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J.R.希爾《英國海軍》第一章 皇家海軍簡史
4 人贊了文章
第一章 皇家海軍史簡介
J.R.希爾 [英國]
[出自《英國海軍》] 1982
那些從事海軍規劃的人們常常感到,通過研究過去的歷史往往可以預見未來的發展。在任何一個特定的時刻,一支海軍不僅僅是繼承了它前身的武器裝備和人員,而且也繼承了它的歷史,它的傳統、方法以及觀念;同時它也是為未來而作的規劃和打算的混合體,就世間事務的性質而言,它需要在以上諸因素之間保持一種延續性。因此,儘管本書所介紹的是皇家海軍的今天與未來,但是仍然有必要對它過去的歷史作一簡要的回顧。
一個島國是從多種角度來看待大海的。對這個國家來說,大海是一種擴大了的疆界,如果有入侵者進犯的話,他們必定要通過海上而來。所以,它既是前線,又是後方,為國家提供她所需要的經濟財富。此外,它還是國家繁榮、與外界通商貿易、擴大勢力和發揮影響的一條途徑——在航空事業未出現之前,大海是唯一的一條溝通與外界聯繫的自然通道。
這就是英國看待大海的一貫出發點,而且她往往是同時從所有這些角度出發來研究並且處理海洋事務的。從公元一世紀到十二世紀,羅馬入的殖民統治,丹麥人和古代斯堪的納維亞人的擄掠,以及薩克遜和諾曼底人的入侵都證明:一個島國縱然是四面環海,但假如她沒有武裝力量來保衛其海上通道的話,那麼就絕不會比一個內陸國家安全多少。對於一個島國來說,她的理想國君應該是:他既有能力統一全國,同時又懂得海上力量的重要性。只有當英國找到這麼一位國君時,才談得上防禦敵人從海上進犯。然而,這種理想的國君在英國的歷史上是不多見的。正是因為阿爾弗雷德大帝就是這樣的君主,人們自然常常把他看作是皇家海軍的創始人。可是,他的教訓後來被人們忘卻了,致使在其後二百年里,英國沒有一支常備的海軍力量,這是導致威廉成功地征服英國的一個重要因素。就在威廉入侵以前不久,哈羅德·戈德文森臨時拼湊起來的艦隊因為沒有食物和缺乏薪俸供養士兵而不得不告解散。
到了中世紀,一種新的海軍組建方式出現了。具體作法是,以國王的幾艘戰艦為核心,在必要時進行一種大規模海上力量徵集,用以補充艦隊。這種作法之所以能夠較順利地得以實行是因為當時商船和戰船之間的分野不很明確,在戰鬥中,軍艦的主要功能是運載士兵,而這些士兵的主要作戰方法是登上敵船進行搏鬥。就是這種艦隊,在1217年和1340年分別在南弗雷蘭和斯拉伊斯粉碎了法國人的入侵企圖。在南弗雷蘭的戰鬥中,法國艦隊是在航行中被打敗的;而斯拉伊斯一戰,法國艦隊還沒有來得及起錨就被擊潰了。在這兩場戰鬥中,英國力量運用其機動性能強的優勢,集中力量給法國艦隊以致命的打擊。
從1500年開始,中世紀的那種臨時性艦隊逐漸被國家正規的海上力量所取代。這主要是兩種因素:第一,技術的發展逐漸改變了海戰的性質,尤其是軍艦越發展越大,在其兩舷還安裝了大炮,使得參加海戰的人員更加需要特別的專業訓練,同時也使商船和戰艦的分野更加明朗;第二,人們更加強烈地意識到一個島國最大限度地利用海洋所能帶來的好處,同時也感到忽視海上防禦後會給自己釀成什麼樣的禍患。大約在1436年發表的著名詩歌體文章《英國國政之控訴》中曾寫到:
堅守大海這堵英國的城牆,我們就能得佑於上帝之手。
當然,這部論著包含的內容比這個簡單的概括要廣泛而且也深刻得多。其中所作的分析既有戰略意義又有經濟價值。這也許是第一篇有關「海軍作用」的文章,同時它也是就發展普通海上力量的意義所展開的一場爭論。
因此,到了十六世紀末,英國出現了一些具有遠見卓識的統治者,其中以亨利七世和亨利八世最為傑出。在他們的倡導之下,英國的海上利益得以迅速擴大,海軍勢力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商船探險家們從事探險和海外貿易航行,皇家軍艦在艦體上的發展和數量上的增加,以及導航技術和海戰藝術的迅速發展成為這一時期的特徵。當然,在艦隊的組織方面,仍然具有很大的靈活性。英國商船常常必須同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壟斷相抗爭才能打開自己的貿易局面,皇家海軍的軍官們在完成了皇室指定的單程航行任務之後,可以在下趟進行一次私人營運。在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的戰爭中,英國再一次使用了大規模徵集商船的方法,徵用一百多艘商船編入了皇家艦隊。這一場戰鬥,對英國人來說,是實行特別組織和指揮控制的勝利。皇家海軍還得益於她靈活、機智、謹慎的戰術;沿英吉利海峽小心謹慎地騷擾、追趕敵人;在加萊對敵艦實施火船攻擊;在格雷夫萊恩外海的毀滅性一戰,這一切都證明英國是戰爭的勝利者。有道是:「上帝鼓起了大風,敵人望風披靡。」上帝只不過是完成了霍華德 [ 譯者註:查爾斯·霍華德:1536~1624,英國海軍將領,曾率艦隊於1588年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 ] 和德雷克 [ 譯者註:弗朗西斯·德雷克:1540~1596,英國航海家,曾參加了1588年與西班牙海軍的戰鬥。 ] 為之奮鬥的「大業」。
從1603年到1640年,在斯圖亞特王朝的統治下,海上貿易不斷擴大,同時來自荷蘭人的競爭也日益加劇。到了詹姆斯一世統治時期,皇家海軍開始走下坡路了。查爾斯一世花費了高昂代價而重建起來的海軍被用作實行政治、經濟、社會和宗教壓迫的工具,結果導致了內戰。不過,對於查爾斯一世重整海軍的動機,人們仍然存在疑問。查爾斯一世對建立並且行使海上主權當然懷有強烈的願望,他提出要佔有英吉利海峽和英國沿海的廣泛海域,並發起編撰了塞爾頓書卷《領海》,作為對荷蘭人格老秀斯 [ 譯者註:雨果·格老秀斯:1583~1645,荷蘭學者、政治家、法學家。 ] 在《公海》一書中提出的海洋自由理論的回答。此外,查爾斯一世還用他的「船稅」 [ 譯者註:船稅,由徵稅來供養海軍的制度,1640年廢除。 ] 艦隊實行護漁巡邏;以他那出了名的晦澀難懂的語言把皇家海軍叫作我們今天稱之為「專屬經濟區」的主要保衛力量。
克倫威爾以及後來的斯圖亞特,他們的想法就較少帶有理論色彩。在他們當政的年代裡,荷蘭人的挑戰依然存在。克倫威爾的「西部謀劃」——從西班牙人佔領的西印度群島攫取利益——被定為英國政策的目標,同時也用來抑制荷蘭的貿易擴張,並且從荷蘭人手裡奪過對耶穌教的領導權。克倫威爾的策略註定早晚要導致與荷蘭的戰爭,而奇怪的是,當戰爭爆發時,宣戰的藉口恰恰是荷蘭人違犯了「海洋法案」——而當時克倫威爾已經在悄悄地放棄這個理淪——荷蘭海軍將領特羅門普沒有向多佛城堡的旗行禮,後來也沒有向布雷克將軍的旗致敬,因此而引起了戰爭。這場戰爭與以往諸多次英荷戰爭一樣,結束時交戰雙方都沒有佔到什麼明顯的便宜。
荷蘭海軍擁有良好的航海技術和較強的作戰能力,尤其重要的是他們有象戴魯特爾這樣傑出的指揮官。縱然如此,人們還得承認,這幾場戰爭終於以1674年荷蘭人戰敗而告結束。在荷蘭,人們把這一年稱為「災難性的一年」。這幾場戰爭,說到底是一個小國,由一些城邦組成的小國家,敗在一夥糾集在一起的敵人的手下,這一夥敵人各自都在不同的集權統治之下,並且擁有更廣闊的經濟基地。
同荷蘭人的戰爭象其他戰爭一樣,給皇家海軍帶來了技術、戰術和組織上的進步。皇家海軍至此已經成長為一支初具規模的常備國防力量,正式參加戰鬥的是些正規戰艦,而商船隻是進行一些自衛作戰。在一些危險性較大的海域,往往還需要對這些商船加以護航。在菲尼斯和彼得·佩特父子倆靈巧的手中,軍艦的設計取得了很大進展,以至在後來的兩個世紀里,由他們父子倆設計的戰艦在作戰能力和操縱方面幾乎沒有什麼大的變化。隨著戰艦設計的日趨標準化,海軍戰術也逐漸走向正規化。既然具有驚人殺傷力的火炮是軍艦的主要武器,那麼就應該充分發揮其作用以取得最大戰果。大炮都安裝在軍艦的兩舷,因此,這很明顯就是導致海軍作戰隊形產生的原因。這種作戰隊形非常重要。一般單艦在戰鬥中所能採用的最好戰術就是穿過敵艦的艦艏或者艦艉,以便使自己的舷炮對準敵艦實施攻擊。所以,對艦隊編隊來說,最糟糕的就是讓敵艦這樣插過來攻擊自己,這也是海戰中最忌諱的根本性錯誤。英國人很早以前就學會了這一戰術,並且把它編入了在1653年頒布的作戰條令。在1666年爆發的英荷「四日戰爭」中,英國海軍就是運用了這一戰術而獲得了赫赫戰果。此後,在那個不斷整頓,逐步走向正規化的時代里(這還畢竟是笛卡兒和牛頓的時代),塞繆爾·佩皮斯 [ 譯者註:塞繆爾·佩皮斯,1633~1703,英海軍將領,著有《皇家海軍回憶錄》。 ] 著手整頓皇家海軍。這位偉大的海軍大臣對海軍的採購訂貨、後勤供給、官兵的薪俸、軍官的建制以及海軍大臣的職責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到1680年他離任時,皇家海軍已成為一支武備精良、訓練有素的海上力量,他在行政管理方面也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至此,皇家海軍的基礎已經完全建立在英國對外政策的傳統方針之上:保征不讓歐洲大陸強國獨霸歐洲,同時擴大英國的對外貿易和擴展海外領地。這樣就不可避免地與法國發生衝突。從1690年至1815年一連串的戰爭中,法國是英國的主要對手,而其他參戰國則常常左右搖擺,在這兩大陣營之間變來變去。
這些戰爭在一開始時對英國和皇家海軍並不是很有利的。法軍在1692年俾赤岬之戰中佔有很大的優勢,但是從此之後就再也沒有什麼重大建樹。英軍1692年在巴爾福勒外海的戰鬥中取得了部分勝利,與法軍打了個平手,後來又以優勢兵力摧毀了杜爾威勒 [ 譯者註:杜爾威勒:1642~1701,法國海軍元帥,曾率艦隊在懷特島打敗英荷聯合艦隊。 ] 停泊在拉胡各附近的艦隊的大部分軍艦,遂使皇家海軍的聲威大震。這一系列戰鬥是對十八世紀海戰的作戰方式的最好說明。在這一時期的大部分時間裡,皇家海軍幾乎在每一種素質方面都有強大的對手與其相匹敵,無論是在人員的組織紀律、專業素質還是在勇猛程度、艦艇的技術水平等方面都是如此。然而,只有一點非皇家海軍莫屬——堅忍性。這種堅忍性一旦置於具有善於進攻眼光的戰術指揮官的掌握之下,就會發揮決定性作用。魯克、霍克和卓越的納爾遜就是這類指揮官。而皇家海軍的堅忍素質如果落入二流平庸指揮官的手中,它僅僅意味著不吃敗仗;保住既得利益;保證對外貿易在戰爭中暢通無阻;同時還意味著阻止對手的貿易營運和牽制其艦隊的活動。
十八世紀,英國捲入了一系列戰爭:西班牙繼承戰爭(1702~1713年),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1739~1748年),英、普與法國之間的七年戰爭(1756~1763年)以及美國戰爭(1775~1783年)——美國獨立戰爭的結果不那麼理想,因為在歐洲大陸上沒有發生什麼可以使英國的歐洲對手們分散精力的事端。在所有這些戰爭的整個過程當中,英國的海上力量是保衛國家領土,維持歐洲的力量平衡以及保護和擴張英國海外利益政策的一個重要因素。英國的海軍力量同國家的經濟實力互為補充,相輔相成,人們對這一點也有所認識。因此,儘管皇家海軍也有過起落興衰,但是她還從未被人們完全忽略過。英國的政策在拿破崙戰爭(1793~1815中)年達到頂點,使得英國的國防力量,特別是海軍力量在這場戰爭後的近一個世紀里無人能與之匹敵。
然而,這不是不付出代價得來的。皇家海軍中的生活在很多方面是艱苦而充滿危險的。軍官的住宿條件,雖然擁擠一些,但也還說得過去。隨艦隊出海時,他們能得到足夠的薪俸,如果運氣好的話,還可望從捕獲的戰利品中發上一筆可觀的小財。而水兵的命運卻是另一種狀況。他們當中有一多半是被強征入伍的。在軍艦上,他們的住宿極度擁擠,常常就睡在大炮旁邊,衛生條件也非常惡劣,出海後的伙食只有咸牛肉和餅乾,除了朗姆酒之外就幾乎再也沒有什麼「珍貴」的食品了。紀律要求非常嚴格,懲罰制度按現代標準可算是野蠻的。士兵挨鞭打是家常便飯,死於疾病的人比陣亡的人數還要多。長期漂泊海上尤其容易患壞血病,在公元1700~1744年的環球航行中,安森 [ 譯者註:喬治·安森:1697~1762,英海軍將軍,曾出任海軍大臣。 ] 手下的一千五百人竟有一千三百人死於壞血病。
那麼,按照如此野蠻手段管理的軍隊究竟靠什麼取得了這樣輝煌的勝利呢?答案似乎可以從兩個方面得出。首先,人們不應該被十八世紀的高雅藝術所迷惑,錯誤地以為那是個優雅的時代。不論是在陸上還是在海上,事實並不是這樣。從這個意義上講,吉爾雷 [ 譯者註:詹姆斯·吉爾雷:1757~1815,英國漫畫家,以畫政治漫畫出名。 ] 也許比塞耶斯 [ 譯者註:多羅西·塞耶斯:1893~1957,英國作家,主要寫偵探小說。 ] 更真實地表現了生活。但是,在另一方面,也有不少東西可以證明皇家海軍艦隊里也的確存在著人道、博愛、相互關懷,存在著貨真價實的領導藝術。艦長們常常留心尋找機會弄到新鮮的後勤補給品。在出海航行的漫長歲月里,甚至在執行封鎖任務當中,人們也不間斷演習訓練,以改進作戰能力和提高航行效率,改善通訊信號系統,增加機動性能。專業技術訓練也沒有被忽視,與此同時也儘可能創造良好的衛生環境。在大多數戰艦中,從艦長、軍官到士官、水手,從上到下的指揮系統是牢固並且完整的,艦員們所付出的體力基本上是均等的,大家共同分擔危險,由此而形成了人們之間的精誠團結。當然,開小差和違犯紀律的現象也時有發生,最嚴重的一次是1797年的兵變。儘管如此,十八世紀皇家海軍賴以取勝的是信心,愛國主義精神和相互之間的信任。
當然,也有一些挫折和倒退。在海戰中,造成這些挫折和倒退的原因通常是由於過分盲目地墨守作戰條令中的作戰編隊隊形的教條,而在兩棲登陸作戰中則是由於準備工作不充分或者水兵與士兵之間發生誤會造成挫折和倒退的。但是,成功的事例還是占多數的。僅在1759年,這一輝煌之年就取得了多次勝利。霍克在法國基伯龍灣九級大風的條件下贏得了戰鬥的勝利。相比之下,鮑斯卡文在拉各斯和桑德爾斯在魁北克的勝利幾乎黯然失色,儘管實際上後面兩場勝利所取得的戰果並不比基伯龍灣之戰遜色。然而,在十八世紀皇家海軍的功臣當中,特別出類拔萃的當推詹姆斯·庫克和霍雷肖·納爾遜兩人了。
庫克是從北海運煤船來海軍服役的,一開始他自願從最下級水手干起。他完全憑自己的本事從駕駛員干到海軍中校直至升任艦長。在這個過程中,他曾去太平洋做過三次探險航行。庫克制訂了海洋水文調查準確性的標準規範,這些標準規範一直沿用到今天。他的事業心和對科學的探索精神是同他始終如一的目標相輔相成的。庫克對水手們關心備至,他的軍艦上保持著良好的衛生條件,在他率領下的第一次遠航當中競沒有一個人死於壞血病。(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倒使柑橘屬和其他維生素C含量豐富的水果的發現工作被向後推遲了,因為庫克當時受命在他們的那次航行中實驗麥芽汁和泡菜作為治療壞血病的特效藥,而實際上這兩種東西毫無維生素C可言)庫克的男子漢氣概和他的光輝業績受到人們普遍的讚美和尊敬,就連法國艦隊也一度奉命不許對庫克的軍艦進行騷擾攻擊。
納爾遜的生平事迹已是人們廣泛熟知的,因此這裡就不再做詳細介紹了。他出身於牧師家庭,這肯定會使人們對他的成長感到有點迷惑不解。納爾遜在皇家海軍里有一些親戚,他的這些富有的親戚在海軍里的影響力對他早期的提升有一定的關係。但是他的個人能力,對問題的敏捷判斷力,尤其是他英勇善戰的精神和對榮譽的大膽追求,這些素質是推動他成長的重要動力。納爾遜在戰場上取得的勝利反映出他才華橫溢。這在分遣隊的指揮官和海軍將官中是無與倫比的。在聖·文森特一戰中,他指揮英明大膽,而且靈活機動;在尼羅河戰役中,他沉著冷靜,抓住戰機消滅敵人(「消滅」是他最喜歡用的兩個字)。他對哥本哈根發動的猛烈攻擊,更不用說他在此之後展開的外交攻勢;他在長期圍困土倫時所保持的不懈警覺;他無與倫比的才華達到頂點是在特拉法爾加地角一戰,他大敗法國和西班牙的聯合艦隊,所有這一切都證明納爾遜的海戰戰術指揮藝術已達到了爐火純青的水平。他愛虛榮,熱情奔放,渾身到處都是些常人慣有的小毛病和弱點。然而,他指揮的艦隊卻正是因為他具有這些性格特點而愛戴他,幾乎就象由於他的勇敢善戰而擁護他一樣。
庫克和納爾遜兩人的性格幾乎可以說是截然不同的,但是皇家海軍還是把他們兩人都容納進來了,儘管他們兩個人當中誰也不屬於皇家海軍將領的傳統類型。他們聰明過人,具有共同的素質,這些素質是在海軍服役中形成的:既精深又廣博的專業知識,注意力集中,不放過任何細微末節以及經常對自己指揮之下的官兵施以關心和愛護。這些素質也被後來的海軍將領所具有,今天以及未來的海軍軍官們也都應該具有這些素質。
十九世紀的皇家海軍雖然面臨許許多多各種各樣的問題,但她仍然是維護英國統治下的和平的有效工具,是推動大英帝國事業向前發展的強大動力之一。她所面臨的問題,其中更多的則是由於新技術發展,行政管理和社會習俗所產生的問題,這些問題在數量上遠遠超出了與死敵作戰所帶來的問題。當然,小規模戰鬥,在以少數兵力對付占絕對優勢的敵人的情況下,常常需要非凡的冷靜和勇氣方能取勝,這類例子比比皆是。
就技術發展而言,海軍必須從木殼船體、風帆動力和火藥彈丸向鐵甲、蒸汽動力和炮彈過渡。這一過渡過程當中的每一步驟都是一場革命。皇家海軍在這一過渡中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在當時的情況下,她擔負著最大限度地保護大英帝國所擁有的既得利益。對於這樣一支海軍力量來說,要在僅僅一百年之內完成這三項過渡是件不容易的事情。事實上也出現了一些冒失的開端、錯誤的轉折、以及對舊式的方法還存有一些不合理的奢望等問題,當然這些也都在所難免。慘痛的教訓是在1870年,人們試圖把一整套帆具安裝在配備了重型炮塔的「艦長」號戰艦上,這簡直是一種發瘋了的行為。「艦長」號下水後不一會兒便翻了船,設計師和大部分艦員都沒能來得及逃出來,釀成了一場悲劇。在同一年,又造出了「破壞」號,這艘艦的設計更合理一些,不過她只安裝有炮台並且是由蒸汽動力驅動。「破壞」號實際上就是戰列艦的原型,而後來的戰列艦在鐵甲、動力和火力方面都有所改進,進而完全脫離了舊時戰艦的模式。
小型艦艇更有利於進行技術革新,同時也更便於人們實現保留傳統技術的懷舊觀念。保留某些傳統技術常常也是出於需要,因為這些艦船要航行到世界各地,而燃料煤和一些技術保障不是在任何地方都能得到解決的。不管怎麼樣,到了十九世紀末,皇家海軍的艦隊發展成了一個擁有各種不同等級艦艇的大雜燴。官兵們沒有明確的作戰觀念,艦隊里也常發生人浮於事的現象。這一時期,急於稱霸的德國異軍突起,它不受傳統觀念的限制,也沒有海外領地的負擔,憑著先進的技術向英國提出了挑戰。同德國海軍相比,皇家海軍威望高、紀律嚴,在十八世紀六十年代進行了一系列非常及時的改革,官兵的素質又有了進一步的提高,所缺少的就是一個強有力的指揮官。
就在這時,約翰·費希爾將軍應運而生,出任海軍部大臣。費希爾的實際作用遠遠地超出了人們的預料。他從1900年到1901年在皇家海軍實行了合理化改革,創立了一支以戰列艦為主,其他艦艇為軸的艦隊。此時的皇家海軍結構趨於合理,具有非常強大的作戰能力。這支艦隊的創立,其理論依據方面應主要歸功於美國海軍將領馬漢 [ 譯者註:馬漢:1840~1914,美國海軍軍官,歷史學家,曾發表重要著作《海上力量對歷史的影響1660~1783》 ] 的有關海上強國的論述,特別應歸功於他有關編隊作戰的重要理論。然而,在組織上應該感謝那些象坎寧波爾提這樣的發明家,坎寧波爾提推崇一種火炮至上的理論。然而,在組織和結構方面則全靠費希爾的才幹了。這支艦隊的任務是明確無誤的:抵消法國公海艦隊的作用,並且在它敢於交戰時就殲滅它。但是這支艦隊也有其弱點,這也是由費希爾造成的,指揮管理過分集中,下屬不願在戰術上發揮積極主動性,而且還帶有某些搞小集團陰謀詭計的傾向——這同費希爾古怪的處理問題方式和他同查理斯·伯利斯福特勛爵 [ 譯者註:查理斯·伯利斯福特:1846~1919,英海軍軍官,1912年發表了《叛逆》一書反對費希爾的造艦政策。 ] 之間眾所周知的矛盾都有關係。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這支艦隊只是在日德蘭半島打過一仗,在戰鬥中英軍以三十七對二十七艘主力艦的優勢與德國艦隊對陣。可是英軍卻只能輕傷敵人,把它們趕回基地。這一仗暴露了皇家海軍戰列巡洋艦和穿甲彈的某些弱點。後來人們指責總司令約翰·傑里科爵士在指揮這支龐大的艦隊時過分縮手縮腳。畢竟他是唯一的能在「一個下午之內使英國在大戰中敗北」的人,責任十分重大。因此,從這個角度講,他的表現還能說得過去。在傑里科之前,誰也沒有指揮過這麼大的艦隊打一場這麼大規模的海戰。事實上這場戰鬥中英軍的傷亡超過了特拉法爾角一戰。不過,打了這一仗之後,德國海軍就再沒進行過主動交戰。
雖然大炮還只是剛剛開始在海戰中使用,但是日德蘭半島一戰仍然宣告了那種艦隊列陣對抗的海戰方式的終結,代之而起的是兩個嶄新的海戰武器:潛艇和飛機。
有些德國人自以為德國不可能成為海上強國,他們總是傾向於攻擊同盟國的商船隊的政策。通過打一場無限潛艇戰來實行這一政策就會造成與美國直接對抗的風險,因為這違犯了美國人所珍視的海上航運自由的主張。當時美國仍然是中立國。所以,實行襲擊商船的政策最初只是勉強的。但是經過幾次政策改變,德國人便正式實施了無限潛艇戰,從1917年初開始直至大戰結束,從未間斷過。德國的這一政策對英國形成了嚴重威脅。因此,英國從1917年年中開始對商船進行護航。但是,當時的潛艇攻擊和反潛手段都極不完善,採用水面炮火攻擊居多,(有時潛艇為了節省魚雷也升出水面實施炮火攻擊)商船在軍艦的護航下成群結隊地航行,儘管當時還沒有發明水下探測設備,但這也足以對付潛艇的攻擊。
至於飛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海戰中大都是用來進行搜索和偵察的。以海岸為基地的飛機,尤其是在海外戰區,可以進行有限的攻擊作戰。在這一時期,飛機在海戰中起關鍵性作用的時代尚未到來。
的確,1918年至1939年之間海上力量的發展主要體現在飛機的使用,特別是艦載機的使用以及反潛作戰能力的提高上面。(英國在1917年就首次成功地進行了甲板著陸,但是在航空母艦技術方面卻普遍落後於美國。)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時,水下探測和攻潛手段已有了很大的發展,特別是這些手段在驅逐艦規模的艦艇上的應用,大大地增強了海軍反潛作戰的信心。
當然,二十年代和三十年代之間存在的財政極端拮据的狀況開始得到緩解,也使英國的信心有所增強,表現在英國開始製造不少新的艦艇。此外,三十年代用於艦隊司令查特菲爾德勛爵的卓越統帥和良好管理也加強了英國的信心。查特菲爾德勛爵對建造戰列艦的工作也許有些過分看重,但是他糾正了1919年皇家空軍創立時挖走了海軍航空兵的錯誤,又重新要回並且開始控制艦隊的航空力量,在進一步發展海軍航空兵上面邁出了必要的第一步。在當時的條件下,查特菲爾德勛爵在重建海軍航空兵方面可謂是竭盡全力了。
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皇家海軍已完全發展成為一支具有諸多作戰手段的海上力量。更引起人們注意的是在大多數戰役中,甚至在每一場獨立的戰鬥中,皇家海軍都使用了多種作戰手段,只有很少的幾次戰役是例外。塔蘭托對義大利艦隊的攻擊無疑是艦載空軍作用的最好說明。而單純使用水面艦艇制勝的例子只有一次,即1943年某一天漫長的夜晚,在紐西蘭??的北角外海擊沉納粹德國的「夏恩霍斯特」號戰列艦。但是總的說來,飛機的使用是一切海戰的必要組成部分,對於這一點,在大西洋和北極地區商船護航的反潛戰,護航馬爾他的反空襲戰鬥,無數次最能反映戰爭特點的大規模兩棲作戰以及有皇家海軍太平洋艦隊參加的美國對日的最後階段的戰鬥中,所有這些戰例都是很好的說明。與飛機比起來,潛艇與作戰的聯繫遠不那麼緊密,但卻發揮著自己獨特的重要作用,地中海戰役就是其中的明顯例證。在其他各個戰區也都有潛艇出沒,它們造成的威脅對於交戰雙方制定計劃和實施作戰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在一支擁有各種武器的海軍里還有另一種新的因素。正如亨利·蒂扎德爵士曾指出過的,自1900年以來,引起海戰巨大變化的不僅是飛機和潛艇,而且還有電子技術的發明及其在海軍裝備中的應用。潛艇探測器(後來叫作聲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就發明出來了,人們用它可以發現已經下潛了的潛艇。聲納的問世為反潛作戰,尤其是護航中的反潛作戰提供了可靠的手段。隨後,用來發現和跟蹤水面和空中目標的雷達發明了,並且發展得很快,到了1942年,複雜氣象的遠距離水面作戰中的許多問題都因雷達的發明而得到了解決。今天,只要附近有雷達存在,不論是安裝在軍艦上的雷達還是機載雷達,潛艇就不敢升出水面。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雖然也有使用無線電通訊的,但還是處於初級狀態之中。而現在,無線電通訊則大大地向前邁進了一步。當然,隨無線電發展而來的也有一定的風險,那就是敵人可以攔截無線電波並且能夠利用測向裝置發現和測出艦艇的位置,通過破譯所截收的電報來破壞行動計劃。在使用這些電子技術的所有領域中,皇家海軍的水平是首屈一指的,她可以利用對手所犯的任何差錯和其本身的缺點為自己服務。
皇家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戰果累累。她在大西洋的一場至關重要的戰役中戰勝了對手,在其他戰鬥中也奪得了許多重大的勝利。在需要時,皇家海軍可以迅速擴充將近10倍(她的戰時實力為863500人),並且能夠完成戰時航運管制和實行兩棲作戰這兩項難度很大的組織工作。在技術上皇家海軍也是名列世界海軍前茅的,而更重要的是,她一次又一次地證明了自己的勇敢和堅忍的精神。
今天的世界形勢千變萬化,危機叢生,並且仍然面臨著危險,英國的海軍不得不涉身於這樣一種局勢當中。英國的資源不論怎麼說都是有限的,而且隨著國家經濟情況的相對惡化而逐漸減少,英國的帝國義務在逐步減少而她在同盟中的義務卻在不斷增加。總而言之,由於處在核時代和超級大國同時並存這樣的現實當中,皇家海軍不得不做出調整和安排。怎樣根據自己所應發揮的作用和發揮這些作用的工具而做什麼樣的調整和安排就是本書所要探討的主題
推薦閱讀:
※戰略忽悠局局座代表致各位知友的一封信
※中國軍事實力在世界二戰中什麼地位?這樣的排名令人無法接受
※中國軍力正快速接近美國?8種武器令全球生畏 東風-ZF是頭號殺手
※二戰軍事油畫(小圖)
※土耳其共產黨員對未遂軍事政變的絕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