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都是「裝」出來的

成功,都是「裝」出來的

來自專欄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387 人贊了文章

成功,都是「裝」出來的

作者:唐一(富書籤約作者)

如果我告訴你,有一個人生小竅門,每天只需花上2分鐘改變一下自己的姿勢,就能讓你變得更加自信和成功,你會相信嗎?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這簡直是胡鬧。但是,哈佛商學院教授、社會心理學家Amy Cuddy告訴我們,這是真的。

在TED一期名為《肢體語言塑造你自己》的演講中,Cuddy教授提出了一個有趣的觀點:「先假裝成功,直到成功為止。」

她曾經做過一個實驗,讓人們維持充滿力量和沒有力量的兩種姿勢,持續兩分鐘。

充滿力量的姿勢

無力的姿態

可別小看這兩分鐘,測試後發現,相比維持無力姿勢的人,維持有力姿勢的人無論從生理數據還是回答問題的表現來看,都更加出色。

最後,Cuddy教授得出結論:

人的心理能決定我們的肢體語言,反過來,我們的肢體語言也會影響到我們的荷爾蒙水平,從而影響到我們的心態。保持有力的肢體動作,你也越容易成功。

常有人告誡我們,取得成就的關鍵要素在於內心的強大。

這自然沒有錯。不過,我們的語言、姿勢甚至著裝,都會影響我們的心理,進而影響我們的未來。

這背後的道理是:如果你想成功,就要先學會如何「假裝成功」,用自己的語言、著裝和心態來實行積極的自我暗示。

正如詩人愛默生所言:「生動地把自己想像成失敗者,這就使你不能取勝;生動地把自己想像為成功者,將帶來無法估量的能量!」

「假裝成功」,是一種積極的自我暗示

「假裝成功」究竟有什麼效果?知乎有一個5K贊的回答:

答主當時正在讀博士,每月收入1000元,窮得叮噹響,自己的舊電腦卡得要命,屏幕也不行,看文獻眼睛難受。

他打算換電腦,結果看中了一款9000多的電腦,這基本是他的所有積蓄。

身邊人都說:「你那麼窮還想買那麼貴的電腦,真是敗家。」

他也問自己:「我配嗎?」

糾結了很久,直到有一天晚上喝多了,早上起來腦子一片空白,就去銀行取了自己所有錢,把這台電腦買了回來。

最後,答主說:「過了這麼多年,現在想起來,那恐怕是我做過最正確的事情了,沒有之一。」

當時的答主,正處於自己的至暗時刻,科研工作一塌糊塗,未來也沒什麼希望。

但花光了所有錢,買了這台心儀的電腦,他突然意識到一點:

原來,我其實可以擁有更好的電腦。或者說,我值得擁有更好的電腦,更好的未來,更好的生活。

就這樣,他的生活開始改變,他的研究開始進步,事業也越來越順利。

後來他估算,那台電腦帶給他的價值,可能是電腦本身售價的20-30倍。

無獨有偶,好萊塢喜劇巨星金凱瑞也有類似的故事。

1990年,金凱瑞已經在好萊塢默默打拚了10年。那一年,失意的他做了一個決定,給自己開了一張1000萬的支票,兌現時間是5年後。

通過這張支票,金凱瑞給自己植入了一個信念:我一定會出名。

事實上,只用了4年,他就以《變相怪傑》,成為了好萊塢片酬最高的喜劇明星。

兩個類似的故事,都講述了一個相同的道理:想成功,你必須先相信自己能成功。

很多人生活不順,實力、視野、機遇等問題先不說,更重要的問題是,他們在日復一日的挫折中,已經消磨掉所有向上的心氣,再也不相信自己能變好了。

一個人的姿態,不僅展示了他的內心世界,反過來又會強化他的內心世界。

試想一下,如果一個人衣著襤褸,整天唉聲嘆氣,呈現一副對生活放棄希望的狀態,那還有誰會覺得他能夠變好?他會不會覺得自己能變好?

這樣很容易陷入一個惡性循環:

他對自己不抱希望——周圍人不相信他——他的生活陷入低谷——更加堅信自己不能變好——對自己不抱希望……

你想想,我們身邊有多少人就在這個惡性循環中打轉,一輩子都沒辦法擺脫出來。即便有機會擺在他們面前,他們也沒辦法抓住。

因此,要打破這個惡性循環,你必須先假裝自己可以成功,相信自己最後能變好。

所謂「假裝成功」,就是從外部環境入手,重塑自己的自信心,像成功者一樣思考、一樣做人做事,以全新的自我去打造一個新的格局和視野。

「假裝成功」,是一種有效的脫困方式

「童車大王」、江蘇首富宋鄭還,年輕時曾是一家校辦工廠的廠長。這家小廠效益很差,連年虧損,拖欠不少工資,員工士氣都很差。

當時,宋鄭還把自己設計的一款產品專利賣了4萬元。大家都以為工資終於有錢發了,沒想到宋鄭還居然用這4萬元,給工廠修了一個當地最豪華、最氣派的大門!

員工們議論紛紛,老闆是不是有病或者腐敗了。

宋鄭還只說了句:「人要有精神,什麼事情都能幹出來。」

他不斷向員工們強調,我們廠子以後能成為全國第一,必須修一個豪華大門,不然以後配不上我們的身份!

除了修大門,他還在這個小小的校辦工廠中提出了「我是第一,因為我可以是第一」的口號。

員工們每天經過這道豪華大門,聽著這句口號,慢慢也相信,自己這個小廠,真的能做到行業頭部。

就這樣,員工們的生產積極性一下子提高了,先是研發出一款新型嬰兒車,在當地引起轟動,接著又向全國市場推廣。

當時,員工們發自心底地認為:「我們一定能成為全國第一的,不好好乾怎麼行?」

僅僅4年,宋鄭還就把企業從一個校辦小廠,做到佔據全國童車行業80%份額的明星企業。

「假裝成功」,是一種脫困的方法。既然已深陷困境,何不給自己更多的信心,把身體里最大的潛能逼出來。

心理學上有一個「吸引力法則」的概念:只要你的思想集中在某個領域,跟這個領域相關的人、事、物就會被你吸引而來。

因此,如果你想成功,你必須先堅信自己能夠成功,那麼與成功有關的資源、人脈都能被你的信念吸引而來。

如果你連一個成功者的「表面功夫」的不願做,最後還怎麼成為一個成功者?

正如壹心理專欄作者孟夏所言:「有的人穿上龍袍也不像太子,但如果連龍袍都不敢穿,那就更不像了,拿什麼來爭奪天下?」

「假裝成功」,其實是一種思維方式

幾年前我大學畢業,進入一家新媒體公司工作,每天負責編輯公眾號圖文,找點文章來發發,也就是俗稱的「小編」。

我對這份工作做得非常純熟,不就是複製粘貼嗎,也沒想過自己還能做點別的什麼。

幸虧我遇到了我的前上司,他覺得我有潛力,決心栽培,就把我叫進辦公室:「1年內,我要把你培養成我們這個號的主編。」

我當時嚇壞了,我剛畢業的大學生,1年就成為主編,我真的可以嗎?

他神秘地一笑:「可以,只要你學會如何從主編的角度考慮問題。」

從那以後,他最愛問我的問題就變成了:「如果你是主編,你會怎麼做?」

當時我剛畢業,穿得比較隨便,總是一身短褲運動鞋,他就問我:「主編是要經常和別人交流的,你見過哪個主編穿著短褲、運動鞋去和別人交流的嗎?」

有時候我和團隊的人發生摩擦,他問我:「假如你是主編,你知道如何團結同事,一起把事情做好嗎?」

在他的引導下,我換上了整潔大方的職場裝,學著和同事合作,學會耐心傾聽……

更重要的是,我不再把自己當成一個只會複製粘貼的小編,慢慢學會了從一個主編的角度思考問題:

我會思考我們號未來的發展方向,總是轉載別人的文章沒有出路,必須做原創,於是我就開始自己寫原創;

發完文章,我不再像以前那樣立刻跑去玩遊戲,而是根據數據,思考文章還能怎麼寫得更好、排版能不能更精緻、如何和粉絲互動?

甚至,當時我們公眾號只有兩三個人,我就開始考慮,我們應該設置一套怎麼樣的工作流程,能讓我們這個團隊更有效率?

就這樣,僅僅半年時間,我寫出了十幾篇爆文,選題排版經常讓人耳目一新,公眾號粉絲數增加了20萬,我也接替了我的上司,成為那個號的主編。

這時候,我才發現,從一個畢業大學生到一個30萬大號的主編,根本不需要1年,需要的,只是你要學會從一個主編的角度思考問題。

其實,假裝自己是一個成功者,這是一種思維方式,你要站在成功者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倒推出自己離真正的成功,還相差多遠、要做點什麼。

很多人之所以沒法成功,只是囿於自己失敗者的身份,總從失敗者的角度考慮問題。

既然是失敗者,思考的結果方法自然也是失敗;要想成功,就必須像成功者一樣思考問題。

「假裝成功」,只是一個開始

看到這裡,或許很多人會問:總是假裝自己是個成功者,會不會整天顧著吹牛裝逼,反而離成功更遠了?

其實,「假裝成功」,不是目的,只是手段;不是終點,只是起點。

我們把自己收拾得乾淨整潔,不是讓你登台走秀,而是為了通過整潔的外形獲取自信心;

我們學著從成功者的角度思考問題,不是讓你裝模作樣扮大款,而是追隨成功者成長的路徑,希望自己有一天真的能成為一個成功者。

魯迅先生曾說:「面具戴太久,就會長到臉上,再想揭下來,除非傷筋動骨扒皮。」

這句話,經常被人用來說明那些潛移默化的消極變化,但反過來想想,如果這副面具是我們一直所期待的面孔,那先戴上又何妨?

相信「假裝」的力量,並不是讓你學會虛偽,而是讓你相信行動的力量、語言的力量。

你的一舉一動、所言所感,都會影響你的思維情緒。你最後能成為什麼人,往往取決於你覺得自己能成為什麼人。

因此,如果你想成功,請你先假裝成功,把「假裝成功」的信念融入你的骨髓,流進你的血脈,讓其成為你身體的一部分,用成功者的標準去要求自己,用成功者的思維去打開自己的格局。

你要一直「假裝成功」,直到你真正成功為止!因為,成功都是「裝」出來的。

作者簡介:唐一,富書籤約作者,90後職場老司機,專註於個人成長和職場心得,多篇文章全網閱讀量過千萬,立志為所有向上努力者提供力量


推薦閱讀:

不再猶豫
這是今年聽過最好的演講:別讓任何人打亂你的人生節奏
平庸的人,大都對自己不夠「狠」
我今年24歲,慌的一批
你的低心氣正在拖垮你

TAG:成功 | 自我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