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愛與尊重的溝通
1 人贊了文章
同理心這個詞,是由世界著名的心理學家卡爾·羅傑斯提出來。他的信念是,人性是善良的,不需要太多的「糾正」、「說教」與「指導」,只需要無條件的關愛與陪伴,人們自然能夠改變向上。其實,在兩千多年以前的中國,哲學家孟子就已經有這個主張了。同理心的運用,恰恰就是這種人性本善的實踐方法。
什麼是同理心?簡單的說,就是在與他人的互動中,暫時放下自己的看法、見解,而用對方的眼光、心態來看對方所看的世界,來理解對方的心思念慮。換句話說,先不要有任何的判斷,等到真正明白對方的立場之後,再來分享自己的感受想法。
這麼多年以來,心理學家們發現,同理心的作用是非常有效的:
1 同理心可以化解攻擊與暴力
多半的人在情緒緊張的時候,比較容易產生攻擊與暴力。只有在他們覺得被理解與接納的時候,他們的情緒才有可能放鬆,理性才能發揮作用。曾經有一個心理學家被歹徒劫持,就在大家都為他捏把汗的時刻,卻看到他全身而退。不僅如此,歹徒還跟著他出來自首,因為歹徒在心理學家的理解與接納下,特別感動。很多人很好奇到底是什麼法寶可以如此的神妙?心理學家輕描淡寫地說:「同理心」
同理心,使人的內省能力產生作用。每個人都會內省,但是,並不是每個人時時刻刻都有能力內省。能力無法起作用,是因為當他不被理解與接納的時候,委屈、憤怒等情緒會充滿內心。那時,一個人的心就不清澈了,看事情也就會扭曲,能力就會暫時失去。此時只要將這些情緒,不僅是「發泄」了,還要被接納,那麼內心的空間就會回到原狀,能力就可以恢復。同理心,就是這把鑰匙。
2 同理心是消極與封閉的互動,轉化為積極與開放的溝通
請聽下面的一段對話:
孩子:「爸爸,你們真的好辛苦喲!我真的覺得很對不起你們!」
爸爸:「哪兒的話。我一點都不辛苦。你不要覺得對不起我。只有你好好讀書,將來找個好工作,就是等於報答我了。」
孩子:「你放心,會的,我一定會好好讀書的。將來一定會找個好工作來報答你,來孝順你。」
爸爸:「這才是我的好孩子。」
這種互動只是一般的交談,是善良的,是一來一往的,但是,也是封閉式的,因為並沒有真正碰到孩子的問題,而且交談很快就結束了。同理心不同,它是開放的,使人敞開心扉,願意不斷說出自己的心聲,因為,它使人覺得被理解,有「知音」,有「共鳴」的體驗。
現在,用同理心的方式來表述上面的交談:
孩子:「爸爸,你們真的好辛苦喲!我真的覺得很對不起你們!」
爸爸:「你覺得對不起我,覺得我們很辛苦。我看到你好像很難過。」
孩子:「是的,我覺得你們整天這麼忙碌,吃不好,睡不好,就是為了我......而我還不好好讀書......」
爸爸:「你看到我們吃睡不好,就是為了你,所以,你責備自己,因為,你成績沒有進步,是嗎?」
孩子(哭泣):「是的,我多麼希望能夠考上一個好學校,找個好工作,你們就不用那麼辛苦了,但是......」
爸爸:「你非常愛我們,想要早一點承擔家庭的責任,但是......」
孩子:「我真的對不起你們......」
爸爸:「你對不起我們什麼?」
孩子(哭泣):「我的成績很糟,我不知道該怎麼辦。」
這段對話由於用了同理心,是雙方的互動進入了深層次,觸到了真正的「問題」——孩子的成績很糟,但是卻不知道如何是好;碰到真正的「情」——孩子覺得很內疚,很難過,而且有無力感。這段對話,超過了理性的信息交換,而進入了「心」的交流。情,使人柔和而不固執;使人感動而化解了冷漠;使人心胸開闊而不故步自封。
3 同理心使人在沉默中,培養信任與深度的愛
沉默,一般而言,使人焦慮不安,使人尷尬,也使人緊張。在普通的互動中,人們多半不太喜歡沉默。有意思的是,我注意到,戀愛中的人,越是在深情的時刻,越是無言。有一個詞「含情脈脈」指的就是這種情況。其實,沉默的時刻,是最能洞察人「心」的時候。沉默,是「心」與「心」交流的時候,特別是親子之間的關係。前面我說過,語言有兩種,有聲語與無聲語。無聲語,就是在沉默中的交流。
曾經有一個面臨高考極度緊張的孩子來找我,我也覺得無能為力,所以帶他去見精神科醫生,我想用一點葯緩解他內心的過度焦慮。但是,孩子並不願意吃藥,他問我,可不可以每個星期來我這裡一次,就算是坐一坐也行。我立馬答應了。高考前的十幾個星期,每次他來找我的時候,我就和他到祈禱室,面對點燃的蠟燭,就那樣靜靜地坐著,有時候講幾句話,但大多數時候,就是在靜默中度過那一個小時。後來,他考上大學,特別感謝我的幫助。我覺得在那樣的靜默中,我們彼此支持。
用同理心去了解對方的感受與需要,必須放下自己個人的價值判斷、投射與自我保護的外衣。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