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張五常簡介

張五常簡介

4 人贊了文章

一、理論簡述:

張五常的佃農理論:握有生產要素的雙方,平等談判形成的合約,最有利於經濟效率的發揮。

在張五常以前,古典經濟學普遍認為,固定地租最有利於提高土地的產出。因為佃農只要交夠了固定地租,剩下的,自己種多少得多少,所以幹勁最足。如果是分成地租,種出來的60%歸自己,40%歸地主,佃農的幹勁就沒那麼足。

古典理論最大的問題是忽略了地主的積極性的發揮。

地主如果只拿固定地租,他就沒動力提供耕牛、供水系統等等公共設施或者服務,沒有這些東西,佃農的勞動的邊際產量就會下降。地主有了分成,會加強對佃農的監督,讓佃農之間互相競爭,把土地租給種地水平最高最積極的佃農,最後每個佃農的邊際產量就會趨於一致。

這個邏輯本身也出自於古典經濟學理論。有限貨幣在多種商品之間的選擇,以達到效用最大。在古典經濟學理論里的多種產品之間的選擇最終達到的也是每種產品的邊際效用相等。

這裡都有個邊際遞減,一個是邊際產出,一個是邊際效用。一個解釋的是產品消費,一個解釋的是制度建立。佃農理論適合於縣域經濟內部的解釋,也可以擴展到更大,國家層面,增值稅本身就是一種分成機制。工人之間的流動,官員之間的流動,最終使每個縣都做到邊際產出相同。這樣能力最強的縣就會遠比別的縣獲得更多的資源。你能力越強資源就會向你集中。

當然這個模型本身也是一種理想化,另外實際上不可能做到,地主和佃農的平等協商和無代價的自由流動。另外地主分到的財富一般來說肯定要遠大於自己的消費能力,本身依舊存在內在的不平衡,需要債務或者外部市場進行消化。馬太效應不可避免,總有人的地位高一些,特權多一些,財富分成也會多一些。

佃農理論是生產領域的古典經濟學、同時可以擴展到制度經濟學,市場經濟,價格主導,拓展了經濟學外延。原來古典經濟學更側重於消費品領域。

佃農理論從宏觀上解釋了中國經濟發展的內在邏輯。當然要保證這個邏輯最大效率運行,自由流動,自由協商,自主定價就是必要的基礎。另外,威權政治下,GDP考核的唯一指標,讓縣變成了一個企業,企業的唯一目標就是盈利,中國在不經意下,在制度領域下實現了古典經濟學的理想市場。如果政府發展目標加入了其它東西,企業的發展目標就不純粹了,這個模型也就失效了,這個需要政治的非民主的。這也是為啥張五常那麼反對新勞動法,因為國家強行制定了最低工資,會破壞原來的最優平衡,從而降低總產出。

二、中國經濟發展的其它原因。

1、外部環境

中國近來的良好的外部環境,給出口創造了有利條件。

2、文化背景

中國人的吃苦耐勞,容易控制。

3、政治環境安定

總體政治環境的安定,無動亂,大家對未來發展方向的可預期。

4、政治的包容

政治包容性大大提高,允許各種經濟形態出現。

特區的試錯模式。

5、後發優勢

6、雙軌制

雙軌制的漸進改革,避免了劇烈的震蕩和既得利益的反對。

7、中性政府

不偏向與既得利益階層,每次改革方向都是社會利益最大化(未來為何中性化?)。

三、這種經濟模式的問題

1、加倍的貧富分化。

經濟發展的本身就造成貧富分化。政治發展目標的唯一化,更加加劇了貧富分化。


推薦閱讀:

張五常經典名篇:私產可養魚千里
張五常:我的讀書戰略論
賣桔者言 張五常
中國十大最有影響經濟學家排行榜 張五常奪冠(圖)

TAG:張五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