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對你好不好 其實孩子都知道
來自專欄年糕媽媽說育兒154 人贊了文章
有句話我們聽了無數遍:最好的家庭教育,是爸爸愛媽媽。
這當然是最好不過了,但萬一……沒那麼相愛或者已經壓根不愛了呢?
網路上有一篇熱文《結婚第九年,我們如何假裝相愛》,作者寫道,「我們的共同底線,是保證家庭這個社會單元的正常運轉,然後盡量維持兩個人之間的溫度,不要零下就好了。」
退回各自的世界、保持禮節性的問候,生活里的交集僅限於帶孩子……不得不承認,這是不少中年夫妻蒼白婚姻的寫照。
還有很多人,已經連假裝都裝不下去了,卻還強撐著一個婚姻的外殼。為什麼呢?
答案總是這四個字:為了孩子。
所以,有些夫妻,提前很多年預約了離婚時間——孩子高考結束後。
以至於,「高考後離婚潮」成了一個社會現象,成了一個特殊的百度詞條。
可是,為了孩子而假裝沒事的婚姻,對孩子真的好嗎?
1
假裝沒事的婚姻,孩子早就有事了
孩子對父母的關係能有多敏感?
《少年說》第一集里有個眼鏡男孩,對自己的父母喊話:「求求你們不要再冷戰了!」
父母自以為維持了表明和平冷戰,其實孩子清楚得很:你們每天說話不超過5句,最長的不超過5秒,我都數著呢。
他甚至算過,他們每天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是什麼:
怎麼咯?
沒怎麼咯!
然後就結束了,就過去了。
這種時刻,孩子的感覺,就是自己是一塊夾心餅乾。夾著他的,是冷漠和壓抑。
他希望父母能和平相處,他用的說法是,「給我一個空間」。
這對冷戰的父母,可能只是沒意識到自己的問題,而傷害孩子更深的是父母在孩子面前演戲。
我曾經有這麼一個高中同學,她就親歷過父母這樣的雙面婚姻:
「雖然父母偽裝的很好,但他們無意間流露出的肢體動作、神情,那種冷漠又很明顯。另外幾次偷聽,我也大概知道父親出軌了。母親一個人在家的時候,狀態是很消極的,所以我選了一所離家遠的高中,不撐到生活費沒了絕不回家,覺得自己回去了老媽又要打電話叫爸回來演戲,這太壓抑了。」
父母假裝沒事,孩子也假裝沒事,但其實孩子的內心早已波濤洶湧:無盡的壓抑、猜測、甚至自我懷疑。
一對夫妻之間是否還有溫度,並不是你以為的「冷暖自知」,孩子才是那個最精準的溫度計。
《孩子是個哲學家》作者費魯奇發現,有時候,孩子發脾氣、搗亂,是他和妻子之間的疲憊和怨氣感染到孩子,而孩子沒有成人的情緒過濾和防護機制,沒有辦法處理這些情緒,所以表現得更直接和激烈。
這可能可以解釋,為什麼父母婚姻失敗時,孩子容易出現情緒困擾、行為退化。很難說,真正傷害孩子的,到底是離婚本身,還是父母在婚姻失敗過程中傳導出的負面情緒。
2
坦誠面對自己的感受吧,
這才是你和孩子都想要的
《少年說》里的孩子對父母喊話:
你們為什麼冷戰?我要個原因。
成年人總是把自己的感受偽裝起來,只有孩子,才能赤誠、直接地,問出這樣的問題。
聽到這個問題,媽媽哭了,爸爸在尷尬地苦笑。
「有很多原因吧,比如工作上的壓力啊……」媽媽硬著頭皮說,停頓片刻後,她坦白:主要就是我們溝通不足。
而孩子最早提出的就是:一家人,好好說話。
其實,孩子根本不缺面對問題的勇氣,甚至比父母更早看到問題的真相,只有父母,還總是在掩飾、在偽裝。
不管這個家庭最後能不能如願解決溝通上的困境,承受問題就已經是很好的開始了。坦誠面對自己的感受,不但是維持一段正常婚姻需要的,也是維持親子關係所需要。哪怕走到最後婚姻已經勢必不能維持了,孩子都有最大的知情權,孩子和父母關係中的安全感,就建立在這裡基礎上。
3
對孩子來說,愛和關心永遠比家庭形態重要
《少年說》最近的一集還有一個少年,他吐槽了自己的媽媽,說自從有了新爸爸,媽媽整個人變得傻乎乎的——做飯忘插插座,總是要爸爸善後;下雨忘收衣服,總讓爸爸冒雨去收,還跟爸爸經常說:這麼多事情我一個人做不完,當然需要你的幫忙。
這哪是傻啊,明明就是「撒嬌女人最好命」。
少年接著說:「雖然媽媽變得傻乎乎的,但是看到她又重新幸福的樣子,我真的感到非常的開心。」
台下媽媽的表情從驚詫變得動容,她可能也沒想到兒子會說出這番話,之後男孩還感謝了新爸爸。
你看,孩子也可以很開明,他們可以接受和成全媽媽的新選擇,也為媽媽變得幸福了而高興。這樣的孩子,對愛和人生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
這種狀態,雖然是重組家庭,可是和前面那個健全卻冷戰的家庭相比,反而更為舒展和自然。
畢竟,無論家庭形態如何,對孩子來說,只有充滿愛和關心,才是高質量的撫養環境。
惟願每對夫妻在攜手之前、遭遇波折之時,都能記得當初的承諾,用理智、正面的態度去解決婚姻中的問題,不要讓孩子成為錯誤的犧牲品。
婚姻也許會宣告結束,但對於孩子的責任是每個父母終其一生的使命。用負責任的態度面對自己,面對孩子,相信生活最終也會待你如春風。
(本文部分圖片來源網路)
推薦閱讀:
※家庭理財規劃和財富管理
※岳父母鳩佔鵲巢,小家庭搖搖欲墜
※私家庭院的景觀元素--水景
※事業順利、家庭和睦、人際和諧的七種方法,常行必有效!
※女人的家庭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