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確定中找主動——羅蘭貝格如何看待2018年電動汽車機遇挑戰

不確定中找主動——羅蘭貝格如何看待2018年電動汽車機遇挑戰

近日,羅蘭貝格發布《2018年全球電動汽車發展指數》,對世界主要電動汽車生產國家的技術進展、行業產值和市場規模進行了綜合評定,並在此基礎上對2020乃至2030年的動力電池以及電動汽車市場進行了預測,尤其是針對市場中存在的壟斷性可能,為企業提供了強化供應能力的方針建議。

報告的主要觀點是:

1、中國在2018年全球電動汽車發展指數中仍處於領先地位。儘管法國在技術層面位於前列,但中國在行業與市場層面仍保持領先。

2、中國在汽車和電池生產上的預計增長量巨大,領先地位進一步強化。

3、由於預計增長強勁並在市場上佔據主導地位,電池製造商將採取更多措施保證原材料供應,加大對價值鏈上游的投入。

4、領先電池製造商將擴大主導優勢,在與整車廠的談判中佔據更有利地位。

5、為降低對電池製造商的依賴,整車廠可以做出以下兩種戰略選擇:與供應鏈企業建立緊密的長期合作關係,就基礎產量達成協議,並以可迅速調節產量的內部生產作為補充;幫助建立強勁的電池模塊供應商網路,同時持續從市場上眾多的電池製造商處進行採購。

以下億歐智庫對報告的詳細內容進行解讀:

中國電動汽車產值和市場規模佔優

羅蘭貝格發布的電動汽車由技術、行業、市場三個指標共同構成。其中,技術指本土車廠生產的汽車的技術發展現狀,和全國性補貼項目對汽車發展的支持,具體則由面市的電動汽車的性能表現和國家科研補助來量化衡量;行業是指全國汽車產業帶來的區域性價值,具體衡量指標包括電動汽車和電池的產量;市場則指全國電動汽車在汽車市場的份額和規模。

在以上指標基礎上,羅蘭貝格對七大汽車生產國進行比對。中國的綜合表現處第一。龐大的產能和產能使中國電動汽車在行業產值和市場規模保持了高位增長。羅蘭貝格認為政策對電池等行業的規範引導、外資股比限制的放開將促進行業產值持續高位增長,在2021年預測將實現684萬輛的純電動/混合動力汽車產量。市場方面,2017年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在新註冊車輛中超過2%,高於同期其他國家。

受政府新能源補貼退坡影響,中國的資金投入力度遠低於其他國家,且面市車型被認為屬於中低端產品,技術指標的表現整體一般。報告指出,電動汽車有必要通過對標分析的方法,橫向比較其他廠商的電動汽車性能和設計,尤其是在傳動系統和能源儲存方面,從而理解自身的市場的定位。

從數值表現來看,中美兩國類似,但美國在推出高性能車型、加大科研資金方面表現出更為積極的態度。

動力電池:不確定的寡頭壟斷市場

相比較指數本身,羅蘭貝格對行業的判斷和論述反而是更值得關注的:碳排放限制將持續推動電動汽車銷量及市場佔比的提高,據此,羅蘭貝格預測,動力電池的需求預計將從2017年的74GWh增長到2030年的近1600GWh。在現有技術框架下,2021年LG化學、寧德時代和松下將繼續保持其統治地位,分享75%的動力電池市場份額。

回顧中國本土,整車廠對上游的動力電池產業的壟斷趨勢的警惕,將促使他們積極去培植供應商來保證自己繼續持有主動權。同時,鋰電池技術的革新也有機會使本土出現新的挑戰者。

根據高工產研和第一電動研究院等機構的統計數據,2017年寧德時代和比亞迪的電池裝機量已經佔到國內市場四成以上,遠遠拉開其他競爭廠商,確有寡頭壟斷的趨勢。但是,受諸多因素影響,電池市場實際上的不確定性極高,其中有兩個代表性的例子:2016年,寧德時代的裝機量仍低於比亞迪,但憑藉三元鋰技術在一年時間內就轉而領先比亞迪一倍;2018年,在補貼退潮和資本寒冬的大背景下,董明珠加持光環下的珠海銀隆和市場佔有量一度第三的沃特瑪卻面臨崩盤風險,伴隨未來政策放開對本土電池業的保護,洗牌進一步加速。

億歐智庫認為,在這種不確定性下,後進者是有一些機會,但挑戰難度很大,形成穩定的供貨渠道需要有整車廠願意承擔質量風險與之綁定,因此在明確的電池發展路線下,突破關鍵性技術成為資本和下游願意為本土挑戰者加碼的唯一通路。

加強供應鏈的議價權和控制權

在這個不穩定但趨於寡頭壟斷的市場中,電池製造商面臨著較大的供應鏈風險。電池需求的增多引發了鋰、鈷等原材料價格的上漲,鈷現貨和碳酸鋰在五年間的價格增長了300%以上。目前各電池廠主要開發高鎳的正極材料(NCM811),該材料不僅具備更高能量密度,也減少鈷和鋰用量帶來的成本壓力(約20%~25%);同時,採用硅等先進的負極材料、引入干塗層、高速疊片等製造工藝也是提高性能和降低原材料價格依賴的技術層面的打法;此外,羅蘭貝格認為,電池廠商應實施原材料和前驅體加工的上游一體化策略,全面集成的價格和供應對沖策略,涵蓋從短期現貨市場套期保值到冶煉項目大規模投資的所有潛在措施。目前主要的業內企業已經在整合和控制價值鏈方面採取了一系列合作方案,提高行業競爭力。

在產業鏈博弈的過程中,羅蘭貝格也為整車廠提供了應對電池廠商控制力增強的戰略選擇:

1、與供應鏈上游相關企業建立緊密的長期合作關係,就基礎產量達成協議,並以可迅速調節產量的內部生產作為補充;

2、幫助建立強勁的電池模塊供應商網路,同時持續從市場上眾多的電池製造商處進行採購,營造上游市場的競爭環境;與電池廠商建立電池回收利用業務,提高能源效率。

在國內市場,相比較電動汽車廠商所可能遇到的掣肘,動力電池製造商遭受來自上下游的成本壓力更大。保證上游原材料供應穩定、減少產品的原料成本佔比、綁定幾家汽車廠商以儘可能實現產能的有效利用,應是電池廠商在資本寒冬中最緊要的「三板斧」。

隨著雙積分政策執行和外資進入限制的放開,此前乘政策東風和保護壁壘的新能源汽車行業將進入顛覆性的洗牌整合階段,在不確定性極強的市場環境下,是要專註專業化減輕其他環節的成本,還是強調一體化保證供應鏈的穩定性,億歐智庫將持續關注新能源汽車的行業進展和研究性成果。

羅蘭貝格《2018全球電動汽車發展指數》報告原文見下方鏈接:

@今日關注


推薦閱讀:

撤軍後的阿富汗:中亞的機遇還是夢魘
眼下機遇未到,未來三十年可以發達的生肖
每一次挑戰都是機遇

TAG:機遇 | 汽車 | 羅蘭貝格RolandBerg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