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創傷的經歷和回憶該如何處理?
眾所周知,童年時期曾遭受忽視或虐待的大部分兒童不僅會在其成長階段(青春期、成年之後等)中患有更多的心理問題,甚至可能在長大後體質更差。
然而,最近一新研究發現,那些童年曾經歷創傷的人,如果他們能夠接納自己時不時浮現的關於過去創傷的念頭和痛苦的感受,並學著活在當下,他們則傾向於擁有更好的體魄和健康。
該結論來自於最近於《預防醫學》雜誌發表,該研究首度將理智(自察力)、童年創傷及健康三個不同概念聯繫結合起來。研究人員調查了2160名於「領跑項目」中工作的成人,該項目由美國政府出資,旨在支持與服務低收入家庭。
這些被試都被訪問到,他們是否曾經歷過八種類型的童年創傷,包括虐待、父母酗酒、嗑藥、忽視等。另外,他們也被問到與壓力過大相關的一些軀體癥狀,如是否出現背部疼痛、頭痛、心慌、胸悶、焦慮或抑鬱癥狀等。
通過實驗及調查問卷,該研究結果顯示,約四分之一的被試童年時曾經歷過3種以上的創傷經驗,近30%的被試患有多種與壓力過大相關軀體癥狀和病症。
然而,即使是經歷過最嚴重、最多童年創傷,那些接納過去曾經發生過的事情,學會面對隨之帶來的負面情緒和感受、並著眼於當下的被試,他們患有最少的軀體癥狀,並擁有更強健的體魄。
需要澄清的是,我們這裡說的接納,指的是正視、接受時不時在回想起的念頭和感受,並直接指向被試自身。關注自己的感受而不是一味以怨恨、憤怒的形式指向父母或者施虐者,那並不叫接納。我們在此也絕無任何暗示原發的創傷經驗是應有的、正確的。
研究負責人Robert Whitaker教授說道:「不管童年經歷過多少痛苦經驗,那些能夠及時覺察到自己想法的人會傾向於擁有更健康的行為,如保持充足睡眠、定時運動,或他們會有意識採取更多行動去緩解自己的痛苦,並著眼於當下。」
我們的結果表明,對自己的情緒、念頭保持警覺性能為自己提供更多的彈性應對可能由童年創傷帶來的對健康的損害。
自察力的鍛煉對成年人非常有效,適合人群包括擁有童年創傷的人,以改善他們的幸福感。而自察力的訓練對於兒童也同樣富有成效。
參考資料:
Preventive Medicine, Volume 67, Issue null, Pages 147-153
來源:Psyblog《The healthiest way to deal with memories of a traumatic childhood》
翻譯: 鄭子玲
-------------------------------------------------------------------------
註: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我們刪除。
【歡迎關注我們微信公眾號:廣州伊理雅通心理諮詢中心】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