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一個角度重新理解保濕(9):最佳比例
上一篇我們講到,對於「保濕」這一個「系統問題」,「細胞間脂質」就是關鍵要素。
而對於「細胞間脂質」來說,它的關鍵要素是「神經醯胺」、「遊離脂肪酸」、「膽固醇」三種核心成分的「比例」。
先看下面的表格。
在上表中你會發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
在箭頭所指的地方,哪怕是「生理性脂質」,但如果成分的比例不合適,變成的「不完全混合物」,不僅無法恢復皮膚屏障,反而起到負面作用。
(第一項是什麼也沒有做,8小時恢復55%,第二項不完全混合物,8小時只恢復35%)
如果繼續往下康,恢復效果最好的是最佳摩爾比的「生理性脂質」+「礦脂」的組合,這就很奇怪了,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果?
要想回答這個問題,就要看一下「外源性」生理性脂質的作用機理。
要注意箭頭所指的部位不是「毛孔」,而是細胞間縫隙。
通過圖可以看出,生理性脂質並不是只作用在皮膚「表面」,而是通過「角質層」,到達「顆粒層」,進入細胞內部,參與脂質的加工過程。
主要是通過作用於高爾基體反面網狀結構,與「內源性」的脂質混合,形成「板層小體」,最後變成細胞間脂質。
如果,生理性脂質的比例不對,那麼形成的「板層小體」就不正常,相應的依靠「板層小體」建立起來的「細胞間脂質」也不正常,給恢復皮膚屏障「幫倒忙」,因此,三種成分的「最佳比例」至關重要。
另外,為什麼加入「礦脂」之後效果會最好?
礦脂雖然不能滲透角質層,但是能深入細胞間,能快速填充流失的細胞間脂質,起到臨時性屏障功能。也就是說,礦脂屬於臨時性、快修復,而生理性脂質屬於長久性、慢修復,當兩種結合之後,就能取得最佳修補效果。
(這裡所說的「礦脂」並不限於礦物油,也包括蜂蠟、羊毛脂、角鯊烯及其他碳氫化合物)
也就是說,面對「保濕」這件「系統問題」,「細胞間脂質」是關鍵要素,而「最佳比例」+「礦脂」是關鍵措施中的關鍵要素。 只要做好了這些「小措施」,就能解決「大問題」,而剩下的「小問題」就用常規的方式慢慢解決就可以。
我們在實際應用當中,有很多非常好的案例,以下是相對比較輕的問題肌膚案例。
(其實,有很多更為顯著功效的案例,只是畫面可能會讓某些人感到不適,所以沒有公開展示,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私信溝通)
這位顧客是經常去美容院做「深度清潔」,導致皮膚屏障嚴重受損。
於是,我們使用了最佳比例的「生理性脂質」+「角鯊烷」的產品(友肌柔膚能量霜),其他按照常規的日常基礎護理方法,做好保濕工作。
僅僅用了3天,就有了明顯的功效。
總之,我們在面對「保濕」在內的「護膚」問題的時候,一定要想到這是一個「系統」問題,而想要解決「系統問題」先要找到「關鍵要素」,越深入、越精準、越科學,所獲得的效果越好,這就是「科學護膚」的魅力所在。
參考文獻:
[1] Zoe Diana Draelos(主編),許德田(主譯),劉偉(主審),《葯妝品》,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55-61
推薦閱讀:
※夏日上班族保養指南 | 整天面對電腦,如何給肌膚保濕補水?
※「乾燥寶寶」的冬季「補水套裝」
※美白保濕的方法有哪些?如何自製美白保濕面膜?
※皮膚缺水:噴霧真的有補水保濕效果么?噴出來真的是小分子水么?
※醫用面膜第N彈 保濕補水——為綻妍打c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