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聖依的兒子、黃磊的女兒,這些優秀小孩的背後

黃聖依的兒子、黃磊的女兒,這些優秀小孩的背後

4 人贊了文章

最近看《媽媽是超人》,被黃聖依的兒子安迪所接受的教育驚到。

節目組問安迪,如果只能帶一樣東西到外太空,他會帶什麼。

安迪:氧氣罐。

節目組:月亮上面有什麼?

安迪:隕石,行星,空間站。

注意,這是一個五歲半小朋友的回答。

雖然楊子和黃聖依愛炫的作風有點一言難盡,對安迪的陪伴似乎也很欠缺,但他們明顯很重視對安迪的精英教育。

五歲半就具備一定的科學素養,更重要的是,五歲半就對科學有濃厚的興趣。這個,才是安迪遠超普通孩子的地方。

許多明星的孩子都從小接受了全面的精英教育。

黃磊的大女兒多多,小小年紀就用全英文寫詩、寫劇本、排戲,鋼琴繪畫樣樣精通。

李湘的女兒王詩齡,從小T台前排看秀就不說了,純正的倫敦腔英語甩開許多考過四六級的大學生幾條街。

……

這些成績的背後,是家長們的用心良苦和優秀資源的傾注。

大多數星二代,從小就讀昂貴的私立幼兒園、私立小學,接受雙語教學;要不就是買最好的學區房,讓孩子就讀最好的公立學校,外加各種興趣班和輔導班。

列舉幾個星二代雲集的學校。

德威英國國際學校、海嘉國際雙語學院、北京伊頓雙語幼兒園、北京加拿大國際學校、宋慶齡幼兒園……

這些學校的名字聽起來都很牛,學費也很牛。每年十幾萬起跑,完全不算事兒。

而像趙薇這樣,帶女兒到香港面試幼稚園,為了入學能加分,斥資1.5億港幣買豪宅,類似的做法也不少。

有人說,工作以後才發現,如果本科一般,就算從清華北大碩士畢業也沒用。因為這個社會都更重視本科溯源。

而現在,學籍的溯源越來越往前,溯源到你是否就讀了很牛的高中、初中、小學,甚至是,幼兒園。

這已經是最拼的了嗎?

並不是。

越來越普遍的早教課,甚至從嬰兒時期就開始實施雙語教育,從小培養智商、情商,以及藝術的熏陶。

最激烈的競爭,從子宮裡就開始了。

而比上什麼學校更重要的是,家庭教育和資源圈子。

印度電影《起跑線》中的父母拉吉和米塔,為了能讓孩子進入頂級學校而絞盡腦汁,裝作社會名流。

然而一擊即破。

這些孩子們的起跑線,不僅僅因為學校不同而不一樣,更因為站在了一個家庭累積的資源高度上,而不一樣。

名流政要、明星群體,他們擁有著比一般人更多更好的資源,尚且如此重視教育投資。

這就是傳說中的「別人比你有錢不可怕,可怕的比你有錢還比你更努力」。

其實,現在越來越多的普通家庭,也很重視教育,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給孩子最好的教育資源。

各種早教班,各種興趣班。

為什麼現在的80後、90後父母,大多不願意生二胎?

因為都想對孩子進行最好的精英教育,而二胎的教育成本,負擔不起。

綜藝節目《極限挑戰》最新一季,有一期主題是「知識的力量」。節目的最後,他們去到上海崇明中學。

向即將參加2018年高考的高三學生,提出了以下幾個問題:

1.你的父母接受過大學以上的教育嗎?

2.父母是否為你請過一對一家教?

3.父母是否給你報過興趣培訓班?

4.是否有過一次出國經歷?

5.父母是否承諾過要送你出國留學?

6.父母是否在親人、朋友面前誇獎過你?

每個問題,回答「是」,就向前走到另一條起跑線上。

有的人一路往前,也有人在所有問題過後,還停留在最初的起點。

那一刻,我想,那些停留在起點的同學們,內心肯定難受極了。但這就是現實,早知道總比晚知道好。

更難過的是在裡面等待、卻看不到自己孩子第一批衝進來的父母。

競爭還未開始。但其實競爭早已開始。

而現實比節目更殘酷。在節目里,可以通過努力奔跑,輕易將起跑線的差距縮短,甚至反超前面的人,實現躍升。

但放到現實,反超,並沒有想像中的輕鬆、容易。

尤其是在現在這個信息爆炸、科技迅猛發展的社會。

能力培養的差距,比以前大得多,人和人之間,累積起來的差別,猶如鴻溝。

英國紀錄片,《人生七年》,早已經把這個話題說透了。

他們跟蹤記錄來自英國不同階層的十四個七歲的小孩子,他們有的來自孤兒院,有的是上層社會的小孩。每隔七年,節目組找到他們,呈現他們的生活、傾聽他們的想法。

從他們7歲,縱跨49年,一直拍到他們知天命的年紀。

簡單的結果是,富人的孩子還是富人,窮人的孩子還是窮人。

看似無法改變的宿命,看似無法跨越的階層。

但人生還有機會嗎?

當然有。

農民的兒子Nick,每天上學要走三英里的路。他堅持下來,在讀書這條路上,付出了比一般人更多的心血。21歲時他在牛津讀物理,28歲時移民美國,最後當上大學教授。

從農民兒子到大學教授,依靠的只有讀書,用知識改變命運。

其實這個話題並不新鮮,為什麼我還是想探討?

我並不想販賣焦慮,我只想理性面對現實,並希望可以通過努力改變現實。

從小城市走出來,通過大學、工作留在了廣州,不好不壞。我很清楚,只有教育,優質的教育,才能賦予我們更多的機會。

所以我經常對我十歲的小侄女說,你要努力學習,一定要考上好的初中、高中、大學,因為,這些會決定你未來的生活。

我不怕她會有壓力。事實上,她需要明白這些現實壓力的存在。

而作為新晉媽媽,對自己的兒子,我也說不出「只要他開心就好」這樣的話。

沒有任何一條通往成功的路是容易的,它甚至是不開心的、它可能意味著長時間枯燥的學習和訓練、意味著辛苦的汗水和淚水。

有些人會覺得,未來可能會變成想像力、藝術能力的競爭啊,所以從小會玩很重要。

厲害如馬雲,才敢這麼說。

是的,我也承認,這句話說得沒錯。

但要知道,富人階層說的玩,和窮人階層的玩,是不一樣的。

總有人說,教育不應該太功利化,要尊重教育的本質。

但越是回歸本質的教育,成本越高。

它需要父母具備一定的金錢、時間,以及遠見。

如果本身來自資源一般的家庭,還只懂得瞎玩,那連未來的入場券都沒辦法獲得。

教育的本質、公平的教育機會,這些更應該由教育部門來思考、改善。

而普通家庭的孩子,能做的是,儘力抓住一切教育機會,並且讓自己成為其中的佼佼者。

人生,它就是場馬拉松啊,只要未到盡頭,我們都要告訴自己:努力,機會或許就在下一秒。


本公眾號的內容,謝絕轉載但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暫時的全職媽媽,說是學習科學育兒其實專註敗家

歡迎了解一下 互相交流

weixin.qq.com/r/2Uw2Lm-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我為什麼不阻止孩子接觸電子產品?
珍珠奶茶失靈了/拇指班長
12歲留守兒童上吊自殺:生而不養,枉為人!
二胎時代 這些繪本讓大寶快樂地迎接二寶
慈母多敗兒,有孩子的好好看看

TAG:教育 | 兒童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