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qq.com
在上面的左圖中,你可以觀察綿羊在農場之間的自由活動的情況。這些活動似乎並沒有任何模式可言。
而在右圖中,你會看見一個圖表(直方圖),可以跟蹤你所見的每隻「綿羊狀態」(這裡的狀態是指上層或下層農場中的綿羊數)。如果你觀察一段時間,就會發現到一些有趣的事情。
從上述圖表可見,綿羊狀態更可能是或多或少地分布於兩個農場之間(即圖中標有2,3或4的狀態)。而與此同時,綿羊都處於同一個農場(即圖中標記為0或6的狀態)的可能性很小。(如果你還沒有發現這樣的規律,請按其中一個藍色按鈕加速模擬。)
因此,雖然綿羊的活動是隨機的,但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這些活動依然會表現出一定的規律,即有些狀態比其他狀態更有可能發生。
綿羊為什麼會分散開
對此,我們需要先計算一下「綿羊狀態」分布的情況。以下是在兩個農場中綿羊分布的所有可能情況。

如果你將直方圖中各部分縱坐標數值相加,即可得到這6隻綿羊狀態總共有462種情況。
現在,我們假設綿羊處於其中任何一種狀態的概率相等(由於綿羊自由活動,因此我們沒有理由認為綿羊處於其中一種狀態的可能性更大)。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更有可能發現綿羊在兩個農場中平均分布,因為平均狀態所對應的綿羊分布的狀態數最多(對應直方圖中最高的一欄)。
從物理學上來看,即綿羊最有可能處於熵最高的狀態。
同時,如果6隻綿羊都分布在上層農場(對應圖表最右側一欄),那麼綿羊只有28種可能的分布狀態,所以在這種熵較低的狀態下,我們不太可能找到綿羊。
值得注意的是,這裡我們並沒有特殊的驅使力使得綿羊分散或者熵增加。綿羊傾向於平均分布,只是因為綿羊分散時對應的狀態數比其集中於某一處對應的狀態數更多。

綿羊(能量)集中分布對應的情況較綿羊(能量)分散時對應的情況更少現在我們回到物理事件中。起初能量不均勻地分布在兩種物質之間,然後我們將物質混合,並使其自由交換能量。於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會發現最可能的結果是兩種物質的能量均勻分布。熱的物體逐漸變冷,同時冷的物體逐漸升溫。此時,它們的熵也隨之增加了。
這就與綿羊的例子一樣,其中並沒有新的物理定律使得能量擴散,或者熵增加。只是能量擴散的情況多於能量聚集在某一處的情況,而這也正是我們所期待發生的,即事件向熵更高的狀態進行的可能性更大。
這時,我們便開始看到事件的 「單向性」是如何出現的了。
但是,在這個微小的系統中,還可能有一些奇怪的事情發生。下圖中我們給出了不同能量包的分布情況。

如圖所示,儘管物質中能量平均分配的可能性最大,但仍然很有可能在其中一種物質中找到所有能量(對應直方圖中的左端或右端的情況)。事實上,這種情況幾乎有1/8的概率發生。因此,該系統中的熵可能會上下波動。
其實,當我們的物質組分較少時,能量並不總是從高溫物體流向低溫物體。它有時會走向另一條「路」,相應的熵也並不總是增加的。這不僅僅是一個理論問題,實際上,人們已經在微觀實驗中看到了熵減少的情況。
為何系統組分較多時情況會不同
那麼,當系統組分增多時會有什麼變化呢?為了找到答案,下圖是能量包的數量為11,原子數量為23時,能量分布圖表的情況。

當系統組分更多時,狀態分布的圖形會更加尖銳,其中最可能的狀態(即熵最高的狀態)最為突出。
上圖左右兩端表示能量主要集中於其中一種物質中的情況,隨著系統組分的增加,這樣的狀態發生的可能性越來越小。同時,上圖中間部分即能量在兩種物質之間均勻分布的狀態的可能性則越來越大。
這時,回顧一下,當我們起初將兩種組分較少的物質(每種物質有3個原子共6個能量包)混合時,所有能量集中在一種物質中的可能性約為1/8。這並不是很糟糕的結果......你可能不會在這個結果上下注太多錢。
但是,當我們將物質組分擴大到每個含50個原子,並共享50個單位的能量時,在一種物質中找到所有能量的概率大約是1330億分之一。你現在下注才更安全一些!

隨著系統中組分增多,它的熵對應的圖會變得越來越尖銳。因此你更可能看到峰值附近的狀態 當然,這也只是50個原子的情況。當我們在一杯水中投入一塊冰塊,會有約10^25個分子。那麼這個關於熵的圖會變得非常尖銳,從而確保你將看到峰值附近(即熵增)的現象,而看到熵減少的幾率幾乎為零。同理,這些不是因為任何物理定律所致,而只是純粹的統計數據——能量分散的情況絕對多於能量集中的情況。
我們剛剛即說明了為什麼「熵總是增加的」,即對應「熱力學第二定律」。
解決我們提出的問題
我們在這裡已經介紹了很多內容,因此需要簡單回顧一下。故事一開始,我們提出問題:為什麼生活中的許多事情都朝著一個方向發生,而從來沒有逆轉?例如,日常溫暖環境下,冰塊會融化,但一杯水永遠不會凝結成冰;雞蛋或者酒杯會破裂而從不會恢復。
同時注意到,在原子分子層面上,這些過程中都是可逆的。但當我們考慮更多組分的原子集合時,事情往往只是單向發生——即宏觀的不可逆性來自微觀可逆部分的集合。事實上,事情常常自發地在熵增的方向上進行,而不是其相反的方向。
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了原因。其實,正如並沒有牧羊人告訴羊在農場活動的方向一樣,這裡也並沒有微觀規律導致粒子的走向。物質能量之所以趨於平均分布而不是集中於某一區域,只是因為能量擴散的狀態數多於能量集中的狀態數。於是,熵增方向的可能性較降低方向更大。其實,這只是一個概率問題。
熵和我們的生活
實際上,我們整個星球的運轉,包括所有生命過程,都在引起熵的增加。
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依賴於我們從太陽獲得的能量。陽光由濃縮的熵較低的能量組成。地球攝取這些有用的能量,將其用於內部運作,並相應地散發熱量。這是一種更加分散的能量形式,於是使得熵增加。
另外,我們獲得的這種較低熵的能量之源是太陽。像所有恆星一樣,太陽輻射其聚集的能量,使得熵逐漸增加,並且與宇宙中相對低溫的真空環境達到平衡。終有一天,太陽將變冷耗盡。
我們將何去何從?
也許你可以由此推斷一下遙遠的未來,那時所有恆星將會熄滅,所有星系將輻射出熱量,我們的宇宙將達到熱平衡態,即沒有任何部分比其他部分更冷或更熱。終於,我們的宇宙將達到熵的峰值。
平衡態的宇宙是非常無聊的。那裡沒有生命,沒有機器,也沒有什麼狀態變化。這個世界末日的場景被稱為熱寂,而這也正是目前宇宙學家通常認為我們的宇宙結束的一種方式。但是你也不需要為此過分擔憂,因為這可能發生在一個googol年(即10^100年)之後,而我們都已在這之前死去了(我真希望這句話會為你提供一點慰藉)。
我們是怎麼來到這裡的?
現在我們還有最後一個謎團。我們了解到宇宙的熵不斷增加是因為較高的熵狀態比較低的熵狀態更有可能。基於此,我們可以推斷我們的宇宙必須以非常低的可能性很小的熵狀態開始。
其實,沒有人真正了解宇宙起源之謎(雖然科學家們做出了一些猜測)。不過還好,宇宙起源之後,總有有趣的事情發生,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
綜上所述,我們宇宙的故事就相當於不斷攀登「熵」這樣一座山峰的故事。從宇宙大爆炸時處于山底的低熵狀態開始,最終登上「熵」的頂峰——一個寒冷貧瘠的熱平衡狀態。山底和山頂的熵狀態都完全不適合生存。但是在「熵」的山峰上不斷攀登的過程中,合適生存的條件逐漸形成,一堆複雜和奇妙的東西就會出現,如樹木、水母和芝士蛋糕,甚至是融化的冰塊等等。
譯者:步時
原文地址:https://aatishb.com/entropy/
推薦課程
http://campus.swarma.org/gpac=139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反量子力學如何挑戰熱力學第二定律?
生命之流 | 連接上帝的紐帶——熵
博物學視角下的進化、熵與自然秩序
加入集智,一起複雜!
集智QQ群|292641157
商務合作及投稿轉載|swarma@swarma.org
◆ ◆ ◆
搜索公眾號:集智俱樂部
加入「沒有圍牆的研究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