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幼師去哪兒了? 中、德幼兒園的一場「較量」

中國的幼師去哪兒了? 中、德幼兒園的一場「較量」

52 人贊了文章

近期我有幸走進德國圖特林根州的Villa Kunterbunt幼兒園,參與了為期三天的觀察學習活動。作為一名曾先後就職於上海示範性幼兒園、一級幼兒園的原幼師,我認為有必要與大家分享一下我對中、德幼師工作差異的客觀見解。

在德國的幼兒園中,我充分地感受到孩子是非常自由的。從早上8點起,孩子們陸陸續續入園,隨後更換室內拖鞋進入教室,開始一天的遊戲活動。通常這些遊戲是由孩子們自己選擇的——在美工區畫個畫,或者取出柜子內的玩具玩耍;放在桌上,或者放在地毯上——一切取決於他們。

每間教室的黑板上都張貼著各個活動室的使用情況,包括畫室、娃娃家、運動房等。而孩子只需將自己的照片貼在相應的活動室下方空白處,然後就能去那裡玩耍了,大年齡段的孩子甚至「有權」選擇獨自去花園。

活動室黑板

如果孩子願意,他們也可以從家中帶來食物,與自己的同伴共進早餐。餐後,他們則會先將使用過的餐具投入洗碗機後,再繼續遊戲。天氣不錯的日子裡,孩子還會和老師一起赴室外遊戲,盡情滑滑梯、盪鞦韆、玩沙子,直到爸爸媽媽來接他。

由於德國幼兒園大多都不提供午餐,往往於中午就放學。孩子們回家解決午餐後,可以選擇返回幼兒園進行室內或室外活動,或者在家自行學習、玩耍。

戶外活動的場地

老師在一整天的帶班過程中,只是一位觀察員,在孩子沒有整理好玩具或做出危險動作時,及時提醒他們。更多的時候,孩子們都出在一個自由的環境中,無拘無束地探索世界。

那中國的幼師呢?早上,從踏入幼兒園起就需要為孩子們不知角色扮演遊戲的場景、道具。等到孩子們入園後,則要兢兢業業當好「老媽子」,提醒孩子們去吃點心、觀察孩子的遊戲過程,甚至在遊戲結束後,還要組織全體孩子進行分享交流會、和孩子一起收拾遊戲場所。

隨後開展的集體活動中,孩子們又要踩著點去室外活動——在那些由老師早就準備好的運動設計教案、遊戲化場景中。活動結束後,孩子們返回教室,又得踩著點休息,因為緊接而來的便是午餐時間。

餐後,孩子們會有一段午睡時間。而此期間,老師則馬不停蹄地續上開會、教研、備課、牆面、區角、反思等工作,直到孩子們起床後,變回「老媽子」,幫助他們穿衣洗漱,催他們去吃小點心、開展區角活動。當然,還有活動後的分享與交流。

日復一日,不僅中國的幼師們超負荷連軸轉,中國的孩子們其實也無多少自由可言,過著四處趕場子的日子。雖說授人以花,手留余香,可這樣的情況下,中國的幼師們又哪裡有花可贈呢?中國的孩子們又哪裡看得到花美,聞得到花香呢?

在德國的這次體驗中,我還發現園長絕不要求老師精通琴棋書畫。因為孩子們甜美的歌聲從不需要鋼琴潤色,靈動的繪畫作品也不需要刻意指導。老師更像是孩子們的夥伴,為他們的興趣出謀劃策。比如孩子們對於建築有興趣,老師就和孩子一起去學習、了解,和孩子共同成長,而不是充當孩子的「建築顧問」。

與其相反的是中國的幼師,不但被要求精通手工、繪畫,時不時還得考核鋼琴技能。工作量不斷增加,收入倒是原地踏步,還常常處於被指導、被規劃的情況下,被大量繁瑣事務消耗熱情與精力,個人價值也得不到體現。這種局面造成了畢業於學前教育的學生無意幼師工作,而一線教育工作者,也大多在1-2年後毅然離職。

所以,給中國的幼師們「減負」實在刻不容緩。提升中國幼師的福利和工作的幸福感,給予他們更多的成長與決策空間,既是對中國幼師的鼓勵,也是對中國孩子的負責!


推薦閱讀:

幼兒園常用表揚語和小律動,老師和家長都必須收藏哦!
遠離危險的智慧,關愛熊孩子健康成長
幼兒園中班健康教案:快樂做遊戲
什麼是感覺統合?

TAG:幼兒教育 | 學前教育 | 幼師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