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輪迴魔咒

時尚輪迴魔咒

4 人贊了文章

都說時尚一個圈,十年一輪迴。

時下流行作品與過去無一例外有著驚人的相似,時尚圈不斷被提起的復古就像魔咒,讓現在不停重複以前的時尚流行,像輪迴一般永無止境。

1953年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在羅馬假日里穿的貓跟鞋,不知道什麼時候又悄悄的佔領版面。

崔姬(Twiggy)的精靈短髮時至今日依舊有種蠱惑人心的魔力,每隔幾年就又有人仗著顏值高,大膽挑戰。

來自紐約大學時尚史專業的Lilah Ramzi通過對比不同時期的雜誌照片,更是發現了諸多巧合。

這些看似命運的必然,實際上是多種因素的聯合推動下的產物。

一、

在頂尖藝術世界裡我從不相信勤奮的力量,因為沒人不勤奮,再多汗水也只為了將寶貴的靈感恣意展現。

技藝精湛的畫家可能永遠畫不出一副名畫,名家可能一輩子也只有一個經典作品,因為技藝也被靈感強勢束縛,創作中的一片空白,全憑靈光一閃,靠著靈感指引技藝傾注其中,才能造就經典作品,否則只是空有一身高超技藝而不知道發揮。

時尚圈比任何地方都更明白沒有靈感的殘酷,解決靈感問題成了所有設計師最大煩惱。要麼仗著賴以成名的個人風格深入發展,探索極致,短時間佔有一席之地,但太容易被喜新厭舊,要麼就像更多設計師一樣,無止境的致力於尋找新的創作靈感。

從景物中發現靈感。

從建築中發現靈感。

從藝術作品中發現靈感。

這樣的方式費時費力,往往靈感來源本身也需要具備足夠的藝術性,不然創作出來的作品,新鮮但不成熟,一時難以長久霸佔版面,經由層層創作疊加才能成為經典作品屹立不倒,可又怕太過藝術性的作品只適合小範圍人群,要成為大眾流行的作品還需要著偶然的機遇推動。

具備極速更新換代特點的時尚圈,時刻有著新鮮血液湧入這個令人神往的地方,不止新的設計師,還有明星、藝術家、造型師也帶著各自擁護者跨界而來,高流量的參與者即使曇花一現,不顧一切的也能留下最為極端的色彩,這種執著參與帶來的輿論,豐富了時尚圈的同時也壓縮了設計師創作的自由發揮,造成了設計師莫大的壓力。

藝術需要時間積累,但在時尚圈,若不搶先出手,很可能就被他人捷足先登,先到先得,沒成熟的創作一經推出,沒紅便罷,若一旦躥紅,又是一大困難,將會有無數相關的時尚圈人士一致努力加快它催化成熟,以期能分一杯羹。

作為原創者還沒能將此發揮極致,便要面對市場殘酷的厭倦,無奈接受沉寂,走向探索新的創作靈感的道路。

所以無論是否有靈感,設計師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仍是探索過去流行作品,或多或少的復自己的古,或是復他人的古。

運用前幾年的流行叫做過時,運用過去兩年的流行叫做剛過季,所以近幾年的流行便成了雷區,只能往更年久的流行上下功夫。將過去多年的流行變成將來,等如今的流行變成過去之後,等待幾年,又將成為新的未來,循環往複,成了難以擺脫的輪迴魔咒。

二、

服裝這門藝術亦如其他,藝術還是商業是永恆難題,並非所有人都能找到微妙均衡點,左右逢源,設計師只是時尚圈中的一部分,再成功也無法忽視其中的種種壓力。

品牌自我風格既跟品牌自身有關也跟市場有關,自我風格的精準定位既是推手也是枷鎖,為品牌帶來特定市場的同時也對此提出要求,作為品牌開創者自然不會適應不良,但歷時幾十上百年的品牌更換的遠不止一位設計師,新來設計師面對品牌與市場的約束若不選擇順從,就可能面臨雙重壓力。

1995年倫敦女性開始流行穿著低腰褲展示性感,各大品牌紛紛響應,亞歷山大·麥昆(Alexander McQueen)彷彿也隨主流一般推出超低腰牛仔褲,褲腰低至股溝,追求極致性感,一時震撼時裝界,但於他而言,性感卻是一堆垃圾,設計這件褲子的用意只在於拉低女人的比例,反叛個性在此展露無餘,看似追隨實則對抗。

1996年時年27歲的亞歷山大·麥昆榮獲「英國年度最佳設計師」,是該獎最年輕的獲得者,同年接手紀梵希(Givenchy)首席設計師,如此天性前衛叛逆的設計師與法式高雅成就時裝帝國的品牌註定衝突不斷。

儘管在任職期間亞歷山大·麥昆極為成功,1997年再次獲獎,1998年又為風頭一時兩無的泰坦尼克號女主角凱特·溫斯萊特(Kate Winslet)設計了奧斯卡禮服,2001年,三度獲獎。但二者的合作仍然困難重重,任職5年,多次設計與品牌存在衝突使得他對品牌存在諸多不滿,直到2001年,他離開的時候,仍然宣稱這家時裝屋「限制了他的創造力」。

而前任首席設計師約翰·加利亞諾(John Galliano)也因個人風格與紀梵希的品牌訴求存在不同之處離職,在克里斯汀·迪奧(Christian Dior)開創屬於他的時代。

很多時候,並非品牌太過古板不懂變通,創新這件事即便是在時尚圈,品牌背後的集團都要為此付出巨大代價,一旦沒有成功,客戶流失是他們無法承受的後果

再者來說,購買時尚品牌的客戶,不一定就追求時尚,期望品牌突破,有些人沖著的只是品牌所帶來的附加價值,有些人更看重品牌的獨特設計,絕大多數人的風格偏好是很難改變的,只會購買同類產品,時裝秀上模特穿了再多新奇的衣服,能買能穿的也就只有幾種,畢竟不是所有人都像模特一樣將穿著不同風格衣服作為工作一部分。

保留自己品牌的設計風格是最保險的辦法,所以曾經流行並且能夠持續獲取大家購買的商品當然是值得持續在生產,每個品牌或多或少都保留這樣的款式,年復一年的基本款,難免也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觸。

當作品完成,離開我的雙手,它們就到了其他人手上,而等到了T台上,它們原本的樣子已經不復存在了。

——亞歷山大·麥昆

品牌成就了設計師又制約著設計師,卡爾·拉格斐(Karl Lagerfeld)每年都要為芬迪(Fendi)、香奈兒(Channel)、卡爾·拉格斐(Karl Lagerfeld)三個品牌完成17場時裝秀,設計24個服裝系列,而多數設計師的工作量是一年4個系列,此外,他還在巴黎開了書店,發行報紙,寫文章,以及時不時跨界聯名合作,除了他個人非凡的精力與創造力,背後團隊功不可沒。

品牌無論更換幾位設計師依然能夠保持服裝質量,依靠的就是時間積累起來完善的生產流程,從前期服裝走向的商議,面輔料的選擇與確定,設計工藝圖紙,與打板師溝通製作紙樣,再到與裁縫工人的溝通,請模特試衣,最後修改後做成成品,再大量生產,設計師作為最重要的一環卻不可能參與全部生產流程,當他將作品交出手中的時候就經由數十道製作工藝流程完善,品牌彙集的行業精英都有他自己的思想,要全盤掌握他們朝著設計師的意願工作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所以往往成品與設計師當初設計具有諸多不同。

而在設計師工作的過程中,自然希望背後團隊思想觀念與其越接近越好,知名品牌影響力足夠將吸引的人員習慣並且統一品牌風格,喜歡狂野性感的風格更可能會為杜嘉班納(Dolce&Gabbana)工作,喜歡優雅英式的風格也會更願意為巴寶莉(Burberry)工作,哪怕換了設計師,一時之前同樣設計流程,製作流程出來的產品,仍舊會帶有每個品牌的獨特製作痕迹,具有標誌性也具有熟悉感。

同樣是西裝,古馳(Gucci)的就較窄肩,且小肩平直,掛肩小且袖子寬度接近,使得手臂線條不明顯也貼近身體,肩膀到腰的線條也更為收縮,更有腰身,這種模糊了男性部分特徵的設計,追求消瘦的少年感。

而喬治·阿瑪尼(Giorgio Armani)就不一樣,阿瑪尼的西裝喜歡寬肩,小肩傾斜,且肩頭線條圓潤,顯得肩膀寬厚,掛肩也比較寬鬆,突出了男人的寬肩寬臂,腰部不用太多收縮就很容易有倒三角的意味,強調的是男人特性與男人味。

這些諸多細節上的設計,讓品牌風格深入人心的同時也更容易讓人感覺到無論今年走的是狂野性感的浪漫風,還是華麗奢侈的貴族風,顏色是春夏的繽紛爛漫還是秋冬的低調深沉,形態依然有相似之處,感覺也相似,甚至喜歡用的模特類型也存在偏好與習慣。

曾經,我們以為是我們選擇了時尚,以為我們的選擇與時尚產業無關,但實際上卻有人替我們選擇了時尚。

——電影《穿Prada的女王》

每一年都有數以萬計的服裝設計師推出服裝作品,從高級定製到高級成衣再到批量成衣不一而是,一般人接觸到的服裝面向其實非常狹窄,大牌設計師的作品流傳度自不必說,其他設計師的作品要在大眾中流傳必須通過媒介,網媒也好紙媒也好,最初都由他們替我們先一步發掘,獲得更大範圍的認可後,再漸次傳播開來,我們接觸到的服裝信息早已經幾經篩選。

而哪個種類的服裝獲得的流量高,刊登的比例就高,這既是媒體的選擇,也是主流的選擇,主流並非不好,但主流眼光在諸多產品之中,難免局限於一般定義的好看,不突破就是尋常,容易重複又無聊。

每一年時裝周,在普通人看來頗具娛樂效果,哪位明星被品牌邀請,哪位明星只能在門外四處遊盪,哪位模特跌倒出醜,穿的衣服詭異又難以理解,反而時裝周上到底展出了什麼服裝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事,看的只是熱鬧。

實際上耗費幾十上百萬舉辦一場時裝秀確實需要娛樂效果,但本質上仍是對自己的產品做一次大規模的傳播,媒體通過各種方式來幫品牌宣傳,吸引時尚買手,獲得新一季的服裝定製才是目的。

時尚買手哪怕見多識廣,品味非凡,那些不在意時尚,年復一年穿著基本款的人組成的大數據才是決定了時尚買手下單的主要力量,時裝秀上他們再欣賞的衣服也並不一定能夠出現在店裡面,出現在店裡面的衣服頻率最高的依然是那幾款基本款,每年都一樣。

再者來說,即使是從事相關時尚工作的人也並不在意時尚,了解時尚,歐美明星一向解放自我大膽展示性感,對大部分人來說,裙子只有長與短,金色還是裸色根本沒有區別。

蕾絲白色長裙沒有款式的區別,有的只是露胸與沒露,這樣的眼光看來,年復一年根本沒有改變。

2009年起裸色一經推出就深受歡迎,既能修飾各種體型問題,又彷彿狀若不經意,時尚一旦顯得刻意就落入下乘,於是美得不張揚的裸色迅速蔓延到各個領域,從衣服,鞋子,妝容等等,一紅就是很多年。

前兩年就紅到令人厭倦的小白鞋終於後繼無力的倒在沙灘上,歸根結底,明明無論哪個年代都人手一雙的小白鞋,在被有意無意的聯手推向潮流之後,大家如此常見又熟悉的基本款根本無法承受如此高的讚譽。

2017年開始漁網襪搭配破洞牛仔褲的穿著彷彿一夜之間成為潮流指標,各大明星潮流人士紛紛效仿,可是明明早前就有更為符合大眾口味的搭配,卻被強調品味的小眾人士以更難以理解的方式展現。

媒體追逐大熱產品的餘溫持續效應下,滿屏滿目都是同一類產品循環往複,複製粘貼的信息來回傳遞太多,大熱產品總讓人印象深刻,見太多產生厭倦是自然規律,著眼於新的時尚潮流發展也是自然情況,出現已經流行過的元素對於如今仍舊是新鮮的,不安現狀追求時尚的人士明知是輪迴的窠臼,也難免再次淪陷其中。

牛仔褲起源1567年,是義大利港口城市那亞祥的商船水手穿的褲子,最早被稱為齊腰工裝褲(Waist High Over all),1850年李維?斯特勞斯(Levi Strauss)以此為靈感,開創同名公司李維斯 (Levis)生產了501牛仔褲,被認為牛仔褲的發明者。

牛仔褲以其堅固耐久而深受淘金客和西部牛仔的歡迎,而隨著美國當局把牛仔褲指定為美軍制服,也帶動了歐洲的風潮,更因為好萊塢明星的穿著推廣,使其成為時尚指標,一個牛仔布料改變時尚圈百年的發展進程。

1926年,正值一戰之後,諸多傳統正在被推翻,香奈兒大膽摒棄了以往女性裙子複雜設計,採用最簡單的方式設計出經典的小黑裙,減少了長度與裝飾的裙子至此成功將女性解脫出來,改寫時尚界的歷史。

70年代之後,本應一帆風順的古馳在疲於應付仿冒品和家族利益爭鬥中消磨了競爭力,直到1993年湯姆·福特(Tom Ford)擔任設計總監才有所改觀,湯姆·福特大刀闊斧採用極簡性感的風格一改古馳往日華麗形象,獲得空前的成功,在全球引發了古馳的購買狂潮,時至今日依然不改熱度。

不同時代下的規則限制了思想也激發了靈感,在壓抑的困頓中尋求極限的美感,那時候只要能夠打破規則的束縛,往往就能夠創造革命性的進展,書寫新的歷史,而現如今大多數的規則早已被打破,時裝設計的邊界已經擴大了無數倍,各種能夠想像得到的設計都層出不窮,新的廣闊邊界下,露點露跨,把模特打扮成外星人還是棉花糖,或是不知名生物,只能引發驚訝而難以震驚,時尚在新的邊界里自由自在,也只能來來往往難以掙脫新的疆域,在此循環往複。

無可避免,制約著設計師的永遠是布料與技藝沒有革命性的發展。

未來幾十年里服裝面料可能具備更多樣更優越的功能,更防水、更透氣、更吸濕、抗靜電等等,甚至不同部位用不同功能的紗線或者織法,將身體不同部位的使用需求融為一體,減少剪裁,提高耐用性都成為必然。

近年來最引人注意的3D技術也能運用於服裝之中,沒有面料,紗線,裁片之分,在電腦建模,私人定製,根據不同身型直接將原料加工成成衣,自由改變款式造型。

但這些技術的提高沒有從外觀上徹底顛覆了人們的想像,未來的發展依然可預料。

2017年迪奧春夏高定系列即便美若仙卻不能無風而動,自帶雲煙。

2017年馬丁·馬吉拉(Martin Margiela)春夏高定系列用新技術將棉線織成的妝容或臉部塗鴉令人驚艷,卻不是真的用煙雲織就。

設計師自然隨著科技進步孜孜不倦的探索新的技藝給服裝帶來的靈感,可惜技藝雖然一直有發展,卻不會一直有突破,對大眾服飾來說,依然只能回歸最成熟的幾種技術罷了,這便又是一次無奈的回歸。

四、

明白這個輪迴又有什麼用,想要時尚的人要想辦法融入又跳脫這個怪圈,每年流行什麼都全盤接受,只能是災難,鶴立獨行又會格格不入,趕時髦是一件再簡單不過的事情,哪怕你不想,鋪天蓋地而來的都是時下流行,

能在現有流行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風格才是比拼的重點,而把現有流行結合自身理解加以改造創造新時尚才是本事。

再者,復古復的是過去的流行元素,衣料與技藝早已經經過時間累計有了較大的發展,若真像某些人說將十幾二十年的衣服穿出來,那就不是復古,而是古人。

一年兩次的時裝周,一年一次的高級定製,雖然讓設計師疲於應付,只能有所取捨,但稍有野心的設計師也不會甘心於此,總會不斷有新鮮設計出現,不會局限在現有流行里,打開新的流行局面。

時尚雖然一直在輪迴猶如魔咒,但世事又哪裡有不輪迴的,作為一般人,在時尚中找尋到屬於自己的樂趣便是足以。


圖片來自網路,文字原創

[微博 祁夜 查看更多內容】

[微信公眾號 靈魂審美癖 微信號 LHSMP-QY]


推薦閱讀:

金九銀十莫失良機,好形象助你輕鬆擺平面試官
人像攝影:美色麗人,驚艷時尚
直男審美報告 | 傳說中的直男審美真的那麼可怕?
時尚針織女式套頭衫
加絨打底裙不要穿過時款,時尚又顯氣質的這六款顯瘦又流行

TAG:時尚 | 時尚穿衣 | 時尚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