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作惡和平台作惡

滴滴作惡和平台作惡

  1. 滴滴順風車的兩個案件特徵很接近

2018年5月5日晚上,空姐李明珠在執行完鄭州-連雲港-鄭州-綿陽-鄭州的航班後,在鄭州航空港區通過滴滴叫了一輛車趕往市裡,結果慘遭司機殺害。犯罪嫌疑人27歲,鄭州航空港區人(當地人)。滴滴順風車整改了一個星期,然後禁止了23點以後的訂單。這個案件因為犯罪者死亡了,很多情況包括犯罪當時的心理狀態都沒法還原了。

8月24日13時,浙江省溫州樂清一名女乘客在虹橋鎮乘坐滴滴順風車前往永嘉,向朋友發送「救命」訊息後失聯。後證實被殺害。犯罪嫌疑人27歲、四川人(外地人)。這次抓到活的了。

4個月的時間裡,兩個遙遠的地方,發生類似惡性兇殺案件。都是27歲的兇手,都是20~23歲的受害人。都是性暴力犯罪和殺人兇案。都發生在滴滴順風車平台上。據網路上的描述,兩個犯罪者都在案犯前被投訴過騷擾等問題。

國內應該沒有人不知道殺人罪和強姦罪這兩個罪名吧?而且現在出門都要都要身份證,遍地攝像頭,這種重案犯罪基本上是跑不掉躲不了的。犯案的人真的不知道後果嗎?看抓捕視頻,這次的犯罪者是在酒店被抓的,有可能都沒有想過要逃跑吧。

2. 打車的補貼的「黃金時代

記得大概是在2014年下半年吧,我認識的好多人出門2公里距離都選擇打車,很多人都不開車出門了,直接打車去菜市場買菜了,因為有打車優惠券,實際只需要支付2~3塊錢。互聯網公司把這叫做培養用戶消費習慣。那個時候有滴滴有快滴,還有uber等,有的做專車、有的做計程車,市場上很熱鬧。那一波倒是學到了很多概念。後來發生的事情大家都是看到的,易到倒閉了搞的一地雞毛;uber退出大陸市場了;滴滴快的合併了。

3. 100張20元乘車優惠券和專車充100送100的時代

大概2014年年底,我註冊了某一家專車,一開始有各種面值50元的優惠券,後來又給了總額2000塊錢100張20元乘車優惠券,最早幾乎是沒有消費門檻限制的,後來調整到要單次到一定金額才能用券,所以當時我經常從公司打車到地鐵站門口(經常加班到晚上8~9點),3公里左右的路程大概20多塊錢,也是經常只需要付一兩塊錢,那個時候都懶得弄發票去找公司報銷了。後來那家公司搞了充100送100的活動,因為那個時候公司加班到9點後可以打車,並且我也經常加班到凌晨,所以索性一次充了幾千塊,真的那個時候打車一點都不心疼,折算下來1.6倍的加價後只比計程車貴幾塊錢,相當的划算。後來又搞了一波充100送100的活動,我又充了幾千塊錢。當時也擔心平台做不下去沒敢多充。現在想想,就這幾千塊錢我省省的用到今年7月了,相當於買理財產品支付我的打車費用了,還是划算的。

4. 開口閉口都是平台的黃金時代

2014年到2016年這段時間,我覺得我認識的人不是在談自己做平台,就是他們在談做平台的公司上班。感覺遍地都是談燒錢融資的故事,談快速成長,談怎麼挖掘潛在用戶,怎麼培養用戶消費習慣。

5. 互聯網公司的公關

8102年,據說很多互聯網企業輿情要到了一定的指標才會有公關部門來響應,而且是刪貼和引導居多。而且感覺很多公司公關關注的點是對zf關係公關。

6. 某家專車平台的經歷

某家專車我大概是2014年低開始用的,聽朋友說有互聯網專車這個東西,還沒推廣只是在測試,有優惠券(那個時候就是打車優惠券遍地都是的時候)。最早我們應該是小白鼠用戶吧,從官網下載的APP文件後綴名都寫的.zip,要自己手動重命名為.apk才能安裝。那個時候對乘客有優惠券,對司機有補貼。司機收入也高。他們公司只有自營的車隊,服務培訓也很專業,什麼下車開門,幫拿行李等等。那個時候他們在上海一批一批的投放車輛,感覺打車越來約容易。

7. 我對專車的印象

對專車的第一印象是服務好,當時的司機大多是挑選出來的,收入比較高的一批。然後第二個印象是有人接單之後,我能從APP里掌握司機的動態,車開到那裡了,距離我還有多遠的路程。對我來說,提前下單,然後等車輛到附近不遠了下樓,很多時候我剛剛走到門口車就來了。相對於自己買車開車,打專車下車之後拍屁股就走人,不用自己到處找停車位,出門辦事逛街真的很方便。

打計程車,遇到比較有怨念的司機的概率比較大,經常能聽到一些奇奇怪怪的吐槽。

大概從2016年開始吧,很多的兼職司機都同時用2~3個手機,專車平台好像都做做,哪家來訂單了跑哪家。

8. 我遇到過的有趣的專車司機

經常和司機聊天,有的談論過他們的家庭,有的和我講過教育小孩子,有的勸我早結婚,有的勸我不要這麼早結婚。還有自己開麻將館打無聊了出來跑幾單的,還講過兩個訂單都是虹橋機場上車了沒確認乘客信息到地方了才發想拉錯人了的有趣故事。還又一個聽說我做互聯網想我報個價給他們做一個長途車(省際大巴)平台的(我告訴他花幾千塊幾萬塊錢做個網站,還真不如多印點名片發名片老鄉傳老鄉有效)。有的養家糊口,有的兼職補貼,極端的有的就是出來找人聊會天的。還有遇到好幾個專車司機企事業單位的,出來掙個外塊。

早期的乘客也很有意思,那個時候還有很多20塊的優惠券是沒消費門檻的。然後有位司機就拉了一個回娘家的乘客,距離也就20多公里,但是乘客要求用掉她的券。一開始司機開個兩公里多就把訂單結束掉,然後讓她再下個單然後他接單。後來司機把自己手機丟給乘客,讓她自己看著大概2公里多了就結束訂單然後下單接單。就這樣愣是沒花錢的開完了全程。

我還遇到過一次百萬行程費的故事。那個時候某專車平台也是剛剛起步,統計行駛里程是自己自己從里程錶上看數字然後填報到APP里,那次我從公司打車到地鐵站,司機填里程的時候手抖了填錯了,最後系統結算髮給我的簡訊我記得是我需要支付200多萬的打車費,我自己一點不急,司機先生自己先嚇到了,他趕緊打電話給他們公司客服說明情況,然後客服也打電話給我確認行程信息,把那個費用糾正了。

我經常是早上或者晚上打車,早上打車經常遇到司機出第一單,感覺我住的小區附近好多這家公司的專車司機。有一次我打車去駕校,一路和司機聊的比較嗨。過了大概兩個月我也是一大早去另一個地方,從APP上看司機好像見過,但是車肯定不是上一次的車型。司機看見我第一句話是:」今天還是去駕校嗎?「他告訴我上一次我坐的那個車在虹橋出發層被扣了,他這次開的車是從公司新領的。

曾經有一次,有個兼職的專車司機問我,如果他把當時的工作辭了專職跑專車怎麼樣。當時兼職司機的收入也相當不錯。我就給他分析了,現在收入高是平台補貼司機和乘客兩端,所以打車的人多,等補貼停了像我這樣的用戶打車數量必然減少很多,而且當時也是專車和計程車衝突開始浮現的時候,後面的政策因素會是怎麼樣的還不知道。如果自己有穩定的工作,當然是優先保住自己穩定的工作,兼職開專車賺個外塊還可以。

2017年以後,遇到能講出故事或者健談的司機就少了。

9. 我遇到過的我不太喜歡的專車司機和一次投訴

遇到過一個司機和我講婚外情,還暗示我哪裡的女孩子很開放,他都有哪些經歷什麼的,我不太喜歡他講的話題,也不敢不接他的話茬,大概敷衍了幾句就閉嘴了,我怕哪裡惹到他了真的打我就麻煩了。

有一次大概23點到虹橋火車站,然後按照習慣都是下火車走到P9,然後叫個專車回來。那天下單被人接單了,但是等了20分鐘那個車在APP上一點都沒動,我主動打電話過去直接被掛掉了,間隔的打了3個都被掛掉了。然後我就直接打客服投訴了那個訂單,讓客戶從後台重新下了個單。第二天客服回訪大概是說司機當時有事情還是沒看到電話什麼的。然後我很很強硬的回復回訪客服說,我23點到虹橋車站,這個司機接單了20多分鐘沒反應,打電話過去應該是被直接掛斷了,巴拉巴拉。他沒說會重新調查什麼的,後來又回訪說已經停止那個司機接單幾天了,而且用了50塊錢乘車券來收買我。至少這家對投訴還有一個回訪的流程吧。乘客用戶真的蠻好收買的。

10. 我經常乘坐的專車司機早就開始吐槽他們平台了

沒記錯的話,我經常用的這家專車2016年春節出現過一次打車困難的情況,記得和司機聊天的時候聽說是公司內部因為薪資獎金等問題產生了衝突。最近(2018年6月左右)好多司機都說,等把最近的收入提現了,就不做他們家平台了。還有一個司機(兼職)很直白的告訴我,在他們內部30公里以上或者去機場火車站的訂單是屬於優質訂單,會優先派給自營的車隊,但是像我這樣的日常活動範圍平均打車距離15公里的訂單,其實是不太賺錢的硬骨頭。而且還有很多強制派單是必須跑的。用司機的話講,自營司機和兼職司機都在一個平台里,胳膊肘肯定不會往外拐。

有一次有一個司機已經下班回到他家了,都停車道小區里了,他說他只是想聽一下有沒有第二天的預約單,打開APP就被強制派了我的訂單過去,極不情願的也得跑我這單,而且是虧本的跑,商務車跑公務車的單,價格有差距,並且跑完我的單子他還得開車回到我打車的地方也就是他家。

而且這最近我還注意到一個現象,司機的年齡段開始下滑,司機的素質開始下滑。以前打車這家專車我遇到過的司機的年齡大概30~45歲之間,反正看上去我就應該稱呼他們為大哥或者大叔的那種。當時他們屬於收入比較高的一批。但是這兩年我遇到了好幾個年齡肯定比我小的司機。而且司機的言談素質,舉止等,都比以前差很多了。

如果能拿到各家專車平台的司機年齡統計的話,我猜繪製成圖表之後,從2014年到2018年司機的整體年齡分布是在走向年輕的,因為相對2014年2015年,他們的整體收入降低了不少,而且各種考核制度什麼的也多起來了,強制訂單,必須出工多少小時,願意吃這碗飯和應份苦的人少了。司機下班接單模式也悄悄的取消了。早期大概是在2015年,他們專車司機應該是能有大約6000塊的收入,加上業績提成什麼的,很多月份能有8000塊,那個時候相對於跑計程車還是很有優勢的。

不管是跑專車還是跑計程車,都是很辛苦的活。有一次我的手機掉在一個專車車裡了,我早上9點多打的車,我說等他晚上下班時候路過我住的地方,請他順便送回來一下。我晚上23點回來的時候給他打電話,他當時還在浦東跑,得大概1~2點才能回來。約好了第二天早上給我送手機回來。

平台早期圈用戶圈司機,兩頭補貼兩頭討好,大家齊心協力還真建出了一個平台。等市場固定了自己上市了,要控制財報和業績,不太可能從乘客端漲價太多,那麼也就只能從司機端削減開支和成本了。

11. 滴滴順風車第一個個案案發之前的行為,司機給乘客打標籤,各種騷擾投訴

從網路上了解到的關於滴滴投訴的輿情,感覺滴滴的好多處理的都比較偏向於司機的。

我沒有使用過滴滴順風車,而且只是也只是在早期用過幾次滴滴打車,滴滴專車沒用過,但是從旁邊人那裡知道,滴滴順風車價格好像是比專車要便宜一點的。上一次案件暴露出來的問題是司機乘客打標籤的問題,「這個妹子很漂亮」、「這個人比較開放」,或者怎麼樣的吧。估計要誘惑車主去提供順風車這樣的價格相對低廉的服務,但是又沒有錢去補貼車主了,又不能太大的提高價格。而且我理解的順風車是我自己要從A地方開車到B地方,我的車有空座才發出來給乘客,理論上順風車不應該是專職司機來跑的。

關於滴滴順風車,我覺得有一個樣本是是典型的共享這個理念的表達。重慶市分為主城區和周邊區縣,周邊區縣很多人在主城區工作,平時和節假日都有很大量的出行需求都是80公里以上的遠的能到300公里以上。我們的縣到重慶市裡火車需要60多塊,而且只能到重慶北站,到了還要轉地鐵。大巴到重慶120多塊到朝天門汽車站,但是班次還是有限。很多從市裡開回自己家,或者從自己家去市裡,有空座的會選擇順風車帶一兩個人。一是補貼油費過路費(自己開回去也要付這麼多錢,有人分擔是好事),二是車上多一個人困的時候能講講話提神。雖然也經常聽他們講從哪上車到哪的兩個妹兒長的很乖,但是大多數都還是嘴巴上起個色心。因為自己有穩定工作和妻兒父母。而且捎帶的人跟自己同一個方向,也算是老鄉,不清楚對方背景也不敢隨便招惹。大重慶範圍這樣的出行場景在其他地方應該是比較難復現的。

12. 還會發生這樣的案件嗎?

如果滴滴順風車平台還像現在一樣運營,下一個案件可能發生在哪裡?18~23歲女孩子比較多,防範心比較弱,消費能力相對較好但不算高,單獨出行概率比較大,25~30歲兼職車司機比較多,兼職車司曾經無業或者工作不穩定的情況較多,就業市場相對不是那麼好,穩定工作比較難找,平台投訴相對較多。

滴滴專車和滴滴順風車這樣的產品,依賴司機自備車輛,要保證訂單響應率就要保證充足的司機和車輛。准入門檻肯定不會高,或者變通的方法進入的人肯定不會少。汽車雖然已經不再是奢侈品,大多數人都買得起,但是要招募到足夠多的司機提供服務,覆蓋從早上6點到晚上23點的時間段,又不能像計程車一樣強制上班,而且現在小額現金補貼也刺激不了司機的動力了。我猜滴滴的運營應該是比較頭疼駕駛員保有量這個KPI的,還有乘客活躍度和司機活躍度。一旦接訂單響應率低了一段時間,乘客就少了,基本盤就崩了。

13. 一個關於犯罪年齡的問題

我覺得男生16~24歲這個階段屬於比較危險的,身體開始成熟,差不多剛剛接觸社會,也是性問題比較突出的一個年齡段,而且基本大多數是沒收入或者收入比較低但是又很會消費的年齡段。多數人從18~20歲開始有戀愛,開始有收入,然後對社會有認識。能做壞人的,也基本上差不多局裡轉了一圈有案底了。多數人從25~30這個階段結婚生子,開始養家糊口了,不是什麼天翻地覆的原因,怕是很難想像會做出殺人命案這種重案了。這兩個案子巧合的一點就是兩個罪犯都是27歲。兩個都是27歲的人都通過滴滴順風車這個平台搭載了20~23歲的年輕女性,然後實施了性暴力和殺人犯罪。而且有一個案子發生在大約3個月前。

推薦閱讀:

「大而不能倒」:滴滴的底氣與錯覺
滴滴為什麼急於上市?
想起都很怕。打滴滴,一定要核准車牌號。
滴滴順風車如何順風?
網約車大戰之後,究竟誰能逐鹿市場?

TAG:滴滴快的 | 專車 | 互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