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賽-賽事復盤(華北水電水利大學代表隊-蘋果核辯論俱樂部)

中醫賽-賽事復盤(華北水電水利大學代表隊-蘋果核辯論俱樂部)

6 人贊了文章

作者:趙世鐸 (發布時有文字改動。)

在「當今社會,傳播中醫藥養生文化,應以弘揚傳統為主/融合現代為主」這道題中,正方華北水利水電大學代表隊對陣反方蘋果核辯論俱樂部代表隊,最終以1:2比分告終。聽者在此為當日比賽情況簡要分析如下。

立論環節中,正方一辯提出傳播中醫藥文化的目的有二,其一為讓民眾學習正確有效的養生方法,強身健體;其二為讓民眾理解中醫藥文化中的價值觀念,增強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為了達到目的,內容選擇、表述邏輯和視覺呈現則是傳播方式的三大要素。關於內容選擇,正反雙方都是將中醫藥文化作為傳播內容,並無分歧。而在表述邏輯與視覺呈現上存在不同主張。

正方一辯舉出:繁雜的化學元素與英文符號的表述邏輯,不適合老年人對養生方法的理解,從而降低了文化傳播效果;而對於選擇醫療機構就診的年輕人群出於對專業機構和政府的信任,而並非是了解診療過程的科學原理才選擇此類就醫途徑。

在立論末尾,正方一辯提出視覺層面的呈現對比:通俗的白話文將要點分析明確,但其中缺乏文化自有的美感;而出自《傷寒論》的「桂枝下咽,陽盛則斃;承氣入胃,陰盛而亡」這一類的傳統表達方式可以保留文化的風骨韻味,使文化魅力得以體現。通過弘揚傳統方式的中醫藥文化,能更加原汁原味地起到擴大傳播效果和提高民族文化自信的作用。

反方一辯在立論環節提出為更好的推廣中醫藥文化,對其賦予新的生命力,選擇融合現代方式的理由有三。

第一,融合現代可以提高接受度。當今時代,年輕人接受教育以現代西方知識體系為基準,很難認識中醫。同時中醫藥知識體系與現代知識體系存在較大差異,使年輕一代對其缺乏認可度和熱情,從而極少數人願意主動了解中醫藥文化知識。反方一辯提出:「青少年對中醫藥認知度的調查與分析表明,初高中願意了解中醫藥知識的學生只有30% [1],大學生對中醫藥的認知度調查顯示,僅有15.38%的大學生會在生病時優先選擇中醫。 [2]」此外還補充『通過磁共振成像技術探討穴位經絡與大腦功能區變化的關係,驗證針灸療法的科學性 [3]』一例,有效證明了中醫的科學性,讓民眾更加信任中醫,使得中醫藥文化得到推廣。

第二,融合現代方式可以提高準確性與效率。比如在診病機制和大數據的結合下,可以使中醫診療模式更加科學規範、高效可信。如天津慧醫谷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中醫望診信息採集管理系統 [4]可以提供一定的輔助效果。

第三,融合現代方式可以緊跟時代潮流,擴大影響力。比如:文物綜藝《國家寶藏》的播出,擴大了歷史文物在國內的影響力,使得它們在短期內受到高度關注。例如: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參觀人數同比增長40.13%;瀋陽故宮博物院參觀人數春節接待人數同期增長32.8% [5]。

綜上所述,融合現代的傳播方式更易讓更多人了解中醫藥文化。

聽者認為:正方在立論環節中提出表述邏輯和視覺呈現的不同導致受眾對文化接受度的差異尚可,但隨後的佐證不夠堅實。而後期舉出的《傷寒論》原文實例則直接有效地佐證文化的魅力存乎於自有的美感,而不加渲染的翻譯則會破壞它的風骨韻味。相比較而言,反方在佐證方面處理得更為突出,三條理由緊跟事實案例,從現象反推至根源得出融合現代的傳播方式更有利於中醫藥養生文化在當今時代的存活與生長,條理清晰,更為觀眾所理解。

在駁論與補充立論環節,正反方先達成以下三點共識:

(一)提高接受度、提高認可度、擴大影響力是提升了文化傳播效果[反方二辯提出];

(二)讓更多人接納認可文化是建立文化自信的基礎[反方二辯提出];

(三)中醫藥文化傳播的主要目的在於推廣認知而並非傳承文化[正方二辯提出]。

與此同時也引出本場比賽中的兩處交鋒點:

(一)傳播效果方面何者可以影響更多民眾[反方二辯提出];

(二)利用科學技術進行傳播是否歸為融合現代的傳播方式的範疇[正方二辯提出]。

在質詢環節中,聽者認為正方三辯提出『中醫治未病』 [6]與『預防醫學』 [7]在本質上為兩種理念,而兩種文化內核之間是不可簡單替代的關係。隨後強調在駁論與補充立論環節中達成『中醫藥文化傳播的主要目的在於推廣認知而並非傳承文化』這一點共識,試圖說明學科建設問題不在討論範圍之內,但缺乏鐵證而沒有把該點立穩。

反方三辯類比文學傳播,證明文化環境的不同所導致存在的文化層次差異是可以被民眾接受。而『只有通過先傳播才會有人群願意了解,使得民族文化得以生存』的邏輯鏈,明確與立論環節中『提高接受度』這一理由相呼應。但在反方質詢環節中,正方二辯、四辯抓住反方立論偏差問題『在傳播方式上是存在主次關係而不是非此即彼』中,反方三辯處理欠妥,以至正方藉此有效迴避反方三辯提出對於中醫藥養生文化的價值觀念的追問。

在對辯環節中,正反四辯圍繞『何者傳播方式更能影響更多受眾』、『傳播中損失一部分文化韻味是否欠妥』展開對辯,但雙方均停留在表層;而正反三辯的對辯使戰局稍有進展:正方三辯舉出中國中醫中藥中國行活動 [8]與國醫館的普及率 [9]回擊反方對於傳統傳播方式受眾少的結論。反方三辯提出正方頑固於保留古韻而忽視傳播效果,而融合現代傳播方式使得傳統中醫藥養生文化得到科學處理,使更多受眾認可。在正反二辯的對辯中,戰局則有了很大的改變。雙方跳出前期的遺留問題,而就『文化自信從何而起』的第三處交鋒點進行對辯。反方二辯提出將文化科學化是讓人們眼中的『玄學』變得不再玄而又玄,而是可以接近了解甚至可以參與其中的傳播推廣。但正方二辯提出:「其實說來說去還是希望中醫成為西醫的附庸。所以這個民族自信自豪感建立不起來,為什麼? 是因為對方認為我們不出示西醫(證據),大家就不相信,所以文化自豪感在您方的框架下無法達成。」對於『中醫被科學化成為西醫的附庸』的言論,反方二辯未能有效回應且提出中醫藥養生文化未被科學證明則是空穴來風之談,使得正方二辯在對辯末尾處抓住機會有力打擊反方文化自信的立足點。在正反一辯的對辯中,反方一辯舉出統計數據:「我們中醫的信任度從1988年的76%降到了2008年的27%左右,是不是說明起碼您方所謂的政府背書沒有您方想像的效果那麼好?」 [10],證明了文化自信衰弱的原因與文化是否融入現代社會有關。正方一辯沒有正面回應,而是用『西方刀叉簡單替換為東方筷子』的說法,說明傳播文化不能簡單停留於器物使用層面,而是將內涵也一併傳入其中。最後,關於文化自信,反方一辯堅持認為:抱殘守缺地將養生文化以傳統方式傳播推廣,無法在當今社會紮根存活;正方一辯則認為:自信的文化無需為迎合時代而改頭換面,自會有所好的受眾前來了解傳播。

在全場比賽最後的總結陳詞環節,反方四辯對於解釋與驗證進行具體分別,而後提出:「儀器是輔佐你的,那這樣情況下,我方認為我們融合現代方式在於什麼,是你要去用更多的方式去幫助我們中醫去行醫,那你效果越好,人們自然越相信。所以我們會發現我方這也是在幫助中醫藥,所以我們不認同對方所說的附庸關係,相反是中藥為主這個部分沒有問題,但是我方融合現代的重點在於它能夠輔佐它。今天我們都在推廣上,但是每一步動作都是往融合現代走的。你不這麼做,你就會被時代所拋棄,而這不是我方今天想要的。」闡明科學儀器進行輔助的治療過程更為科學有效,加大了受眾對中醫藥養生文化的信任度與接受度,再憑藉通過科學技術的傳播方式擴大影響,使得文化在當今時代有土壤紮根,有資源生長。最後,反方四辯回應正方二辯的『中醫被科學化成為西醫的附庸』遺留問題:「我方為什麼今天提融合現代不是因為我們自卑,是因為我們自信。我們認為我們的這份體系是經得起檢證的。越是我們經得起檢證,我們文化自信自然會越強。現代醫藥體制是被廣泛認可的,所以我方就是要跟它做融合,我方不懼怕被它吃掉,因為我方有強烈的文化自信。」,升華反方立意。

正方四辯首先提出『健腦益智方』 [11],鞏固了融合現代方式也未必完全能使受眾所理解,而後對文化韻味、社會認可度、傳播媒介的疑問做出回應,將前期提到的白話文與文言文的對比、《國家寶藏》收視率以及國醫館的建立進行梳理完善,但由於時間分配欠妥,在收尾處才與立論相呼應而未能及時將正方立意升華。

聽者認為,正方在前期的攻防做得較為完善。一辯的立論思路結合二辯的追問,在賽場前期略佔優勢,緊咬『科學技術的使用不是融合現代的傳播方式的範疇』不放,使反方沒有拿到這一點。在比賽中期,正反雙方在質詢環節與對辯環節的表現上均有好有劣。在實例的佐證上,正方始終欠缺,使得多次出現抓住交鋒點但無法歸為己方立場的情況;而反方措辭不慎嚴謹,甚至有產生歧義的情況,常被正方抓住機會而反覆追問。在比賽後期的總結陳詞環節,反方四辯的思路較為清晰,不僅將中期未解決的問題進行收尾,還將反方的立場進行升華。為反方爭取了相當一部分的分數。相較而言,正方四辯在總結中出現『頭重腳輕』的情形,未能將交鋒點處理妥當,結尾處草草收場,遜色反方一籌。

以上為本場比賽的簡要分析。

注釋(文中辯手引用的材料出處):

[1] 『青少年對中醫藥知識認知度的調查與分析』,北京中醫藥大學,盧穎/張媛/付愛珍,2011年7月。

[2] 『大學生對中醫藥的認知度調查』,山東中醫藥大學,任麗/陳澤群/郭鵬,2016年8月。

[3] 《中國醫學影像學雜誌》,吳志遠等,2008年。

[4] 天津慧醫谷科技有限公司官方網站,2016年3月。

[5] 文博圈,搜狐網,2018年2月。

[6] 採取預防或治療手段,防止疾病發生、發展的方法,中醫治則學說的基本法則。

[7] 以人群為研究對象,以預防為主要思想指導,運用現代醫學知識和方法研究環境對健康影響的規律,制定預防人類疾病發生的措施,實現促進健康,預防傷殘和疾病為目的的一門科學。

[8] 中國中醫中藥中國行以國家活動名義強力推進中醫藥事業發展,採取多種表現形式,促進中醫藥產業事業向前推進。既是成果的助推,又是科普的前沿。2007年和2008年實行。

[9] 中醫藥發展「十三五」規劃。

[10]『中醫藥知識認知度的現狀調查』,中國中醫研究院 基礎理論研究所,閆雪/劉艷驕/付桂玲,2008年刊登於《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誌》。

[11] 全名為健腦益智葯膳方,是一系列食療補方。


比賽音頻地址附後

世界中聯中醫藥主題辯論賽 - 主播電台 - 網易雲音樂?

music.163.com圖標
推薦閱讀:

關於自由辯和假想敵的問題
你憑什麼抱怨社會裁?
一般辯手不知道的查資料神站
寫給辯論萌新的非技術指導(一)
《論證與辯論》:第十五章 辯案呈現——撰寫講稿

TAG:辯論 | 辯論賽 | 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