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你知道,所以你不知道

因為你知道,所以你不知道

人生來就是懂得如何解決問題,懂得運用過去成功經驗解決問題,大腦會把很多這種解決方案打包儲存,在遇到類型情況時就能自動觸發解決,高效且便捷。但也就是因為這種便捷的機制,讓你覺得很多事情都懂,而把自己限制在一個小圈子內,錯過很多學習的機會。

你其實不知道你不知道,只是你以為自己了解了全部。

心理學家皮亞傑有個非常經典的認知模式理論,他認為人們在接觸新事物時,會用已有的經驗去解讀,把新事物加以修改,納入原有的經驗體系中,這就是「同化」的過程。在已有的經驗無法解決時,我們的認知模式就會產生「失衡」,去改變我們已有的認知模式,以適應新事物,而這個過程就是「順化」。

很多時候我們都只用到「同化」的過程,對新事物做出先入為主的判斷,用原有經驗去理解它。不是說這樣做不好,而是這樣做只能得到單一維度的解決方案,不一定是客觀正確的。所以有時候我們要強迫自己開啟「順化」的過程,調整自己的認知模式去重新理解這個我們覺得已經知道的事物,用「還有沒有別的解決方案」、「或許我是錯的」來反問自己,逼迫自己去挖掘其他可能性。

舉一個現實生活中的例子,有一次我聽到兩個阿姨在聊天,其中一個阿姨說她女兒在用電動牙刷,另一個阿姨也沒聽她解釋就開始指責那位阿姨的女兒,說她懶惰,明明有手為什麼要用電動牙刷,真是矯情。各種各樣這種負面的指責,但有沒有可能她是錯的呢?

類似這種案例在生活中很常見,我們在面對一個不了解的陌生事物時,常常會不由自主地對其做個定性,判斷好還是不好。如同案例中的那位指責的阿姨,在她還沒了解清楚的情況下就下了定論,直接否決了這個新事物的可能性。堅守自我信條,只使用「同化」去理解事物的方式,會讓自己的思想變得更加狹隘,無法做出更全面的決策。

如果是你,你的朋友和你說他在用電動牙刷,你會怎麼判斷?

我給你一個建議,即使你覺得不好,也不要一開始就否定。先假設自己不知道,接受他的判斷和見解,然後再回過頭來判斷對錯。其實就是一個先「失衡」,再「順化」去理解它,最後使用過往經驗「同化」的一個過程。保持謙卑的心態去接受這個新事物,去重新理解它,最後才是用過去經驗去判斷。其實這也就是常說的「保持開放的心態」。

不要以為自己什麼都知道,這種思維方式,只會限制自己的可能性,把自己圈在已知的世界中,為了確定性而活。下次你在聽到別人說出自己的觀點時,先不要打斷和否定他,聽下去,接受他的言論,然後再去判斷,或許你會發現新大陸。

敢於說不知道,才能知道更多。

關於我:一個喜歡研究心理的運營,微信x131402,有興趣一起交流。

推薦閱讀:

帕金森病患者出現幻覺及認知障礙該怎麼辦?
第五課 十神認知(2)
一枚「方「手鐲,超出你的認知度!
秋水理論顛覆了我對口吃和人生看法

TAG:認知 | 認知心理學 | 元認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