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篇】第六十七篇·太上皇所屬·征楚悍將·猗氏侯·都尉陳遬
來自專欄華夏歷史人物誌4 人贊了文章
猗氏,漢時為縣,屬河東郡下轄,在今山西省運城市臨猗縣附近。
漢初,猗氏縣改為猗氏侯國,屬陳遬受領。
而陳遬此人,按照史書中的記載,他最初跟隨劉邦的時間倒挺早:
以舍人從起豐。《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如上,陳遬最早在是在豐邑以舍人的身份加入到劉邦麾下。
然,一個問題就是,陳遬到底是不是豐邑人?
豐邑,這個神奇的地方,在一些歷史記載的細節中,有顯示魏國的很多宗室之人在亡國後逃去了豐邑。同時,豐邑這個原本是楚國縣邑的地方,在秦末時,卻被魏國以其故國之地而吞併。而另外奇怪的一點就是,劉邦起兵後卻捨棄了作為縣城的沛縣到豐邑駐軍。
種種跡象都說明,豐邑這個地方很特殊。
至於劉氏一族,更是從魏國搬遷而來,且以豐公自稱。雖然目前還無法判斷出這裡的豐公到底是豐邑之主還是其他尊稱,但是疑點還是存在的。
而陳遬背後的陳氏一族,換句話說就是齊國的顯貴田氏一族,陳遬到底是逃亡到豐邑的,還是豐邑本地人,這也是目前無法判斷的。
最後就是陳遬的舍人身份,從這層身份則可以說明他和劉邦是相熟的,不然也就不會僅僅因為在豐地跟從便可以用舍人的身份加入。畢竟,那時在豐邑加入到劉邦麾下的,還有幾個普通士卒呢。
綜上所述,目前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當然也是筆者的推測:
豐邑此地,很有可能是秦朝時六國殘存貴族們的一個聚點。而劉氏家族因為最早來到這裡,所以應該是佔有主導地位的。至於類似陳遬這樣的人,應該是以劉氏門客或客卿的身份而存在。所以,到秦末,劉氏家族所在的豐邑已經是初具規模了,如此這或許才是劉邦在沛縣起兵後急忙來到豐邑駐軍的原因。但是後來因為其他原因,劉氏一族和劉邦暫時發生了分裂,豐邑最終選擇加入了魏國,由此才產生了歷史上著名的豐邑之變。而後由於劉邦的實力急速擴充,豐邑遂又與劉邦和解,於是便有了類似陳遬這樣的原劉氏門客以舍人的身份加入到劉邦麾下。
應該說,陳遬這些豐邑子弟,目前就暫時用這樣的稱呼來稱呼他們吧,他們在劉邦反秦期間,功勞應當是不小的。但是,限於歷史原因,所以他們這些人的功績便很少有會直接記載的。
入漢,以都尉擊項羽,侯,二千四百戶。《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如上,關於陳遬在反秦期間的功績,這裡是沒有任何記載的,而是直接就跳到了劉邦成為漢王時期。之後,就是陳遬以都尉的身份統帥其所部漢軍跟從劉邦進擊項羽,由此立功,遂封侯。
都尉一職,僅此於將軍,這說明陳遬雖然有功,但卻並不是非常突出。然,都尉一職,又是漢軍中在楚漢時期標準的作戰單位,軍隊規模在數千人到萬人不等。所以陳遬也算是漢軍中的一員大將,且一直跟隨在劉邦身邊,畢竟只有劉邦是一直在和項羽作戰。
另外,就需要再簡單敘述一下漢軍中的四大軍隊體系了:
其一,劉邦的禁軍,以郎將所屬為基本的作戰單位。
其二,大司馬下屬的騎兵部隊,以騎都尉所屬和郎中騎將所屬為基本的作戰單位。
其三,太尉下屬的一般漢軍,以都尉所屬為基本的作戰單位。
其四,投降漢政權的各諸侯王下轄協從軍。
而在楚漢時期,無論是大將軍韓信所統帥的軍隊,還是劉邦親率的漢軍主力,基本上也都是由這四大軍隊體系下的作戰單元構成。
所以說,若按照這樣分布,再結合這些功侯的基本記錄,就可以推算出他們在楚漢時期的所起到的作用。
如本文的陳遬,雖然是豐邑子弟,但也算是劉邦的嫡系。再根據其封侯記錄,陳遬在擔任都尉一職後,應該就是一直扈從劉邦與項羽作戰。而眾所周知,楚漢時期最為慘烈的戰爭就是劉邦和項羽在滎陽一帶的拉鋸戰。故而,陳遬所部在這期間應該是功勞不小,不然,也就不會有最後那麼高的封賞。
八年三月丙戌,敬侯陳遬元年。《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漢八年三月丙戌日,陳遬以功受封猗氏侯,食邑二千四百戶。
的確,這點食邑還是比不得那些動輒四五千食邑的軍中大佬們,然而比及與陳遬同期封侯的那幾位,可就高的不是一點半點了。
當然,陳遬封賞那麼高,功勞是一方面,可其作為豐邑子弟的出身,以及陳氏一族的背景,應該也都有影響。
而至於陳遬在封侯之後做的事,或者駐守一方擔任郡守,或者因為陳豨的原因回到封地養老,雖然無法考證了,但這些也都是有可能的。
七年,敬侯交元年。《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漢孝惠帝七年,陳遬病逝,漢庭為其謚號,敬侯。
敬:夙夜警戒曰敬,夙夜恭事曰敬,象方益平曰敬,善合法典曰敬。《逸周書》
從其謚號來看,或許,陳遬就真的只是一名純粹的武將,從未做過什麼逾越之事,所以才能被漢庭以「敬」字謚號。
以上,就是猗氏侯陳遬的一生。
下圖左一位置,即為《史記》司馬遷撰·裴駰集解·1656年汲古閣版中關於猗氏侯陳遬的記錄:
推薦閱讀:
※【西漢篇】第五十五篇·高祖所屬·定蜀郡·平棘侯·蜀郡太守林摯
※【資料篇】楚漢軍制考(初稿)
※【西漢篇】第一百篇·高祖所屬·護衛劉邦·中牟侯·郎中單父聖
※【西漢篇】第七十七篇·高祖所屬·戰死好畤·襄平侯·將軍紀成
※楚漢戰爭經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