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人性的趣味和工具的障礙

人性的趣味和工具的障礙

來自專欄大破進擊10 人贊了文章

「物」的存在像一面鏡子,它們被賦予的人性,是我們自身人性的投射。我們需要做的,其實是在進行了這種人性之投射之後,感受其在我們心中引發的綿延之回聲,並最終使我們自身的人性變得更為健壯。


一個月前,MIT 的 AI 實驗室主任 Daniela Rus 教授在公園的 Rebuild 大會上發表了一場關於機器人的演講。在演講過程中,她演示了一個視頻,內容是兩隻依照仿生學理論設計的柔性機械手,能夠完成「擰燈泡」這樣一個對於機器來說難度相當高的操作。在演示中,有兩個細節引起了我的注意。

第一個細節是,這個「機器人」擰燈泡的動作流程完全是模仿人類的:捏住燈泡,擰一圈,鬆開手,旋轉複位,再捏住,再擰一圈。開發團隊罔顧了作為機器人的它,「手腕」轉軸可以無限 360 度旋轉這一特性。其完全可以連貫地將燈泡一次性擰緊,而不需要進行無謂的鬆手、複位、再擰。

另一個細節是,MIT 實驗室的教授和研究生們,給這個僅僅存在於實驗室環境下的「機器人」裝了一個 iPad 作為「臉」,還在 iPad 上用簡筆畫的方式,給它畫上了抽象的五官,表現出一個很難說是簡單還是複雜的表情。

兩年前,我寫了這篇文章,批評了包括 Siri、Google Assistant 在內的眾多「智能語音助手」,都在試圖以一種「人」的身份進入到用戶的生活中,但它們對人的模仿又是如此蹩腳。這最終導致了我們與「語音助手」交互時的錯位,我們不知道是應該簡潔地對它下命令,還是應該自然地與其交流。

兩年之後的今天,Shortcuts 證明了我這種觀點具有一定合理性。蘋果正試圖讓你用一個簡單且可自定義的詞語來命令 Siri,將 Siri 從一個類人的「助手」變成一個能接受「指令」並嚴格執行的輸入埠。可以預見的是,這會給 Siri 的工作效率帶來一個極大的提升,你可以用更簡單的方式命令 Siri 做更複雜的事,其「工具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增強。

但我卻開始反思自己兩年前的觀點。

無論是用 iPad 給機器人安上一個「臉」,還是使 Siri 在聲音和語法上「像一個人」,都恰恰是人性投射到「物」上的結果。我們會給寵物狗,甚至是毛絨玩具熊起名字,為一切我們喜愛的「物」賦予人性的色彩,將它們囊括在「人性之愛」的範疇中。這種情感的投射和共享,成為了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它是一種人性的趣味,使表現形式不盡相同的喜愛,能夠最終反哺我們的人性。而在唯物主義主導一切的中國,我們都很缺乏這種情感投射的能力。

但這還不是最關鍵的問題。關鍵的問題在於,無論「用一種更像人的方式去擰燈泡」還是「更像人的 Siri」,這樣「類人」的運行機制都切實地傷害到了效率。我們賦予作為工具的機器人和 Siri 以人性,這種「人性」最終卻在它們成為更好工具道路上成為了一種障礙。毫無疑問,當這樣一個機器人走出實驗室,真正量產並投入到實際使用中的時候,其「人性」的部分是會被拿掉的。蘋果也沒有為了保護 Siri 的「人性面」而放棄 Shortcuts。

因為這件事最終關乎的,還是我們自己。

不具有生命的「物」是無法真正獲得人性的,至少在強人工智慧時代到來之前是這樣。這件事真正的意義在於,「物」的存在像一面鏡子,它們被賦予的人性,是我們自身人性的投射。我們需要做的,其實是在進行了這種人性之投射之後,感受其在我們心中引發的綿延之回聲,並最終使我們自身的人性變得更為健壯。

兩年前的我,試圖用 C-3PO 來代指一種「機械卻高效的工具」。我當時沒有意識到,C-3PO 機械的聲音和僵硬的軀體背後,其實藏著幽默、忠誠和智慧。它們恰恰是製作組向 C-3PO 的金屬軀殼中灌注的偉大人性。而這或許也就是「工具」要去往的終極目的地。

(本文原載於大破進擊博客)

推薦閱讀:

衰老可以來得更遲些(科技大觀)
科技人員裝個普通的APP,有點low
如何監控網頁的卡頓?
三個在2018年物聯網應用技術的預測
《交差點》#6:抵抗抖音就是解放被摺疊的智慧

TAG:科技 | 人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