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7,摩訶契丹萬花筒(1):18世紀帝國的行政機構簡述
來自專欄摩訶契丹國家地理56 人贊了文章
1.本系列為Paradox歷史遊戲系列(P社四萌)衍生的架空歷史和設定集。然而現在與P社遊戲已經關係不大了!
這個世界線與我們的世界線分支時間大約在1130年秋天。2.本系列的講述重點不在政治史或者軍事史,儘管這兩者是P社四萌的重要內容。而且本系列不是戰報。3.本系列將嘗試還原一個架空歷史中的東亞-南亞融合佛教文明,以及推演(創造)它可能發展出的視覺藝術,建築,文學相關的遺(nao)產(dong)
最近自己負責一個項目巨忙,每天11點下班,今天終於回家早點兒就想搞點兒新聞出來。
然而最近確實是沒有精力寫故事或者畫太多畫的。
摩訶契丹進入早期現代了,忽然覺得需要深入挖掘一下這個國度上上下下的一些細節,描寫一些一直沒來得及顧及到的方面。
不願意寫太多大人物大事件的老生常談,而物質的,制度方面的,文化藝術方面的描述,在這個新舊交替的時間段都非常有意思。而18世紀的歷史,就像以前一樣,讓我穿插在這裡寫出來吧。
我一貫的路線就是想把這個國度落實,讓它真正能被我們觸摸到。關於這些小題材,我一段時間以來多多少少都是有想法的,平時順手寫的筆記已經很多,這次大概整理一番,也是為以後異彩紛呈的近現代做準備了!
這個系列叫「18世紀的摩訶契丹萬花筒」,就算是我把這些筆記用設定集的方式梳理出來吧~!每篇長短不一,順序不定,有時有插畫,我還是想把這個國家的美好盡量展現給大家。
然而人的腦力是有限的,有時欠缺的地方,就需要所有人用腦洞一起幫忙了。
好啦開始吧。
帝國的政府。1700-1750.
18世紀,摩訶契丹帝國的中央官制還是名義上延續了唐以來的三省六部制。契丹的特色南北面官制在13世紀南遷時被統合,而三省在15世紀以來中央與地方權力的消長裡面,其權責也是在不斷變化。尤其是目前我們來到的十八世紀,是摩訶契丹國內劇烈動蕩的時代。
具體的事件我們之後會提到,然而描述這個時代的中央行政結構,卻會是一本自找麻煩的糊塗賬。 我們會把重點關注在比較穩定的尚書省六部,以及地方行政系統上。
六部的話,就拿奴家打工過的工部做例子吧,
工部一般作為六部里最後的一個部,存在感很低。在17-18世紀下轄五個司:營繕,屯田,園虞,水川,輿航。
我們營繕司底下呢,有郎中,員外郎,令史,書令史,亭長,掌固。這名義上和唐制基本一致。這個掌固,在我們司里就負責管理本司的檔案和圖籍等等了。其中一個掌固就是我的頭兒,所以我就是那種不可能被列到任何名單里的無名小卒啦,這種無名小卒,東京的工部大院里有兩百個。
其他部也類似了。每個部下面有司,六部在中都、南京都有留守機構。目前(1700年),雖然中都還是遼國理論上的首都,但是因為16世紀初的戰火破壞,和近年寒山商路的衰落,已經沒有以往的繁華了,皇帝也只在重大儀式時駕臨,或者來這裡度夏。帝國的行政中樞現在慢慢遷移到了東京珠川府——這裡管理日益繁榮的帝國東半非常方便。
京以外,大遼採用的是道-州-縣三級行政體制,幾百年基本穩定。
第一級行政單位:道、招討司。
道設觀察使司,觀察使,理論上不是地方機關,而是中書省的派出機構。
寒山、山陽、菩提,都是理論上有自己的王的(如今,寒山王總由皇帝兼任,山陽王常常按慣例封給太子殿下,菩提王還在整天吃香喝辣)所以這些道設大王府而不是觀察使司,主官稱相。其實寒山相和五川道觀察使,是沒什麼區別的。
招討司呢,作為軍事總督區,設招討使和大詳穩司,直屬於都元帥府,而不是中書省。
在監察方面,道還有監察使司,負責司法和制約觀察使司及地方領主,是門下省派出機構。州有監察司。
在財稅方面,道設轉運使司,轉運使。州設錢帛司,都點檢,縣設點檢。
在地方兵備方面,道設守御使司,管理城鄉的警巡和守備。不監管各鎮軍隊。一些特別的要塞,比如活木衛,也是直屬兵部和都元帥府的,不屬於道守御使司。
第二級行政單位:府、州,圍場、群牧使司
士族雲集,地理重要的地方設府,名義上中央直轄。不像中國宋以後府已經被用濫,遼國的府仍然是非常稀罕的。
府的最大特權是有自己的咨議局,由本地貴族士紳商議本地政事,這是近年來的新變化了。
海外有總管府。都總管府。這些不是府,而是政軍一體的總督機構。主官稱總管、都總管。這個制度很可能來自元制,被遼人在海外領土上沿用了。它們在行政上很難分級,而且是直接屬於皇室的。
如果這個府是京,則有留守司,留守行府尹事。有宣徽院,負責宮廷設施的維持。
對了,各院各局主官仍稱林牙,古老的稱呼了。
州行政主官稱刺史。
而封建領地的州的主官稱節度,就是那些世襲公爵們。法律上,他們對自己領地的統治權來自這個節度官位,而不是爵位。
圍場全國只有一個就是迦濕迷羅圍場,有部署使司,平時屬內侍省、中京宣徽院和工部園虞司。
寒山、天竺、波斯道有群牧使司,州級。提供肉類和遼軍騎兵和炮兵使用的役馬。
州還設工事司,警巡司,刑獄司,州學等等。
某州的市舶司,都是直屬皇室的。在18世紀初,帝國的市舶司有十個,都是摩訶契丹的重要港口。從西到東依次是:南京、牛賀、活木、蘇羅、七島、果阿、楞迦、苦陀、蘇挪貢、柔佛。
市舶司設市舶使,多由宦官擔任。市舶司的收入自從女皇之後,七成直接進入內府。
州的舟造司被工部輿航司和兵部艨艟司共領,這又是一團糊塗帳啦。
第三級就是縣了。
縣以下,除了縣令、丞、尉與縣學以外,之下的人事各道都不同,因地制宜沿用了傳統的地方組織。縣名也往往沿用了原地名的譯音。
我沒有講衛之類的,那些,等到以後我介紹契丹陸海軍制度的時候再說吧。
晚安!
推薦閱讀:
※重建奧匈(三)
※島國的五對負重輪——東日本T54坦克服役史
※世界大戰的遺產:第四十一章 邀請
※重建奧匈(二)
※轉捩點:藤子·F·不二雄《異色短篇集》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