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問解答】腦癱兒童如何選擇最佳治療時機?
據統計,目前我國腦癱患者總數約700萬,全過每年新增腦癱病例4-5萬人,由於國內醫療資源分布不均,超過六成的腦癱患兒得不到有效的治療,特別是偏遠地區,對於腦癱的診斷、治療存在誤區,而導致患兒不能及時診斷,造成終身殘疾。
那麼,如何走出誤區,科學就醫,規範治療。
腦癱的定義及癥狀
腦癱是指從受孕開始到孩子出生一個月內由於非進行性腦損傷導致的,主要以運動障礙和姿勢異常為主的後遺症。很多人認為腦癱,一定智力存在問題,其實不然,80%的腦癱患者主要是以姿勢及運動障礙為主,而20%患者可能存在聽力、視力、語言、智力等不同程度的損傷。臨床常見的有痙攣型、手足徐東型、共濟失調型、混合型腦癱,其中痙攣型腦癱佔80%左右
抓住最佳治療時機,腦癱並非不可治。
一旦診斷為腦癱,家長在初期都是處在慌亂、迷茫的狀態,帶著孩子到處就醫,尋求可治癒,可一針見血的治療方法。而忽視了腦損傷不可逆的這一說。
腦癱病起於腦,累及四肢,所以腦癱給孩子帶來的不僅僅是身體上的傷害,還有精神上的傷害,如不及時治療,可能會造成患兒終身殘疾。所以治療時機的把握尤為重要。
發現階段
0—1歲:常言道「三翻六坐七滾八爬周走」,這是形容小孩的正常發育規律,如果家中有嚴重違反這種發育規律孩子的話,家長就要當心了,要警惕其是否患有腦癱,尤其是發現孩子有全身發軟無力、四肢發緊、身體僵硬、餵奶困難、打挺易驚、哭聲微弱等情況時,就應及時到醫院做全面檢查。一般來說,6個月以內是腦癱患兒黃金康復期,如家長能對其早發現早治療,完全有可能使部分腦癱患兒取得較好的康復效果,最晚上不要超過一周歲。因為一歲之內的治療主要以營養神經的藥物和康復治療,才能從真正意義上改善孩子的癥狀。
治療:尤其是6個月以內的患兒,此時可以嘗試應用一些影響神經的藥物(神經節苷脂或者鼠神經因子等)都可以補救一部分受傷的腦神經,在後期這些腦神經可以發揮其代償作用,恢復一部分患兒的功能。
早期康復階段
1歲—2周歲半:這個時期的腦癱患兒基本上可以得到明確的診斷,一旦確診了之後,就要抓緊時間來治療,重點以康復訓練為主,首先要讓他們學會保持正確姿勢。當腦癱患兒有了較好的軀幹控制能力與進食能力時,可以開始語言訓練。訓練中要保持患兒頭的正中位置,控制肩和上臂,在面對患兒眼睛的高度來與其交談。如果從過高位置對著患兒講話,會使其全身過度伸展,不利於發音。
治療:此時期以康復訓練為主,同時要為後期手術做康復準備
肢體運動方面主要包括:各個關鍵活動度,肌肉力量、平衡能力、自理能力)
言語方面主要是練習患兒的發音,同時還要訓練患兒與大人的溝通能力;
黃金手術階段
2周歲半—6歲:對於痙攣型腦癱的孩子來說,他們長期處於一種高度緊張緊繃的狀態下,所以肌腱很容易短縮,關節攣縮變形,走路時常呈踮腳尖狀,而無法像正常人一樣足跟著地行走。另外,因為肌張力高的關係,這些患兒幾乎都沒有自我調節的能力,其關節攣縮、畸形、肌肉萎縮、短縮的現象是最常見的,且他們往往還表現為四肢癱、雙下癱及偏癱,多伴有運動障礙。
同樣,因為肌張力過高,痙攣型腦癱患兒會出現各種運動障礙,如走路交叉步、踮腳尖等。他們常有活動肢體時感到肌肉比正常人「僵硬」及活動範圍較小的表現。因為過高的肌張力,造成本型患兒四肢?肌肉比較僵硬,當其站立或行走時就會出現全身性的緊張,如雙上肢發生屈曲從而很難自如地伸直,雙下肢則常常呈交叉步態,即我們俗稱的「剪刀步」。這時候的治療重點則是手術+康復的綜合性治療
錯過了最佳的治療,很多人說,是不就沒有希望了,腦癱患兒存在最大的「天敵」是不斷的生長發育,在長個的過程中逐漸出現異常姿勢更加明顯。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學業的增加、外來異樣的眼光,使處在青春期、叛逆期的患兒出現逆反、自卑等心理。康復不能持續的情況下,家長選擇手術的同時,需注意患兒心理的疏導。
對於痙攣性腦癱的孩子2周歲半-6周歲為最佳的治療時機,而對於手足徐動型的患者來講越早治療,預後較好。
治療目標:讓不能說話的開口說話、不能自理的獨立、不能站立的站起來、不能走路的走起來、走的難看的做好看。
推薦閱讀:
※腦癱診斷標準
※腦癱女孩被親父推下河:那麼多人同情殺人兇手,孩子就該死么?!
※【課件分享】腦癱患兒康復訓練中常見問題及處理策略PPT
※腦癱的早期干預方法
TAG:腦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