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堡里聊無人機:無人機行業的不成熟(上)

城堡里聊無人機:無人機行業的不成熟(上)

來自專欄無人機中的城堡17 人贊了文章

懸停、跟蹤、環繞、編隊……這些與無人機功能相關的辭彙對於一般消費者已經不再陌生。航拍、植保、環保、測繪、電力、物流……無人機在這些行業中的應用早已算不得什麼爆炸性新聞。因此再回憶起2014年我和師兄乘計程車飛外場,司機看到後排的無人機時露出的驚訝表情以及之後幾十公里車程中大大小小的各種問題時,很容易令城堡產生一種恍惚的錯覺。這段記憶真實么?現在把無人機帶上計程車已經無法引起司機的任何興趣了。對人而言四年時間足夠改變很多事情,但對於一個行業而言,四年真能產生如此大的『跨越』么?

『成熟度』是一個模糊的辭彙,如果我們不上升到學術調研的高度,還是可以用它來描繪一種對某個行業相對寬泛的感知。可以用它表達對產品穩定性的感覺,也可以用來評價整個行業的生產鏈條,再或者作為無人機在具體行業中應用形式的信任程度。無人機領域中的參與者是非常多元化的,他們可以是專門的研發人員,也可以是屬於無人機領域的創業者、獵頭、行業應用者、投資人等。雖然大家在知識體系、行業視角等方面存在非常明顯的區分性,卻往往在『成熟度』的感知上顯示出令人詫異的一致性:無人機行業從產品性能到功能運行,從技術實現到產業鏈條已經比較成熟。事實果真如此么?

雖然在一個飛速『進步』(是否算進步,有時和專業相關,有時和信仰相關,有時和道德相關,有時僅僅和年齡相關。這裡僅表示對世界已有規律的掌握與應用規模不斷增大的狀態)的時代中,幾乎沒有什麼行業是一成不變的。但如果一個的行業存在的時間較久,規模變化比較穩定,人才利用與培養細分度高且比較有效,相關技術所面臨的不確定性較為可控,且可靠性易於保證,則該行業往往可被算作比較『成熟』的。如此一來,我們不妨從發展時間、規模變化,人才情況及技術穩定性上看一看無人機行業的『成熟度』。

行業規模方面,深圳作為全國,甚至全球消費級無人機(這個名詞並不準確)行業發展的窗口,它的出口數據可以作為分析無人機行業的重要參考。從深圳海關提供的數據來看,2015年前5個月,出口無人機16萬台,貨值7.5億元,是去年同期的69倍和55倍。可以推算出,2014年前五個月,深圳市無人機的出口數量約為兩千餘套,總額才剛到千萬,甚至不及很多設備一台的成交額。如果考慮到大疆一直以來在深圳市無人機出口中所佔的比例,以及深圳市在全國所佔的比例,我們基本可以確定,在2015年以前非軍用無人機在我國甚至很難算作一個行業。

人才培養方面,城堡所在實驗室以無人機控制技術為主要研究方向,成立的時間早已超過十載,每年都有不少研究生畢業。然而從2016年秋季,才有一些師弟師妹們開始進入與無人機相關的企業就業。為什麼呢?因為以前是沒有什麼無人機企業可供選擇的。結合前面論述的,消費級無人機行業在我國不超過4年,也容易推斷出,2016年以前培養的無人機技術人才很少有人能夠從事與無人機相關的職業,最相關的情況也許就是進入某些航空航天類的研究所,但進入之後是否從事本專業的研發工作,研究所的朋友們自然心中有數。因此從事無人機專門工作的工程師很少有具備三年專業經驗的。讀者可能會說,嵌入式和硬體工程師不都是無人機研發需要的人才么?這類工程師並不匱乏啊。確實如此,嵌入式和硬體工程師,甚至結構工程師、演算法工程師,軟體工程師都是無人機企業需要的人才。但是更準確的說法是企業需要無人機嵌入式工程師、硬體工程師……,就好比智能汽車的嵌入式開發與工控平台的嵌入式開發還是存在很多區別,如果考慮到大家都要站在各自行業中的『巨人肩膀上』,這種區別的影響就更大一些了。由於無人機行業的規模從2015年開始呈現爆炸式發展,幾乎來不及慢慢培養人才,而以前的人才大部分不在該行業,就意味著當下的無人機企業想要找到具備無人機專門經驗的技術人員是比較困難的。

有的讀者可能會說,新人進來總是需要培養的,哪有那麼多進來就能做事的Senior Engineer?靠企業自己培養實在困難。一方面經驗豐富的研發人員很少,採用老人帶新人並不現實。另一方面,與無人機相關的企業本身存在時間也不長,往往不具備成熟度高、細分完善、任務定型的職業崗位,更別提有專業、精細的培養體系。對於一個國標尚在制定中的行業,其中的每個企業都要建立自己的產品目標和技術體系,這不單花費時間,也很難保證積累的有效性。因此在無人機行業中,具備相關實驗室研發經驗的,未經職場打磨的新人已經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搶手資源了,有著豐富項目經驗的經理或者專門技術人員實在難覓。所以從事無人機行業的新人,除非進入超過5年的無人機企業,否則不要幻想自己可以迅速進入角色。

很多高校開設了無人機專業,或者一些老牌飛行器設計專業的畢業生不能很快上手無人機研發工作么?關於無人機專業,城堡一直覺得至少在當下國內很大的範圍來看(未來有很多不確定性),它是一個比較奇怪的存在。國外比如ERAU作為老牌航空航天私立大學,無人機相關專業:Unmanned & Autonomous Systems Engineering,開設時間比較久,但也是作為研究生專業存在的。這些年國內很多學校開設了無人機相關專業,這肯定是好事,也算是對行業的認可。但該類專業開設時間一般都非常短,在師資力量、教學經驗、就業反饋等方面往往比較匱乏,而且偏重點和知識體系往往不太側重研發。而老牌飛行器設計專業所包含的課程往往是針對大型飛行器的(大型固定翼、載人直升機等),與中、小、微型無人機在尺寸、材質、控制方式、執行器類型、感測器類型等方面存在諸多不同。因此無人機行業的快速發展與相關技術人才匱乏之間的矛盾,在當下看來,無法很快通過現有的教育體系得到有效解決。

無人機在人才培養與規模方面的不成熟會對相關企業的各個層面造成影響。記得一年前,某個技術團隊找到城堡進行諮詢。聯繫人是斯坦福大學畢業的計算機博士,回國創業,覺得無人機行業非常有前景,因此想要開發獨立的無人機產品。我問他們團隊中有沒有具備「無人機研發經驗」的工程師,他們回答,並沒有,但有一個人可以組裝開源飛控,同時表達他們願意儘快招人。聽到後,我給他們的建議是不要考慮無人機產品的研發。如果真的對無人機或機器人行業感興趣,不妨基於成熟產品的sdk,選擇特定應用場景開發演算法或軟體解決方案。後來他們轉做區塊鏈,我們就沒有進一步的業務聯繫了。也難怪從事無人機或科技領域人事工作的朋友們,無論是獵頭,還是相關企業的HR,都有一個比較明確的共識:無人機領域中,人難找,人難招,人難用,人難留。

再聊聊技術。我們處在一個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從硬體到軟體,從演算法到產品,它們推進的速度甚至令我們的想像力相形見絀。在已經產生的科技成果面前,人很容易產生一種錯覺:當下,一切都很好了。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很多技術,比如機器人的運動控制,在當下依然面臨著非常多的挑戰,相關產品在功能實現與運動性能的穩定性上有著非常大的不確定性。同時,技術應用和技術實現之間的認知鴻溝被進一步加深,這使得消費者或技術使用者對產品與技術的判斷受到了非常大的局限。這或許是技術實現方有意、無意的作為,或者只是技術不斷發展所帶來的必然產物。以無人機為例,作為一個六自由度,在複雜環境中快速運動的機器人系統,拋開實現背景的性能參數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某一次具體的實現,或者某種特定環境下、一定範圍中功能的有效性往往會被闡述或者理解為產品與功能的穩定實現。這都是不真實的,一旦變換飛行環境,改變參數設定或者僅僅隨著應用次數的增加,都可能導致無人機系統不能取得產品廣告中告知的飛行效果。這可能會導致炸雞,或者一類應用項目的失敗,甚至基於該無人機產品的技術開發陷入瓶頸。城堡的某合作方,在兩年間一直基於某無人機產品提供解決方案。由於該產品在某些應用領域中比較穩定,合作方在未經驗證的情況下把該產品應用到自己所在的行業領域中進行產品研發。隨著業務增長,飛行環境和任務需求越來越多複雜,飛行器本身的不穩定性迅速體現了出來,炸雞的頻率不斷上升,最後對基本業務的進行產生了無法忽視的影響,以至於該企業不得不調整研發方向和產品結構。

城堡必須提醒讀者,本文並非以學術調研為目的,因此論據和結論的有效性需要讀者結合自己的情況進行判別。但希望讀者在閱讀之後,至少可以認識到我們對無人機行業的判斷可能存在偏差,這些偏差也許會在各個層面對不同身份的參與者造成影響,可能是挑戰,也可能是機遇。這種影響在不同身份的讀者上可能會有哪些體現?以及在技術研發、企業調研、學業與職業選擇方面該如何面對?城堡會在之後的文章中進一步論述。

推薦閱讀:

TAG:民用無人機 | 無人機UAV | 多軸飛行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