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窯青瓷有著漫長的發展歷程
越窯青瓷以釉質溫潤如玉、色彩青碧柔和著稱,提及它時人們總會想起「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這句優美又貼切的詩句。作為最古老的瓷器種類之一,越窯青瓷有著漫長的發展歷程,在時間的長河中,它曾熠熠生輝,也曾黯然低沉。越窯青瓷中的精品秘色瓷曾為御用佳品,卻在發展中技藝逐漸失傳,卻誓要復興越窯青瓷這項古老的技藝。
瓷業在隋代的基礎上得到了空前的發展。長期以來,人們一直以「如冰似玉」的越窯青瓷和「如銀似雪」的邢窯白瓷,即「南青北白」來概括唐代制瓷業的生產面貌。其實,唐代瓷器生產面貌遠比所謂「南青北白」的簡單概括更為豐富多樣,迄今考古調查與發現的唐代瓷窯窯址遍布大江南北,當時的古瓷名品如長沙窯的釉下彩,河南魯山、郟縣窯的花釉瓷,以及絞胎瓷和三彩陶器等,都在中國古陶瓷史上寫下了濃重的一筆。越窯青瓷是唐、五代青瓷的傑出代表,其窯址分布在今浙江上虞、餘姚、慈溪一帶,此地原為古越人生活的地區,唐時屬越州,故名。從越窯青瓷的傳世品和出土物來看,確為質量上乘之作。此時的越窯青瓷胎質普遍細膩堅緻,胎色呈灰或灰白色,基本不見氣孔或雜質。器物多里外施釉,釉層均勻,釉色多呈青綠或青黃色,釉面渾厚滋潤,如冰似玉,尤其是晚唐、五代時期曾作為吳越國進貢中原政權,
「秘色瓷」器,更是將越窯青瓷蔥翠的釉色之美髮揮到了極致,難怪詩人陸龜蒙以「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來讚美越窯青瓷的釉色。越窯青瓷不僅釉面精緻無比,其造型也典雅優美,式樣繁多。如各式盤、碗、執壺、甌、水盂、渣斗、缽、盒、燈、枕、罐、瓷塑等應有盡有,許多器物還能逼真地模擬自然生物的形態,如仿照瓜形製作的壺,仿海棠花式的碗、盤等皆惟妙惟肖,其中模仿荷葉形狀的洗子,則更充分發揮青釉瑩潤欲滴的特色。
唐代越窯青瓷因為追求一種「冰肌玉骨」的藝術效果,所以早期器物極少裝飾,僅以釉面取勝。晚唐五代時期出現的刻劃花紋,則受當時絲綢、金銀器、銅鏡的影響。它以各種龍鳳、游魚、雲鶴、鸚鵡、蛺蝶、花卉等作主題,線條纖細流暢,紋飾生動活潑,使單調的釉面平添幾分誘人的魅力。
越窯青瓷鑒定要點
必須掌握五大要素。這就是製品的造型與紋飾、裝飾藝術與方法、釉色與胎體、銘文與款識五個方面。
器物造型與紋飾
造型與紋飾兩者密不可分,是鑒定越窯瓷器的關鍵,再結合釉、胎、支燒工藝和款銘更為精確。
唐代越窯的造型,從總體上看廓線明快,秀雅端巧。碗的造型,從早期越窯的深腹型,逐步演變為敞口(侈口)、斜腹的淺腹型。
初唐的平底器或假圈足,到了中唐時,假圈足中挖一個小淺孔,圈足形似玉璧,俗稱玉璧底,同時開始出現矮圈足的環底碗。
晚唐時碗的造型,不但延用了玉璧底、大環底外,而且出現了端巧美觀的花口。特徵是口沿作成四缺、五缺不等,在腹部與缺口相對位置壓有突筋。總之從底足的變化,發展到口沿的變化,使碗的造型輕巧端雅,線條流暢美觀。
推薦閱讀:
※人文與社會
※第51本書《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
※上海曌豐文化講述大汶口文化陶器
※《聯邦黨人文集》 81
※中國科學家陝西考古,改寫人類第一次出走非洲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