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殺器---原子彈

大殺器---原子彈

1 人贊了文章

The Bomb: A life

---Gerard J. Degroot

原子彈的誕生應該是人類歷史上科學家和政治家之間的第一次相互利用和相互妥協。科學家撬開了原子核外圍那層厚厚的硬殼,終於迎來了核能利用的時代。可是當時正值人類歷史上最動蕩的年代,兩次世界大戰在之後的30年內相繼展開;對於核能,科學家看到的是無限的可能,政治家看到的史無前例的大殺器。以戰止戰也好,愛國情結也好,各國的科學家把目光選擇性地放在那些美好的憧憬中,妥協在政治家的腳底。

這是原子彈的研發歷程。那生物武器呢?信息武器呢?新的科技首先帶來的是地位的不平等-----階級分化。政治家可以是科學家,但是科學家未必都是政治家。

5,60年代被稱為冷戰時代。那個時代的人群,很長時間生活在核爆的恐懼中;這是個真實的恐懼,隨時隨地的恐懼。中國有『廣挖洞,深積糧』,沒想到在地球另一端的美國也在真實的發生;只不過美國人不是挖洞,是號召挖地窖。生活的很多方面都與如何在核彈襲擊後生存聯繫起來。這樣的恐懼,這樣的生活狀態,是不是可以解釋60年代社會思潮的活躍呢?比如性解放運動,嬉皮士運動,人權運動,反戰運動。。。飽暖思淫慾,現代人的思想遠沒有那個時候活躍了。

對核輻射的危害,特別是核塵埃對人體的損害,當時人的無知現在開來聳人聽聞,政府為了繼續進行核試驗,也是繼續製造各種安全的宣傳,一直到十數年後癌症的集體爆發。這樣的教訓人類要重複多少次呢?人類總是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好勝心和追逐的衝動,不會停下來。

核威懾。美蘇一直在試圖加強自己的核威懾能力,可是核彈氫彈這種大殺器,不在乎數量。有一顆就能毀滅一座城市,帶來巨大的死亡。毛澤東說的對,這是個『紙老虎』,不能沒有,但是有了也就是嚇唬嚇唬人。美蘇兩個刺頭,歷史上幾次都與核戰擦肩而過,在最後的緊要關頭,沒有哪個領導人敢於或者說願意承擔上百萬人死亡的責任。朝鮮戰爭,越南戰爭,有些激進的軍頭要使用核武器,但最後都被否決了。除了日本以外,核彈到目前為止還是『核威懾』,希望人類永遠都不會使用它來互相殺害。

推薦閱讀:

俄外長:莫斯科不相信朝鮮試爆了氫彈 他們也不能擁有核武器
美俄兩國為什麼要銷毀僅有的氫彈?
如果中國要消滅日本,需要幾顆氫彈?
朝核恐引長白山火山爆發 傷亡比氫彈更凶

TAG:氫彈 | 原子彈 | 核武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