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有方——英文論文寫作
4 人贊了文章
英文論文寫作很容易,因為它不需要你有很強的文學造詣和掌握大量的辭藻。同時,英文論文也很難寫,因為論文的寫作目的是引發讀者去思考,向他們傳遞你的思想。
英文論文的寫作目的應該是讓讀者容易地理解自己所要闡述的思想,而不是追求文學上的優美。
一、論文寫作文風
論文的寫作想要追求的效果或文風,這決定你寫作的態度和努力的方向。
一篇好的科技論文應該如同一杯情書,清澈透明,很容易讓人看到它的全部,理解它的全部
只需要我們用最直接、直白和準確的辭彙,讓讀者很容易地理解作者所要描述的事物。而不是使用一些我們認為有 「品味」 的詞,讓讀者閱讀時感覺雲里霧裡的。
二、英文用詞
論文讀起來最好流暢,如行雲流水般。但前提是容易懂,不要 「水」 是流過去了,讀者腦子裡什麼都沒有留下。
國外的學生用詞更準確,因為這些詞經常出現在 「老外」的生活中。雖然中國人感覺陌生,有新鮮感,但對「老外」 來講,卻很直接,而且準確。比如表達 「這個問題歸根於尋找一個滿足公式 (1) 的解」
this problem boils down to finding an appropriate solution to (1)
因此,對於用詞,應該注意兩點:
長期積累,學習 「老外」所通常使用的辭彙
勤查詞義,保證用詞的準確性
2.1 辭彙的長期積累
堅持論文摘抄,每次需要寫作時去翻閱一下
對於辭彙的長期積累和培養,採用的方法是 摘抄英文句子 。具體方法是,準備好一個好的筆記本,每次讀到別人論文中比較好的句子和詞語時,就將整個句子都摘抄到這個本子上。不需要將沒用到的詞給省略,因為這樣做可以做到保留句子的全部信息。在你需要使用這個句子表述類似的意思時,可以立刻回想起原來作者所要表達的全部意思,從而使自己的變動比較准,避免因為信息不全而錯誤地使用這個句子。摘抄時,請務必手寫,不要使用電腦存為 Word 文檔。原因是如果使用電子文檔,會有疲勞感。
摘抄的句子通常是 Introduction 里的。有些 Related Works 和 Conclusion 里的慣用套句也可以摘抄,使用這些套句並不算抄襲。例如所有的文章都會在 Introduction 一章的最後描述全文的結構,其中可能會用到這一句:
In Section II, to postion our original contributions, we briefly review some of past and current approaches commonly employed for
如果結合自己的內容,將其部分地用在自己的論文中,就算不上抄襲。當然,摘抄的句子不能整句不動,原原本本搬進自己論文中,這樣就是抄襲了。
每次需要寫論文的時候,我都會把自己的摘要本拿出來讀一讀,找找感覺,讓這些優美的句子熏陶下。查多了,讀多了,就能逐漸背誦這些句子,就能靈活使用這個句子了,英文的寫作能力自然也就提高了。
2.2 善用工具
1. 翻閱英英詞典
要了解英文辭彙的準確意思,隊友沒有把握的辭彙,多去翻閱英英詞典,仔細體會這些辭彙的英文含義2. 使用中英詞典
有時,我們需要詞語的中文意思來查找一個英文詞語用在論文中的意思。對於沒有把握的辭彙,可以採用以下 Google 方法。3. Google 搜索
Google 搜索提供了很多搜索的輔助功能,對於我們準確找到最準確的搜索內容提供了很多便利。這裡我們將介紹的是使用 Google 提供的強制搜索功能,也就是雙引號的使用。
比如我想使用
"this is a reasonable assumption"
這句話,但是我不知道
"reasonable assumption"
是不是符合英文表達習慣,同時這種用法是否是我要表達的意思,那麼我們可以再 Google 搜索欄中輸入
"this is a reasonable assumption"
(雙引號與搜索內容同時輸入)。這樣,Google 會將雙引號里的內容作為一個整體來搜索。如果不加雙引號,Google 會返回搜索中含有
"this is a reasonable assumption"
中部分內容的句子。
根據搜索返回結果的數量,就可以知道這句話是不是 「老外」 常用的。並且,進入一條搜索結果,我們可以查看這句話在搜索到內容中的使用方法。通過閱讀這句話在搜索內容中上下文的意思,我們就知道「老外」在使用這句話的時候,到底表述的是什麼意思。
通過強制搜索功能了解以下自己所要使用的這個此在自己所要表述的上下文中是否適用。
例如,我們想說「豐富的網路資源」,但是又不想使用
Rich
這個普通的詞,於是我們在詞典上搜索 「豐富的」 的英文翻譯,找到了
Luxuriant
這個詞。那麼當你要在論文中使用
"Luxuriant Resource"
時,一定要去 Google 搜索上使用強制搜索,整個搜搜一下,然後點擊進入搜索到的內容中,結合上下文看看是不是自己想要的意思。
Google 搜索還提供帶有星號 (*) 的通配符搜索。配合雙引號在搜索內容中加入星號,Google 會將星號作為通配符使用。例如我想說
"這是一個合理的假設"
,我不知道 「合理的」怎麼表達,我可以在 Google 中搜索
"this is a assumption"
,這樣,Google 會返回所有符合
"this is a + 任意內容 + assumption"
這種模式的內容。然後在出現的選擇中,點擊鏈接,通過閱讀上下文,了解這個短句的意思,然後選擇符合自己需求的辭彙。
在搜索中,如果我們需要針對某種類型的網站進行搜索,可以在搜索關鍵詞後加
"site:網站類型"
。比如
"broadband communication network exam site: edu"
。這樣 Google 就只在 edu 的域名內搜索所需要的內容
在搜索中,如果我們在搜索內容後加入
"filetupe: 類型名"
,那麼 Google 就會返回以所輸入 「類型名」為後綴的文件。例如,我們想要搜索以
「wzf」
為內容的 ppt 文件,可以在 Google 中輸入
"wzf: pdf"
。
2.3 上下文一致性
針對術語問題前後表述,要保持一致性,以避免歧義
英文寫作用詞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則,就是保持上下文的一致性,也就是 Consistency,這主要戰隊的是名詞術語。上文使用一個名詞去稱呼一個物體或者定義一個參數,下文一定要使用一樣的詞語,以避免歧義。
例如,在車聯網中,我們會考慮如何為成立提供互聯網接入服務。這時,我們可能會將車輛成為
Vehicle、User、Node
等。如果我們在文中懸著了一個名詞,就應該盡量通篇使用這個名詞來表述我們所要研究的物體。如果要避免重複,想交叉使用不用的詞語,就一定要在段落中或者腳註下標註,這幾個詞語在文中屬於交叉使用,並且代表同一個事物。
一致性的目標有三個:
第一,通過一致性,可以防止產生歧義;
第二,通過一致性,作者在文章中建立一種習慣,這樣讀者在閱讀論文時,可以熟悉並掌握該論文中蘊含的寫作規律和習慣,從而根據這個習慣了解這個標註背後的意思。而不用作者反覆聲明;
通過一致性,讀者可以通過前文猜測後文作者要做的事情,這通常是指論文文章節之之間的一致性。
上下文一致性,主要針對術語、數學符號和文章的表述結構的。為了使論文寫作流暢、朗朗上口、我們需要避免重複使用一些頻頻出現的詞語。這類詞語主要是動詞、副詞和形容詞。例如表達 「獲得」 這個意思,我們可以用
Get、Achieve、Attain、Obtain、Derive
等,在合適的環境下交替使用。積累一些詞義相近的動詞、形容詞和副詞,並且在論文中靈活使用,是寫作的基本功。但要記住,這些詞不要生僻,要讓讀者看到後立即能想到它的意思。
三、論文寫作的邏輯
邏輯性就是因果關係,這個因果關係就是我們論文的主線。我們說做科研的過程就是
"順藤摸瓜"
的過程。這個 「藤」跟這裡的 「主線」是一個一個意思。文章中所有論述的內容都應該圍繞這條主線。這條主線的起點或者論文的根本原因,應該是工業需求,也就是科研動機。
保證論文全文邏輯性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構思或者規劃。每寫一章、一段話和一句話前,我們應該規劃好這些文字在邏輯上和全文中的作用。這裡我們再次強調,想 是科研寫論文和科研的關鍵。
例如,我們把這個科研工作介紹給大家,想論文的每一部分,比如
Introduction、Related Works
等,應該如何布局和規劃來達到全文的寫作目的。
3.1 準備工作:論文提綱
寫提綱可幫助我們宏觀把握論文邏輯展開的脈絡,防止寫論文時 「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一篇論文的寫作是一項比較浩大的工程。列提綱可以幫助我們規劃每個章節中每個段落所要傳達的意思和在全文中的作用,從而幫助我們更好地把握全文邏輯的展開方式。
例如,當我們寫好提綱時,可以宏觀思考每一段話對於邏輯的推進是否必要,是否還需要添加其他段落並對已有段落的意思做出調整。
以下為示例:
MAC in Motion: Impact of Mobility on the MAC of Drive-Thru Internet
I. Introduction
a. Importance of providing Internet services to vehicles b. Practise of drive-thru Internet and its recent research developments c. Why we are motivated to analyze the MAC performance of thedrive-thru Internet, and what the challenges are d. Brief discussion of our proposal and contributions e. Struture of the paper II. Background a. Introduction of 802.11 DCF b. Problem of deploying DCF in drive-thru Internet scenario III. Network Model and Protocol Design a. Model setup i. Assumptions ii. Mobility model iii. Markov chain model b. Probability of transmission c. Throughput IV. Model Vaildation a. Simulation setup b. Legacy DCF (simulation performed in server #1) i. Accuracy of throughput analysis (nodal throughput and system throughput) c. Differential DCF i. Accuracy of throughput analysis (nodal throughput and system throughput) (simulation performed in server #2) ii. Throughput with different node velocities (simulation performed in server #3) V. Protocol Enhancement and QoS Provision a. Amendments proposed for protocol enhancement i. Summary of the amendments ii. Rationale of each amendment b. Design of Qos provision i. Optimization framework c. Simulation verification VI. Related Works a. Real-world measurement of drive-thru Internet b. Previous proposal of MAC design for drive-thru Internet c. Tan』s paper VII. Conclusion通常先給論文起個固定的名字
然後把論文的章節名稱依次寫出來,如 Introduction、Related Works、System Model 等
接著在每次需要具體寫一個章節時,再去細化這個章節里的段落安排
這一章節需要安排幾個段落
每段需要傳達什麼意思
中心思想是什麼
在寫完每一章的提綱後,整體揣摩是不是能夠實現論文 Introduction 一章所想達到的邏輯目的
在揣摩所完成的 Introduction 一章的提綱時,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考慮目前規劃的段落和每段的中心思想是否需要調整
這種論文展開的方式是否直接
是否能激發讀者的興趣
是否能最直接、最準確地引出我的科研動機和思路
如果上述做不到,將調整段落的結構,或者重新規劃段落的中心思想,直到自己覺得滿意為止
不同章節內,提綱所要列舉的內容會有所不同
在 Related Works 一章中,分別列舉自己打算分幾類來調研目前的文獻
Simulation 一章中,我們可以規劃模擬的項目,如何設定模擬參數?在哪台機器上模擬
3.2 學會控制信息量
我們寫論文的目的是將自己思考的科研成果講述給別人,讓別人能夠理解我們的思想,從而讓別人可以踩在我們肩膀上向前走。我們在給別人講述的時候,就要一點點地把我們的結果講給他們。等他們充分消化看這些知識和信息後,再講述其他內容。
控制每個句子的信息量 (Control the level of details) 很重要。其最有效的方法是:清楚地知道每個章節的作用和寫作目標是什麼,根據這個作用來控制要傳遞多少信息量 。一旦目標所要求的信息量達到了,就立即停止。
對於每一章節,我們應該了解它目標,根據目標控制信息量。對於每一段,甚至每一句話其實也是一樣的。
每一段的目標,就是我們提綱中所列舉的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表述清楚了,就可以結束這一段,開始下一段了。每一句話的目的,需要我們在具體寫作時結合上下文去感覺和判定。
3.3 如何寫 Abstract
不要以上開就給審稿人當頭一棒審稿人審讀論文一定是從 Abstract 開始的,他們對我們論文中所涉及到的內容沒有任何先前的了解或者先驗知識,甚至必要的背景知識。因此,你應該用最輕鬆 (Light-weight) 的方式讓審稿人上手,而不是一上來就給他們排山倒海的信息。並明確審稿人閱讀我們論文的目的是判斷我們工作的質量和貢獻,確定是收還是不收。
所以 Abstract 章節的寫作目的是:用最輕鬆的語言,讓讀者了解你所論述問題的重要性、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和貢獻。
Abstract 就是為讀者對全文建立一種初步印象,來引導他們通過讀後文全面認識你的工作。因此,寫這一章,你所追求的效果應該是當讀者讀完這一章時,對你的論文有如下印象:
這篇論文研究的是該領域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並且提出了一個非常有建設性、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法(比如最優的、分散式、快速收斂演算法)
最後用模擬數據展示了該方案能提高至少 60% 的網路性能
結合上述目標,Abstract 一章應該分為 3 點來寫:
1. 描述問題的重要性
用一兩句話高度概括,最好直擊問題本質,讓讀者根據自己的基本知識能夠想像,這是一個非常有意義並且有挑戰性的問題
具體的展開,比如這個問題產生的歷史原因?為什麼會如此重要?解決這個問題存在哪些難點?為什麼會有這些難點,都不要去贅述
2.論文所提出的解決方法
也一點也是高度概括,能讓讀者大體了解作者採用什麼樣的數據工具和提出方案的性能。只需要高度概括所提出的方案的思路,然後務必使用一些能為所提方案定性的辭彙,如 Optimal,Distributed ,Resilient 等,不要過於詳細介紹具體的演算法內容和設計思路。
3. 方案性能的描述
通常是使用一些具體的模擬數據來說明,所提出的設計可以大大提高網路性能或者有效解決問題
應該盡量使用一些具體內容,而不是高度概括地去秒速性能,比如這麼說:
Extensive simulations show that our scheme can outperform previous proposals
以上三點應該均衡,每點大體使用兩句話完成。Abstract 只有 200 字左右,明確且切記寫作目的,充分利用 200 字和審稿人有限的精力。
這裡我們提到的 「最輕鬆」的詞,可以理解為「輕口味」。比如不要在 Abstract 里使用排山倒海的術語或者術語的簡寫,如 POS (Progressive Optimization Scheme)。因為沒有上下文和背景知識,審稿人可能根本沒辦法理解這個術語,對於簡寫也根本懶得費腦子記憶。同時,在論文中使用簡寫,請最好定義在顯眼的地方,或者列個表來定義這些簡寫,讓閱讀的人能夠很容易找到這些簡寫的定義。
最後,寫完了 Abstract 後,發給別人看看,讓別人給你提些意見
3.4 如何寫 Introduction
寫 Introduction ,通常採用三步,之前闡述的列提綱其實是第二步,用來確定 Introduction 這章整體的思路和每段的中心思想。
開始寫論文,就如一段長跑,起步困難。起步這一段,採用的方法是讓別人為我帶跑。具體的方法:
寫作之前,會從網上下載一二十篇同一領域類似課題的論文,通常是長文,比如 IEEEE Transaction 的論文和 Infocom 這種 9 頁以上的論文
然後只列印這些論文的前兩章,也就是 Introduction 和 Related Works,用雙面列印也就一頁紙。
接著將列印的十多紙釘在一起,一篇篇閱讀
這樣做的好處是
了解別人是如何撰寫他們的 Introduction 的:他們是如何介紹研究動機的?
他們在 Introduction 這章中,每一段是如何安排,邏輯是怎麼展開的?
閱讀他們的 Introduction 和研究動機,可以將自己動機和他們進行對比。從而更好地思考和審視自己提出的問題,斟酌問題的重要性,更好地尋找切入點來闡述自己的研究動機和扣緊全文的核心
幫助積累背景知識和寫作素材
在別人撰寫的 Introduction 中,通常需要對相關領域做一些介紹和調研,這些可以為我們寫 Introduction 提供參考和素材。比如我們想要闡述的網路性質,別人在他們的 Introduction 里也介紹了,那麼我們可不可以從同樣的角度去講。別人有些觀察可能很深刻,而且我們之前沒有注意到,那麼如果對自己的論文有用,我們就可以把這些信息融合到我們的論文中,為我們提供素材。
為我們提供一些優美、簡潔的詞語和句子,可提供一些語言上的感覺
綜上所述,寫 Introduction 的方法是
1. 大量閱讀別人論文的 Introduction 章節,給自己找感覺,找到寫作的額衝動和所需收集的素材
2. 撰寫大綱,確定段落中心思想,然後開始具體的寫作 3. 動筆撰寫Introduction 的寫作目的是纖細闡述論文的研究動機和科研貢獻,同時簡要描述論文的設計方案。Introduction 寫作追求的效果,就是讓讀者清楚地知道這個科研的來龍(也就是問題產生的原因),粗略地把握去脈(也就是實現方案)。讓讀者讀完文章,認同作者,這篇論文是考察一個有意義的課題。
3.5 如何寫 Related Works
Related Works 應該達到以下三個目的:
第一,我們應該盡量多地引用一些相關文獻
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審稿人覺得我們知識豐富,對該領域有充分了解。第二,我們應該盡量多地引用近期發表的文獻
這樣審稿人會感覺我們的論文所討論的題目是熱點課題 (Hot Topic)。論文被拒絕後,修改後重新投出去,需要及時跟進目前領域的發展現狀,一定要注意補充新的信息。第三,調研相關文獻的目的是將別人的工作與我們的論文想比較,從而突出我們所提方案的貢獻
我們寫 Related Works ,目的主要是想告訴審稿人,我們的工作的貢獻在哪?為什麼值得被發表?這點是我們寫這章的核心思想。因此,當我們介紹別人的工作時,只需要點一下這個工作的目標和科研的角度,絕對不要花太多筆墨去介紹它的具體內容和貢獻。如果我們希望為論文讀者提供更多的信息,完全可以讓讀者知道這些參考文獻的存在,讓他們自己去閱讀原文就可以了,不需要仔細介紹這些論文在和前人的工作進行比較時,有一個基本的原則是,不要去貶低別人的工作。
此外, Related Works 這一章還存在時態問題,這一章一般情況下通篇採用一般現在時態 。 這是上下文一致(Consistency)的體現。雖然這些工作時以前做的,但是他們的發現是客觀存在的。如果還是很糾結,可以去 IEEE Xplore 上找一篇 IEEE Transaction on Networking 的論文或者自己領域的核心期刊 (Top Journal)。這些論文的寫作時很規範的。可以看看他們都採用了什麼時態。
論文一般通篇都採用一般現在時態。Conclusion 一章可能針對本文提出方案全部採用過去完成時 ,以一致性 (Consistency) 原則為準,以避免論文語言忽左忽右、變化不定對閱讀帶來的影響。
四、論文的二次修改
論文寫完後,要反覆修改以提高論文的可讀性。一方面,我們自己需要反覆修改語言。另一方面,我們需要將論文的內容交給導師或者其他合作者,請他們就論文的內容提出修改意見。
4.1 修稿語言:分析句子信息量
我們自己對論文的修改,主要針對語言,包括詞語的拿捏和句子的改動。論文的修改主要針對的是句子,或者說每句話對於邏輯展開的執行。 對於文章的框架和邏輯,我們不需要改動,因為句子的目的是讓句子表達更直接,簡潔,在上下文中更能清楚地表述作者的思路和論文的邏輯。
分析句子的信息量,就是分析這一句話傳達了多少信息給讀者。如果一句話的信息量超出了我們的需求,我們就應該把它拆成多個短句,用簡明、短小的句子分別表述來減少信息量。避免過多使用從句。
短句的連貫性可以通過連接副詞或有連接效果的標點符號的使用來提升。這樣的好處是:
可以增強句子間的邏輯關係,讓讀者讀起來更容易知道文章是如何推進的
可以消除短句間相互分開造成的簡短感覺
因此我們在閱讀別人的論文時,應該所注意別人是如何銜接句子的,學習他們的詞語使用方式。例如
常用的表示推進的詞語有 moreover、furthermore、more importantly
常用的表示轉折的詞語有 however、neverthelss
當兩個句子關係很緊密時,我們可以用分號將它們隔開看到分號
知道這一句話結束了,會去揣摩這句話意思。同時暗示下一句話跟這句話關係緊密,應該放在一起考慮破折號表示對詞語意思的補充用好這些標點符號,往往比連詞更簡潔,更直接,但要有個度。
還有一些小細節需要注意:
論文中中對於將來時態,比如
will
之類的辭彙,使用的時候可結合上下文和語氣斟酌。因為
will
可能語氣太強,導致論文敘述太過肯定,從而不嚴謹。
論文中不要有明顯的感情起伏,讓讀者讀起來感覺情緒有大起大落,一驚一乍的句子,比如
whats more
或者
the value suddenly increase a lot
。對於這種表述,可以在
Google Scholar
的搜索引擎上利用強制搜索和通配符搜索看看。
論文寫作不要出現省略格式,例如
it does not work
不要寫成
it doesnt work
。 從句的省略句也最好全部寫出來,比如
it is because that
, 最好不要省略
that
4.2 與導師合作論文
當你論文在語言上完全沒有問題,閱讀理解上完全沒有障礙的時候,再交給導師和其他人修改。為的是快速得到導師的反饋,並且從根本上提高質量。
五、論文寫作流程
做科研通常分為三步,即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寫論文也分為若干節,即 Introduction 、Related Works、System Model 等。我們在本屆中要討論的是:對於做科研的三步和寫論文的幾個章節,應該先完成哪個?後完成哪個?
找到自己任務有價值的科研問題後,就直接開始撰寫 Introduction
做具體深入的建模和分析
完成分析後,再完成論文 System Model 章節(第三章)
完成模擬和相應章節
最後完成 Related Works 和 Conslusion 章節
Related Works 放在後邊是因為這章要彰顯我們的 Conslusion ,所以需要在我們科研認識非常深入的時候才能寫得比較有質量,也就是在最後得出結論的時候。
這樣做的好處是:
第一,先寫論文的 Introduction 再開始做科研,可以讓我們明確科研方向和科研動機
科研需要在沿正確的方向上邁進,因此科研方向最重要,理論分析次之。先寫完 Introduction 這章,可以在開始理論分析前,對自己的課題有充分的信心。
第二,寫論文和科研交叉的寫作流程,可以幫助我們隨時記錄科研思考的的結果,非常適合在一種經常被打斷的工作環境中使用。
科研工作工作非常需要有連續的時間進行持續的思考,中間一旦被打斷,過一陣子再撿起來時又要重新熱身,回顧自己當初的想法,找到當初的感覺,這樣反反覆復很浪費時間,每次被打斷後,需要重新撿起之前的工作時,讀之前寫好的 Introduction 。這樣的好處
一方面可以重溫當時的科研動機,幫助找回先前的思路
另一方面,都可以從語言上去修改它,同時因為和上次寫作有時間間隔,再次閱讀時可以換個思維,以陌生的眼光去重新審視自己描述的問題,然後對它的科研方向做出調整
六、小結
論文寫作的目的,是將自己所思考的東西傳授給別人,從而讓讀者了解自己的思想。思考是很容易讓人疲憊和放棄的事情。因此,要引發別人的思考,我們應該用最直接、簡潔、輕鬆的方式來寫我們的論文。所以我的論文應該像一杯清水,一目了然、清澈透明。
寫論文,最重要的是對邏輯性的把握,好的論文,有一條清楚的邏輯主線,並讓讀者很容易理清這條主線,然後順著主線理解作者所闡述的內容,要讓自己的主線明晰。
一方面,我們在做科研的時候,就應該從科研動機出發,尋找針對問題最根本、最直接的解決方案。這樣在寫作論文時,可以清晰地將科研的來龍去脈準確地呈獻給審稿人
另一方面,在寫作之前,我們應該好好規劃全文,理清了思路和全文的主線後再動筆,不要貿然行事,想到哪裡寫到哪裡
要做到這點,提出:
第一,在行文前要列提綱,規劃每一章節的內容和邏輯展開的方式
第二,清楚地了解每一章節的寫作目的,朝著這個方向努力
對於句子的修改,主要是要分析句子的信息量。當信息量已經很多的時候就斷句,等讀者能夠消化這句,再讓他們開始讀下一句
對於論文的寫作流程,主要介紹自己的寫作流程,希望可以引發讀者去思考:合適做科研,合適寫論文,怎樣尋找一種適合自己工作環境和狀態。
還有問題也可下方評論or私信我——學術期刊推薦
收集大家的問題,發文章來給你們解答!
發表於——2018.8.20
推薦閱讀:
※如何科學安排論文的發表字數和時間?
※KJE手把手教你寫論文(六)——5步閱讀專業書籍
※改論文改到嗨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ICCSIE2018第二輪徵稿啟動——新增JCR一區SCI期刊版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