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證與辯論》:第十六章 辯案呈現——進行講演
來自專欄關於政策性辯論20 人贊了文章
[本系列是對美國權威辯論教材《論證與辯論》 (ARGUMENTATION AND DEBATE 8th edition)進行的重新編校。該書曾於1996年由河北大學出版社出版,原名《辯論與論辯》。]
【編者按】
本書關於辯案的呈現分了兩章進行介紹,上一章講「場上的談笑風生,背後必然有著精心準備、反覆推敲」;這一章則講「事先寫得再好,沒辦法用恰當地方式說出來也是白搭」。
成功的辯論離不開良好的演說,而良好的演說則需要刻意的練習。本章分為兩部分,其一是告訴大家如何練習脫稿發言,即用一種流暢自然的方式,在提示的幫助下展現出之前精心撰寫的講稿、簡案或材料;其二是告訴大家如何使用非言語信號來加強表達效果,包括聲音語調和肢體動作。
讀者需要注意:首先,脫稿是最佳的講演方式,但脫稿不是裸辯,而是根據提示來呈現出之前精心撰寫的內容。裸辯屬於即興講演,是四種講演方式中效果最差的,雖有必要加以練習,但長期沉迷於此不僅浪費時間,而且敗壞品味。其次,作者反覆強調演說技巧要為內容和目的服務,千萬不要讓這些技巧喧賓奪主。辯手在練習說話時除了模仿知名辯手以外,最好也模仿和體會一下新聞主播、影視演員、主持人等科班出身的人是如何令人舒服地說話的。有時辯手的「辯論腔」其實很招人煩,尤其是他們講的內容又特別空洞無物時(不幸的是這兩者往往高度正相關,且自身無法察覺,所以說品味壞了是最難治的)。
【本章內容】
Ⅰ. 講演方式
-A. 即興講演
-B. 脫稿講演
-C. 讀稿講演
-D. 背稿講演
Ⅱ. 完成出色講演的步驟
-A. 演講提綱
-B. 演講提示
-C. 事先演練
Ⅲ. 非言語溝通
-A. 聲音表達
-B. 身體語言
-C. 事先演練
Ⅳ. 辯論賽發言的重點注意事項
練習
第十六章 辯案呈現——進行講演
編校:吳家麟
一旦我們準備好了辯論方案,那下一步就是進行講演了。準備一個好的辯案是必要的,但光靠它還不足以在辯論中獲勝。為了使演講(speech)產生積極的影響,我們還需要進行生動有力的講演(delivery)。自從亞里士多德時代起,講演在口語傳播中的重要性就一直備受強調。亞里士多德曾經指出:「講演的成功,對演說效果具有極端的重要性。」[1]研究信息理論的現代學者更進一步證實了這一經典名言。詹姆斯·麥克羅斯基對若干實驗研究進行了分析並得出結論:「出色的講演能使修辭上出色的信息發揮其應有的效果。而拙劣的講演往往抑制文字信息的效果。」[2]一旦我們已經組織好了措辭有力的信息,我們必須找到一種講演方法,以便從聽眾那裡獲得預期的評判結果。
講演是手段,通向的最終目的是讓聽眾聽到並按照你的方案行動。講演確保了信息能被準確接收到,但並不影響信息本身的質量。就好比在點披薩時,如果披薩到的及時,吃起來熱乎乎美滋滋的,那不管這份披薩是豪華跑車還是破爛卡車(當然,半路拋錨的不行)送來的都一樣。同樣的,只要講演能夠讓聽眾跟上理解信息的內容,那麼它的任務就完成了。
Ⅰ. 講演方式
演講者可採用四種講演方式:即興講演(impromptu)、脫稿講演(extemporaneous)、讀稿講演(manuscript)和背稿講演(memorization)。在大多數情況下,脫稿講演是最好的方法。脫稿時,通常必須輔以證據資料卡,因為其中包含我們會使用到的引用或陳述內容。通常來說,事先記住演講的簡要內容會多給我們帶來很大的優勢。例如,我們可能想要用精心措辭的總結來歸納整個演講。如果我們感到在證據資料卡上讀這段總結可能會降低其效果,但又想使用這一段非常精鍊的話,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事先將結論性的句子背出來。另外,當我們的對手在辯論時引入重要的且未被預料到的內容後,我們就必須使用即興講演來反駁。
A. 即興講演
當我們為表達我們的思想做了極少的準備或沒有做任何準備的時候,就會使用即興講演。其實,既然即興演講不需要特殊的準備,所以我們沒有已經組織完善的辯案,在講演前也不用撰寫講稿。假如就在此時要求我們就美國對外政策進行辯護,我們所做的辯護便是即興的。我們可以使用我們對這一問題的一般知識、在閱讀中所積累的知識、之前可能已經有過的想法,但是我們不得不邊講邊組織我們的思路。
熟悉即興講演方法的唯一好處就在於在某些情況下它是辯手唯一可以採取的方法。例如,參議院正在開會期間,突然接到一條重大的突發事件的消息,某位參議員可能感到有必要對此馬上發表自己的意見。又如一位銷售代表可能意外遇到一位潛在客戶,並認為這次相遇是推銷的好時機。再如,一位業務負責人,在參加一次董事會議時,或許首次聽到了一個新的問題,並且馬上被要求參加有關這一問題的討論。以上各位可能對各自遇到的問題都掌握著可靠的背景資料,但是在這些情況下,他們沒有機會進行詳細的準備。由於即興講演方法經常是唯一可行的方法,教論證的老師有時要求他們的學生練習即興辯論,這樣他們就會獲得「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組織和表達辯案」的經驗。
需要即興講演時,應付這種情況的最好的準備就是多積累即興演說的經驗。實際上我們可以對即興講演稍加計劃和組織。我們至少有幾秒鐘可以用來理順我們的思路,而且,如果我們是有經驗的演講者的話,我們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做很多的事情。有些演講者已經鍛鍊出了這樣的能力:他們在談論那些不需要他們的全部注意力的次要問題時,可以提前考慮和計劃他們之後的論證思路。
B. 脫稿講演
脫稿的講演是一種有準備的講演。在進行脫稿演講時,我們既不讀講稿,也不逐字背稿。我們可以看提示資料,也可以不看提示;作為演講的一部分,我們可以讀簡短的引述內容,也可以不讀;我們可以背誦演講稿的某些短的段落,也可以不這樣做。
脫稿的講演方法具有其它方法的幾乎所有優點,而它自身不存在什麼缺點。它的最大優點就在於它既是有準備的,又是靈活可變的。我們可以確切地計划到底說什麼內容以及怎麼說。這樣,設計辯案和寫辯詞的所有優點在脫稿演講中可以被集中地表現出來。另外,因為演講是有計劃的但又不是不可更改的,所以,我們可以調整我們的演講以應對臨場出現的狀況和前一位演講者的發言。既然在演講過程中我們可以仔細地觀察聽眾,我們就可以對聽眾的反應作出評估,以此對演講進行調整。
脫稿的講演方法的缺點很少。與讀稿講演、背稿講演相比,脫稿講演確實有更大的出錯概率,但是周密的計劃和準備可將這種危險減少到最低程度。當時間限制非常死的情況下,如在電台和電視台作演講時,脫稿的講演方法可能會給沒有經驗的演講者帶來一些困難。用這種方法比用讀講稿或背誦講稿的方法更難掌控時間。但是有經驗的演講者能養成一種很準確的時間感,大學生辯手要適應校際辯論所規定的時間限制是不會有問題的。在電視台所舉辦的採訪節目中反覆出現的特約嘉賓就是那樣一群人,他們已經能夠很好地適應嚴格的時間要求,同時用脫稿講演方法保持了談話的自然性。政治候選人在競選高峰期,每天要進行許多演講,他們通常形成了自己的固定「講演稿」——一堆材料。運用這些材料,他們可以脫稿來陳述他們的觀點,講演時間根據場合需要而定,少則五分鐘,多則二十分鐘。幾乎所有辯手,無論他們是學生還是參議員,都採用脫稿的講演方法。只有脫稿的講演才使我們能夠進行周密的準備,並在場上作出精確到點的調整和反駁,在辯論中想要獲勝這幾乎是不可或缺的。
脫稿演講的最常用方法是,演講者將關鍵詞句(盡量使用縮寫)寫在小卡片或拍紙簿(Legal Pads)。這正是里根在五十年代中期作為通用電器公司發言人遊說全國時發展起來的方法,之後他繼續運用了同樣的方法當上了總統。[3]在電視上,人們可以用類似的方法,但是電視台所用的卡片要大得多,而且通常藏在攝像機的鏡頭之外。
C. 讀稿講演
當採用讀稿講演的方法時,我們要認真準備演講稿,把它逐字逐句寫出來,而且要讀給聽眾。讀稿講演的優點就在於,即使是在辯論這樣充滿壓力的環境之下,我們也可以完全準確地表達出我們想說的內容。當我們的主要考量是儘可能不出錯的時候,我們就採用讀稿講演的方式。當發國情咨文或其他國是演說時,所有美國總統都會採用讀稿演講的方式。儘管他們當中有些人是非常優秀的脫稿演說家,但他們仍然這樣做。因為在這種情況下說錯話是非常危險的,它可能會導致一場國內或國際危機。辯論賽中的一辯立論環節通常就是讀稿講演。
讀稿講演的方法有兩個缺點:一是缺乏靈活性,二是宣讀講稿很難產生現場效果。既然講稿是提前準備好的,它就無法根據現場情況、根據前面的發言、或根據聽眾的反映進行修改。此外,當演講者的目的是要與聽眾建立起融洽的關係時,講演稿經常會成為演講者與聽眾之間的障礙。聽眾願意演講者與他們交談,而不願聽他給他們讀講稿。羅納德·里根這位偉大的演說家,曾經寫道:「我一直相信,你不可能通過宣讀講稿來吸引住聽眾。」[4]在不得不讀稿時,老練的演講者所採用的方法會使人產生一種他們時常脫離講稿的感覺。
有經驗的辯手們已經認識到,掌握「用講稿進行有力講演」的藝術是非常必要的。當我們要練習講演時,我們應該認真研究本章Ⅱ節「完成出色講演的步驟」。
在辯手有完全控制權的發言環節,即那些不需要或沒機會對內容進行調整的環節,其發言稿必須要用最大的努力精心寫作。例如,正一立論環節為辯手提供了用精挑細選的辭彙來說出所有想說的話的機會。精心準備的一辯發言是寫作和講演的完美結合。所有的議題、論點、過渡、分析、證據[5]和總結都應該被打磨到完美,以便使他們能夠被記錄在評委的論點流水單上,或牢牢記在聽眾的心裡,就像辯手所期望的那樣。寫得好又講得好的正一立論,是一種得體的、有力的、流暢的、清楚的、令人信服的陳述,是讓辯案獲得贊同的一個強有力因素。
一篇計劃得好的講演稿可適用於辯論中的許多情況。有經驗的辯手為了應付這些情況會準備許多簡案(一些通過運用脫稿講演法可以插入演講中的簡短講稿)。反方辯手會準備「案外議題」的簡案。案外議題的論證當然得針對正方的具體辯案,但是通常反方對大部分內容作出預測並事先寫好是完全可能的。反方辯手可以在預先準備好的簡案中進行選擇,挑選與正方當時的特定辯案有直接聯繫的簡案,並且仔細調整以應對當時正方的具體計劃。辯手應該特別注意,評委和聽眾不喜歡「罐頭論證」(編者按:canned arguments,指事先準備好的萬能論證,由肥皂劇中的罐頭笑聲引申而來)。只有反方使用相關的證據和推理,確切針對到了正方的計劃,並且敘述自然時,事先準備好的案外議題攻擊才有效果。
發言時用的講稿應該是準備完善的高質量成稿。草稿上經常是布滿了改正、修改、插入和刪除。讀這樣的稿件會十分困難。(當然,如果你用電腦來改稿子就簡單多了。)專業的講稿讀起來較容易,稿件的外觀將有助於提高演講者的可信度,因此可以幫助演講者提高發言效率並增加論證的影響力。
專業的講稿應列印在8?×11英寸的紙上,四周留有1?英寸的頁邊距。隔行列印更便於閱讀,並為最後一刻的改變留下餘地。下劃線、字母大寫、高光、生僻字注音、用破折號或斜線號標明停頓,都能幫助演講者有力地進行講演。確保一頁紙的底部具有足夠的留白,而不要讓一個關鍵句在兩頁之間斷開。確保一個新的論證最好開始於一頁紙的上方,而不要開始於接近一頁紙的底部的地方。在可能的情況下,一頁紙只寫一個論證,這樣的話翻頁的動作就可以讓聽眾知道你正在轉向一個新的論證。
D. 背稿講演
當今的辯手們極少運用背誦整篇演講的方法。但在許多大學生演講比賽(oratory contest)中,仍需要運用這一方法。但是,除非為了比賽,否則大多數辯手感到沒必要花費時間背誦講稿。其實背稿講演就是熟記講稿。它不僅提供了讀稿講演方法的全部優點,又加上了脫稿的優點:背稿講演同樣可以使用精心打磨過的語句和措辭。這一方法雖有優點,但是也存在著潛在的缺點。沒有經驗的辯手,雖然他們能記住他們的講稿,但經常顯得做作和不自然,缺少自發性。背稿講演的其它缺點包括默記整篇講稿所耗費的時間、缺乏靈活性、以及臨場忘詞的窘境。雖然背誦全文不太划算,但默記演講稿的一些段落是非常有利的。
例如,對手提出了巨大價值弊害,辯手們首次聽到這一論證時的臨場回應可能是措辭凌亂、效率低下的。但在多次碰到類似的論證以後,在備賽時他們就會把對該問題的回應以清晰簡練的方式寫下並背出來。優秀的辯手為經常出現以及可能重複出現的問題預先寫好答案。
當辯手們第一次對明顯的價值異議作出反應時,所給予的答辯可能是不著邊際的和無力的。當他們數次受到基本相同形式的抨擊以後,他們便可以使他們的答辯變得完善,並能夠簡明而又深刻地予以陳述。考慮周到的辯手對反覆出現的問題和他們預料可能出現的問題常常預先做好答辯準備。
Ⅱ. 完成出色講演的步驟
A. 演講提綱
演講提綱與辯案不同。辯案是一個操作性的計劃,它是某一方針對辯題所提出的證據和推理進行的組織。而演講提綱則是一個關於「面對特定觀眾,我們究竟想說什麼,以及怎麼說」的詳細計劃。
B. 演講提示
在辯論中,演講提示(Speaker Notes)通常有兩種形式。第一,當對手在發言時,辯手將提示記錄在論點流水單(flow sheet)上。這些提示是為了指導辯手回應對方的論證。第二,演講提示以簡案(brief)的形式預先準備好。這些簡案經過調整以後可以用來攻擊對手的論證。比賽時,在原有的簡案基礎上,辯手將會做額外的修改以針對對手的特定論證,或是附上已經記錄好相關簡案的預記錄流水單(preflow)。
C. 事先演練
正如我們必須通過組織辯案、撰寫講稿來做好準備一樣,我們也必須為演講所採取的「講演方式」進行準備。有經驗的辯手在面對決策者進行正式講演之前,總要進行數次預演,預演的對象最好是那些能夠就如何改進講演提出建設性意見的同伴們。如果我們已經將我們的演講或簡案提要講演了數次,那就更有可能預料到了講演中潛在的問題、找出最有力溝通方式,因而在正式演講時就會很成功。為了滿足「靈活性」的要求,我們必須反覆調整,直到正式講演的那一刻。我們還應該預先估計對手可能要提出的論證,並且練習回應之道。
在練習講演時,你需要有意識地運用下一節「非言語溝通」所要提到的所有因素。最好的做法是首先找一個朋友拍攝你進行演講時的錄像。然後觀看錄像,並邀請一到兩位有判斷能力的朋友對你的演講進行評論。接下來,你可以運用羅傑·艾爾斯所推薦的「錄像帶與模仿者」(tape and ape)方法進行訓練[6]。
就如何為在公共場合露面而做好準備,他曾建議三位總統和許多重要人物搞一盤著名男演員或女演員朗誦文學作品選段或演講的錄像帶。為你自己朗誦相同的選段時錄像。你的目標不是要成為一名演員,而是要學會像專業人員那樣演講。你的目標不是模仿,而是要向專業人員學習,使自己成為優秀的講演高手。你可以運用專業演說人員的錄像帶幫助自己提高口頭講演的能力。繼續研究專業人員的講演,並且修正、評論和改進自己的講演,直至使你的講演變得極其動人有力。
Ⅲ. 非言語溝通
我們與其他人交流,不僅僅通過語言,也通過非語言行為。當我們對聽眾演說時,我們所運用的不僅僅是語言文字,而且還有聲音表達和身體語言。聽眾對我們的演講的理解不僅僅取決於我們的詞語,也不僅僅取決於聲音表達、身體語言,而是取決於這三者的相互關係。例如,像「嗨」這樣的如此簡單的口頭語,附加適當的聲調和身體語言,就可以被理解為「我愛你」、「我以前在什麼地方見過你吧?」、「別打擾我,我現在正忙著呢,沒時間跟你談話」或許多其它的意思。因此,作為辯手,我們就應該學會運用非言語溝通的技巧來清楚地表達和強調我們的意思。非言語和言語溝通必須協調一致,例如微笑或皺眉要和說出的話相一致,而非互相衝突。
非言語溝通的重要性受到了現代信息理論學者的高度重視。肯尼斯·漢斯和他的同事認為:「我們對聽眾所表達的思想和感情,取決於我們使用的『非言語行動和聲音信號』以及『我們所說的辭彙』,兩者同樣重要」[7]蘭德爾·哈里的研究則顯示:「在面對面的交流中,由語言信息所承載的社會意義超不過35%。」[8]剩餘的65%社會意義中大部分則由非言語信息來表達。
A. 聲音表達
我們與聽眾之間的交流部分是通過聲音的表達來進行的。我們所說的話是為了讓我們的聽眾聽到和理解。下面是有關聲音表達的幾個因素,它們對辯手來說非常重要。
1. 語速
我們說話的速度是非常重要的。我們有必要把語速放慢讓聽眾聽得懂我們,但又不能慢得使聽眾對我們的講話失去興趣。辯論新手有時在很短的時間內提出太多的證據和推理,其結果是,他們被迫以極快的速度進行講演,以致於使聽眾很難理解他們。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就在於精心設計講演。為了易於理解,寧可使用一份精心挑選過的證據,然後用合適的速度讀出來;也不要使用三份不得不讀的很快的證據。我們最好聽聽優秀演說家的講演,無論是面對聽眾的講演,還是在廣播和電視里的講演,注意他們所用的語速。我們應該調整我們自己的語速,以適應聽眾的需要。
有經驗的辯手們在參加全國巡迴辯論賽時承受的壓力很大,他們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提出儘可能多的證據和推理,他們的講演速度常常每分鐘超過 300個詞。他們的對手會竭盡全力去聽懂每一個字;評委通常為教論證的教授,他可能長期參與辯論賽的評判,很清楚比賽和辯題的情況,往往願意專心傾聽選手發言,並把所有論證都準確記錄在論點流水單上。人類大腦每分鐘能夠輕鬆理解的字數遠遠多於300個,但條件是聽者願意專心聽,且講演是清晰易懂的。
但是,應該特別注意的是,大眾聽眾不會像辯論賽的聽眾那麼精神集中。對沒有經驗的辯手來說,選擇並使用適合那些聽眾的語速常常是個難題,因此最好牢記在第十五章里提到過的問題:我們是論證給誰聽?NDT大賽的評委對於語速有一系列的期望,而其他聽眾比如大學生或者公司業務負責人的期望則大相徑庭。在這種情況下,教練往往會祈禱:
上帝啊,請給予我的辯手們
速度(speed)和邏輯(logos)來感動專業辯論評委,
信譽(ethos)和情感(pathos)來感動外行素人評委,
以及能夠辨別底下坐著的是哪種評委的分析能力。
出自《向霍爾德·尼布爾道歉 》[9]
(編者按:這是對Reinhold Neibuhr詩句的改寫 ,原詩為: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the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成功的辯手都能調整他們語速以適應評委和聽眾的要求。觀察一下電視新聞主播,他們的語速通常是最適合大眾的理想語速。
2. 音高
音高(Pitch)是指嗓音的高高度。男人的音高一般比女人的深沉,成年人的音調比兒童的音高深沉。與辯手的年齡和性別相符的音高,是一個重要的考量因素。如果你能夠對音高進行變化,那是最好的。一般來說,低沉的聲音能夠給演講帶來更大的表現力。演講者應當偶爾提高他們的音調來體現強調,但他們應當小心,為了增加能量感和興奮感長時間保持高亢的嗓門有時會適得其反。
3. 音量
音量(Intensity)是指演講者發出的聲音強度。我們發出的音量再低也得使每位聽眾都能很容易地聽見。在一些情況下,擴音系統可能是必不可少的。這時我們應該對著麥克風,用平時說話的音量進行演講,讓電子系統來完成聲音擴大,而不要對著麥克風高聲喊叫。同時,我們必須警惕音量過大。沒有經驗的辯手有時會犯這種錯誤,他們給人數不多的聽眾在教堂里講演時所用的音量,其實更適合於在禮堂開大會時的講演,結果令人煩躁。我們說話音量應該便於決策者自然傾聽。
4. 靈活性
就像論證需要調整,我們也應該根據現場狀況靈活調整嗓音。一種講演方式在橄欖球賽場是合適的,而在小會議室里開會則可能需要截然不同的方式。我們可以運用不同的語速、音量和音高來使我們的講演生動有力。例如,當我們在演講中要談論一個特別重要的概念時,我們可能要運用一種比以前慢得多的語速、更大的音量和更深沉的音高。當我們講到一處不太重要的轉折時,我們可能要加快語速、降低音量和提升音高。但是,這些變化的完成是非常微妙的過程。如果變化得太明顯,它只會引起人們對變化本身的注意,而不會使人們注意演講者想要強調的論點。聽一聽優秀演說人員在有聽眾場合或在電視、廣播里的演講。為了提高演講的力度,他們也運用聲調的變化,只是從表面上看是不明顯的。但是,如果我們注意他們的聲調變化,我們就會發現優秀演說者如何通過聲音變化來達到預期的效果。
5. 音質
我們嗓音的音質(Quality)非常重要,因為我們都想使我們的嗓音讓人們聽起來既易懂又好聽。好的音質需要良好的共鳴,以及嗓音中沒有不良的雜音成份,例如有令人不適的喘息、鼻音、沙啞和喉音等。其餘在大多數情況下被認為是不良的音質包括粗嘎聲、假聲、尖銳聲等。我們應該追求在講演時使用得當的、洪亮的聲音。在某些情況下,我們會有意地運用不那麼令人愉快的嗓音來向我們的聽眾表達特殊含義。這些特殊的例外僅限於個別詞語或簡短段落,除此之外,我們的總體音質應該給聽眾一種愉快的感覺。
6. 流利
我們應該養成講話流利的好習慣。由於演講新手的辭彙庫貧乏,當他們在考慮下一個詞的時候,就可能停頓卡殼,使演講充滿了「呃」、「啊」和「嗯」之類的詞。因此,事先對主題的深入了解、一份好的辯案提綱、一個精心設計的演講計劃、以及預先的演講練習,都將會幫助辯手克服這些問題,達到必要的流利程度。即興講演練習也有助於使講演變得更加流利。
7. 表現模式
講演不僅僅要考量清晰、悅耳、容易理解等因素,許多時候我們要運用講話聲音的微妙差別來表達意思。有經驗的辯手運用語速、音高、音量、音質和變音來形成一種聲音的表現模式(Expressional Patterns),以此對演說中的某些詞和短語進行強調,並使它們具有特別的意義。選擇合適的表現模式,我們可以更好地闡明和傳達我們的意思。儘管存在著語言障礙,異國的示威遊行者在電視鏡頭前高喊的口號常常能夠傳達他們的意思。在缺乏聲音表現模式的地方,如一份印刷的演講報告,有時都很難或不可能明白演講者究竟是什麼意思。
B. 身體語言
我們與聽眾交流,部分使用詞語,部分使用聲音,部分使用身體語言。聽眾們所聽到的演講會影響他們,所看到的也同樣會。雷·博威斯特認為,我們大部分「談話」是用身體動作所進行的。他強調指出,我們是運用聳肩、手勢和其他身體動作、眼睛和面部表情來傾訴思想的,而且這些信號常常比我們所說的語言傳達的信息更加可靠。[10]下面所要講的幾種身體語言對辯手而言十分重要。
1. 目光接觸
在整個演講過程中,我們應該保持與聽眾直接的目光接觸。當然,我們不得不時常參看我們的提示或講稿,但這種參看的時間應該盡量短暫。我們的絕大部分時間應該看著聽眾並和他們說話。如果聽眾中有一位關鍵人物,如辯論的唯一評委,我們可以把我們大部分的注意力集中在那位關鍵人物身上。但是,我們也要與聽眾中的其他成員保持一定的目光接觸。在全是普通聽眾的情況下,我們應該儘力與聽眾的每一部分、每個個體都建立目光接觸,以此從聽眾那裡獲得重要的反饋。
2. 動作
在演講時,我們的動作應該是有目的的。我們的動作應該有助於我們與聽眾進行交流。例如,我們如何走近演講台是很重要的。如果我們以自信的步伐走向講台,平靜而權威地站在講壇之上,我們便平添了幾分信譽感(ethos)。我們的動作應該是輕鬆、幹練、堅決而又自然的。我們不要總是站在演講台後的一個固定的位置上,或一動不動地站在講台上,這樣會顯得毫無生氣。我們可以離開演講台架,走近我們的聽眾,以強調一個重要的議題,當我們從一個議題轉向另一個議題時,我們還可以從講台的一側走到另一側。
但是我們的動作絕對不應該喧賓奪主,與我們要闡述的辯案爭奪聽眾注意力。有一個真實的故事,講的是一個年輕的檢察官,儘管他有充足的證據可以證明被告的犯罪事實,但他出庭的第一個盜竊案就失敗了。這位新人當時十分緊張,在陳述證據時,他在陪審團面前不停地踱來踱去。這種踱步吸引了陪審團的注意,陪審團都在數他朝每一個方向他總共走了多少步,以及計算在審判過程中他總共走了多少英里,再也沒心思聽他對案件的陳述了。
3. 手勢
我們的手勢應該有助於我們與聽眾的交流。與上個世紀的那種誇張的捶胸頓足不同,當今人們更加喜歡節制的手勢。與動作一樣,手勢也應該是輕鬆、幹練、堅決而又自然的。例如,當我們說「這三個主要議題是……」的時候,會伸出三根手指。手勢應該看起來是自然的和自發的,而不是故意作出的。
4. 面部表情
我們的面部表情應該與我們在努力表達的態度一致。一位辯論新手因第一次參加校際辯論而感到特別高興,當他說到:「能源危機將導致這個國家最嚴重的經濟蕭條」時,他仍在幸福地微笑。辯手的愉快微笑與所講內容極不相稱,大大降低了他對這一問題的論證效力。
經驗豐富的演講家,如丹·拉瑟或彼得·詹寧斯,能夠通過眼眉的翹起、搖搖頭、歪歪嘴、或表情的細微變化,來表達無數的意義。而別人其實也一直在試圖「觀察」我們的面部表情。一次重要的會議結束後,記者們常常告訴我們總統或國務卿看上去「很高興」或「非常焦慮」、「很自信」或「愁容滿面」。
Ⅳ. 辯論賽發言的重點注意事項
有經驗的大學校際賽辯論評委是一類特殊的聽眾。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偏好,因此需要參閱他的個人判准聲明或者直接詢問他對於講演的偏好。但其實評委也會適應各種不同的講演風格。校際辯論賽的發言需要注意如下重點事項:
1. 語速要有變化
正如之前所提到的,大學生辯手可以用超過300詞每分鐘的超快語速進行發言。評委已經習慣了選手的「速讀」,如果發言清晰,評委會在論點流水單上「速記」。鍛鍊出這麼快說話或讀材料的本事可不簡單,無論什麼語速下都維持長時間的吐字清晰尤為困難。記得,在如此快的語速之下,暫停、強調、變化的聲音語調也同樣重要,特別是在前言、結論、過渡的部分。
2. 保持目光接觸
如果評委一直在記論點流水單,那辯手基本上只能看到他的頭頂了。儘管辯手在讀簡案或查閱論點流水單時很難同時看著評委,但還是得一有機會就保持目光接觸,這時就要充分利用發言開頭和結尾的時間多看看評委。此外,選手在發言時盯著評委,看他對自己論證的反應如何也是相當重要的,坐在場上的另一位隊友如有餘力也一定要多觀察評委對場上發言的反應。
3. 體現出飽滿、真誠、熱情的精神狀態
辯手們是他們立場的推銷員。厲害的辯手對他們支持的立場充滿熱情,對自己充滿信心。辯論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就在於它的高能感(high energy level)。與其音量稍輕,不如稍響,非言語溝通行為能使辯手顯得真誠,從而加強立場的表達效果。有些辯手坐著說話、把頭埋在提示資料中、或者躲在成堆的資料山之後,這些都是錯誤的。比賽時,選手在評委面前應當用恰當的體態來加強自信和權威感。直立挺拔的站姿能夠加強呼吸深度,從而讓辯手的嗓音共鳴更好,吐字更為清晰有力。
4. 行為舉止禮貌而專業
辯手的個人印象從比賽開始前評委看到他的那一刻起就開始形成了。在對手發言、隊友發言、交互質詢時,以及賽後,辯手的行為教養都可能對評委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5. 避免讓人心煩的舉動
頻繁重複的手勢、抖腿跺腳、轉筆、大喘氣,所有這些不良習慣都會影響辯手的發言效果。發言的寫作和講演包含了許多技巧,但要記住「不讓人覺得藝術也是一門偉大的藝術」(the great art is to conceal the art),我們的目的是贏得判決,發言是為了達到這一目的而做出的,所以不要本末倒置,刻意使用技巧結果卻妨礙到了目的。
6. 交互質詢時保持自信和控制力
在這個環節中不要急著準備下一輪的發言,也不要忙亂地整理桌上的材料。儘可能看著評委的眼睛,展現出對於場上形勢以及證據資料的自信和掌控力。在辯論的最後記得去握手。
當辯論結束時,我們關注的並不是「聽眾是否為我們的技巧、用詞而鼓掌,或讚美我們的聲音,或注意我們的優雅手勢」,我們是想通過這些讓評委做出對我們有利的判決。辯手不應讓聽眾把注意力放在講演的技巧和藝術上,而應該讓這些技巧服務於整體的信息溝通,從而贏得判決。
練習
1. 腹式呼吸。在公共演講中使用良好的呼吸方式需要演講者挺拔直立,並用橫膈膜進行腹式呼吸。當演講者緊張或急促時,他們通常從肺部頂端進行快速呼吸。為了克服這一點,在身前舉起一把椅子,高度齊胸,雙臂伸直,不要讓椅子靠在任何東西上,比如抵住胸之類的。在這把椅子的座位上放上一份簡案進行朗讀,此時只有用橫膈膜進行呼吸才能大聲讀出來。然後放下椅子,重新讀這份簡案。持續交替進行這兩個步驟,直到你注意到這兩種呼吸方式的差別。
2. 用牙齒咬住一支筆的同時大聲朗讀一份簡案。
3. 大聲朗讀一份簡案,在每個詞之間加上一個「呃」的音。
4. 大聲朗讀一長段引述的資料,然後再一個字一個字反過來讀一遍。
5. 盡你所能用最快的速度,同時加上對重點的強調,讀任意一本Dr. Seuss寫的繞口令練習書,例如Oh Say Can You Say,The Butter Battle Book,Oh The Thinks You Can Think,There』s A Wocket in my Pocket,Fox in Socks等。休斯出品,必屬精品。
6. 郎讀一份辯論簡案,但要帶著非常誇張的情感來讀。
注釋
[1] Aristotle, Rhetoric, III, p. 1.
[2] James C. McCroskey, An Introduction to Rhetorical Communication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1968), p. 208.
[3] Ronald Reagan, An American Life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1990), p. 130.
[4] Reagan, An American Life, p. 130.
[5] 再次告誡,組織證據時可以省略無關的材料,但是辯者必須嚴格認真地保留原作者的意圖。
[6] Roger Ailes, You Are the Message (New York: Doubleday, 1988), p. 46.
[7] Kenneth G. Hance, David C. Ralph, and Milton J. Wiksell, Principles of Speaking, 3rd ed. (Belmont, Calif.: Wadsworth, 1975), p. 250.
[8] Randall Harrison,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Explorations into Time, Space, Action and Object,」 in Dimensions in Communication, 2nd ed., ed. James H. Campbell and Hal W. Hepler (Belmont, Calif.: Wadsworth, 1970), p. 285.
[9] Alan Cirlin, 「Judging, Evaluation, and the Quality of CEDA Debate,」 National Forensic Journal, vol. 4 (1986), pp. 81–151.
[10] Ray L. Birdwhistell, Introduction to Kinesics: An Annotation System for Analysis of Body Motion and Gesture (Washington, D.C.: Department of State, Foreign Service Institute, 1952).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