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咖啡的先驅——秘魯

有機咖啡的先驅——秘魯

來自專欄雨林咖啡學會RCI4 人贊了文章

秘魯位於南美洲西部,與南太平洋接壤,在智利和厄瓜多之間。秘魯的氣候非常多樣,從東部的熱帶到西部的乾燥沙漠,從溫帶到安第斯山脈的寒冷。不同的氣候與秘魯的主要地理區域緊密相連,包括西部海岸平原,中部的安第斯山脈,以及亞馬遜盆地東部低地叢林。

儘管咖啡在1700年中期就已經到達秘魯,但直到20世紀,歐洲需求的增加以及印尼咖啡產量的顯著下降,秘魯的咖啡才開始用於商業出口。英國在該國的存在和影響力尤其有助於增加和推動出口;在20世紀初,英國政府從秘魯政府手中買下了大約200萬公頃土地,作為拖欠貸款的支付,而其中大部分土地變成了英國人擁有的咖啡種植園。

如今秘魯有超過11萬名咖啡種植者,秘魯的咖啡出口占國民經濟的2%和全球咖啡供應的2%,秘魯正在迅速建立一個擁有優秀種植技術的咖啡產業鏈。

秘魯的咖啡出口

秘魯的咖啡80%出口於卡亞俄港(Callao),這個港口的對外貿易佔全國進口的3/4和出口的1/4。另外20%的咖啡分別出口於伊基托斯(Iquitos)和馬塔臘尼(Matarani)。

秘魯國內生產的咖啡大部分都被出口。2012年出口到美國、德國、比利時、哥倫比亞、瑞典等國家的咖啡達264343噸,而國內消費僅為10%左右。在2014年,咖啡葉鏽病(葉鏽病具體信息見薩爾瓦多篇)影響了該國中部高地13萬公頃的土地,導致2013年的產量下降了6%;與最高產量30900噸相比,缺口為15%。

秘魯的咖啡工業是該國最重要的農業部門之一,在2004年的所有農業出口中佔12%。秘魯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生產國之一,2006年出口超過2.16億公斤。此外,秘魯是世界上有機和公平貿易咖啡豆的主要生產國之一。這些出口使秘魯成為世界第九大咖啡生產國,但卻僅是南美洲第三大咖啡出口國。

阿拉比卡咖啡種植在秘魯大約20萬個農場。這些農場大多很小,平均面積不到2公頃。大多數咖啡通過合作社進行加工,然後通過幾個中間商分銷出去,然後再出口。

秘魯咖啡的發展

和許多中美洲和南美洲國家一樣,在整個20世紀,由於歐洲擁有的大型土地被出售或重新分配,農場變得越來越小,越來越分散,給農民提供了獨立機會的同時,同時也限制了他們獲得資源和更大的商業市場的權利。然而,這裡缺乏為農民提供經濟或技術支持的組織或基礎設施,而非政府組織和認證機構試圖填補這一漏洞。這個國家有相當數量的有機咖啡認證、公平貿易認證(Fairtrade)、雨林聯盟(Rainforest Alliance)認證,和UTZ認證(UTZ認證又稱為國際優質認證)。大約有30%的小農戶都是民主合作社的成員,這使得咖啡在當地的知名度有所提高,但卻沒有給人們帶來令人難以置信的高質量的產品。

在2010年代,秘魯是阿拉比卡咖啡的主要生產國之一,在世界生產和出口的阿拉比卡咖啡中排名第五。而咖啡農場的偏遠程度和普通農場規模小得令人難以置信,阻礙了許多單一農場的分化,這使得其他種植區的微生物開發和市場營銷得以實現。這個國家繁茂的高地和優良的傳家寶品種,為種植者提供了克服有限基礎設施和市場准入障礙的潛力,隨著產量的增加,我們更有可能看到這些類型的進步。

秘魯咖啡農的土地面積很小,而該國典型的微濕式碾磨操作(micro-wet-milling operation)甚至更小。從5月到9月,農民們採摘成熟的咖啡櫻桃,並將它們運送到手工碎漿機和木製發酵罐中。(在秘魯,咖啡的加工主要是在種植園的土地上進行濕磨。在此過程中,咖啡豆的含水率降低到20%左右,然後將其輸送到乾燥的工廠。然而,這種分散的系統對秘魯北部的咖啡種植區是不利的,因為它導致了質量不一致,促進了腐爛和真菌的生長。)

在處理完咖啡後,大多數農民會步行或騎騾子到最近的城鎮去出售咖啡——這趟旅行可以花上30分鐘到8個小時的時間。在周六,最近的城鎮廣場成為周圍偏遠咖啡種植者的買賣站。農民們出售他們的咖啡,併購買他們生活所需的商品,然後再返回山區。

而在些買賣廣場上,會發生非常不幸,卻又極其普遍的事情——有時候只會有一個買家的到來。這大大降低了向農民支付咖啡的價格。由於沒有個人倉庫空間,只有不可靠的、昂貴的集體倉庫,農民通常別無選擇,只能接受較低的價格。農場越偏遠,咖啡在到達海岸之前越是混合和交易。這種無組織的貿易體系和隔離,使農民與來自他們農場的最終飲料變得疏遠。多年來,種植者一直致力於將帶有羊皮紙的咖啡進行重量和美元的交換。這完全切斷了他們生產一種可以被享受的飲料的想法,或者會基於它的質量而放棄。中間貿易商甚至會通過向每個袋子里撒沙子和水來增加重量。

秘魯的咖啡種植

秘魯的咖啡田主要分布於北部卡加瑪卡、南部庫斯科和諾普一帶。其中70%的咖啡品種是鐵皮卡,20%是卡杜拉,其餘的是卡迪姆等其他的品種。大約75%的咖啡種植區位於海拔1000 - 1800米的海拔高度,而在陰涼的地區種植的植物則達到每公頃2000株。農業主要是由小農完成的,有機咖啡種植面積為9萬公頃。

秘魯作為世界第八大咖啡產國,近十多年,發覺有機咖啡在歐美商機巨大,而秘魯山區的咖啡田,沒有自來水與電力設備,窮困的印第安農民自古習慣於有機種植,至今仍無力購買、也不會使用農藥和化肥。當局乃順勢發展有機咖啡業,並由政府輔導認證,符合條件便頒發有機證照以利出口。

秘魯有機咖啡生產成本低,成為全球最大、最便宜的有機咖啡輸出國,另兩大有機咖啡產國為墨西哥和衣索比亞,但是售價較高。當局有意將秘魯發展成為全球首屈一指的有機咖啡國,如同越南是全球最大的羅布斯塔產國一樣,但是底價策略引起諸多產國不滿。秘魯雖然賤價傾銷有機咖啡,但這並不表示精品咖啡絕跡。2010年SCAA「年度最佳咖啡」杯測賽,秘魯東南部普諾(Puno)產區小鎮敦基瑪尤(Tunkimayo)的Cecovasa所產鐵皮卡,以89.2的高分險勝赫赫有名的巴拿馬翡翠莊園的瑰夏,贏得第五名。

關於CENFROCAFE

CENFROCAFE成立於1999年,是拉丁美洲最大、最有組織的合作組織之一,在秘魯的大部分地區都有據點。儘管整體上缺乏一個有凝聚力的國家咖啡協會或非政府組織,CENFROCAFE已經能夠通過提供農業和財政資源來支持近2000個咖啡種植戶,同時鼓勵生產者學習烘焙和接觸專業咖啡。

通過CENFROCAFE銷售的咖啡,大約92%的咖啡內是有機的;100%被認證為公平貿易。這導致了產品質量的提高,以及在國際市場上對秘魯咖啡的需求,以具有競爭力的價格。


2018第一期日本Q課程 (課程詳情)

雨林咖啡學會Rainforest Coffee Institute(RCI)希望通過咖啡連接中國與世界 致力於為中國咖啡學習者提供優質的國際課程、新鮮的咖啡資訊 對知識與技術的尊重,對精品精神的不斷追逐,是我們的共同理想 我們致力於聯合全球咖啡莊園與實驗室為 中國咖啡學習者提供具有專業精神、環球視野與教育意識的咖啡課程


推薦閱讀:

有酸味的咖啡就不好喝了嗎?
三分鐘了解各種咖啡豆 | 咖啡科普第二彈
今年咖啡豆翻倍 Tims咖啡明年或漲價
咖啡是怎麼在澳洲流行起來的?
用摩卡壺萃取咖啡,簡單便攜最易上手

TAG:咖啡豆 | 精品單品咖啡 | 秘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