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很多東西,都是一個慾望而已

其實很多東西,都是一個慾望而已

4 人贊了文章

你的生活過得好不好和你擁有多少物品毫不相關。

看《花兒與少年第3季》片段, 陳柏霖說:「我們想要的遠比需要的,來得多很多,其實很多東西, 都是一個慾望而已。它不是需要的,它是想要的。我們只滿足到我們只需要的東西而已的話,其實很多事情,都是有空間的」!

這話太有哲理了!

需要是客觀要求,必須滿足,是有限的!

想要是主觀慾望,難以滿足,是無度的!

想想我們每天在衣櫃前望著滿滿一柜子的衣服嘮叨著沒衣服穿,在上班的間隙拚命的刷著淘寶,然後放進購物車,然後趕上哪一刻心情不好,一鍵到達支付頁面。等買回家,卻發現有一半穿不了也不合適。

那一刻,沒有什麼需不需要,你要的只是快感!

我們總是在擁有了A之後想要B,擁有了B之後又想要C!我們忘了本心,只想著獲得。別人的口紅色號好看,我也要買!別人的香水好聞,我也要買!別人是科技控,那我也要換成蘋果全套。

那一刻,沒有什麼需不需要,你要的只是虛榮。

我們還常常看到父輩,比如很多大媽會專門去一些地方聽講座,領免費的雞蛋啊麵粉啊,為此不惜早起,不惜為佔座跟人大打出手。請問,家裡真的沒雞蛋吃了嗎?真的靠搶才能生活了嗎?不!每天都領的他們,家裡已經雞蛋泛濫了。

那一刻,不是需要,是佔便宜的意念。

你有沒有意識到,當你不出門,不逛淘寶的時候,你並不覺得缺這少那。但當你走進商場或者瀏覽店鋪網頁,你一定會發現有很多讓你覺得該買回去的東西,不是真的缺,而是你想要,你被誘惑住了。就像喬布斯所說:A lot of times, people dont know what they want until you show it to them.(很多時候,人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除非你拿給他們看。)

陳柏霖說,當你餓了,兩塊錢就可以填飽肚子,你為什麼要浪費10塊錢呢?這明明是價值觀的問題。

餓了,需要的應該是充饑的東西對吧?不!人們的答案是:我需要吃碗拉麵,我要吃披薩,我要吃日料,我要吃滿漢全席等等。這裡面涵蓋了太多主觀的態度。

我們真正的需要往往是在某種情況下必須具備的東西。而不是主觀的意念的東西。

就像現在我們在互聯網上研究用戶,做用戶調查,得到的結果是真實的嗎?

你有沒有想過很多時候客戶給你的其實是偽需求。當他告訴你他想要的是什麼的時候,實際上帶著很多非專業的,充斥著一些零碎片段的混合物,甚至包含著虛偽和挑釁。比如他們明明說對某個東西感興趣,等你真的上架後,他們又不買賬了!

真正的需求是什麼,是你通過他一段時間的用戶行為,習慣,消費曲線,產品評價等。然後經過你的解析刪選,得出的判斷!

也許你會說,人們努力的生活不就是為了滿足更多的對物質的追求,對精神的追求嗎?沒錯!但那些說白了還不是慾望?

更進一步說,因為那些被滿足的想要,你真的感到知足,感到幸福,感到輕鬆了嗎?並不一定,當這種外加的東西越來越多,你的追求無窮無盡,而你的心反而會一層一層被裹上負擔,讓你停不下也忘了來時的路。

慾望充滿誘惑,但只會分散你的注意力!我們追求慾望,到頭來卻常常發現自己並不能從中得到滿足。即使最後我們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也往往無法控制心中更多的欲求。

真正的需要則非常簡單,而且可以像養分一樣給我們帶來益處。

世界還是那個世界,生老病死,衣食住行,吃喝玩樂,不過人的行為方式卻「一代不同於一代」。

從前養5個孩子,也沒見誰家過不下去;現在感覺一個孩子就特別費時費力。

從前給孩子吃個糖塊,孩子就高興的蹦起來;現在有的小朋友已經有了一衣櫃公主裙,還是會問家長要。

試想為什麼現在有那麼多卡奴?為什麼有月光族?大部分都是慾望驅使,想得到」超過自己所能賺取」的享受!

別再哭泣自己缺這少那了,很多時候的需要其實是謊言,反覆堅持用各種具體的Want去包裝Need,並且推到你面前來,希望你實現它。想想是不是就這麼一回事兒?

人的一生,需要真的不多,但想要的老是太多。所以生活變得越來越麻煩。

這些事其實並不是某件物品本身,但卻是由某件物品引起的的。

所以我們要懂得斷舍離。

所以我們應追求極簡主義。

所以我們應謹記「如無必要,勿增實體」這八個字。

總而言之,一個人專註於滿足了自己的需要,才能在生活中找到滿足感,也就將自信心漸漸建立了。

明白自己的需要專註於它。


推薦閱讀:

慢慢的,堅持做,我們就會變得更優秀
端午節不是粽子節
25歲到35歲人群的「青年危機」,你有過嗎?
熊玲:如何應對語言暴力?
切忌:永遠不要去試圖測試人性

TAG:社會心理 | 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