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功率因子效應

功率因子效應

2 人贊了文章

2009-05-01 23:11:34| 分類: 體育

功率因子訓練法是一個比較新的事物,它的理論支持是:採用該方法所進行的訓練,要比傳統訓練所做的功更多。

有人提出疑問:採用功率因子訓練法,使用的重量固然增大了,但重物運動距離變小了,怎麼會做功更多呢?

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是:採用功率因子訓練法,由於使用重量大,在單位時間內(比如說一秒鐘),這種訓練做的功更多。

假設你做一次全程動作需要兩秒鐘,做一次半程動作需要一秒鐘。如果訓練時間固定,做半程動作,你就可以完成更多的次數;如果動作次數固定,你就可以花更短的時間。

功率因子訓練法的原理,我稱之為功率因子效應,在生活中和健美訓練中一直都是普遍存在的。比如說,扛一百公斤重物走一步,和扛十公斤重物走十步,感覺肯定是不同的,訓練價值也是不同的(都有價值,但價值不同)。但在功率因子訓練法出現前,沒有人認真想過其中的道理,沒有人用最簡單的話把這種效應表達、解釋出來。因此,毫無疑問,功率因子訓練法的提出是有價值的。

在這種訓練法提出之前,大重量小幅度訓練通常被人們看成是偷懶、虛榮、自己騙自己的行為。

比如說,某些虛榮心強的訓練者,或者某些訓練者在跟別人比試力量時,會使用很大的重量,但只做小幅度動作。這種做法也許可以唬唬外行,但有一定經驗的訓練者都知道,大重量小幅度遠比中等重量全程動作更省力。

但是,沒有人想到從這種現象之中尋找它的價值。你知道,如果做小幅度深蹲,你現在就可以使用200公斤、300公斤來訓練;但你一想到這種行為,就覺得是一種欺騙,沒有進一步去思考300公斤小幅度深蹲可能帶來的價值,從而也就與新發現失之交臂。

當然,並不是說,因為做功更多,功率因子訓練法就優於傳統訓練法。全程動作的價值也是顯而易見的。功率因子訓練法應該看成是傳統訓練的一種補充。

有一種舊的訓練法是與功率因子效應相關的,它就是保羅·安德森發明的土坑深蹲。土坑深蹲的原理是:你不能用很大的重量做全程動作,但你可以用這個重量做小幅度動作,那麼你就先用它做小幅度動作,然後在這個基礎上求進步。但這不能等同於功率因子訓練法。

還有一種舊的訓練原則也是與功率因子效應相關的,它就是欺騙法則。某一組的最後兩三次動作,如果你已經疲勞到無法完成全程動作時,可以做幾次半程動作,或者借力再做幾次,或者讓助手幫忙再做幾次。這個道理很淺顯易懂:當你已經疲勞到無法再用同樣的重量做全程動作時,卻可以完成半程動作,因為誰都知道半程動作比全程動作更容易。欺騙法則距離功率因子訓練法只有一步之遙了,你只需要問自己:既然半程動作更容易完成,那麼不就可以使用更大的重量了?這種訓練會不會有價值呢?只可惜前人都沒有如此向自己提問。

我提出功率因子效應這個概念,不僅是為了表示功率因子訓練法所涉及到的一種普遍原理,還因為這個概念可以對我們的訓練產生新的指導意義,產生不同於功率因子訓練法的指導意義!

舉個例子:

某篇文章中有這麼一句話:(大意)如果你總是把二頭、三頭放在大肌群之後訓練,你可以偶爾嘗試一下,在某次訓練中專門練習二頭和三頭,給予它們更徹底的刺激。

這種說法聽起來合理,卻經不住實踐的檢驗。

偶爾單獨練習二頭和三頭,這是可行的,因為它可以給予身體新鮮的刺激,而不是因為這樣可以給予二頭和三頭更徹底的刺激。

把二頭、三頭的訓練放在大肌群的訓練之後,並不僅僅是為了不影響大肌群的訓練;也不僅僅是因為背、胸的訓練需要二頭、三頭的輔助,相當於提前給二頭、三頭熱身,接下來再練二頭、三頭就事半功倍了;更重要的是,這裡面還涉及到功率因子效應。

在划船、俯身划船等背部訓練動作中,出力的不僅是背部肌肉,還有二頭,這是眾所周知的。但很少有人注意到的是,俯身划船對二頭的刺激可能要強於彎舉,因為它使用了更大的重量。談到對二頭的作用,你可以把俯身划船看成是一種小幅度大重量的變形彎舉。

solosagittarian

感覺很多東西觀念都被你改變了,很喜歡你的思路

2014-05-06 10:36


推薦閱讀:

健美運動營養新說
【食商】3體重與攝入量的關係(下)
在健美增肌上,用訓練總量(總做功量)來衡量訓練效果是否是現在比較主流的?
女人要想擁有健美好身材,先得治癒你的懶惰病_【快資訊】
夏季練就健美雙肩

TAG:健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