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我爸媽,但我不想回家。
來自專欄王貝宜18 人贊了文章
【摘自2017-08-23公眾賬號「王貝宜」的更新】
「 公司不放假,這次五一沒時間回家了。 」
「 嗯,沒關係,工作重要。」
每次都用這個借口,我自己都不太相信了。
這次五一假期,又不回家了。我們一群人,都不回家了。
龍應台說,「 所謂父母子女一場,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的目送他漸行漸逝,你站在路的這一端,看著他漸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然後,他用背影默默的告訴你:『 不必追』 。」
我媽說,「 你要是回家多好,我們就是一家三口整整齊齊的,周末還能去周邊游,你不在家,我跟你爸哪也不想去。」
我真的不願意。
我覺得這是道德綁架,我心裡就是這麼想的。
我們之中的很多人去北上廣,很大程度上就是為了脫離親人的。你們不愛聽原生家庭這個詞兒,但誰也別想擺脫他,不排除也有人憑藉爸媽的資源和人脈平步青雲,家人不可避免的會成為美好生活的助推器或幫不上忙的拖油瓶。你可以跟討厭的朋友絕交,可以跟不求上進的對象分手,但沒辦法拒絕逼你結婚的媽媽,左右你事業的爸爸,對你對象評頭論足的七八姑以及每次見面都要吹噓你表妹已經多麼牛逼了的八大姨。
老實說,我是很想一家人整整齊齊生活在一起,但是真的不願意回家鄉發展,說的冷酷無情點兒,一家人的歡聚,很大程度上,真的不能令我犧牲其他願意留在發達城市的理由。
我說,「 我回家根本沒有朋友。」
我媽說,「 朋友都是可以再交的,你當初去北上廣深的時候不也沒有朋友,可是父母只有一個。」
是的,換句話說,是不是可以調換過來,如果我有能力負擔起家庭的生活,是不是,父母可以跟著我到北上廣深來生活,朋友是可以再交的,你們的朋友,也可以再交。
我媽說,「 你要是回家多好,家裡房子車子什麼都有,在家不用自己洗衣做飯交房租,以後結婚了,我們還可以給你帶孩子。」
我真的不願意。
沒錯。在北上廣,吃的貴,住的小。再繁華的世界,卻沒有屬於你自己的一點空間。無數次回老家,看到老家的朋友們過的越來越舒服。房子便宜,車子不用搖號。結婚生子,近在眼前,於我卻遙遙無期。甚至城市建設和配套,發展得也很好。許多二線城市與北上廣相比,只有多和少的區別,沒有 「 有 」 和 「 無 」 的差異。
可能真的沒有人笑話我,甚至我每次回到家鄉,看到當初選擇回鄉的朋友同學有點羨慕,他們有穩定的工作,不高卻足夠養活自己的收入,家裡提供的房、車,安逸舒適,平淡愜意,他們不知道自己常常表達對我的羨慕的時候,我也羨慕著他們。經常看著自己不夠北京三環一個廁所的存款數,想著如果回老家,至少也是有車有房不啃老的成功青年了。必須承認,許多二三線城市過得比北上廣舒服。舒服太多。太多太多。但是轉念一想,要不要回家。心裡的答案依然是,「 要不留在外面,再試試吧。 」
之前在《我曾在這裡,不顧一切的活著。》里提到:
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北上廣深甚至更溫柔,它相對公平,因為只要努力打拚,很多東西就能通過雙手獲得。
它更包容,因為接觸到更多的社會發展機會,我能見到國內外最尖端的科技信息,我能參加更開放的交流平台,我能聽到維也納演奏家舉辦的交響樂,也有機會能嘗到米其林三星主廚烹調的食物。
小時候五毛錢的冰塊就能打發的我們,長大了不也還是迷戀哈根達斯和愛茜茜里。也許你偶爾還願意吃點冰塊,但再也無法把他作為第一選擇了不是嗎?而人生那麼短暫艱難,在經歷了那樣自由的生活,看見了那樣廣闊的世界之後,誰又能甘心回去呢?
我們不願離開,是因為奮鬥的感覺太好,我害怕自己一無所有,也害怕自己放棄理想,不再願意嘗試追逐沒見過的風光。
我們涉世未深到世故老成,在這座城市裡,我選擇留下,是因為它帶給我的不是蒼老,是自己年輕但有限的生命被緊緊抓牢。
我不回去只有一個原因:目前為止,活得舒服不是我最重要的事情。我還有很多,比享受這些更想做的事情。
我媽說,「 你要是回家多好,讓你張叔叔/王阿姨給你介紹個對象,一家三口和和美美的,也不至於沒有人外面孤苦伶仃沒人照顧。」
我真的不願意。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看過那個廣告。前幾年百合網的那個廣告視頻,說是 「 家裡老人頻頻問孫女何時結婚,等到孫女結婚她就放心,然後孫女真的結婚了,老人真的放心了。」 視頻一經發出,不少青年人網路抨擊此廣告嚴重錯誤引導當代青年人婚姻導向。我投贊成票。
大多數在北上廣深的外地青年人,回到家鄉後,都不免與人相聚,這其中,有八竿子打的著打不著的親戚,有父母的同事甚至看著你長大的鄰居。與人相聚總是好的,只不過至少有一半的時間,重聚的美好氛圍都在第一個問題橫空出世時就坍塌了。
結婚了沒?/怎麼還不結婚啊?
每當我給出否定的答案,他們就立刻失去了對我的興趣與尊重。接下來的話題,多半便在論證」不結婚是錯的「以及現場力爭給出各種解決方案。
老實講,我一個在外地十分享受未婚狀態的青年人被人如此指手畫腳,未免惱怒,甚至失望。原來,我在外面的世界做什麼工作,去了什麼地方,見了什麼東西,都是不值得一提的。他們不是很在意你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也不在意你經歷的成功與苦難,他們只在意你是否婚配。在他們看來,不論你是否有趣,只要你是單身,便沒有資格跨過他們的社交門檻。
我很反感,真的反感。特別是,這個現象是從父母身上延伸出來。我實在不知道怎麼告訴我可愛可親的父母和熟悉不熟悉的陌生人,我是真的沒有遇到三觀契合,認知匹配的另一半,又或者,我還沒有準備好把自己的下半生,交付在誰手裡。因為我知道,他們毫不在意。
但其實事實是,家人幹嘛要關心你結不結婚?和對象親熱的是你,孩子的直系是你,先離開人世的是他們,這才是和邏輯最基礎的道理。說實在的,催婚是中華民族的傳統陋習。
我媽說,「 你要是回家多好,我們都好久沒見了,回來休息一下。」
我真的不願意。
其實工作已經很累了,連軸轉的工作不知道持續了多久,長期沒有八小時的睡眠,高度緊張的思維和大腦轉速,真的十分辛苦,甚至有時令人不堪重負。
從很早起床打包行李開始,到吃完午餐打包行李離開結束,整個假期的時間,有18小時在路途和籌備中度過,而這18小時,也許我可以在自己的小小天地里做很多事。比如好好睡個懶覺,比如好好吃一餐,比如看個電影放鬆一下,私心裡講,我更想休息。
我媽說,「 你在外面多辛苦,累死累活六千五,吃飯交通還要付房租,不如回家賺少點兒,陪我跳跳廣場舞。」
我真的不願意。
我不知道迄今為止有多少家庭的父母不太相信自己子女的能力。
他們沒有見過我發燒38度去醫院打完針馬上去上班的堅強樣子。
他們沒有見過我領導小組跟甲方談判為公司談成300萬大Case的精幹樣子。
他們沒有見過我穿著高跟鞋自如參加就會的優雅樣子。
他們沒有見過我費盡心力找資料做方案被認可被誇讚的樣子。
家鄉的任何角落,都有可能擺脫不了也許路過的一個阿姨就是你爸爸大學時候下鋪的同事的妹妹,在你穿開襠褲的時候見過你,他們不知道你可以在另一個城市通宵加班談成Case用投影儀和筆記本做演示,他們沒見過你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跟同齡人暢談理想時勢,他們不知道你是拼了命努力外表裝作毫不費力的Lucy,他們只知道你是高中時期偷偷早戀,初中時期學習平平,小學時期滿臉鼻涕的翠花。
他們也許不知道,自己的兒子、女兒為了某些成就感,某些慾望,拚命努力向上爬的樣子。
北上廣不是好的,我們在擁擠的交通,高度的競爭,污染的環境之外,很多時候,很想回到家鄉。
北上廣是好的,它能確保你的周圍都是陌生人,這種人際關係冷漠而有效。
大家為了實現自己的抱負或者獲得獨立的生活來到這裡,忙於關注自己的人沒有精力和意願討論別人的生活,自然而然的尊重了中國文化裡面最欠缺的界限感。這是很多年輕人想要的。
一個小Gay說他去了北京發現可以帶著男朋友去公司聚餐大家也見怪不怪,像剛來的小妹被上司罵來罵去撐不住在地鐵上大哭也沒人管你。有時候,我們需要這種冷漠,我只想一個人靜一靜,甚至,我想懷著敬畏甚至期待的心情遭遇這些能淬鍊我人格的挫折。
其實我十分想念,撫育我培養我的父母,可我真的不願意,被一次又一次的勸阻,或一次又一次的眼見他們的衰老,說是因為沒有我的陪伴的緣故。
不想被勸回鄉發展,也不想被催婚。
也不想被逼相親,也不想整天應酬一年才見不上幾次的親戚。
害怕自己堅持了那麼久的理想,因為房價和家裡的舒適打敗。
害怕自己堅守了那麼久的愛情精神,因為孤寂和父母期望隨便找個人草草一生。
還沒有完成自己的夢想,在回鄉時候有足夠的底氣。
還沒有完全財富獨立,讓父母放心。
不想回家,害怕回家,如此而已。
推薦閱讀:
※愛無涯,思念無期【情感美文】
※「男人最適合找一個不愛你的女人…」,請分析這段話的邏輯錯誤。?
※異性朋友間一種最美的情感
※微湖漁夫的情感話題
TAG: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