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個人隨記
精神分裂症:患者並不是底層認知出現了問題,雖然這種可能也存在(生理問題),但更多情況下是經驗層面的問題所導致。因此,在患者主觀世界中,內部思維活動是連續並有意義的。難題在於如何發現和證實患者內部經驗結構的異常,但並非毫無辦法,關鍵是要找到致病的相關Task,不同的Task的衝突導致的結果不同(攻擊結果不同)。幻聽的內容是關鍵的線索,比夢境更為直接。此外,妄想是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因為它直接暴露了人腦內部認知加工的基本方式,用於理解的證據選擇的偏向性,正常人往往無法說服有被害妄想、鍾情妄想、超價觀念等的患者,即使證據確鑿或病人毫無現實根據也是如此,那是因為在患者經驗系統內部的證據選擇已經穿上了「偏見」的外衣。例如:正所謂「怕什麼來什麼」,擔心本身就會引起強烈的注意,而對這種注意的解讀已經預設擔心的內容,即心理學中的啟動效應。所以,幻聽的本質就是對抗任務的執行,而妄想的本質則是經驗自動加工的偏向性。所以,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所有正常和異常表現都是重要的數據。特別是正常和異常的臨界點,更是絕好的觀察窗口,即能反映出個體經驗結構完整和不完整的邊界所在。當然,一切絕不會就這麼簡單,最大的困難是背後高層抽象信念的識別和經驗系統還原。
抑鬱症和精神分裂症不同,抑鬱症改變的是抽象自我的confidence,而精神分裂則不然。精神分裂攻擊的是抽象自我的支撐信念,即下位信念,如安全。有個很有趣的事情需要記錄一下,人的成長過程本身也是經驗系統的建構過程,這個沒什麼爭議。問題是,經驗系統是如何一點一滴地構建出來的呢?也就是說,經驗系統是個「活體」,它是怎樣「生長」的呢?有一個重大的順序必須考慮,即經歷的先後,如嬰兒期,最先形成的高層抽象觀念實際上就是安全,這是個複雜的東西,自我安全感是別人(父母、親屬)給與的,有的孩子比較怕生就是呵護過了頭。而後,其他的經驗(如社交、掌握常識和上學學習)從現在來看,並不是直接掛靠在抽象自我之上,而是我的「能力」。當然,能力都是抽象的,能力之間以及能力的先後之間是怎樣的結構,是必須繼續深入研究的問題。但,如果安全感是別人而非自己給予的,或者自己並不能讓別人穩定產生給自己的安全感(自己的特點或特質對婚姻另一方吸引的信心),那麼自己並不具有這種「能力」,但很多底層經驗卻又需要這種能力來作為前提。就是說,患者的信念系統在中高層出現了「分裂」或者「空洞」,或者更準確地說,是劇烈的動態改變,比如:A信念,有兩種不同證據支持下的任務T1和T2都可以改變A信念的結果,比如內在的渴望使A成立,而現實卻使A不成立。可以參考知乎下面這個案例:妻子發病期行為反常,我高度懷疑因為在A信念不成立的時候,一切都是可以解釋通的。
如何分辨精神分裂和抑鬱症?(劉凱:如何分辨精神分裂和抑鬱症?)
媳婦今年5月份第一次發病,她獨自在家給孩子斷奶,並拒絕任何人幫助。斷奶3天基本沒睡覺,然後人崩潰了。拒絕休息,不聽任何人意見,總是想一出是一出,比如想外出不分時間,好不容易躺下最多睡2~3個小時突然起來。去醫院檢查問什麼都不回答,檢查也不配合,拒絕住院,看到救護車就懷疑我們叫來要強制帶走她,本來對孩子十分在意,發病這些天對孩子不聞不問,醫生開了奧氮平不配合和吃藥。每次吃完都哄很長時間。有幻視,說看到不存在的人。過了一個星期突然人就好了,跟正常人一樣,對過去一周發生的事有模糊記憶也有不記得的。然後停葯半個月後再次發病,這次癥狀人很萎靡,總懷疑不在身邊的人是不是有危險,甚至死亡不告訴她。給親屬電話磨人。絕的親戚朋友生病或者過得不好都因為她,如果她不在了其他人都會好。持續10天,期間吃奧氮平和中藥。某天中午還磨人不斷,下午突然又好了。然後心情比較好各種找朋友聚會,每次都喝1瓶以上紅酒(平時酒量就很好)。期間奧氮平5mg/d,但有時候會斷。20天後又犯病了,癥狀同第二次相同。現在吃利培酮,沒犯過病,但是整個人沒精神,嗜睡但睡眠質量不好。有沒有醫生幫看看到底是精神分裂還是抑鬱症。
而且,我一直懷疑精神分裂不是一種病,而是多種亞病型。但我現在覺得自己看問題的視角太靜止了,因為精神分裂是一種「信念」的具有破壞性的傳染病,是動態發展的,所以不同階段可以表現出不同的癥狀。在上述病例中,前兩次發病時典型的精分癥狀,然後第三次則是躁狂表現,第四次則又表現出抑鬱的跡象。我覺得後兩次有可能是藥物的影響,掩蓋了精分的陽性癥狀。所以,我甚至在想,藥物的作用治標不治本,是否是從根本上來講就不是在治病,而是在玩一種「轉移」的遊戲,用另一種「悲傷」代替現在的「悲傷」?這也許就是現在精神科藥物的原理:轉移癥狀。因此,我才會在知乎里發問(我覺得當然不會吃出精分癥狀來,但預想會有癥狀轉移的現象發生):
如果正常人堅持吃精神分裂症藥物,會怎樣?很多精神分裂症患者都是先出現幻覺(幻聽居多),然後才有思維擴散或洞悉感或被害妄想的,這是很典型的精神癥狀。然而,所有的病人都是不自覺地有了這些感受,相似的模式反覆出現,一定不是偶然,說明人腦自動加工的結果必然如此,就像抑鬱症一樣,有時是自動出現的自殺念頭,出現後患者發現很符合當下的感受。那麼,為什麼有些人從幻聽發展到思維擴散,有些人發展到被洞悉感,而有些人發展成被害妄想呢?這說明背後的自動執行的任務和患者的內在經驗空間的結構是不一樣的。我們完全可以順著這條線索摸索下去,嘗試還原出一條主線。所以,治療精分重點不在壓制癥狀,而是通過癥狀所能得到的證據,發掘出真正的問題所在,然後思維擴散、被害妄想和被洞悉感等癥狀就會消除,因為這些是那個有病的「前提信念」所產生出的正常的想法,徹底解決這些想法依賴於消除那個錯誤的前提信念。就像抑鬱症一樣,讓患者走出來恢復正常生活,絕不是針對他們自己懶散、不收拾衛生、自殘等念頭,而是要找到「根源」才能化解這些癥狀。
大半夜的,寫了兩個多小時,寫到凌晨2點,碼了兩千多字。上述很多內容由矛盾甚至是錯誤的,僅僅表示一種理論可能性。其實也沒有展開詳細分析,比如如果長期得不到有效醫治,會形成意志減弱、木僵、意識渾濁等癥狀,而這些癥狀則是精分惡化的表徵,這說明抽象自我正在一步步地交出管理權,因為在病人的經驗系統中,需要執行的任務越來越少,以至於除了維持生命以外,不需要進行更多的心理活動。是為結。
推薦閱讀:
※Mat:So you come from China?
※為什麼我們會精神崩潰?
※一個精神病人的荒誕日記——他們說我有病
※被精神病親身經歷及自救
※精神病與癲癇病的區別有哪些?
TAG:精神病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