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偽——巴菲特投資的底層邏輯
08-28
證偽——巴菲特投資的底層邏輯
他要求學生看一組數字:2、4、6,並要求他們找出其中的基本規則。作為公正,教授將規則寫在了一張紙的背面,請一位不可能串通的公證人員保存。然後請參與實驗的人試著說出下一個數字,教授給予「符合規則」或「不符合規則」的回答。受試者可以無限次多的去嘗試猜數字,但只能猜一次排列規則。當然,整個過程中,受試者彼此之間並不知道別人的答案。大多數人選擇這樣破解規則:他們在6之後給出下一個數字8,教授回答「符合規則」,然後他們又在8之後給出數字10,教授回答「符合規則」,接下來是12,14,16...教授的回答均是「符合規則」。在這樣的證實下,參與實驗的人信心滿滿的總結了規則——「在前一個數字的基礎上加2」。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教授告訴他們,規則並不是這樣的。
據說,當時參加試驗的233人只有一個人沒用這樣的方法。他首先試了4,教授說,「不符合規則」,然後是7,「符合規則」。這位學生又用各種數字試了一陣子,包括「-24」,「9」,「-43」等等。顯然這個學生有一個想法,而他在努力證明自己不對。最後直到他再也找不到反例了,他才說,「規則是——下一個數字必須大於前一個」。公證員打開寫著規則的紙條,原來的規則正是這麼寫的。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是大膽假設,並努力證明它是錯的,直到找不到反例,才可以基本認定方法是有效的。而不是相反,隨便做出一個假設,接著努力尋找可以證明自己正確的證據。世界這麼大,你總可以找到證據證明自己是對的,但是對不起,自以為是的正確往往只能自己騙自己。
來自專欄商業社會
嘗試犯錯誤是逼近真實的有效方法;而始終做正確的事,很有可能,你只不過是走在一條幸運的路上。
1950年哥倫比亞大學的一位教授作了一個簡單的實驗,來測量人們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是個真實的故事,故事中的教授是本傑明格雷厄姆。而那個學生,正如你所知,他的名字叫做,沃倫巴菲特,那年他20歲,下一年他將碩士畢業,並前往華爾街。
推薦閱讀:
※併購重組持續活躍 兩指標甄選投資標的
※移民故事|14.新移民這樣租房買房不吃虧----澳洲置業指南
※墨爾本房產投資到底有什麼樣的魅力吸引你?
※好書推薦:《每天學點投資理財心理學》,理財那點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