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學術寫作淺談】#2: 在談批判性思維時,我們在談什麼?

【英語學術寫作淺談】#2: 在談批判性思維時,我們在談什麼?

來自專欄學術寫作的自留地

批判性思維,是一個具有文化特殊性(cultural specific)的西式思維。在「西學為用」的大背景下,很多學校和教育機構都在強調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這四個字也屢見報端,我們對它既熟悉又陌生,當我們在談批判性思維時,我們究竟在談什麼?

不同母語國家的習者對於批判性思維的接受程度全然不同。Angelova and Riazantseva (1999) 的調查結果顯示俄羅斯的學生們普遍認為具有批判性是對現有制度的一種破壞。 Scott (1999)表明韓國學生認為批判性思維一直是持續不斷的思維挑戰。Jones (2001)認為亞洲學生在批判性思考方面有不足。筆者今天就從批判性思維展開一些我所認為對讀者們有所收穫的思維切片。

PART 1: 何為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

批判性思維這個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臘「蘇格拉底問答法則」,蘇格拉底強調在教學過程中要採用問答的方式,層層推進,環環相扣,步步引導,讓學生通過嚴密的邏輯推導最終得出答案和結論。

現代意義上的批判性思維在學界主要有以下三種解釋:

1. 根據Bensley, D. A.以及 Murtagh, M. P. (2012)的定義:

Critical thinking is the art of analyzing and evaluating thinking with a view to improving it.

批判性思維是帶著不斷改進的思維去分析以及評估思維方式的藝術。

2. 根據Robert, S. (1986)的定義:

「Critical thinking is the mental processes, strategies, and representations people use to solve problems, make decisions, and learn new concepts.」

批判性思維是一種人們用來解決問題,做出決定,學習新知的思維過程、思維決策以及思維代表。

3. 根據Michael, S. 以及Richard, P. (2008)的定義:

「Critical thinking is the intellectually disciplined process of actively and skillfully conceptualizing, applying, analyzing, synthesizing, and/ or evaluating information gathered from, or generated by, observation, experience, reflection, reasoning, or communication, as a guide to belief and action.」

批判性思維是一種積極地並且有技巧地智力規訓的過程,也是一個對個人信念和行動的指導。通過觀察、體驗、反思、推理、溝通達到概念形成,理論應用,信息分析,觀點整合以及信息評估。

PART 2: 批判性思維的目的(Purpose)

批判性思維的關鍵是接近真理(Truth),雖然這是一種理想的(Ideal)狀態。常常由於各種干擾,理想狀態會偏離。這就是為什麼人們要進行自我調整,同時,論證的形成過程中沒有注入情感上的依附(Emotionally Attachment),亦或者是論證的形成過程中目的是對立場進行炫耀(Show Up)。

絕不要失去對目標的關注。有必要了解自己的思維範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範式(Paradigm), 我們對這個世界的假設(Assumption), 對這個世界的看法(Views), 這些都給我們所做的判斷(Inference)以及推理(Reasoning)增色添彩。思維的範式,無法避免,也沒必要對它們產生改變,但我們需會鑒別思維範式,了解他們是什麼。

PART 3: 批判性思維的各個層面:

了解邏輯(Logic)以及邏輯錯誤(Logical fallacies) (會誤導我們的邏輯錯誤的推理);

能夠區分事實(Facts)和觀點(Opinions);

能夠保持思維的公正(Fair)以及視角開闊(Open-minded);

勿要在未經檢驗(Without examination)的情況下否定(Dismiss)事物也勿要在未經檢驗(Without examination)的情況下接受(Accept)事物;

通過自我調節(Self-regulation)不斷地確認有沒有陷入任何邏輯錯誤(Logical Fallacies),並且做到不斷的個人理性化(Rationalization);

PART 4: 關於批判性思維的階段性提升:

思辨能力的發展是從清晰性(Clarity)到準確性(Accuracy),再至深度(Depth)以及廣度(Breadth)再到意義性(Significance)。我們要了解思辨能力如何在實際應用到了各個實際的元素(Elements)中。

PART 5: 什麼是邏輯(Logic)

1. 形式邏輯(Formal Logic)

在形式邏輯中,所有的論述(Statement)都被認為是論證(Arguments)。事物都可以被公式化(Formularised),即要麼有效的(Valid)要麼邏輯錯誤的(Logic Fallacy)。對於所有的有效的(Valid)論證,如果假設成立,那麼結果一定成立。

2. 非形式邏輯(Informal Logic)

通過自我檢驗是否存在內在偏見(Internal Bias), 意識到我們生活的環境(Environment)會影響我們的思考(Thoughts),要求我們對自己的推理過程(Reasoning Process)進行檢驗,同時需要檢驗陳述的內容 (Content of Arguments) 而非僅僅是陳述的形式(Form of Arguments)

PART 6: 一位良好的思辨者(Critical Thinker)的自我修養:

一個理論的發展一定要與實際相結合,批判性思維之所以成為現當代西方教育體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就是因為它在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分析能力,表達能力上有著突出的表現。我們究竟應該如何訓練自己的批判性思維呢?學術界給我們提供了以下可行的步驟:

  • 提出關鍵性的(Vital) 疑惑和問題,清晰地(Clearly)並且精準地 (Precisely)進行表達;
  • 收集(Gather)並且評估(Assess)相關信息,有效地用抽象觀點(Abstract ideas)進行解釋(Interpret);
  • 得出合理論述的(Well-reasoned)結論以及解決方式(Solutions),用相關的標準(Criteria and Standards)進行驗證(Testing);
  • 對新的思維繫統(Alternative system of thought)持開放態度(Open-mindedly), 能夠識別(Recognise)並且評估(Assess)他們的假設(Assumptions),暗示(Implications)以及實際後果(practical consequences);
  • 在複雜問題(Complex problems)的解決過程中可以與他人產生有效(Effectively)溝通(Communicates);

參考文獻:

Bensley, D. A., & Murtagh, M. P. (2012). Guidelines for a scientific approach to critical thinking assessment. Teaching of Psychology, 39, 5–16. doi:10.1177/0098628311430642

Michael Scriven and Richard Paul, 「Defining Critical Thinking,」 2008, accessed October 1, 2013, http://www. Defining Critical Thinking.

Robert Sternberg, 「Critical Thinking, Its Nature, Measurement, and Improvement,」 in Essays on the Intellect, ed. Frances R. Link (Alexandria, V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1985), 46.

作者:小R

鏈接:zhuanlan.zhihu.com/p/43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推薦閱讀:

批判性思維——中國留學生最痛苦的文化衝擊
 什麼是批判性思維?
我國擬每年培養20名教師參與批判性思維教學研究
[轉載]教育國際化背景下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轉載)

TAG:思維方式 | 寫作思維 | 批判性思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