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明星,你從來沒有真正認識過
這是《理娛客》第二季二十而立的最後一期,本來是想在第十問的時候就直接收官的,但是好像得做一期特別的導演版,才能好好的和這一季說再見。
理娛·獨家對話馬思純:演員都是被選擇的 揭秘演員真實現狀_理娛客第二季_騰訊視頻6月4號我們發布第二季《理娛客》主題是二十而立的預告片時,很多人都問我們,為什麼要做這麼一個主題?在我們邀請了歐陽娜娜、李易峰來對談的時候,很多人評論說為什麼要邀請他們,像上一季安靜的做演技派不好嗎?
當然不好,因為這不是我們做《理娛客》的初心啊。第一季《理娛客》的時候,很多人都在感嘆黃軒、周一圍才是真正的演員,感慨沒想到李佳航一點兒都不「張益達」甚至有點兒喪,而我們作為節目的製作團隊,最大的感受是,他們或許從來就沒有表達過真實的自己,不是不想,是沒有機會。
絕大部分人只會在眼花繚亂的娛樂八卦中嬉笑怒罵,除了粉絲之外,沒有人,也沒有人媒體試圖去讓鎂光燈下的那個人,說說自己。
藝人≠商品
理娛團隊的創始人楊老師曾經採訪過張翰,第一期《理娛客》錄完之後張翰問楊老師為什麼會選擇創業,楊老師跟張翰說,如果不是自己對內容負責,她這一次的訪談是沒辦法交差的,因為一定會被質疑「採訪張翰你怎麼能不問這些問題」,張翰低頭一笑說,懂。
這是這些藝人的無奈,更是媒體行業的悲哀。明星作為娛樂人物,在某些程度上講,成了大家八卦和窺私的對象,大部分圍觀群眾比起去了解「他」,更想知道的是「他和她」,而對於很多媒體來說,只要從「他」身上挖到了「他和她」的料,就已經是完成了任務了。
歐陽娜娜的採訪我記憶最深的一句話是她說她特別不理解,為什麼大家就用一個幾分鐘的cut就去定義了那個角色,甚至定義了她這個人。
現在有太多人覺得「所看即真實」,速食時代讓大家不願意去花時間去深入了解一件事兒,只要看見了山一角,就可以輕易的說出冰山只有那麼高。
這不僅是大眾的問題,更是媒體的問題。媒體最重要的價值就是引導群眾價值觀,你呈現的、表達的往往就決定了群眾的態度偏向,可是有太多媒體忘了自己是媒體,有多自媒體不把自己當媒體,輕易地利用自己的影響力,輕易地渲染情緒,輕易地向輿論風向低了頭。
當媒體喪失了引導功能而隨著大眾喜好兩邊倒時,藝人不再是「人」,成了被嘩眾取寵的商品,真實的他們如何變得不再重要,媒體只要挖出觀眾想看的、期待看的模樣,就可以了。
今年是練習生綜藝爆紅的一年,橫空出世了一大批新鮮流量,ONER是其中的佼佼者。節目結束,坤音四子出廠,《理娛客》是他們參加的唯一一檔深度訪談類節目。不是他們不願意參加,而是在這種娛樂速食時代,願意去傾聽他們說話的人太少了。
花一兩個小時準備十個快問快答,錄影二十分鐘,然後簡單一剪,最後的上線效果未必會差,因為肯定會有大量的粉絲買賬。當花五分力氣的效果和花十分力氣差不多時,漸漸大家都不願意再花十分精力去做這件事兒了。反正流水的流量,這波蹭完了,還有下一波人起來,誰又在乎他們在想什麼呢,誰又在乎他們有什麼想法態度呢?
所以我們幾乎沒有猶豫就定下「二十而立」這個主題,我們想讓明星、讓藝人脫掉金光閃閃的枷鎖,他們不是什麼花瓶,更不是商品,他們和所有年輕人一樣,也有滿腔熱血,也會心存不甘,叛逆過、焦慮過,也在深夜裡暗暗跟自己說過,一定要成功哇。
中國沒有音樂人了嗎?
第二季《理娛客》在選題階段時,團隊所有成員都有一個共識,就是這一季一定要邀請到音樂人。
在近三、四年之內,甭管是綜藝紅的還是唱歌紅的,有流量就要去演戲,幾乎成了心照不宣的默契,歌手變成了一個非常雞肋的群體,只有在跨年演唱會的時候才稍微有一些存在感,「音樂人」也快變成了一個上古辭彙。
所以我們非常大膽的請到了尚雯婕和張藝興,一個曾經的超女冠軍,一個如日中天的「偶像」,他們經歷了完全不同的兩個時代,卻不知道有沒有殊途同歸。
2004年華語音樂市場爆發,CD唱片銷量達到5200萬張,截至到2006年尚雯婕出道,華語音樂市場依舊是塊充滿商機的大餅。十年後,在韓國練了五六年唱跳的吳亦凡、鹿晗選擇回國發展,國內音樂市場卻沒有人發實體唱片了。誰都沒想到,周杰倫、王力宏、林俊傑、孫燕姿、梁靜茹、蔡依林、SHE,成了最後一批華語天王、天后。
中國音樂市場蕭條是所有人都心知肚明的事情,06年之後MP3、手機等電子產品的先後普及和發展,幾乎沒有人再願意買實體專輯了,同時網路下載方便,音樂版權完全沒有受到保護,音樂人失去了生存之本。
這導致大部分音樂人要麼另謀出路,要麼銷聲匿跡,專心做音樂的人越來越少,就像尚雯婕說,音樂市場一旦商業模式不成立,版權不受保護,飯都吃不飽,又怎麼去談陽春白雪呢。
這是很長一段時間內國內音樂市場的現狀,而給音樂市場致命一擊的,是影視劇的大賺。
2011年,於正的《宮鎖心玉》爆紅,大結局收視率破3;2013年,郭敬明《小時代》第一部上映,砍下4.83億票房,同一年上映《一代宗師》卻只有2.88億;楊冪3.2評分的《孤島驚魂》,靠著粉絲的自來水,500萬成本拿下了9000萬票房。
市場認可了古偶,認可IP,認可了流量明星,拍電影電視劇似乎成了穩賺不賠的買賣,沒有人還願意為音樂人投資花錢了。在市場大環境下,音樂人不得不開始為自己的事業另尋出路,他們有的人靠綜藝養音樂,有的人靠拍戲養音樂,尚雯婕是比較幸運的一個,她的公司發展比較順利,為她累積了做音樂的資本。
這是張藝興回到國內發展時,面對的現實狀況,市場的確給了他機會,只可惜也是影視,而不是音樂。即使他沒有過表演經驗,即使讓他成名發光的是音樂舞台。
我之前和朋友開玩笑的時候說,每一個TOP都有一個音樂夢。這其實是一件非常讓人心酸的事情,現在想要實現一個音樂夢,首先你得成為TOP,才有資本不被市場牽著走。
我承認,這其中有一些時候對觀眾是不公平的,有一些人在做影視時是完全不合格的,他們很少能拿出及格的表演,同時卻攬下了不錯的票房,對影視行業產生了一定負面影響。可無論是市場也好,觀眾也好,藝人也好,都是存在一個成長和完善的過程。
我們可以嘲他們的演技,但在音樂上,他們的堅守應該被尊重,中國不是沒有音樂人,這些因為舞台而閃耀的人從來就沒想過放棄音樂,只是市場沒有給作為音樂人的他們一條出路,他們只能靠流量,殺出一條屬於音樂人的路。
《理娛客》第二季十期節目,我們收到的最普遍的評論是,有的人覺得被打動,有的人覺得對藝人認知反轉,沒想過原來他們是這樣的人,沒想過他們原來有這麼多經歷和想法。其實,理娛客做第一季《演技派》也好,做第二季《二十而立》也好,就是想做回歸「人物」本身的內容,讓這個行業從關注顏值、流量、話題度以外,可以有一檔就是體現從業者價值主張的節目。
說句慚愧的話,理娛團隊之前有一半人是不敢跟別人說自己是在做娛樂媒體的,包括我,我經常羞恥於向別人提起自己的工作,因為多數情況下,對方會立刻反問:你是不是特別八卦啊,你們會去偷拍嗎。
被看輕的感覺並不好,即使我們清楚的知道,自己工作的價值和意義,即使我們知道,這不是一個膚淺的行業,但真的很想向所有人證明,娛樂媒體不一定依靠噱頭,娛樂行業不是只有嘩眾取寵。
所以,我們做了這檔可能是目前娛樂業唯一的深度人物節目。讓從業者的熱血,被看到。
理娛客第二季完結,第三季見。
http://weixin.qq.com/r/uj_xqcnEPJRDrY3K92qo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陳亮:幾個案例來講解流量思維與用戶思維的區別
※手把手教你彎道超車,十五天提升十倍流量
※期待流量降費的真正成效
※《我不是葯神》一個流量生意人的自我救贖
※你的店鋪缺流量?缺粉絲?缺內容?這裡全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