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同理心

19:同理心

來自專欄終身成長詞典65 人贊了文章

前置思考

請閱讀以下關於姐姐和弟弟的小故事,並思考:這給你什麼啟發?

走在回家的路上,念小班的姐姐,突然對我說:「阿姨,弟弟用學步的車撞我。」

哇!第一反應,成人的道德判斷立即湧上,心想,這個小孩兒居然會告狀。瞬間,有些著急與失望。

望著她那無辜閃亮的眼眸,我突然記起,心理學中提到,同理心的訓練是了解、尊重與接納對方的第一要素。

於是,我想像自己是個三歲半的小孩,揣摩著被撞的疼痛。接著,響應她:「真的,阿姨被撞的時候,也好痛。」

「真的?」她彷彿明白了自己不是唯一的受害者。孤獨的痛,原來可以被理解的。

「嗯,弟弟不小心也撞到阿姨。你知道嗎?你小時候坐學步車,也會不小心撞到阿姨,阿姨也會痛耶!」

「真的啊!嘻嘻…...」從她會意的眼眸,我想,她真的懂了。

「真的,阿姨知道,你小時候還小,不是故意撞我的。弟弟也還小,不是故意撞你的。你要不要原諒他?」

「對啊,弟弟還小,不是故意撞我的。阿姨,媽媽說弟弟還小,要原諒他。」

「嗯!」我們繼續踩著輕快的步伐回家去。回到家,她立即快活地和弟弟玩成一團。

弟弟正值學步階段,帶著可以隨意移動的自由度,通過學步車橫衝直撞地探索世界。這般年紀的幼童,正開始探索自我與他人的界限,雖然仍然是以自我為中心。

念小班的姐姐,對於自我與他人的理解,則相對更多。

其實,「弟弟還小,要原諒他」,是她被撞時,媽媽就告訴她的話。

然而,少了中間這段「同理」的處理,疼痛的記憶仍然會留在皮肉間,委屈也會駐進小小的心靈中。

Q1:什麼是同理心?

A:

1、同理心(Empathy),源自希臘文empatheia(神入),是指:

能設身處地覺知、理解和把握,他人的情感、認知狀態。

比如說,前置思考中,阿姨對於姐姐說的話,體現出來的就是同理心。

阿姨將自己想像成為一位三歲半的小孩,想像著突然被一個學步車撞到的那種痛感,然後表達出對這種痛的理解。

被撞的痛只是皮肉一時之痛,但觸發出來的委屈,則可能會在姐姐的心靈中駐留很久。

通過與阿姨的溝通,姐姐發現這種痛苦並不孤獨,而且自己也曾經無意在中導致別人的痛苦,對於這種委屈就會釋然。

2、同理心不是同情心

心理學家戈爾曼指出:同情心是指對別人的遭遇感到同情,但並不一定能體會到和別人一樣的感受。同理心起源於一種對他人困擾的身體模仿,個體通過模仿引發相同的感受。

人腦中有鏡像神經元,它們有一種鏡像模仿機制,使得我們不用親身經歷一些事情,也能體驗某種感受。

比如說,當我們看到別人被電擊而產生痛苦的表情時,也會對以往自己被電擊的痛苦進行回憶,從而體味到對方的痛苦。

類似的,前置思考中的阿姨,即便自己當下並沒有被學步車撞,也能從記憶中調取相關經驗,體味姐姐的痛苦和委屈。

這是同理心中的關鍵能力,對於對方的感受,能夠做到相當程度的感同身受;而同情心,對這種能力並沒有要求。

在當下的時代,讀友們如果留心,就會發現,相當多的人比較以「自我為中心」,不容易做到感同身受、換位思考,這就越發體現出同理心的稀缺。

獨善其身,或許不需要太高的同理心,但只要想影響別人,推動與別人的協作,提高領導力,就必須具備相當的同理心水平。

事實上,情商包括5個方面的能力:了解自身情緒、管理情緒、自我激勵、識別他人情緒、處理人際關係。

如果不具備高水平的同理心,識別他人情緒、處理人際關係,往往做得都不理想。

可以這麼說,同理心水平高的人,無論是在職場、還是在家庭中,通常都更有競爭力,也更容易獲得幸福。

Q2:怎樣提高同理心水平?

A:

1、評估你的同理心水平。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這說的就是同理心。

同理心水平高的人,能夠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並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

要達到上述要求,僅僅是有意願是不夠的。

溝通大師吉拉德說:「當你認為別人的感受和你自己的一樣重要時,氣氛才會融洽」。

要想提高同理心,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發自內心地認為,對方的感受和你自己的一樣重要,即便對方的感受可能是錯誤的。

我們來看一個例子。

妻子正在廚房炒菜。丈夫在她旁邊一直嘮叨不停:「慢些、小心!火太大了。趕快把魚翻過來、油放太多了!」

妻子脫口而出:「我懂得怎樣炒菜,不用你指手畫腳的。」

丈夫平靜地答道:「我只是要讓你知道,我在開車時,你在旁邊喋喋不休,我的感覺如何……」

在上述案例中,如果把對方的感受看成和你的一樣重要,當你覺得別人在你耳邊喋喋不休很不爽時,將心比心,你就能提升同理心水平,不會在別人耳邊喋喋不休。

如果沒有把對方的感受看成和你的一樣重要,提高同理心水平就無從談起,具體的技巧,例如傾聽、換位思考等,也就很難產生效果。

理解了這個大前提後,我們就容易理解同理心的4個特徵:

①接受觀點。

②不予評論。

③識別他人情緒。

④與其自然交流。

也就是說,不急於先入為主地判斷,而是專註地去傾聽,用心去體會對方的感受,換位思考對方的思考邏輯,最後再統籌判斷,選擇合適的溝通方式,共同解決問題。

在心理學中,有關於同理心水平的測試,讀友們有興趣,可以拓展閱讀。今天的詞條,精讀君提供一種粗略的劃分,供讀友們參考。

0級(最低級),很少從他人角度思考問題,做事很少考慮他人感受。

在溝通時常講客套話,無法引起對方的共鳴,對方也不願意將自己的真實想法說出來。不願意傾聽;安排事務幾乎不考慮朋友、同事、下屬的需要。

1級,能夠從他人角度思考問題,做事會考慮他人感受。

與人溝通時較真誠,願意將自己的一部分想法表露出來;能讓人覺得被理解、被包容;工作中也會盡量考慮對方的需要。

2級,能站在對方的角度,想對方之所想,急對方之所急。

能夠使人不知不覺地將內心的想法、感受說出來;能夠讓人覺得被理解、被包容;能夠用心傾聽;在安排事務時,盡量照顧到對方的需要,並願意做出調整。

3級(最高級),能設身處地地感受和體諒別人,並以此作為協作依據。

有優秀的洞察力與心理分析能力,能從別人的表情、語氣判斷他人的情緒。真誠,說到聽者想聽,聽到說者想說;能以對方適應的形式溝通。

先識別,才能管理。量化反饋後,才知道如何改進。

上述同理心水平的劃分,雖然粗略,但對於啟發我們思考,不無借鑒價值。

2、針對性提升同理能力。

根據同理心的定義,以及同理心水平的劃分,我們可以針對性歸因,看看是什麼影響了同理心水平。

比如說,你可能會分析出類似以下原因:

對他人關注的減少

人天生是自我的,以自我為中心是一種本能,換位思考需要消耗認知資源,費心費力。

當今科技環境下,「宅」也可以生存。這在一程度上,減少了關注他人的必要性。

信息儲備的差異

信息和知識儲備的不同,增加了揣摩對方心理的難度。比如說,你沒有對方的經歷,自然很難揣測對方的認知心理過程。

對環境的理解差異

人與人之間所處的位置、角色、知識背景、認知技能不同,即使是相同的環境,產生的想法,也會大不相同。

換位思考技能的缺乏

沒有認識到同理心的重要性,也就不會有意識地訓練換位思考的能力,自然就缺乏相應的技能。

諸如此類,以上原因只是枚舉,並沒有窮舉。讀友們可以自行歸因,再考慮對應的解決方案。

比如說,識別對方情緒有困難,原因之一是元情緒能力低。如果覺察自我的情緒,認知自身都有困難,何談認知他人。

那麼,我們就有必要加強自我認知,學會快速識別自身的情緒信號。元情緒中,精讀君提到3個建議可供參考:

①掌握更多關於情緒的辭彙,並體會各類情緒間的微妙差異。

②評估自己情緒的敏感度。

③了解無意識的情緒。

原因之二是,沒有做好接收對方情緒信號的準備。

這種準備是指,意識到自我內在的情感信號,並儘可能讓自己保持足夠的冷靜,不要讓自己的情感信號,對理解別人造成干擾,以便接受他人微妙的情緒信號。

例如,你自己如果是在氣頭上,情緒激動,你怎麼能夠精準地體會對方的感受?

你只有在自己情緒從容的狀態下,才能做好接收對方情緒信號的準備。

原因之三,察言觀色能力偏弱

為了做到這一點,我們要儘可能做到「知己知彼」:

會談之前,盡量收集對方更多的信息,包括對方的成長背景、歷史經歷、思維習慣等。

會談之時,把自己的想法暫停,先放空,專註去解讀對方的言語和非言語信號,包括微表情、肢體動作等,例如:

說話方式

一般而言,人對他人不滿,或者有敵意,人的說話速度就會變得遲緩,給人木訥的感覺;假如某人有愧於心,或者刻意欺瞞,說話的速度則會不經意加快。

說話音調

在與人交談時,當雙方意見相左,如果一個人提高說話的音調,則表明他想壓倒對方。

而那些心懷企圖的人,他們說話時往往會有意地抑揚頓挫,營造一種與眾不同的感覺,吸引別人的注意力。

措辭習慣

習慣使用第一人稱單數「我」的人,其獨立性和自主性通常比較強;而喜歡用複數「我們」的人,則多為缺乏個性、被集體埋沒、隨聲附和型的人。

以上的解決方案,精讀君也只是例舉,並沒有窮舉。精讀君的用意是,只要我們認知到同理心的重要性,並能準確歸因,就能探索出合適的方案。

在這個刻意練習的過程中,我們要遵循量化反饋的原則。

練習的過程很明確:預測、實施、檢驗。

你可以假設,以對方這樣的成長背景、知識儲備和思維習慣,如果掌握了這樣的信息,會有什麼樣的反應。

然後,發揮你的觀察力,通過溝通互動等進行假設檢驗。

如果準確,就可以當作一種經驗積累起來;如果不準確,則要去判斷哪一個步驟判斷有誤或有漏,從而改進自己的心理推測能力。

就好像幼兒學步那樣,一開始會踉踉蹌蹌,熟練後,我們的同理心水平就會越來越高。

在我們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充滿了這樣的練習機會,讀友們可以多加練習。

3、別把敏感當作同理心。

一方面很多人同理心水平低,另一方面還有一些人,覺得自己同理心水平過高,容易受別人的情緒感染。

比如說,有些讀友可能會有類似這樣的感受:

「不管是家人,朋友,老師還是領導,只要他們情緒有一點點反常,我就能捕捉到,即使周圍其他人都沒有察覺出異樣。而且,我不僅能感受到他們的情緒,還會深受這些情緒的影響。」

人群中約有20%左右的人,對於情緒比較敏感,在面對他人情緒時表現出更強的生理反應。

研究表明,除了情緒以外,高敏感人群對包括聲音、氣味等任何細微的外部刺激,都有著超高的意識。

他們在處理外部信息時會更加徹底,面對正面或負面的刺激時,都會產生強烈的反應。

造成這種敏感的原因有很多,除了遺傳生理因素外,往往與這些人所處的環境有關。

比如說,如果他們所處的家庭「危險度高」,意即:家長情緒不夠穩定,容易突然發脾氣,那麼,他們就會培養出敏感能力,快速識別對方情緒變化,從而做好應對危險的準備。

比如說,如果他們所處的家庭「批評性強」,意即:家長要求高,正面肯定少、負面批評多,那麼,他們就會形成思維習慣,容易把別人的情緒,過於敏感地解讀為對自己的負面評價。

諸如此類,前述這種敏感,其實並不是同理心。

真正的同理心與之有本質上的區別:同理共情的出發點是為他人的利益,而不是為自身的利益

也就是說,同理共情是為了理解、體諒和緩和他人的苦難,而並非是出於自我保護。

對於這類敏感而非同理心水平高的人群而言,真正要做的是,去仔細歸因,找到造成這種敏感的原因。

他們的問題在於,沒有意識到,別人的情緒與自己可能並不相關,有很多是自己的過度解讀。他們要區分自身與他人的邊界。

在任何一種關係中,個人邊界都是重要且必要的。健康的個人邊界意味著,對自己的情緒和行為負責,但不對他人的情緒和行為負責。

再親近的雙方,互相之間仍然是獨立的個體,各自負責。我們可以伸出援助之手,但不是100%無條件地要去平穩對方的情緒。

在詞條的最後,精讀君要強調的是,同理心是人的天賦,每個人都可以去提升自身的同理心水平,從而降低與別人協作的交易成本。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遵循常識,同理心並不會差到哪。

後置思考:

①你怎麼評估同理心的重要性?這種判斷,對你產生了什麼影響?

②你是否遇到過同理心很差的老闆、同事、朋友?他們為什麼差?

作者:精讀君,《終身成長詞典》開發者。

每天精讀一個新概念,持續精進更好的自己。閱讀更多詞條,優化知識體系,請搜索微信小程序:終身成長詞典


推薦閱讀:

心理學流派的統一
溝通,很重要!
耶魯大學開放課程-心理學導論筆記
婚姻的真相

TAG:心理學 | 共情 | 同理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