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晉紅袍法師說
來自專欄不一樣的世界33 人贊了文章
輾轉三座城市,歷時五載春秋,我的博士生活接近了尾聲。人們常說,博士畢業就意味著你終於成為了「人類認知邊界的開拓者」。回首這五年的博士生涯,我不禁心懷惶恐,畢竟自己做出的成果實在太過微小,實在擔不起這麼唬人的名號。但想想自己還是「2006年時代周刊年度風雲人物」呢,一笑而過之後反而釋然了。
我在很久之前就對「光學」充滿了興趣,這看得見摸不著的小妖精著實讓我著迷。記得中學時物理學中講到全息術,一知半解的我就和好友去網上找來小激光器和全息干板,想要把這神奇的現象復現出來。雖然最終也沒能成功,但這段經歷卻讓我後來讀大學時義無返顧地跳進了光學的坑。光學涉及到的課程門類眾多,幾何光學、物理光學、電磁場、光量子、光電子、顏色科學、視覺科學、傅里葉光學等等宛若魔法般的知識湧入了我的腦海,雖然由於我太過愚鈍,以至於許多內容沒能很好地消化吸收,但這麼多年的系統教育卻彷彿為我打開了一扇大門,讓我走進了這令人嘆為觀止的美麗花園!
但經過了多年的高等教育,在讚歎於大自然的神奇之餘,我也發現自己以前對這個世界有著極大的誤解。現實世界沒有光滑表面、沒有剛體、沒有真空中的球形雞,現實中的透鏡是有像差的、反射鏡是有吸收的,動態全息術的發展也近乎停滯,中學教科書中簡潔美妙、言之鑿鑿的表述實際上只是一種無奈的近似。
除了這種現在看來有些可笑的誤解,我也曾經對科學有著許多不切實際的期許。科學讓人類取得了無數偉大的成就,但越往前走,卻越發現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其實千瘡百孔。記得當年讀物理學時,讀到光的粒子說與波動說的曠日持久的戰爭、讀到現代物理學百年史話,不禁熱血沸騰,似乎這個宇宙的真相正在徐徐展開,眼看就要到了圖窮匕見的程度。結果博士幾年下來,讀著最前沿的論文,看著當代最偉大的科學家的評述,才發現我們其實對世界的本質還是有兩個不知道:這也不知道,那也不知道。
這就像是在網上讀未完結的小說,被前文情節吸引欲罷不能,於是花重金開通了會員,結果發現雖然現在還是日更五千字,但行文中卻充滿了瑣碎的細節,主線幾乎停更了……就連潘建偉教授都說,「只要我把為什麼會有量子糾纏弄明白的話,我馬上就可以死。」這種「朝聞道,夕死可矣」的精神著實讓人欽佩,但也從側面反映出人類在面對浩瀚宇宙時的無奈。
雖然難免有些失望,但博士生涯卻讓我真切地明白了一個道理:科研一定要腳踏實地,一口吃不成胖子。如果不去鑽研艱深的理論、不去認真做數學推導,就憑藉一拍腦門的天馬行空、總想搞個大新聞,只能淪為貶義上的那種「民科」。所以做科研必須得沉得住氣,每一項科研成果再微小,也都有著不可磨滅的價值,就像胡適先生曾說過的,「怕什麼真理無窮,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
能夠有這樣的認識與轉變,讓心浮氣躁的我逐漸潛心學術並愛上科研,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在博士期間認識了太多出色的老師和同學,他們讓我學到了太多太多。
(這一部分是對老師和同學的感謝,出現太多人名,涉及他人隱私,就不貼了。)
除了讀博期間認識的老師和朋友,我還要感謝一些老友。比如劉理博,帶我走了一趟創業路,從此之後再也不會被別人口中諸如風險投資、智能硬體或人工智慧等等熱詞忽悠了。祝正沐浴著南加州陽光的你前程似錦!
再比如劉子琨、周一、姚陽子健、高遠、張良和王晨瑋六個大學好友,加上我一共七個人,因為我們曾在南華園竹林深處賞月的經歷,被我戲稱為「竹林七愚」。 每年夏天畢業季的時候,浙大都會有一場名為「夜未央」的露天音樂會,就在玉泉校區毛像前的草地上。每年都有畢業生在這裡哭,在這裡笑,在這裡留下眷戀、不舍、遺憾和悲傷。我們七個人這麼多年,卻從沒有一起去聽過夜未央,甚至分別時都沒有擁抱和淚水。我們如今雖然分散各地,經歷著不同方向但一樣精彩的人生,但有你們在的地方就是我遠方的家。正如同我曾經說過的那樣:夜未央,故人今宿何方?待歸來時話衷腸,不必訴離殤。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我要感謝家人對我的支持,是你們對我無私的愛和陪伴讓我走到了今天。
最後,感謝這個波瀾壯闊的時代。意氣風發,揚鞭上馬,閱盡這世間的火樹銀花!O(∩_∩)O哈哈~
看風景的蝸牛君
2018年6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是我博士畢業論文的致謝部分,刪減了一些內容。
推薦閱讀:
※《在日常生活之中開發覺性》之問答篇(二)
※生活最需要的是信念
※生活感悟:愛,就是用一顆心去溫暖另一顆心。眼中的淚只要有人疼,那便是幸福;心中的苦只要有人懂,那便是值得。
※經典語錄:人,一簡單就快樂,但快樂的人寥寥無幾 | 新鮮生活
※80後婚姻 「快餐式」挑戰甜蜜生活
TAG: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