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過去了,才想起來要感謝張藝謀!

十年過去了,才想起來要感謝張藝謀!

4 人贊了文章

十年前的8月8日,相信在很多國人的心中都有著特殊的記憶。

那一年,在盛夏的北京,全世界超過40億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鳥巢體育場。

所有人都在等待著一場萬眾矚目的盛大典禮,在西方媒體的評論中:

這是現代中國最重要的一個晚上。

轉眼之間,北京奧運會已經過去十年了。

當我們再度回望這場帶領中國走向世界的華麗首秀的成功與輝煌的時候,卻很少有人記得這場盛況背後所經歷的艱辛。

那一年,經歷了南方雪災、金融危機、股市大跌、汶川地震、火炬傳遞遇襲等一系列折磨。

正是在這種複雜的情緒和壓力之下,北京奧運會的勝利召開,幫助國民情緒到達了高昂的最高點,成為了所有中國人共同的驕傲回憶。

這場輝煌記憶的起點始於那場讓世界驚艷的開幕式典禮,近三個小時的晚會,數萬名演員工作人員參與演出,面向全世界公開直播,不能有一絲一毫的差錯。

這一切的壓力都落在了整個奧運會開幕式的籌備的總導演張藝謀身上,這個中國最著名的第五代導演,在那一晚讓世界愛上了中國。

為了這一晚,張藝謀準備了四年。

張藝謀的2008

豆瓣9.3的評分,高於張藝謀個人執導的所有部電影作品。

紀錄片一共8集,每集時長不到25分鐘,加起來相當於一部略長的電影。

紀錄片沒有刻意拔高,也不故作煽情,只是用貼近人物的視角去審視了彼時站在風口浪尖的這位著名導演,它讓我們見識到了——

一個活躍在電影藝術之外,搞笑、嚴肅、固執、憤怒、悲傷的張藝謀。

並全景式的紀錄還原了張藝謀從接任總導演到籌備過程,再到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結束,4年所走過的歷程。

有不少網友看完這部紀錄片之後,評論說:

被老謀子給圈粉了!

時間跳轉回到2005年的3月1日

北京奧組委正式向全球徵集奧運會開閉幕式方案,也正是那一年初,張藝謀開始帶領自己的創意團隊競標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總導演。

奧組委選出13家團隊開始最後的角逐,與張藝謀競標的無一例外都是文化界的大腕,其中包括了:

著名華人導演李安、同為第五代導演的陳凱歌、搖滾教父崔健等

彼時的張藝謀團隊並不佔據任何優勢,因為他們剛剛經歷了雅典奧運會閉幕式上的「8分鐘表演」的失利。

那是一次相當失誤的表演,節目準備的不足,雅典方面的不配合,加上表演遭到了臨時調整,讓這次國際上的亮相在國內惡評如潮。

這次表演的失敗讓張藝謀團隊備受打擊,甚至有領導認為張藝謀並非開幕式導演的最佳人選,於是採取了競標的方式來選擇最終的總導演。

頂著巨大壓力和爭議的張藝謀,雖然最終憑藉自己的方案收穫了競標方案里的最高評分,但會上的爭議依然很激烈。

甚至有人直接在會議現場很尖銳的表態:

張藝謀不行!

最終張藝謀雖然被選為開幕式總導演,但開幕式的整個創意團隊卻相當龐大,並且吸收了其他競標的創意團隊的成員。

即使以現在的眼光來看,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創意團隊絕對算得上是匯聚了當時中國最好的藝術家。

除了總導演張藝謀之外,還有解放軍總政歌舞團團長張繼剛副團長陳維亞著名煙火藝術家蔡國強、多次獲得香港金像獎獎的造型師奚仲文作家劉恆武術指導程小東、畫家陳丹青、法國藝術家馬克·菲舍等。

這些享譽業內的大師學者們,既要相互碰撞出更多的創意火花,又要磨合彼此的性格喜好。

而對於剛剛榮膺總導演的張藝謀來說,他所面臨的困難才剛剛開啟。

首先是創意階段的煎熬,張藝謀團隊必須有限的時間裡,頂著「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壓力完成開幕式的創意方案。

當時,張藝謀還在拍攝自己的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

為了不耽誤開幕式籌備,劇組到哪裡拍戲,開幕式的創意團隊便在哪裡和總導演張藝謀開創意策劃會。

作為導演的張藝謀,一邊要在監視器後盯著周潤發和鞏俐的表演,一邊要利用拍戲的間隙,跟創意團隊的藝術家們想方案。

最好笑的是,創意團隊為了隨時能夠跟導演張藝謀開會,有時會直接在拍戲的房間里商量方案。

外面正在拍大戲殺聲震天,而屋內卻在絞盡腦汁,一直要到攝影師大喊:

快要打進來了,你們怎麼還不快走。

創意團隊才不得不趕緊撤出房間內,而剛剛拍戲用的房子卻瞬間被夷為平地。

正是在這種的工作強度和種種壓力之下,張藝謀卻依然不肯放鬆對創意的要求。

在座的都是頂級的藝術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創意和想法,可是在「挑剔」的張藝謀面前,團隊成員的意見幾乎一直在被否定與質疑。

在不斷的推倒重來中,張藝謀還必須要根據每個藝術家的靈光一閃,融合成一套更為完整且新穎的創意方案。

這其中的難得可想而知,可張藝謀卻自始至終保持著旺盛的精力,總是在沒日沒夜得想著各種天馬行空的點子和創意。

創意團隊的副導演張繼剛,對張藝謀的評價是:

他特別能說,總是在不停的說著自己的各種想法!

在看這部紀錄片之前,筆者也完全想不到老謀子的想像力能有多飛。

在最初的方案設計里,創意團隊想出了以「四大發明」為主線的開幕式方案。

團隊里有煙火藝術家蔡國強,張藝謀一直在和他商量如何將火藥這一傳統發明進行視覺化,並呈現在舞台上。

最終他想到在舞台中央,用炸藥繪一副世界反戰名畫《格爾尼卡》。

隨著一點星星之火,霎時間在畫幅上引燃,最終燒灼成一幅名畫。接著上來兩千個普通百姓將污跡擦去,此時,大地春風吹又生。

這是張藝謀心中有關於數千年文明歷史進程中「人類的戰爭與和平」的暢想,但很可惜的是這個想法,卻在執行階段臨時取消了。

最牛的創意當屬有關奧運火炬的點燃方式,這也是歷屆奧運會開幕式的固定保留項目。

這是張藝謀在美國紐約做歌劇《秦始皇》時想到的,他當時白天導戲,晚上帶著創意團隊想方案。

就在餐廳吃飯的時候,張藝謀卻看著手中的蘋果陷入了深思,他的思維瞬間又回到了奧運的鳥巢現場。

在他的構想中,奧運的火炬將呈現一種螺旋狀緩緩上升到頂端的點燃方式,最終綻放在鳥巢里。

這個效果其實源自於削蘋果時被削掉的蘋果皮一樣,就這樣——

在張藝謀的腦洞里,蘋果又一次改變了世界。

其實張藝謀並非真的是一個腦洞很大創意不竭的藝術家——

他只不過是無時無刻不在琢磨,始終在堅持求新求變。

他認為中國的文化基因里缺少一種輕鬆、幽默、溫暖的形式,太多的藝術形式,從晚會到電影電視,所有的文藝表演的主流方向都太過於強調致敬前輩和歷史,強調偉大與張揚。

這種指向性已經在國內存在了五六十年都是一成不變的,所以張藝謀想要做的是一種顛覆。

所以在定下開幕式的「擊缶而歌」的項目時,張藝謀力排眾議,他堅持堅決不能用「鼓」。

因為鼓是中國文化里一個主流符號,大家都見多了,「用爛了」。

為了說服其他人,他甚至還拿自己年輕時候拍的一部廣告作為反面例子。

但即使再好的創意,最麻煩的挑戰卻源自於上級的審批——

組委會認為中國五千年的文明,不能單靠四大發明來代表。

而此時距離奧運會開幕式倒計時一年了,應該要進入排練階段了,可如此突然的變動,瞬間讓整個創意團隊瞬間失去了信心。

這個時候,又是張藝謀站出來,鼓勵大家不要灰心,重整旗鼓做方案的調整。

其實張藝謀並非沒有動搖過,他曾經無數次的想到過——

如果演砸了,怎麼辦?

可他也深諳這件「事兒太大」,所以他不能因為自己的創作意圖被上級領導否決而沮喪,他必須頂住這種壓力。

於是,他做了一件藝術家極少會做的事情——

妥協。

用開幕式音樂總監陳其鋼的話來講:

他摸索了一套在中國工作的規律,知道怎麼能繼續生存下去。

這套規律里包含妥協,但也不止妥協。

四大發明不通過,他就想出了更為複雜和天馬行空的的LED捲軸的創意,拯救了整個團隊。

終於熬到了奧運會開幕式的正式製作階段,可身為總導演的張藝謀卻依然忙得停不下來。

整個奧運會開幕式籌備項目是一個異常龐大的機構,數萬名工作人員,幾十米高的舞台。

這樣的情況下,導演如何指揮協調,編導如何指導,隊形怎樣變換,演員們的體力,要考驗的實在太多。

由於內部機制職能的不明確,張藝謀在很多時候職能親力親為,儼然成為了奧運會開幕式的全職保姆。

既要做導演,又要做創意執行,還要當財務,甚至是小到演員的衣食住行問題,他都得過問。

必要時還得主動運用名人效應,合影鼓舞士氣。

跟張藝謀合作多年的視覺藝術家馬文評價他說:

他從來不會抱怨,只會不停地想解決辦法。

在國外,導演只需要負責藝術創作,可是在我們的體制里,導演卻成為了一種跨工種的協同合作的工作。

可鏡頭裡的卻張藝謀自始至終都保持著旺盛的精力,即使在屢次遭遇困境時候,他也只是偶爾會在眼神里閃過一絲難以察覺的失意與落寞。

但到了第二天,一旦來到創意組的辦公室,他又變得生龍活虎起來。

工作中的張藝謀總是拖著腮,陷入沉思,他知道自己必須保持這樣的狀態,一直到8月8 日的那天晚上凌晨的華麗謝幕。

後來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了,那是一場收穫了全球範圍內一致好評的開幕式表演。

近三個小時爆炸式的綻放,將中華民族的文化底蘊完美呈現,也讓世界也對中國刮目相看。

張藝謀也從此被奉為「國師」,但聚光燈下的老謀子只說了一句話:

你一生可以拍很多電影,你一生只有一次奧運會。

正如很多網友評價的那樣:

如果以前有些許對張藝謀的質疑和批判的話,看過這個,變成了五體投地的仰慕。

本文發表於公眾號【迷影映畫】(ID:miying1994)

weixin.qq.com/r/RDu3r0f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新供求關係正改變中國電影市場格局
賈樟柯、畢贛新片全球首映,中國電影在戛納能拿獎嗎?
《邪不壓正》:聊聊姜文那些高級的講究
《一步之遙》:中國電影的高級「口香糖」
良心導演的二十年

TAG:張藝謀 | 導演 | 中國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