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沒什麼大不了?這病致命。

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沒什麼大不了?這病致命。

來自專欄花不灑的所見所想4 人贊了文章

一 李依依是誰

李依依是6月20日跳樓自殺的那個19歲甘肅女孩。

在群眾的歡呼和起鬨中,她對著拉著她阻止她跳樓的消防員說了一句:哥,謝謝你,我要去天堂了,天堂一定很美。然後跳了下去。圍觀群眾有的歡呼鼓掌,有的驚嘆。而當時李依依的爸爸就在李依依跳樓的那座大樓裡面,看著女兒死在自己眼前。

後來《三聯生活周刊》的文章詳細報道了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李依依遭受班主任性侵後驚恐異常,尋找了學校的心理室求助,卻被告知小題大做。被強行和解。事發後李依依也沒有及時告訴家人,家人並不知道她為何學習、生活出現了問題。直到後來李依依告知了父親真相,並被慶陽醫院診斷出得了抑鬱症。但是直到2018年5月27日,她才被北京安定醫院確診為創傷後應激障礙

造成李依依自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主因是因為班主任的性侵,接著是學校試圖大事化小沒有在事發後保護李依依的個人權益。學校的心理諮詢機構也沒有發揮到應有的作用,甚至一再忽視被侵害人的受到的傷害。社會和法律也無法對給當事人造成侵害的始作俑者定罪。加上家人對受害人心理健康矯治的認知不足,以及治療的經濟能力有限,最後釀成了悲劇。

19歲的李依依的死,很多人都有責任。很多方面也都值得人們反思。悲劇發生了,除了悲傷,我們也應該思考,如何杜絕此類事件的發生。

本文只是從心理矯治的角度簡單談一談創傷後應激障礙的究竟是什麼,該如何防治。

千萬不要小看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因為這病,會致命。

?

李依依生前微博

?

?

二 PTSD是什麼

在我們身邊的某些重大惡性事件發生後,不論是新聞中的自然災害(如汶川地震)、車禍,還是人為的惡性殺人事件(如白銀殺人案)、暴力犯罪(戰爭,姦淫婦女)等事件甚至至親突然離世,在經歷或者了解到這些事情發生之後,不少人會產生憤怒、痛苦、抑鬱等等的情緒,或者做噩夢,並且這種狀態通常會持續一段時間——可能是幾個小時,也可能是十幾天。

但只要不超過一個月,就都還好。

因為這些癥狀如果能在一個月內消失,那就只是急性應激障礙(不同於PTSD)而已。就像生活中因為意外受傷了,你會感到疼痛,流血,哭泣和恐懼,但是一段時間過去,經過矯治,你的傷口就會結痂,痊癒,這是正常的狀態。

但是有的時候,這種應激反應不僅不會消失,反而會變成揮之不去的夢魘,讓你無法繼續正常的生活和學習。舉例來說,還是一個意外受傷的人,經過正常的癒合時間後,傷口破損流血的地方不僅沒有癒合,甚至化膿且潰爛了。這時候你就需要去醫院讓醫務人員處理你的傷口。同樣的,如果在創傷性事件發生了一個月後,你還會常常做噩夢,並對環境或他人感到懷疑和害怕、憤怒、抑鬱、絕望,那你就必須重視起來。

這時候你就需要求助專業的工作人員。因為你心裡的傷口沒有得到正確的處理,可能潰爛甚至發生了病變。那麼這種情況,就叫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

?

三 創傷後應激障礙離你有多遠?

?

?心理學研究者Breslau(2012)在進行了大量的統計調查之後,發現了經歷不同類型災難後出現的PTSD患者的比例。

如下圖所示:

圖源《變態心理學——整合之道》(第七版)

?圖中可以看出,患病比例最高的創傷事件包括強姦、性騷擾、囚禁、酷刑、綁架及嚴重毆打。在經歷這些傷害之後的受害者發生PTSD的比例遠高於其他類別。

而這些傷害,看起來似乎也離人們並不是特別遙遠。過去,人們在社會上發生了創傷性事件的時候,往往會在犯案兇手歸案被嚴懲或者正法後而停止追蹤和關注。然而對於受害者來說,犯罪分子被繩之以法才只是第一步,那些受害者的心理創傷是否得到重視和正確的醫治也相當重要。

?

四 創傷性應激障礙該如何診斷?

?

?判斷一個人是否患有PTSD是需要專業的心理學工作人員進行診斷的。但是PTSD有三個主要的基本表現可以作為普通人的判斷依據:即創傷性再體驗癥狀迴避和麻木類癥狀過度喚醒癥狀

簡單地進行解釋,就是:

第一、創傷時的回憶會常常突然湧現,受害者會感到自己再次經歷當初的傷害。——創傷性再體驗癥狀。

第二、他們在情緒體驗上表現得剋制或麻木甚至選擇性遺忘,這可能使他們在人際關係上出現問題。——迴避和麻木類癥狀。

第三,受害者大多會經歷長期的過度喚起,容易受驚、動怒。在最新版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5)的診斷標準中,還增加了「不計後果或自我毀滅的行為」,作為喚起或反應性增強的標誌。——過度喚起癥狀。

也許乍聽起來沒什麼,但是舉個現實中的例子,你可能就不這麼認為了。

比如文首提到的李依依,在受到傷害之後她可能會隨時想起曾經被性侵的場景,重複經歷當時的極度驚恐的情境。並可能因此無法相信其他男性,並動輒因為一點小小的可能引起相關聯想的行為而出現過激反應,過度地憤怒和痛苦。如果PTSD不得到恰當的治療,可能她在將來面臨交友和擇偶時,都會產生交往困難。並且自己也始終生活在重複的驚恐狀態中,根本得不到安寧。

這樣的生活就如同煉獄,你要一遍遍重歷你最害怕和最折磨你的那段歷程。還要自責愛你的人為你花費的時間、金錢和精力。無論怎麼努力都無法回歸正常的生活軌道。每次的痛苦喚醒體驗還會讓你產生自毀(自殘、自殺等)的衝動。就像李依依,她先後曾經自殘,割腕、跳窗,自殺過四次,被發現試圖自殺十多次。

PTSD是要命的心理疾病啊。

當然了,具體的診斷還是要去醫院請專業認識確診,這裡附圖一張,是DSM-5關於創傷後應激障礙的診斷標準,有興趣的可以參考看看:

?

DSM-5 PTSD診斷標準

五 如何治療?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大部分臨床工作者認為PTSD患者應直面最初的創傷,處理緊張情緒,並建立有效的歸因方式來克服這種障礙產生的損害(Beck & Sloan , 2012 ; Najacits ,2007 ; Monson , Resick, & Rizvi , in press)。

精神分析療法中,再次體驗情緒創傷來緩解情緒痛苦的方法被稱為宣洩。這種方法不同於患者的重歷,而是通過心理醫生的輔助進行相關的引導從而建立一種新的敘事。

認知療法則是矯正患者對創傷的負面推論——比如一某種方式責備自己,感到內疚或者兩者兼而有之。

藥物對改善PTSD癥狀同樣有效(Dent & Bremner ,2009; Schneier et al.,2012)。有些對各類焦慮障礙都具有療效的藥物同樣有助於PTSD。如百憂解和帕羅西汀等SSRIs類藥物。

事實上,PTSD的預防比事後干預往往更加有效,因為病人一旦選擇性遺忘一些經歷,事後的干預治療可能就相對來說更困難。而且統計數據證實,在經歷了可怕的車禍並明顯有患上PTSD風險的病人,在接受了12次認知治療後,只有11%患上了PTSD。而只是收到自助手冊的人發病率為61%。

其實李依依在性侵之後,是及時找到了學校的心理諮詢老師進行求助的。可惜我國學校校內的心理諮詢室普遍是個擺設,校方也不會投入資金和精力加以建設。所以李依依的求助毫無作用,而她的痛苦和創傷就像雪球越滾越大,越來越不可收拾。

其實還有很多如果,如果李依依的家人有足夠的心理學知識(國內家庭普遍不具備,不必苛責),在李依依受到傷害後能及時為她提供相關的心理治療措施。如果法律足夠健全,可以為李依依所受到的創傷給予足夠的保護。如果李依依跳樓的時候沒有那麼多吶喊助跳的看熱鬧的閑雜人等。悲劇是不是不會上演?

可惜沒有如果。

李依依,願你在天堂可以睡個好覺。

?

?????


推薦閱讀:

TAG:心理 | 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 | 跳樓自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