵絲將孩子綁起來暴打。

有人說打孩子是為了孩子好,但請那些經常打孩子的父母捫心自問一下,打孩子是為了管教孩子還是為了發泄自己的情緒、維護自己的權威。

曾有個「父母教育你的方式,你滿意嗎」的調查問卷。

有不少網友提到,因為父母的打罵,使自己從一個樂觀的人,變成一個悲觀的人。

有研究表明,遭父母打罵的孩子:

  • 有9.2%的人產生過輕生念頭;

  • 18.1%的人想離家出走;

  • 8.4%的人想和父母打一架;

  • 甚至還有6%的孩子埋下了「復仇」的種子。

小孟就是那個既想和父母打一架,又想輕生的人。

當天被父母和鄰居責罵後,小孟先是試圖反抗父親,掐父親脖子,後是猛灌了一口農藥,結束自己的生命。

在拳頭和責罵聲中成長的孩子,無法理解父母的「愛」,只有日積月累的絕望和憤怒。

小孟如此,千千萬萬被父母打罵的孩子也是如此。

真正的貧窮,不是家窮,而是心窮

心理專家李敏分析說,小孟的自殺和童年有很大關係:

常年跟隨父母居無定所,又生活在菜場這種人員混雜的地方,小孟即使主觀上不願意,也不得不負擔起照看生意的『責任』。這種成長環境,幾乎很難讓孩子感受到家庭溫暖。

此外,小孟並沒有像同齡孩子一樣,順利完成九年義務教育,正規教育的缺乏,也會影響到孩子的認知以及行為處事能力。

但是小孟的父母不這麼認為。他們認為讀書沒有用,只有幹活才能掙錢。

所以當年雖然在好心人的幫助下,小孟上了小學,但一年後就被拉回了魚攤上。

當同齡孩子都在無憂無慮的上學時、玩耍時,小孟卻在日復一日地殺著一條又一條的魚,和一個又一個大人們討價還價。

「殺魚弟」小孟從小幫父母賣魚時的情況

他身上肩負著全家人的命運,眼睛裡看不到未來,身邊也沒有一個可以吐露心聲的同齡朋友。

他的認知能力、行為處事方式和他的父親一模一樣,急躁、粗暴。

讀書或許改變不了命運,但至少可以逃離菜市場,突破父母的局限,提升自己的認知和行為處事能力。

前段時間,多位農村孩子拿到了北大清華的錄取通知書。

陝西一家5個孩子出了4個清華北大,孩子的母親說:「就算砸鍋賣鐵都要送孩子去上學。」

雲南一小伙工地搬磚收到北大通知書,小伙的父親說:「你一定要自己拼出去,不能像爸爸一樣。」

河北女孩王心儀收到北大通知書後,說「感謝貧窮」,其實她該感謝的是她父母的格局。因為王心儀的母親常常教育她說:「人窮,志不能窮。」

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未來。

是鼓勵孩子突破父母的認知局限、打破原生家庭阻礙的勇氣與信心。

就像以上三位父母親一樣,雖然他們只是擺水果攤的大媽,工地上的工人,生病在家的農婦,但是他們給了孩子突破生活困境的智慧和勇氣。

而小孟的父親卻將小孟死死地拴在了一個魚攤上。

雖然小孟的確自己不願意去上學,但那是因為他從來沒好好上過學,跟不上學校的節奏,而且即使孩子不願意去上學,到了上學的年齡,父母也不能不負責任地讓孩子輟學。

真正的貧窮,不是家窮,而是心窮。

最可怕的不是家庭貧困,而是父母思想貧窮,目光短淺,格局太小。

沒有所謂的叛逆期,只是孩子長大了,父母卻還在原地。

對於小孟的自殺,小孟的父母多次提到小孟進入青春期後,非常叛逆,性格很急躁,隨便說兩句就一氣之下喝農藥自殺了。

言下之意就是如果孩子還小的話,當天發生的事情,孩子根本不會還嘴也不會自殺。

這種想法是消極的,也是不負責任的。

孩子總會長大,如果父母還是用小時候的教育方式對待長大後的孩子,必定會出問題。

沒有所謂的叛逆期,只是孩子長大了,父母卻在原地。

根據發展心理學的規律,孩子在10歲以後,就慢慢進入青春期,開始進入第二次自我意識的飛躍。這時期的孩子自我意識很強,不僅要求行為獨立,也希望人格獨立,他們越來越強調自己的觀點和意見。

這對孩子的成長來說其實是一件好事,正如著名個體心理學家阿德勒在他的名著《兒童人格養成》中所說:

一旦到了青春期,在生理和心理都快速發展的情況下,這種童年被管教太嚴的孩子,就會表現出像擺脫鎖鏈一般的言行。這反而說明他在快速成長,人格在穩步發展。

渡過了青春期的孩子,將成長為成熟有主見的成人。

但是如果這時候父母無視孩子的這種成長規律,仍然認為孩子就要聽家長的話,那麼必定會激發孩子的叛逆,甚至會阻礙孩子的成長。

所以青春期不是孩子的錯,他不是叛逆,他是在成長,錯的是父母。是父母沒有成長,沒有掌握孩子的成長規律,導致發生了親子衝突。

就像網友所說,小孟到了青春期必定會有自己的主見,結果父母不正視這種現象,還怪罪於小孟,就非常不負責任。

對於青春期的孩子,要做的並不是找到什麼辦法,讓孩子不再「叛逆」,而是自己破除對孩子「叛逆」的執念,用平等、尊重的態度,陪伴孩子成長,用更理性的態度,去面對大大小小的親子衝突。

而對於小孟的父母,要做的不是到處說小孟叛逆,而是應該在責罵孩子不懂事不聽話之前,多多聽聽小孟的想法,多尊重小孟的意見。在小孟需要父母幫助的時候,引導小孟變得更成熟穩重。

昨天小孟的病情有了新的進展,雖然清醒了,病情看似穩定,但小孟的腎功能受損,已進入尿毒症期,肺部也受到損害。

小孟的主治醫師菅向東主任說:「根據百草枯中毒規律,未來半個月,小孟的病情會越來越重,只有平安度過這半個月,才有生還的機會。」

希望「殺魚弟」小孟能渡過難關。但願再也沒有孩子要走到自我毀滅的那一步,用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

也希望小孟的父母經過此次事件後能有所反思,有所成長。不要讓小孟救回了命,卻救不回心。

作者:青欖家長地帶(ID:educool)在全國率先推出《生活中的數學》免費公益節目,每天10分鐘,講一個生活現象和背後的數學思維,讓孩子驚嘆:數學真好玩! 有書經授權發布本文,轉載請聯繫作者。


推薦閱讀:

為什麼說貧窮、富貴不過三代?從風水上怎麼理解?
次法 | 迦旃延尊者教導老婦人把貧窮賣出去
詳解40種「富貴相」與「貧窮相」
他們的話不是說給你聽的
108888元/晚,三亞亞特蘭蒂斯酒店,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力

TAG:貧窮 | 生活 | 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