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小記:秦·錢糧之戰
1 人贊了文章
公元前336年,剛剛二十歲的秦惠文王繼位兩年了,沿著祖父獻公、父親孝公開闢的富國強兵之路,他推動實施了一件影響深遠的大事,「初行錢」。錢不是萬能的,但是沒錢是萬萬不能的,鑄造發行「新錢」,是要為秦國插上騰飛的翅膀,當時的周天子也因此對秦國特別表示祝賀。
發展離不開天時地利人和,那麼什麼是人和的基礎呢?在戰國諸侯混戰之際,錢、糧恐怕是人和的關鍵所在。錢多糧足,自然底氣十足,秦國的精英集團深諳此道。秦孝公時代,轟轟烈烈的商鞅變法以農戰為本,解決了糧的問題。商鞅雖亡,秦用其法,繼續探索富國強兵之道,自然想到了用經濟手段來增強國力。錢、糧如同陰陽,一實一虛,一張一弛,相輔相成,王霸之道。秦惠文王「初行錢」,可以視為變法的延續,抓住錢、糧這兩手,交錯發力,持續提升國家綜合實力。
戰國時代,關東諸國各有貨幣,燕趙有刀幣,韓魏有布幣,楚有蟻鼻錢。比較之下,秦半兩無棱無角,不易磨損;中有方孔,便於穿繩攜帶;半兩之制,重量體積適中,便於流通。秦國征討六國的戰爭刺激了秦半兩的擴張,流通範圍遠遠超過秦國本土,蠶食其他貨幣的勢力範圍。根據考古研究,魏、趙、韓、燕、楚等國的墓葬和遺址中都發現了數量不小的戰國時代秦半兩。在秦趙長平之戰遺址附近的趙莊鄉靖居村曾經發現了2萬枚秦半兩,在魏國重鎮皮氏邑、現在山西河津地區的東辛封村也曾發現數千枚秦半兩。這些說明在秦統一天下之前,秦半兩已經被廣泛接納。
貨幣使用和物資流通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戰國時代,貨幣用來購買物資,什麼是最重要的物資?毫無疑問,就是糧食。秦在商鞅變法之後,以農戰為發展核心,極為重視糧食的生產、流通和儲備,逐步形成了「金生而粟死,粟生而金死」的指導思想。錢用來幹什麼?用來買糧。糧用來幹什麼?用來鞏固秦半兩的地位。金存糧亡,糧金皆亡;糧存金亡,糧金皆存,秦國糧食和貨幣緊緊地聯繫在一起。
連年混戰的戰國時代,能買到糧食的錢,就是最好的錢。秦國以農為本,擁有雄厚的糧食儲備,以此為貨幣提供最穩健的支撐,秦半兩自然堅挺。糧食加貨幣,如同後世的美元加石油,產生了左右時局的力量。秦軍兵馬未動,「錢糧先行」,牢牢把握著戰爭的主動權和戰場的節奏。公元前236年,中原大旱,趙國受災,而這一年秦國的超級水利工程鄭國渠完工,即將滋潤關中平原。秦國底氣十足,在趙燕交戰之時,秦軍乘機出動,攻佔了趙國9座城池。公元前231年,趙國代郡發生特大地震,次年又遭受特大旱災,糧食顆粒無收,哀鴻遍野,秦軍又兵分兩路,大舉攻趙。此時距離趙亡已經不到三年時間了。在秦趙爭鋒相對的上黨地區等古戰場,考古工作者發現了大量的戰國秦半兩,而不是秦統一中國後的秦半兩,也說明了秦國貨幣如同影子,緊緊跟隨著秦軍的步伐,或許發揮了巨大作用。
秦國通過整體思維精細謀劃錢、糧之勢,知天時明地利取人和,為家國大業服務。戰場之上,虎狼之師摧枯拉朽,戰場之下,秦國半兩無孔不入,秦國之策應在六國之上。
推薦閱讀:
※預測!17年秋天,玉米、大豆、水稻能是啥價格?快速關注!
※糧食危機一觸即發
※糧食的年代都是純糧食酒,而現在糧食過剩反而沒有純糧食酒了
※明天的糧食,誰來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