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時代,傳統銀行的未來在哪裡?

互聯網時代,傳統銀行的未來在哪裡?

互聯網企業的崛起對於傳統銀行業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一方面,BATJ等互聯網企業擁有強大的技術支撐和大數據背景,在支付和借貸的便利性上更勝一籌;另一方面,互聯網巨頭已紛紛將金融業務作為戰略發展方向。

隨著餘額寶上線打響互金行業第一槍、百度和新浪先後獲得支付牌照,包括「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的成立,以及十八屆三中全會上提出的大力發展「普惠金融」等。這都預示著互聯網金融將成為傳統金融行業的競爭對手,甚至引領未來傳統金融領域的轉型升級。

因此,為了達到銀行業務模式轉型升級的目的,很多銀行願意付出大筆資金與互聯網巨頭共同打造生態圈。據悉,以平安銀行為代表的股份行、國有大行,背後的集團力量都支持其成立互聯網生態圈。

從具體業務模式來說,由於傳統的銀行業務在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衝擊下已經不具備優勢,因此業務創新是唯一的出路。說得更直白一點,銀行面臨新客戶被搶奪,已有的用戶也會對不同平台的業務便捷性進行比較。如果無法在技術上領先一步,客戶就沒有理由繼續選擇銀行提供的產品和服務。

並且,由於中小銀行在技術、大數據、線上資源和管理方面的優勢並不明顯,因此需要通過與互聯網公司、金融科技公司、B端服務商等合縱連橫,共建生態圈。同時,為了不淪為中後台服務商,銀行就必須掌握技術上的優勢。

嘉豐瑞德第三分公司總經理石文兵先生表示,銀行的資產結構以及資本充足率水平是影響銀行收益水平的關鍵因素,而如今越來越多消費者已習慣從刷卡改為微信支付、支付寶支付、對銀行卡以及現金的櫃檯交易依賴性變小。而大量用戶的交易數據湧入第三方平台,不可避免地分流了商業銀行的儲蓄存款。

另外,餘額寶的初期收益高達6%左右,而商業銀行的一年期定期存款收益率為3%左右。並且,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轉賬手續費更低,在便捷性上也超過銀行,如果商業銀行不進行業務模式創新,廣大消費者將沒有理由通過銀行渠道進行支付和存儲。

互聯網金融的誕生是為了解決市場的痛點,然而,高科技對傳統業務模式的覆蓋必定會對銀行造成衝擊。嘉豐瑞德第三分公司總經理石文兵先生表示:短期來看,互金不可能完全替代傳統的商業銀行業務。因為商業銀行的轉賬、結算、清算、保險、基金、信託產品的代銷業務已經具備了相當規模,並且商業銀行具有牌照和資金方面的優勢。

但是,從另一角度來看,未來商業銀行與互聯網金融之間存在較大的融合空間。商業銀行應該利用好第三方支付平台機構的大量客戶信息和資源,對客戶進行數據分析,增強與客戶的交流溝通,同時加強監管,建立相應的風險防控體制。

商業銀行與BATJ這些互聯網巨頭之間的競爭恐怕是命中注定的,由於這些互聯網巨頭的崛起,商業銀行的市場地位受到一定威脅。然而,科技的融合也會帶來更多成本優化和操作便捷,這是銀行業獲取發展的必然趨勢。利用好這些優勢,對客戶的需求進行了解,開發新的業務模式,才是商業銀行面對互聯網技術革命外溢效應的正確應對姿勢。

推薦閱讀:

2017年在售高收益銀行理財產品一覽
【知道】有銀行卡的注意!2017最新使用指南!不知道就虧大了~
千萬別把銀行卡放褲兜里,分分鐘被克隆!銀行卡被盜刷,這樣做才能告贏銀行!
央行:銀行間債券市場取消額度限制

TAG:移動互聯網 | 互聯網 | 銀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