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雙刃劍,智能機器人是「幫助」人還是「替代」人?

AI雙刃劍,智能機器人是「幫助」人還是「替代」人?

遠古時代,人類學會使用工具狩獵、用火種燒烤食物和禦寒,從而解放了雙手,加快了人類進化。

21世紀,AI時代浪潮的來臨。很多企業都在尋求機遇轉型。人民日報稱:「人工智慧帶來的將是人類雙手和大腦的又一次大解放,工作的意義將真正從『勞動』變為『創造』。」

千百年來人類一直十分關心的「飯碗」問題又會面臨新的難題和挑戰,如何充分準備和適應,這是如今需要解決的重大社會課題。

研究表明,未來中國可能有70%的職業會受到人工智慧的衝擊。

麥肯錫公司估計,預計2016-2030年間,中國被替代的全職員工的規模約在4000-4500萬。

到2030年,自動化將使中國五分之一的製造業工作崗位不復存在。

如果自動化進程更快,到2030年,近1億勞動者需要更換職業類型。

人工智慧的發展催生了一批新生產業,創造了大量新就業機會,改善了就業條件,拓展了就業空間。但同時也帶來了就業結構的調整,其對就業的擠出效應正在顯現。

人工智慧是機遇也是挑戰,如果不加大人力資本投資,人工智慧發展會帶來一系列棘手的社會問題。發展人工智慧必須重視人力資本投資。加大人力資本投資,應對未來挑戰,要儘快、要儘早。

為此,需要加快人工智慧知識的普及,鼓勵人工智慧優先用於經濟社會發展的短板領域,包括教育、醫療、法律、金融等中高端服務業。將教育資源更多投入到人的全面和公平發展上,提升新一代勞動力對社會變化的適應能力。

完善終身學習體系,建立高質量的職業培訓體系;強化社會保障體系的保障功能和再分配功能。

人力資本投資要從早期做起,這是在國內外關於腦科學、心理學、社會學研究已經有堅實基礎的。我國在兒童早期養育和學前教育方面還有明顯短板,職業教育質量也存在缺陷,很難適應未來人工智慧時代就業環境。

應對人工智慧對就業帶來的挑戰,應該把穩就業放在更突出的位置,以更高質量和更加充分的就業為出發點和著力點,搶抓人工智慧發展機遇,與人工智慧相互支撐、協同發展,以此推進經濟升級和民生改善,防範失業風險,兜牢民生底線。

人工智慧的發展,將極大地推動知識經濟的形成,這為進一步解放生產力提供了重大機遇,但也會帶來經濟和社會層面的深刻挑戰。

人工智慧所推動的知識經濟將在基礎資源結構、成本結構、市場結構、經濟結構、就業結構分配結構和貿易結構上有別於傳統經濟。隨著社會快速的老齡化和少子化,數量意義上的人口紅利消失是未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威脅。

人工智慧於此時興起,有助於解決中國在一些行業,特別是中高端服務業中存在的供給瓶頸,對於緩解未來勞動力市場的短缺具有關鍵意義。

人工智慧的興起,是大勢所趨。未來將在行業洗牌中能夠奪得一席之地。以後的時代可能是人工智慧的PK,並且還能夠一定程度上解決一些傳統行業的瓶頸。實現共贏。

更多資訊請關注【未來雲智能科技】,祝你在AI浪潮中用最低成本實現最高利潤。


推薦閱讀:

【藍烈】「星陣」金涬:AI可以拋開人類單獨求棋道
這就是一場秀—2018世界機器@人大會
人工智慧真的來了,你拿什麼「拼」職場?
李飛飛最新演講全文:機器已能「看懂」圖像和視頻,但我們仍站在人工智慧研究的起點
人工智慧時代,運營Dgs如何謀生?

TAG:智能機器 | 智能機器人 | 人工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