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晶體】學習能力
學習方法論
一 目標
——方向、目標、輪廓、概念,學什麼?
(一)概念
·學習的目標:解釋問題;解決問題;預測問題。
·評價效果:學習之後,你的行為或認知是否發生了改變。
·知識:改變你行動的信息。
(二)知識體系
●萃取知識晶體
如果知識點之間能夠形成穩定的架構,知識就形成一種「知識晶體」。知識從散裝變成了晶體,就容易提取。(這是古典《躍遷》中的概念)
●知識IPO:把知識變現成價值
商業大師彼得·德魯克高產的秘密:
1 輸入問題,以持續解決問題為目標;
2 解決問題,以整合多學科知識為手段;
3 輸出產品,通過諮詢研發、授課整合和寫作,讓思想產品化。
(古典老師的經驗)「老師我到底適合做什麼,出國學什麼?」我開始在課堂上加入生涯規劃的內容。……「人如何找到自己成長的方向,成長為自己想要的樣子?」我開始接觸解決這個問題涉及的心理學、測量、教練等領域,於是去學、拿認證……輸出就是暢銷書《拆掉思維里的牆》……「如何利用這套知識讓更多人收益?」我開始組建公司,學習待團隊、戰略、融資、領導力、績效……找專業人士,產品是垂直領域第一名。……「下一個十年,教育會變成什麼樣子?」我重新學習在線產品設計、高強度寫作、協作式生產技術,輸出《超級個體》。……「這個時代的高手需要哪些心智與能力?有哪些底層邏輯是人們必須要了解的?」我學習複雜系統、混沌理論、商業規律、進化論……輸出是本書。
總結:對問題進行抽象,得到一類問題,這類問題涉及哪些領域、有哪些相關知識、底層邏輯,學成、實踐後,輸出一套「秘笈」。讓輸出的價值最大化,再學習相關領域的知識。
●聯機和躍遷
終極目標:打造能力樹
* 站在知識源頭,萃取知識晶體;
(找到圈子)
* 聯機學習,用一塊晶體換回來更多晶體;
* 以問題為中心學習,創造自己的問題樹;
* 用知識IPO讓知識變成價值。
聯機學習者:成為知識的路由器
例子。申請美國大學。李小龍創造截拳道。
學習方式:
* 1 先打磨第一個知識模塊;
* 2 拋出去,換回別人的知識模塊;
* 3 重複前兩步,積累足夠多的知識模塊;
* 4 整合出自己的體系,實現知識躍遷。
(三)底層邏輯
●識別知識的源頭
* 一手信息:知識的源頭。如論文。
* 二手信息:知識的忠實轉述。如論文作者出的書,領域專家的觀點,如《得到》專欄。
* 三手信息:為傳播而簡化和極端化觀點的陳述。如暢銷書作家。
* 四手信息:出於各種動機充滿個人經驗的情緒化表達。無數公眾號、人生導師、培訓師和勵志作者。
●臨界知識:像牛頓定律那樣能夠更廣泛、更普遍地指導我們行動的重要而基本的規律。(這是成甲《好好學習》中的概念,劉潤、萬維鋼的專欄是典型。例如PPT要圖文並茂,背後的原理是人腦對具體的、形象化的、畫面感的東西更感興趣。而由現象、場景而能自然而然熟練運用規則並明晰其內在原理的過程,就是建立知識體系、認知系統的過程,完成構建並隨時間不斷完善之。)
●發現和應用自己的臨界知識
1、從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入手,學習這個學科的重要知識。所有現象層面的知識研究到底層後,都會聯繫起來。
2、找到最重要的知識和原理的原始出處。這樣你對這個結論的適用範圍和可能的局限就會有更清晰的認識。
3、嘗試用更加基本的原理來解釋這個知識,尋找第一性原理。
4、如果沒有解釋,想辦法尋找或創造一個假設,並驗證。
●用臨界知識構建自己的「能力圈」
能力圈是由你真正擅長並懂得的知識組成的,在這些領域裡,你要比90%的人都做得好。掌握底層規律,可以讓我們預見一些事情,但要應用到商業領域實踐中,你需要做得比90%的人都好。換句話說,我們的重大決策都應該在我們的能力圈中進行。查理芒格說「不能界定邊界的能力,稱不上真正的能力。」你必須讓自己配得上自己的慾望。
如何利用優勢?做狙擊手,而非敢死隊。利用自己的優勢,瞄準指定的方向,一招致勝。自問:我在什麼領域比身邊90%的同齡人強?
二 道
——有了目標,怎麼學?要把握的原則、理念是什麼?
(一)總策略
認知心理學認為,成人學習有三個前提時效率最高:目標導向、有即時反饋、最近發展區。簡單來說,能解決當下問題的、學了有地方用的、難度適中的知識最有效。
(二)驅動力
成年人不需要培養興趣。做事的驅動來自2個方面,內部是興趣、虛榮心等,外部是完成任務之後帶來的獎勵。
·生活中的任務驅動
·工作中的職業強迫
·以教為學。一方面是設置任務,設定目標,解決了任務驅動的問題。另一方面,教學,會讓你學的更好。
(三)問題導向
1 明確目的。從工作需要出發,針對要解決的問題,學習立馬就能用的(知識)。
2 對問題抽象、分類,每一類總結出一般解決步驟,將各種方法填充其中。例如行動類問題,步驟:界定問題→構建框架→明晰關鍵→高效執行→檢查調整,對於「構建框架」,方法有5W2H、SWOT、思維導圖、MECE……
3 知識的樹狀生長。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新知識以模塊化融入,原體系不斷增補、修正。
4 道與術。任何技能,須深化為某一能力的外在顯現,而不能停留在技能本身。對新知識/技能,多樣化情境應用、修改適用條件、做到靈活運用,然後對知識做更高層次的抽象。
●高段位的學習者,首先要向自己提問。
問題就像嚮導,引領著我們去接近知識的高山。
主動提問、思考,構建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結,並從新知識出發,導向更多的未知知識。
●終身提問者:問題比答案更有效
今天,串聯一個又一個知識的,不是學科知識,而是場景問題。
比終身學習者更有效的,是終身提問者。……別列書單,列問題單。
以領域劃分知識、形成體系後,宜按照場景來重新組織知識,形成體系/框架/模型/晶體。
三 術
——學習的具體方法
(一)分場景閱讀技巧
(王世民《學習力》)
1 高效搜索
2 超速閱讀
理念:先明確目的,第一遍速覽,第二遍細讀,時時回憶、步步為營,按自己的框架重組已讀內容。
三種類型的閱讀:
·整體閱讀。適用於尋找1-3個有用信息的情形。先明確目的;再讀封面序言目錄,將目的具體化;再速讀尋找相關內容;最後歸納為3個關鍵點,總結問題的結論。
·多重閱讀。適用於系統吸收、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先明確目的;再讀封面序言目錄,畫導圖;第一遍跳讀,初步理解、抓住重點,速覽熟悉的、難理解的,細讀目的相關的、不太熟的;第二遍精讀,理解內容、融入體系。
·主題閱讀。針對行業、領域、具體問題,短期內集中閱讀大量材料,建立知識體系或解決方案,先構建導圖,再搜集資料和重點閱讀。
3 分類理解
·事實性知識。記憶技巧。
·概念性知識。搞清楚概念的來龍去脈;與其他知識的聯繫;幾個適用和不適用的場景。總結:向下應用,向上抽象、聯繫並融入。
·程序性知識。切忌低效率上手、無意識重複。整理出流程→刻意應用流程→提出更具一般性的流程。
·元認知知識。
4 積累積澱。收藏,筆記,組織。
5 應用技巧。
·最簡應用。不拘形式(看書/搜索),快速解決問題;簡化條件,快速上手練習。即:快動手、再迭代。
·自然重複。轉為流程模板或Checklist;構建框架,整體應用。即:套路。
(二)做筆記
* 慢速閱讀、加工信息。讀書筆記——不是僅摘錄名言,而是描述讀書後受啟發的內容,這些啟發和我過去的哪些經驗相關。
總結:1、摘錄作者重要的論述;2、記下自己的感悟和啟發;3、回想自己過去的行為、聯想看過的書籍影像,哪些和該知識點有關,以素材案例來進一步理解消化它。
* 做讀書筆記。一是將自己閱讀時候的思考(包括閃念)總結下來,二是將書中的好例子摘抄下來。推薦Evernote之類的工具管理筆記。
(三)專註力
(《得到》許岑)比如我學吉他,一段時間內,我就不能聽別的歌了,只聽吉他曲。學習幻燈片的時候,你看電影是休息,我看電影,看到的是電影的結構、鏡頭的一些運動,讓我聯想到在幻燈片的製作上可以用哪些動畫效果去模擬這些鏡頭的運動。腦子裡全是一頁一頁的幻燈片。
日常生活本身不能訓練人的專註力,但去營造儀式感,會提升我們的注意力。
·購買昂貴的學習工具。如果你學習一樣東西需要工具的話,買貴的。只要稍微讓自己心疼一點,就算達到效果了。
·好好吃飯。盡量吃點好的,少吃速食、外賣、自助餐。無論是買東西、吃飯還是其他的,要的是一種儀式感。
·使用射燈。其他的地方都是黑的,有點像舞台的感覺。
·高質量的睡眠。睡眠不夠,很難做到專註。困了就睡,不要撐著做事,效率低。運動讓我們睡的好。
(四)反饋
要想製造反饋,必須先有成果,就是要基於已有的成果來發現問題,所以才要製造反饋。比如寫文字、錄音頻視頻,總之,一定要有輸出,或者叫應用。
如果能給別人講明白一個東西,那叫真正學會了這個東西。所以,學了之後,就講出來,或者應用出來,自己製造反饋。
(五)操練
常用的三個方法:反思、以教為學、刻意練習。
李叫獸的方法:
* 遇到知識:①找現象:還有哪些現象可以用這個知識解釋?②找應用:這個知識可以用於做哪些事?如何應用它來改進我的行為?
* 遇到現象,找知識,為什麼會這樣?有什麼理論或者知識可以解釋?有哪些相似的事件?
【寫】
①寫作,輸出。文章要被人讀懂、把人說服,需要縝密的思維、清晰的表達和翔實的依據,這些都要求我們對知識的編碼和組織達到一個相對高的水準才行。寫作的另一個益處,是獲得反饋。
②整理筆記。按照一個主題串起來,例如學習思維相關的科學(認知科學、心理學、行為經濟學等)如何能幫助我們進行更好地判斷、決策、學習、記憶和生活,再將大的主題分為一些小的主題。
【憶】
①養成習慣,經常主動回顧一段時間學到的東西。
②聯繫/比較自身的經歷。
【講】
①經常與別人討論,或者講給別人聽。
②設想自己正在將東西講給別人聽(有聲思考;能否講出來是判斷是否真正理解的最佳辦法)。
③設想需要講給一個不懂的人聽(迫使自己去挖掘知識背後的最本質、往往也是最簡單的解釋)。
【思】
①看到問題——思考問題的實質是什麼——解決這類問題可能用到的規律是什麼——決定採取的行動。
②抓住問題的本質進行練習,如「品牌命名」的方法,如果你記住了,就沒抓住問題的本質,學習的是具體工作場景的問題解決方案,提升了技術效率但沒提升認知效率,小馬宋曾說過,品牌命名的關鍵是降低傳播成本,按照這個深度,你自己也可以推導出「品牌命名的20種方法」。大量的持續練習,對可能是基本技能的東西有更深刻的理解。
③不僅要根據接觸到的現象做出反應,還要思考導致這個現象的系統結構是什麼。所謂結構,是指任何一件事情都可以看作一個系統,而任何一個系統都有多個元素組成,元素之間的關係形成了結構。系統化思考,是將問題背後的推動因素納入一個整體進行思考。
總結:明晰各元素的存在及其相互關係、明晰其驅動因素、關鍵元素、明晰其走向、對環境和自身變化可能的反應、各元素和結構本身的虛實之處……
【省】
①反省自己的思維過程。
②養成反駁自己的習慣。
③復盤我們每天的生活:每次決策都是在什麼樣的假設下做出的,又產生了什麼結果。反思當時的思考、決策過程,假定了哪些隱形條件?結果為什麼是那樣?情節背後的邏輯、邏輯背後的規律、道理、知識是什麼?如何舉一反三?還有哪些場景也是如此?如何改進我們的行為?例如公眾號不受歡迎,要問自己:為什麼訪問量低、有哪些可能原因、如果在哪個環節作出改變會有什麼效果?
【擬】
①構造一個現實中並不存在的假想情境,然後運用所學的知識,來設想事物在這個情境中的變化。
②設身處地「虛擬經歷」別人經歷過的事情。
【借】
藉助外部資源,如萬維剛的課,將其問題抽象、推及一類,如某期主題「孩子不聽話怎麼辦?」,可以界定為:如何讓自己的意見更有效的影響別人?
四 彎路
——需要具備和破除的意識
▲練習不必顧全大局。把目標拆碎,針對那些細節進行反覆的練習,不要一開始就兼顧全局。比如只練習曲子當中的一句,球員訓練選擇五人制足球場。
▲碎片化學習的真相。一定要基於搜索,即帶著困惑和問題去執行碎片化的學習,最終的效果一定是要把這些碎片給鏈接起來。碎片化知識是樹葉,你得先有樹根、樹榦和樹枝。
▲為什麼每天進步1%,卻還是沒有太多長進。如果想啟動複利模式:今天學到的知識,明天要運用到新一輪的知識學習中去;且不能忘記。
▲拖延症
·只有真正的任務才能解決。讓任務嚴峻化。
·設定小目標,形成慣性。
▲信息時代,「調用」和「整合」他人的答案,更加重要。……大家商量著來,偶爾學生還能教老師幾招。本質是分享、交流,獲取或交換有用知識,消化吸收,隨時調用。
三種學習思路:
* 自學:自己找答案;
* 聯機學習:和同行交流,用答案換答案;
* 跨界聯機學習:跨行學習交流,用答案換答案。
▲直奔目標,不必從基礎開始
·設定有效目標。
成年人覺得「我今天學了這個,明天可能會有用」是不切實際的想法。必須有迫切的,實際的需求來推動。比如孩子上外語高中,父母急切的想學習外語,以便於和外國老師交流。但不是從《新概念》開始學,而是從學校拿了一堆英文資料,宣傳手冊之類,並瀏覽學校網站,把出現的每一句英文學起來,這就是切入點。
·直奔目標
直奔最終目標,不必從基礎開始。舉例,學樂器,拋開學院派那一套,一開始就彈大師的名曲。【不然等你從零起步,還沒等練到能彈喜歡的曲子的程度,你就已經放棄了。】再練半年基本功,則兩年後可以彈奏最難的曲子。經驗:要去哪裡,就從哪裡開始。【上來就直搗目標,有了成就感,「膨脹」了之後,如果還想繼續,那就再從基礎學起。但要注意其局限,即無法跳過基礎、或這個「哪裡」不現實的情形。】
參考文獻:
《躍遷》《高手》《好好學習》《學習力》《精進》《朋友圈的尖子生》《如何成為有效學習的高手》
推薦閱讀:
※10000小時和20小時
※孩子教育方法論:培養孩子的未來入口
※略述《印光法師文鈔》學習方法
※關於刻意練習
※「一門深入,長時熏修」是《無量壽經》的最好的學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