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心外巨擘昨日隕落,可很多人還不知道他是誰

心外巨擘昨日隕落,可很多人還不知道他是誰

186 人贊了文章

我國心臟外科的奠基人之一,北京 301 醫院心外科蘇鴻熙教授,於昨日(2018 年 7 月 31 日)去世,享年 104 歲。

蘇鴻熙老先生的大名,在心臟外科界可謂無人不知,但心臟外科領域之外,聽聞過蘇老傳奇故事的,就不多了。

今天,我們請到了《心外傳奇》作者李清晨,講述蘇鴻熙教授的故事,聊表紀念。

兩台心肺機,輾轉六國

20 世紀 40 年代,外科學突飛猛進,心臟外科學滯步不前。直到 John Gibbon 發明了體外循環機(又稱心肺機),這一現象才得以改觀。

50 年代,美國外科界已逐漸掌握了使用人工心肺機進行體外循環的心內直視手術技術,他們沒有想到,中國能在 1958 年成功實施一例體外循環下室間隔修補手術,成為最早開展這類手術的國家之一。

1958 年,正是中美在朝鮮半島上大打出手之後的交惡時期,這個時候,竟然有人從美國帶回兩台體外循環機。

這個人就是蘇鴻熙。

1949 年,蘇鴻熙先後在美國的芝加哥西北大學附屬醫院及伊利諾伊大學醫院進修麻醉及心胸血管外科,並在學習期間結識了他後來的終身伴侶傑妮。

(圖片來源於網路)

1953 年,得知 Gibbon 首次體外循環下心內直視手術臨床應用成功後,蘇鴻熙敏感地意識到,這將是外科史上的重大進步,一定要掌握這門技術並引入中國。

於是,已經有了較好胸外科基礎的他,開始有意重點地學習這方面的技術。

彼時,明尼蘇達大學和梅奧診所均已開始研究使用心肺機進行心臟手術,蘇鴻熙先後在這兩處遊學,並悄悄購置了心肺機打算在時機成熟時帶回大陸。

1956 年 9 月 15 日,蘇鴻熙和傑妮舉行了婚禮,也就是從這一天起,他和妻子開始實施重返祖國的計劃。

當時,兩國關係異常緊張,中國學者想回國都並非易事,這對夫妻也遭到了美國聯邦調查局( FBI )的監視和調查。

FBI 的人員威脅他說:「心肺機是禁運品,你一個部件也別想帶走,否則,就扣留你。」

這對新婚夫妻幾經周旋,終於以赴歐洲旅遊為名取得了離美簽證。

他們先去了加拿大,然後從加拿大把心肺機寄到倫敦,傑妮先到倫敦去接收心肺機,然後蘇老到倫敦去會合。

他們到倫敦會合的時候,他們手裡已經沒有錢了,蘇鴻熙找到了中國駐英國的大使館,大使館給他們買了機票,他們才帶著機器回國。

時局之下,先繞道法國、捷克斯洛伐克和蘇聯,輾轉 6 國,終於在出發 52 天之後,回到了中國。

(圖片來源於網路)

從零到一,填補空白

回國後蘇鴻熙選擇了第四軍醫大學附屬醫院,按當時的國家規定,歸國人員的回國路費全部由國家補發,所購儀器設備亦由官方償還,但蘇鴻熙說:這些特權我不要,我回來是報效祖國而不是做買賣的。

返回西安後,蘇鴻熙帶領團隊很快開展動物實驗。

團隊成立之初,大家對體外循環這項技術幾乎一無所知,在蘇鴻熙的帶領下,邊實踐邊學習。

為了進一步提高實驗動物長期存活率,蘇鴻熙帶領研究組成員白天進行動物實驗,夜間蹲守狗房,嚴密觀察術後變化及時進行治療。每一例死亡動物都必須進行屍體解剖。

有一次,可能是工作人員偷懶,實驗犬未做解剖就埋了,蘇鴻熙知道後非常生氣,強迫他們把死犬只從土裡扒出來,仔細完成屍檢後才算罷休。

整個團隊為此付出了辛勤的勞動,最終使動物實驗的長期存活率達到了 76% 。此時,臨床應用已成為可能。

1958 年 6 月 26 日,蘇鴻熙團隊決定實施我國第一例體外循環下室間隔修補手術。

手術對象是 6 歲男孩劉金生,他從1歲起就發現患有心室間隔缺損,但在彼時國內根本無法醫治,這個孩子能活多久,只能看運氣。

當天上午九時,蘇鴻熙打開劉金生的胸腔,但此時一個意想不到的情況發生了:剛剛完成右心房的插管,患兒突然出現了抽搐。

這時,手術台上緊張了起來,就此放棄,那麼國內首例體外循環手術就要後延,繼續操作又不知是否會引起腦部併發症。

好在十時五十三分體外循環開始工作時,患兒抽搐停止。蘇鴻熙教授等僅用了二十分鐘時間,就將心臟缺損修補完畢。

劉金生醒來,神志清醒,面容自然。手術後第二天,他就要吃牛奶和冰棍,還喝了半杯雞湯,隨後的康復過程也很順利。

(圖片來源於網路)

後來分析才知道,原來抽搐是由於初夏較高的室溫(當時沒有空調啊)和厚重的手術單導致的患兒發熱引起的。雖是一場虛驚,也反映出當時的檢測技術和設備條件之差,劉金生在這樣的情形下也頑強地闖過了手術和術後恢復的關卡,實在是幸運之至。

這個手術的成功,極大地鼓舞了國內正在心外科領域艱難探索的同行,此消息一經發布,一下成為了中國境內 40 多家報紙的頭條。

當時應用的體外循環裝置,就是蘇鴻熙從美國帶回的指壓式血泵和 De Wall 鼓泡式氧合器。

星火已燎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在這次成功的手術之後不到一個月,上海又「放了一顆衛星」,1958 年 7 月 12 日,上海胸科醫院的顧愷時成功地實施了體外循環下心內直視右心室流出道狹窄切開糾治術。

更重要的是,這台鼓泡式人工心肺機是國產的,先於蘇、德、英、日、法等國,如果沒有蘇鴻熙帶回來的那兩台機器,無法想像自主研發要耗十年還是二十年。

1998 年,吳英愷院士在我國首例體外循環手術 40 周年紀念會上寄來書面發言:

以蘇教授為首的第四軍醫大學心臟外科於 1958 年 6 月成功地完成了我國首例體外循環下心內直視手術,這在我國心臟外科發展史上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成就,有了體外循環這個基本條件心臟外科才得以安全地在直視下進行細微可靠的技術操作,許多先天後天心血管病才有了根治的可能。

如今,全國已有 600 多家醫院可以開展心內直視手術,每年救治的人數以幾十萬計。

2018 年,恰是我國首例體外循環手術完成的第 60 年。

一個甲子,中國已經從一個一窮二白逐漸走向富強,蘇鴻熙教授幾乎完整親歷了我國心臟外科從無到有從弱變強的全過程。

老兵隱退之後,中國心外科的後來者必將會使這項事業推向新的輝煌。

願蘇老一路走好。(責任編輯:劉穎慧)

今日聽聞蘇鴻熙教授逝世,心中悲慟,隨著時間的推移,老一輩的故事,很多人不再熟悉。

但丁香園不會忘記,我們會努力還原一段歷史,記錄這些可敬的人和唏噓的事。

你有什麼話想對蘇老說?請在評論區留言,相信遠在天國的蘇老能感受到……

weixin.qq.com/r/35Z6YgT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掌上家庭醫生如「約」而至?新基層醫療的「造門神」運動來了
患者術後死亡,院方為何只承擔輕微責任?
就醫時,醫療輻射對身體有沒有危害?
小便刺痛怎麼回事?
公益丨AI抗癌,百洋攜手愛康啟動全國1萬例Watson腫瘤解決方案捐贈活動

TAG:醫療 |