撲火的飛蛾為什麼不會飛向太陽?| 好奇的北極狐
來自專欄劉看山寫字的地方277 人贊了文章
看山清洗燈罩的時候,發現裡面躺著很多蚊蟲和小飛蛾。追求光明果然是昆蟲的人生哲學,即使這裡沒有食物也不會離開。
但是看山還是想不明白,如果飛蛾具有趨光性,那白天為什麼不朝著太陽的方向,離開燈罩呢?
獨自苦惱了一下午的看山,決定請教人類朋友 @張英鋒 ,或許他能解開看山的疑惑!
點擊下方
觀看劉看山動畫短視頻▼
撲火的飛蛾為什麼不會飛向太陽? https://www.zhihu.com/video/1014097846529871872文 / @張英鋒
我們常說「 飛蛾撲火 」,也經常看到昆蟲在路燈下盤旋,進而認為昆蟲都是趨光而行的。這個認識其實是不準確的。
億萬年來,夜晚活動的昆蟲靠月光和星光來導航,尤其是飛蛾。因為月光是極遠光源,光到了地面就可以看成平行光。飛蛾只需按照與光線形成的固定夾角飛行,就可以達到最完美且省力的飛行路線。
但自從人類學會了使用火,這些人造的光源縮短了昆蟲與光的距離,而越靠近的光源,光線就呈現中心放射狀。
可憐的飛蛾沒有意識到光的不同,仍然認為與光線的固定夾角飛行就是直線運動,飛著飛著,飛成了等角螺線,向著火源飛去。這種現象還被人類稱為昆蟲的正趨光性。
飛蛾掙扎著想飛出正確的路徑,不斷調整角度,奈何本能使然,最終還是向燈光飛去。
白天,太陽光進入大氣時,被散射形成天空光。天空光是偏振光,昆蟲綜合參考太陽的方位和天空光的偏振來進行導航,而不是被太陽光吸引,所以不會飛向太陽。
在北歐維京海盜時期,維京人在沒有指南針的情況下,就是利用太陽石在北大西洋上導航。晴天的時候就利用太陽的位置來找到前行的方向,而在陰天的時候,天空光因為是部分偏振光,所以旋轉方解石就會出現時亮時暗的效果,通過判斷亮暗就能找到太陽的位置。
這個導航的方法與部分昆蟲的尋路方法不謀而合。這完全是因為昆蟲的複眼由億萬年前三葉蟲的眼睛進化。而三葉蟲的眼睛是由方解石組成的。所以昆蟲可以感受天空的偏振光來辨別方向,除了昆蟲,還有鳥類、魚類和兩棲動物都可以利用偏振光來到導航。
人類使用火的時間雖然很長,但人類直到幾萬年前才走出非洲,7000年才建立文明。在愛迪生普及燈泡之後,飛蛾也不會撲燈泡而死亡。所以在時間這麼短、影響範圍這樣小、不威脅生存的情況下、飛蛾又能如何與時俱進?
大自然本身就很奇妙,「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很顯然昆蟲的舊習性不再適應新環境了。那麼,未來它們是否會進化出其他的技能呢?
點擊 昆蟲為什麼不會因趨光性齊刷刷地奔向太陽?,了解更多。
— End —「好奇的北極狐」動畫視頻欄目,由看山和朋友們共同推出,不定期更新。喜歡的話,也推薦給你身邊好奇的朋友吧。往期精彩劉看山城市冰屋:同樣是調味品,鹽為什麼更重要?| 好奇的北極狐劉看山城市冰屋:為什麼仍有人在遭受「 卡夫卡式 」困境?| 好奇的北極狐劉看山城市冰屋:「腦補」是如何產生的?| 好奇的北極狐推薦閱讀:
※《工作細胞》島國這部肉體片,9.2分
※牡丹繁殖方法知多少?
※假如動物會說話...
※《微生物學與免疫學》知識點總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